高二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检测题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6723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检测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二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检测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二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检测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二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检测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二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检测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检测题2.docx

《高二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检测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检测题2.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检测题2.docx

高二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检测题2

1.1发达的古代农业同步测控2(人教版必修2)

基础训练

1.假如你是商周时期的一位农民,下列对你所处时期的农业的进步状况,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A.大量使用青铜工具固B.种植多种粮食作物

C.使用各种肥料D.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解析:

商周时期仅使用少量的青铜工具,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答案:

A

2.青铜农具出现于(  )

A.原始社会末期B.商周时期

C.春秋时期D.秦汉时期

解析:

青铜农具出现于商周时期。

答案:

B

3.《吕氏春秋》载: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春秋时采用铁器和牛耕技术

B.私田主人的土地私有权得到承认

C.私田数量急剧增加

D.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解析:

在封建生产方式下,农民可拥有自己的部分产品,有更高的积极性。

答案:

D

4.下列是四名同学对春秋时期导致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的争论,其中正确的是(  )

A.私田的大量开垦B.“初税亩”的实行

C.铁器和牛耕的使用D.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

解析:

生产力的发展是导致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

答案:

C

5.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是如何演变的?

解析:

本题主要是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归纳总结,要求能够利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去分析土地制度。

参考答案:

(1)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

氏族公社的土地公有制,集体劳动,平均分配。

(2)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

国有制,国王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承担各种义务,也叫井田制。

(3)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很少土地,或者完全没有土地,受地主和国家剥削。

封建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先后有屯田制、均田制,这些制度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但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激化了阶级矛盾,到明清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桎梏。

综合应用

6.关于北魏均田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政府规定了百姓占田的最高限额

B.百姓每年要交纳一定数量的租税

C.可以输绢代役

D.除了将百姓原有土地算作政府的“授田”外,政府还将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解析:

输绢代役是到了唐朝后才开始实行的。

答案:

C

7.皇帝设立管理农业的机构,并组织编写农书,这发生在(  )

A.战国时期B.汉朝初期C.元朝时期D.明清前期

解析:

元世祖时,组织人编写《农桑辑要》,指导农业生产。

答案:

C

8.下列生产技术,不是汉朝时期的是(  )

A.垄作法B.代田法C.区田法D.轮作

解析: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垄作法,其针对土质不同,又演化为代田法和区田法。

答案:

D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律》中……对地主官僚“占田过限”“妄认盗卖公私田”“在官侵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也定有惩治律条。

州、县、里正地方官须依均田令进行土地还授,“若应受而不授,应还而不收”,也要依法治罪。

地方官“诸差科赋役法及不均平,杖六十”,擅自加重赋敛的,以坐赃或枉法论罪。

材料二:

唐代均田令对贵族官僚授永业田的规定不仅全面,而且数额很高,对土地买卖的限制也比较松弛……皇帝对贵族官僚无限制地赐田……到玄宗时期,一方面因为商品经济空前发展,从事兼并的富商大贾愈来愈多;另一方面,官僚集团也空前膨胀。

……“兼并之弊,有愈于汉成(帝)、哀(帝)之间”。

材料三:

安史之乱以后,贫富分化更加悬殊,“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

大地主的土地多阡陌相连,他们把相连在一块的土地组成一个生产单位,当时通称为田庄。

……在唐后期,官府、皇室、官僚、豪富以至寺院,都拥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田庄。

——《中国古代史》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律》为保证均田制的顺利实施作了哪些具体规定?

(2)综合材料二、三,说明唐均田制不能长久维持的原因。

(3)《唐律》虽然对均田制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最终均田制还是遭到了破坏,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解析:

本题重点是对材料的理解和应用。

对“占田过限”“土地买卖的限制也比较松弛”“贫富分化更加悬殊”等关键词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对材料的解读和应用。

参考答案:

(1)限制地主兼并土地,严格实行土地还授的规定;严禁增加额外赋役。

(2)贵族、地主占有大量土地(永业田);土地买卖频繁;皇帝无限制赐田;富商、官僚等大肆兼并土地,庄园遍布各地,政府无地可授。

(3)《唐律》从根本上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保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

