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第3章电化学极化讲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6540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0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化学第3章电化学极化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电化学第3章电化学极化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电化学第3章电化学极化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电化学第3章电化学极化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电化学第3章电化学极化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化学第3章电化学极化讲解.docx

《电化学第3章电化学极化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化学第3章电化学极化讲解.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化学第3章电化学极化讲解.docx

电化学第3章电化学极化讲解

第3章电化学极化

(电荷转移步骤动力学)

绪论中曾提到:

一个电极反应是由若干个基本步骤形成的,一个反应至少有三个基

本步骤:

0°0szeRsR0

1)反应粒子自溶液深处向电极表面的扩散一一液相传质步骤。

2)反应粒子在界面得失电子的过程一一电化学步骤。

3)产物生成新相,或向溶液深处扩散。

当有外电流通过电极时,将偏离平衡值,我们就说此时发生了极化。

如果传质过

程是最慢步骤,贝y的偏离是由浓度极化引起的(此时CjsC0,e的计算严格说是用

Cis。

无浓度极化时CisC0,的改变是由Cis的变化引起)。

这时电化学步骤是快步骤,平衡状态基本没有破坏。

因此反映这一步骤平衡特征的Nernst方程仍能使用,但须用代

e,CiS代Ci0,这属于下一章的研究内容。

如果传质等步骤是快步骤,而电化学步骤成为控制步骤,则这时偏离e是由电化学极化引起的,也就是本章研究的内容。

实际上该过程常常是比较慢的,反应中电荷在界面有积累(数量渐增),随之变化。

由此引起的偏离就是电化学极化,这时Nernst方程显然不适用了,这时的改变将直接以所谓动力学方式”来影响反应速度。

3.1电极电位与电化学反应速度的关系

电化学反应是一种特殊的氧化一还原反应(一个电极上既有氧化过程,又有还原过

程)。

若一个电极上有净的氧化反应发生,而另一个电极上有净的还原反应发生,则在这两个电极所构成的电化学装置中将有电流通过,而这个电流刚好表征了反应速度的大小,

iv(inFv)[故电化学中总是用i表示v,又i为电信号,易测量,稳态下串联各步速度同,故浓差控制也用i表示v。

i的单位为A/cm2,zF的单位为C/mol,V的单位为mol/(cm2.s)]。

既然电极上有净的反应发生(反应不可逆了),说明电极发生了极化,

偏离了平衡值,偏离的程度用表示,极化的大小与反应速度的大小有关,这里就来研

究~i二者间的关系。

一个反应进行速度的大小,从本质上说,取决于反应粒子变成产物粒子所需越过的活化能垒的高度:

能垒低,反应易进行,速度就快,反之则慢。

而电极电位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就是通过影响反应活化能来实现的,即~G~i,

而~G~i三者关系如何?

3.1.1电极电位与反应活化能

1.电化学步骤的反应活化能

以AgeAg的反应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3-1。

如果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即e时,AgAg和AgAg的速度相同(ii)。

若e,必是某一方向的反应速度高于另一个(ii),即有净的反应发生。

如氧化>

还原,电极上e将有积累。

确定一个反应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是针对净反应说的。

但不管净反应速度是多少,氧化态一还原态的交换是始终存在的。

上一反应可以看作是

Ag在固、液二相间的转移。

那么,Ag相间转移时涉及的活化能,以及对活化能的

影响,我们通过势能曲线来说明。

图3-1Ag势能曲线

液相中的Ag要转移到电极上,需要首先从基态转化为活化态(或过液态)。

也就

是从不易于反应的形式转变为易于反应的形式。

这个过程将伴随Ag能量的升高。

这个

0*

能量的变化量就是Ag还原所需要的活化能垒的高度(Gc)。

一旦到达活化态,Ag就将受到电极的作用,得到e,还原成为Ag原子。

从活化态到Ag的基态是一个能量下降的过程(整个过程是在紧密层内进行的)。

逆过程,Ag自电极转移到溶液中,即氧化成为Ag,也需有一类似的过程:

自基

态提高能量成为活化态,再降低能量变成基态的Ag。

实际上,从基态到活化态常常是个脱水过程,无论是溶液中的Ag,还是电极表面

上的Ag都是水化的,脱掉水才易于实现反应。

而脱水过程正是一个能量升高的过程,需

要断开与H20之间的键,需一能量。

2•电极电位对活化能的影响

假定:

溶液浓度很大,而电极电位较正(VS0)。

这时,电位主要降在紧密层中(i,i0,i0),

(1),主要用于改变紧密层电位差。

那么电极上1molAg由于的改变带来的能量变化为F(z=1)(设0)。

i0,即溶液中的Ag在变化时,其基态能量不变。

紧密层内的电场系均强电场,故F自电极表面到d处是线性分布的。

将此能量线与前面的势能曲线迭加,就得到电位改变为时的位能曲线。

我们来看

此时的活化能的变化:

电极上Ag基态能量升高了F,溶液中Ag基态的能量未变,

活化态能量上升了F。

—对称系数(对称因子),多数场合0.5。

活化能垒的高度也因之发生了变化,由图中可知:

还原的能垒:

Gc'GcF

氧化的能垒:

Ga'GaFF

Ga

(1)FGaF

(1)

图3-2改变电极电位对Ag势能曲线的影响

即有:

0,,阳极极化,Gc,Ga,还原反应困难加大,而氧化

反应变得容易进行了。

若,阴极极化,贝V0,Gc,Ga,与上述情况相反。

表示电极电位改变量对阴极反应活化能的影响程度,表示电极电位改变量对阳

极反应活化能的影响程度

3.1.2电极电位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改变,导致反应活化能的改变,那么G0~v(i)间关系如何?

~i以此为桥梁

联系起来,也就是如何通过影响活化能来影响v(i)的?

若电化学步骤系单电子过程,看下面反应:

vk

OeR

va

Va、Vk:

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的绝对速度(不是净速度!

1•活化能垒与绝对反应速度及绝对电流密度的关系。

(G~v~i)

电极取单位面积(iI),其上的还原与氧化反应的活化能垒为G;和G;,则根

据反应动力学基本理论,其速度为:

Vckca°exp()

VakaaRexp(善)

kc、ka:

指前因子;aO、aR:

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活度;Gc和Ga:

还原反应和

氧化反应的活化能垒。

此时还原与氧化反应的绝对电流密度为:

12

icFvciaFvav:

molscm(单电子过程)

ia、ic并不是净的反应电流,不是外电流(流过外电路,可测),而是同一个电极上

氧化-还原反应的绝对速度,是不可测的,也叫内部电流密度(内电流)。

e时,iaic。

2.电极电位与反应速度的关系(~i)

当e时(阳极极化),

'g*'g*Ff

下:

icFkcagexp(诗)Fda。

exp(肯)Jexp(-^r)

'f

orFkca°exp(—)

(1)

其中kkcexp(善)

此时的ic为电位变化前(e)的反应速度。

'g*'g*Ff

iaFkaaRexp(衬)FkaaRexp(肯)iaexp^^r)

'F

orFkaaRexp(^r)(1'

取对数:

Ini;Inic-R^

IniaInia-Rn

整理得:

-RTini;RT|ni;还原反应

RjTIniaRjTInia氧化反应

以上指同一电极上的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速度与电极电位的关系。

'''f

其中:

k;k;exp(X)

''fF''f

iaFkaaRexp(市)exp(击)FkaaRexp(^r)(2'

其中:

ka'kaexp(罟)

3.1.3e与交换电流密度(Ex;hangeCurrentDensity)

,此时

当iai;时,宏观上无净的反应。

反应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交换平衡)

e,二条线交点对应的即为e。

(用坐标时,该点则为0)。

0

令iai;i,即交点对应的i值。

i0—氧化与还原反应达到平衡时的绝对电流密度(也即:

氧化态粒子与还原态粒子的交换达到平衡)。

称为交换电流密度。

(2)、(2'式,°代入

'''F0

i;Fk;aoexp(击)i

iaFk;aRexp(罟)i0

 

影响i0的因素:

0

1、不同的反应有不同的i。

2、i0的大小与浓度有关(见表达式)

3、同一反应在不同的电极材料上进行,

3.1.4过电位对绝对电流密度的影响

0,阳极极化

0,阴极极化

阳极极化时,:

阴极极化时,

更常用的表示方法为

对于阴极极化:

(2)、

(2'式出发

也不同。

恒有

0。

ic

Fkca。

exp(

(令

F

-RT

ic

ic)

),

F(eC)\RT)

4exp(春)

Fkcaoexp(

icFkcaoexp(ici°expd

F(eC))

RT丿

三)

RT/

i0是无极化时的i。

ic、ia是同一电极上的绝对速度(阴极

(3)

FkaaRexp(

0

iaiexp(

这里ic是有极化时的i,极化)。

而阳极极化时,

ia

ia

ia

ic

FkaaRexp(丄春5(罟)FkaOexp(-i0exp(罟)

eA代入

(2)(2‘

龙)