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和均田制的破坏都是不可避免的。

我夯基我达标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时代,主要表现是(  )

①青铜农具相对广泛的使用 ②确立了铁犁牛耕的传统农耕模式 ③施肥与灌溉有了新的发展 ④地力提高,休耕制绝迹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思路解析:

青铜农具在我国农业史上从未得到过广泛应用,而休耕制直到汉代仍然存在,所以可以排除①④,即排除A、C、D三项。

答案:

B

2.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统治者“不抑兼并”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而对于根本原因的理解,应先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着手,即土地兼并是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

答案:

D

3.汉唐时期,明智的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促进了小农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他们实行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轻徭薄赋 ②鼓励垦荒 ③重农抑商 ④政府编辑农书指导生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关键要锁定时代“汉唐”,而④所述内容是元朝的措施,所以将④排除即可。

答案:

B

4.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这种经济形态的特征之一是(  )

A.农民家庭手工业的产品基本用于自己消费

B.土地集中在地主阶级手中

C.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

D.农民不到市场上出售农产品

思路解析:

自然经济最基本的表现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结合,B、C两项与本题不符,需要注意的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虽然商品经济不发达,但并非没有商品交换。

答案:

A

5.观察下图,图中的犁耕方式开始于(  )

A.春秋战国

B.西汉末年

C.三国两晋

D.隋唐时期

思路解析:

图中所示的是二牛一人的犁耕法,而所用的犁辕还是直辕,所以应该开始于西汉末年。

答案:

B

6.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①小农经济顽强生存 ②统治阶级实行重农政策 ③商品经济的繁荣 ④封建剥削较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思路解析:

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商品经济不属于自然经济的范畴,相反,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自然经济的瓦解,所以不属于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原因。

答案:

D

我综合我发展

7.下列关于均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规定百姓占有田地的最高限额,将多出部分分给无地或少地者

B.北魏时期借鉴汉族的土地制度制定并开始实行

C.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和北方民族的封建化

D.隋唐沿用和改革了均田制,唐朝中后期因土地兼并严重而废除

思路解析:

均田制规定了百姓占有田地的最高限额,但并不是将多出部分分给无地或少地者,而政府将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答案:

A

8.《孟子》记载: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它反映了(  )

A.井田制走向瓦解

B.井田制下的劳动分工

C.私田的出现及增多

D.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思路解析:

材料反映了农业劳动中的现象。

先耕种公田,即井田,耕种完毕,才能去耕种私田,这种状况反映了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答案:

D

9.《国语·晋语》记载:

“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它反映了(  )

A.春秋时期牛耕的出现

B.战国时期牛耕的推广

C.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

D.周王室的日益衰落

思路解析:

“宗庙之牺”指用作祭祀的牲畜,“畎亩之勤”指用作农业生产的动力,所以本题体现了牛耕的使用,而引文《国语·晋语》则明确表明了时代是春秋时期。

答案:

A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谷梁传》中说:

“初税亩……初者,始也。

……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

材料二:

《汉书·食货志》载: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材料三:

《汉书·食货志》载:

“理民之道,地著为本。

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

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

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余二十亩以为庐舍。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民是以和睦,而教化齐同,力役生产可得而平也。

材料四:

《新唐书·食货志》中说:

“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

材料五:

《宋史·食货志》说:

浙西“南渡后水利之田富于中原,故水利大兴”。

太湖水利使“低田常无水患,高田常无旱灾,而数百里之内,常获丰熟”,经过治理的太湖流域“畎浍脉分,原田棋布;丘阜之间,灌以机械;沮洳之滨,环以茭楗;则泻卤硗确,变为膏泽之野;萍藻葭苇,垦为秔稻之陆”。

请完成: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材料三反映了汉代统治者对待农业的什么政策?

(3)概括材料四、五反映的农业发展的现象。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上述材料之间的关系。

思路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观念。

要正确理解生产技术(铁犁牛耕)的进步推动了土地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变革,进而推动了农业经营形态(小农经济)的变化,由此使得中国精耕细作农业技术走向成熟。

参考答案:

(1)材料一、二反映了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

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率先承认了土地私有;战国商鞅变法从法律上确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2)重视农业发展,扶植小农经济。

(3)农业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4)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了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