F(eA)x~RT)

ic

这里体现了过电位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C时,ic以指数形式上升,ia以指数形式下降;

A时,ia以指数形式上升,ic以指数形式下降;

(4)

 

按上述关系作ia、ic~曲线(某一下,二者之差为外电流)。

对(3)、(4)二式分别取对数:

InicIni0rTc

cRTlni0RTlnic

同理:

ARTlni°琴1nia

与前面~Ini式对比,还原式差一符号

(原第一项为正,第二项为负),氧化式相同。

另该式引入了i0,概念更清楚了。

上式也可写成:

RTln上

CF|0

(3‘(4‘同样处理。

曲线,

据上式做~Ini

Ini0。

IniaInic

Inic,

Inia

应为直线。

(上半部分)

0时,

A

但某

Inia,

Inic

(下半部分)

下,曲线上对应点之差非外电流,

而为

(InicInia)。

3.1.5电化学步骤的动力学参数

我们看C~ic式:

C琴Ini

这里边能够描述动力学特征的量有:

—电场对速度的影响程度、i0—可逆性。

 

关于,我们在介绍位能曲线时知道了,为对称系数,它体现了电极电位的改变

量对还原反应活化能的影响程度(F)。

各种反应的值相差不大,大都是0.5

(讨论问题时常取该值)。

关于i0,交换电流密度,我们已介绍了很多,i0体现了反应能力的大小,i0是个很

重要的动力学参数(讨论问题时常用)。

但i0是一个与浓度有关的量,故使用i0时,必须

给出浓度,比较麻烦。

因此人们试图找出与浓度无关的、体现电极反应特征的参数来,以便用来比较不同的电极反应。

电极反应速度常数K就是这样一个参数。

1.K的导出(定义)及物理意义由

(2)、(2'式:

(2)

icFkca°exp(斋)

的做法:

测量极化曲线~lgi(外电流)。

从斜率求

再通过上式求K,后面介绍。

3.2稳态电化学极化

电化学极化的概念大家已清楚:

电化学步骤为控步,

偏离e是这一步引起的。

稳态(SteadyState)的意义:

通电(使电极极化)后等到稳定状态,此时的极化状态一稳定状态,即极化值不随t变化,()f(i)orif(),本节讨论的即是此种情况。

321稳态极化的动力学公式[动力学二大问题:

速度、机理]

e时,iciai0,外电流iicia0当有极化产生,电解池中一个电极:

C下,有iCicia0

另一个电极:

A下,有iAiaic0

ic、iA:

阴极、阳极电流密度。

ic、ia:

还原、氧化电流密度,绝对电流密度。

看一个电极:

若为阴极极化,e,过电位C,绝对速度将不再是i0,

(e时,iciai0,外电流iicia0;,ici0,iai0)

由(3)(3‘

ici0exp(异),iai0exp(罟)

阴极电流(外电流)产生:

iciciai0[exp(4fC)exp(4rC)

1930年Volmer提出,他是Nernst的学生。

该式叫巴特勒伏尔摩公式(巴伏公式)[Butler—Volmer]。

上式给出了反应速度(实际速度)与极化值之间的数学关系。

但看起来不那么一目了然。

我们讨论一下两种极端情况下的近似公式。

1•高下的极化公式(以阴极极化为例)

当过电位较高时[一般要求c118mV(单电子反应);多电子时为c平mV

后面介绍该值是如何确定的],有ic》ia(双曲正弦exex,ex0),

则巴伏公式后项可略:

0Fc、

Iciciexp(侖-)

取对数整理:

c琴|n毎

该式说明:

c的大小取决于外电流与i°之比,也就是说不能简单地认为ic大,c就大,还和i0有关(实现同样的反应速度,i0大的体系所需极化小)。

通常写成:

c^Igi0響乜.

cablgic

a^3^1lgi0const

Igic的系数b2.3RTconst。

这就是电化学中著名的塔非尔方程(Tafel)。

b称为塔非尔斜率。

我们前面曾给出关于绝对电流的~Ini曲线(理论分析得的,虚线)。

那么,关于

外电流(净电流)与的关系,也可做出半对数曲线(实线)。

2•低下的极化公式

仍以阴极极化为例。

当c很小时(如c10mV),巴伏公式中的ic稍比i0大,

而ia稍比i0小,二者差不多,不能忽略掉ia。

而当C很小时,巴伏公式中的指数项罟、罟均远远小于1,此时计算得

c《50mV,一般取c10mV。

双曲正弦函数作级数展开,并忽略去高次项。

ex1x,ex1x

则有ici0[(1罟)(1罟)]i0罟1

整理得:

c]RTicR*ic

体系一定,i0则一定,R*const。

将该式与欧姆定律(VIR)比较,可见R*相当于一个电阻,故定义为反应电阻(形式电阻)。

ic一定时,c的大小取决于R*,也即取决于i:

i大,R小,c就小(极化小)。

Cic,有人称此为假欧姆定律”、线性公式”。

若在直角坐标系中做c~ic曲线,根据上面的公式,显然在低区应为直线。

上一节中绝对电流密度ic(ia)~曲

ic、ia均不可忽略。

只是一个大于另一个,则

~i关系曲线具有较复杂的形式,反应称部分可逆”。

表3-1交换电流密度与电极和极化性能和可逆性的关系

电檻佯洽、

产小1

电加的鏡化性能

理議竝化慰掘

馬戟化吐竝

电和反曲的“可逆段區"

定铲不可JST1

亠可逆稠F小

"可逆禅度”大

完金亠可湮"

电辍电势对创

-ftt为舉盘策关

一蝦沟程线茨

3.2.2稳态法测动力学参数

通过实验测出稳态极化曲线,结合极化公式求出参数、i0和K。

测量依据:

abigia

2.3RT0

-igI,

显然,可通过测量低时的极化曲线,由斜率可求出

数),可由斜率求

i0;测高

下极化曲线(半对

低:

tg

高:

tg

,由截距求i0。

RT|0

TT1;

2.3RT

F-c

i0有二种求法:

①外推至

0,据

^ig寺,得i

②外推至

lgi0(即i

1),

a^Igi0

K的求出:

从高

的极化曲线,求出

i0,又已知浓度ao、

aR,由

求出。

3.3双电层结构对电化学步骤反应速度的影响

i效应

3.3.1i效应的内容

前一节:

0绝对值大,C大,

降在紧密层。

此时对于反应:

0eR有

icFkca°exp(备)

这里反应物的浓(活)度严格说是的粒子)。

但在

|aFkaaRexp(宦)

d处的0、R粒子的浓度(因参加反应的是d处

*n

CoC°[由玻尔兹曼可知:

CICj0exp(春)],CrcR(前面未做强调ao、aR

0

大,C大,

1可略的条件下,d处的浓度与本体浓度相等

 

 

是什么浓度,实际应为a*、C*);而当°不大,C不大,即考虑到i0时,

CocO,crcR,二者之间符合浓度在1位能场中的分布一一玻尔兹曼分布。

除了对浓度的影响外,还可以发生影响的是电位一项。

前式用,严格地说应是用

紧密层电位差

1,只是10,

可忽略时,ic、ia式中的均应代之以(

1,故用(同样未做强调)。

1),即必须考虑到

1不

1的变化。

尤其当在

0附近时,甚至有

设:

aC(f

icFkcCOexp[

icFkcCOexp(

同理:

iaFkaCRexp(需)exp[取对数:

Inicconst毒移项后,各项乘以琴得:

1的影响就更不容忽视了。

1)

F

(1)

RT

"R^)exp[

F、r色

--RT

(Zo)F1

RT

ZoF

]FkcCOexp(^^lexp]

--(Zo)F1]

"RT]

)F1]

F

(1)]~Rt]

RT

const-plnic

1

,故有:

C代替,因Ce

Cconst?

'琴1nic仓1

当极化较大,即C118mV时,iCi

Zo

1

RT

Cconst乍1门・

该式给出了1对ic和C的影响关系。

按照此式,凡能影响

电场强度和特性吸附),均可对iC发生影响。

1的因素(浓度、温度、

3.3.2关于1效应的讨论

(1)在1发生影响的两项中,看公式,icFkcCOexp(

(高下)

R「)exp[耳宀

需(影响小些),影响浓度一项的系数为

ZoF

影响活化能一项的系数为

箸(影响大些)。

1,CO,iC;

1,对活化能一项,iC。

即影响方向相反。

因为通常

0.5,而

Zo

1,故可知1对d处的浓度影响更大(超过对

影响)。

结合阴阳离子时的情况,只有当反应粒子不荷电时(中性)度无影响,将只影响活化能。

,Zo0

1对浓

 

(2)引起i变化的因素

1电场:

在°附近,因为i,故的改变将使i具有幅度相同的改变。

2浓度:

浓度的改变,使1变化,(品)59mV(|1》52mV时)。

3添加可特性吸附的物质,因正好在d处,将直接影响该处分散层电位,1变化:

正离子吸附,i;负离子吸附,i。

温度对1也有影响。

333i效应举例

前面的讨论知:

改变1电位对阴离子的还原影响最显著。

由下面的介绍可知,由于

这种影响甚至使极化曲线具有较特殊的形状,研究得最多的就是S2Og(过二硫酸根)

还原成SO:

的过程。

1、实验结果:

31

a)K2S2O8溶液,浓度10molL(稀溶液),电极为旋转CuHg齐电极。

现象:

达到S2O82还原电位后,电流很快上升到相当于正常扩散极限电流的数值;

图3-9电极旋转速度的影响

但继续负移,电流却下降到很低的数值,最后又重新上升。

在0.2~0.5V之间时,

i1

b)改变电极材料,Cu、Hg、Pb,iK下降的电位不同,但均为刚刚越过0。

图3-10电极材料的影响

(箭头处为零电荷电位,溶液组成为10-3mol/L+10-3Na2SO4mol/L)

c)加入局外电解质NazSQ,发现随CNa2SO4增大,“下降程度减小,当

1

CNa2SO41molL时,“无下降。

贰优)(相对于标准氢电极)

图3-11支持电解质的影响

1-0;2-8*10-3;3-0.1;4-1.0(内含10-3mol/LK2S2O8)

2、解释现象

总反应:

S2O;2e

2SO:

分步反应:

2

S2O;e

SO:

SO4

SO4e

SO:

由第一步:

高过电位下,

i控FkcCS2o^exp(2RT1)exp[f(rti}]

总电流:

ic2i控(2:

电子得失数,后面介绍)

ic2FkcC;°2exp(存)exp[Jp]

28

可见:

时,exo(备),exp[(2RTF1]。

解释现象:

a)稀溶液时,!

不能忽略,!

,第二项影响大(根据系数),所以随着,

ic°

b)电流ic下降总是在极化电位刚刚越过o,即电极表面上开始出现负电荷。

电极

表面荷负电使!

变为负值是引起SzOf还原速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第二项影响大)

c)当在0附近时,1一项影响大,起主导作用,使ic;远离0时,双层趋于紧密,1作用减弱,故曲线恢复正常。

CNa2SO4增大,利于形成紧密层,1效应影响减弱。

3.4多电子转移反应

反应为:

AneZ

实际的电极反应大都是多电子反应,单电子反应并不多。

那么,多个电子是一次得失(如上反应式),还是逐个得失?

这需从能量角度考虑。

若一次得失,就需

对于总反应:

「个反应粒子冋时与多个电子碰撞,这样所需的能量过咼。

Aee

neZ,以阴极反应为例,则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1、

2、

A

B

Bc

n'e

R-1、

Q

e

R

R、

(R

e

S)

e

R+1、

S

e

T

n''e

Y、

Y

e

Z

这里[mju]为某一正数,可为1,认为R步骤为控步,其余的i0都较大,即有

■00

Ir《ijR°

我们设控步前得失电子数为这个叫做反应数。

整个上述反应的得失电子数:

n',控步后得失电子数为n”。

控步得失e数应为,

nn'n''

当然在整个电化学步骤中,可以不仅仅有一系列的电子得失步骤,还可能夹杂一些其它非电化学步骤,如转化等,以后另做介绍。

例如:

AeB'B,存在一随后的转化过程。

不过,我们在物化中就建立了

这样的认识:

处于平衡状态的热力学步骤能量改变只与始终态有关,与过程无关。

因此仍可写成AeB。

我们曾得出了简单电极过程的动力学公式一巴伏公式及其近似公式。

多电子分步转

移过程的公式如何呢?

下面推导。

[单电子巴伏公式:

ici0[exp^RTC)exp(害)]

341多电子过程的动力学

要得到动力学公式,自然应从控步出发,那么控步的ic~c()间的关系怎么写?

Fk:

CRexp(备)

但我们不知道Cr(中间产物),如果是阳极氧化,同样不知道Cs,看来需要从Cr、

Cs入手(以最初反应物或产物浓度表示之一已知)。

1、控步涉及的反应物浓度一求Cr、Cs

我们已知的是A和Z粒子的浓度CA、CZ,只能由此求出CR、Cs。

由于控步之外的反应均处于平衡,故可将前、后各合成一个平衡式。

前:

An'eR

后:

Sn''eZ

相应地对上面的平衡式应用能斯特方程。

前:

ar斜nCRc/Crexp[JRT(ar)]

yn'F(A.)

CRCA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