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后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诊疗手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6242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灾后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诊疗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地震灾后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诊疗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地震灾后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诊疗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地震灾后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诊疗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地震灾后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诊疗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震灾后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诊疗手册.docx

《地震灾后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诊疗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灾后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诊疗手册.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震灾后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诊疗手册.docx

地震灾后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诊疗手册

手册说明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重大损失……。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坚强领导下,全国军民立即投入到抗震救灾的伟大斗争中。

目前,抗震救灾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胜利,但是,由于灾区的生活条件、气候等原因,灾后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心理疾病等的发病率将大大提高,灾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面临严重威胁。

为在灾后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使灾区群众能够方便、快捷地得到中医药服务,减少灾后传染病的发生,有效治疗灾后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针对灾后常见多发的40个病种制定了中医药治疗的方案,以指导灾区医疗机构和灾民安置点的医务人员在医疗救治中积极应用中医药的技术和方法。

本手册结合灾后多发疾病,突出中医疗效较好的方法,希望能对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有所帮助。

本手册从部署到完稿仅仅用了两天时间,所有专家和工作人员本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灾区人民的深厚感情,投入到编写工作中,夜以继日,数易其稿,力求创作出具有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手册。

让我们对参加编写和审核的专家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感谢!

同时,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有关专家也对本书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二、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以急性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与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排脓血样便等肠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单验方

1.大蒜10~15克捣烂,马齿苋30~60克,煎水1碗,冲入蒜泥,过滤得汁,1日2次分服。

2.马齿苋60~90克(鲜草加倍),扁豆花l0~12克,水煎加红糖,口服2次。

3.取无花果,l0岁下每次用1~2个,10岁以上每次用2~3个,捣烂加糖,红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兑水,砂锅内熬,候二、三沸即可,将汤及果肉一并喝下。

(二)中成药

葛根芩连微丸、香连丸(片)等。

(三)基本方药

白头翁汤加味。

白头翁10~15克、秦皮10~15克、黄连10~12克、黄芩10~12克、白芍10~15克、马齿苋10~20克、苦参10~20克、广木香5~10克、砂仁3~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

呕吐者加姜半夏、竹茹10~15克;

血痢、腹痛甚加赤芍12克、地榆15克;

高热不退者加水牛角片30克、丹皮12克;

纳差者加焦山楂15克;

脱肛者加黄芪15克、天麻6克、赤石脂15克。

三、病毒性胃肠炎

病毒性胃肠炎是夏秋季节常见病,临床上以恶心、呕吐、腹泻,呈水样便,每日数次或数十次,可伴有腹痛、腹胀,重者可伴有脱水、休克等。

(一)单验方

1.石榴果皮l2~l8克,水煎后加红糖适量,1日分2次服。

或市售干燥石榴果皮1000克,加水5000毫升,煮沸半小时过滤。

然后再加温水照上法重煎一次,将两次药液混合为2000毫升,冷却后加白糖适量备用。

每6小时服药1次。

每次服20毫升,疗程7~10天。

2.大米汤500毫升,加半啤酒盖食盐(3~5克)自制为口服补液,频服。

其他参见痢疾的有关治法。

(二)中成药

湿热较重,舌苔黄厚腻者,可选用蓼枫肠胃康颗粒;

伴外感风寒,舌苔白腻者,可选用藿香正气水(胶囊)。

(三)基本方药

葛根芩连汤加味:

葛根10~15克、黄芩10~12克、黄连10~12克、生甘草3~6克、车前草10~15克、马齿苋10~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五、破伤风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所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以牙关紧闭,全身肌肉强直,及阵发性抽搐为主要表现。

本病在应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等措施的同时,可选用中医药治疗。

1.验方。

蝉衣去头足,研细面,每次10克,黄酒60毫升冲服,每天三次,连服三天,服后五心出汗为好。

如怀疑有感染者,在无其它有效方法治疗时,可用此法预防。

2.玉真散加减。

3.五虎追风散。

蝉衣30克、胆南星6克、天麻6克、全蝎5克、蜈蚣5克、朱砂面1.5克(冲),黄酒60毫升为引,每日一剂,分三次温服,轻症服三至五天,重症六至十天,朱砂面只用两天。

九、气性坏疽

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胞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主要发生在肌组织广泛损伤的病人,少数发生在腹部或会阴部手术后的伤口处。

伤口周围皮肤有捻发音,伤口内的分泌物中找到大量革兰氏阳性杆菌,白细胞计数很少,X线检查伤口肌群有气体,是诊断气性坏疽的三个重要依据。

基本方药。

石菖蒲30克、郁金30克、黄芩30克、黄连10克、黄柏30克、玄参30克、升麻20克、生甘草30克、栀子15克、土茯苓5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鸡血藤30克、金银花50~100克、忍冬藤30克、建曲20克,1日1剂,水煎服。

十、急性结膜炎(红眼病)

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细菌、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结膜充血、伴有脓性、水样或粘性分泌物。

(一)风热上袭

症状:

眼红、痒痛、目中干涩有异物感、眼分泌物黄白而结。

1.中成药:

鱼腥草滴眼液点眼、银翘解毒丸。

2.基本方药。

疏风散热饮子加减,防风10克、羌活10克、牛蒡子10克、薄荷10克、连翘10克、栀子10克、甘草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

加减:

眼红眼热明显者加蒲公英12克、紫草12克。

(二)热毒蕴结

症状:

双眼红赤、眼痛头痛、眼胞肿胀、分泌物脓性或流淡血水、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脉数。

1.中成药:

鱼腥草滴眼液、双黄连口服液。

2.基本方药。

泻肺饮加减,柴胡10克、桑白皮10克、黄芩10克、薄荷10克、赤芍10克、栀子10克、熟大黄6克、野菊花10克、蒲公英12克、紫草12克、生甘草10克。

加减:

口干加生地12克、天花粉12克。

十一、视网膜震荡与挫伤

视网膜震荡与挫伤是眼球受到钝力打击后所引起的眼底损伤。

临床主要表现视物模糊,视物变形,眼前暗影,查眼底可见视网膜苍白、水肿、出血。

(一)气滞血瘀

症状:

外伤后视物模糊、视物变形,查眼底可见视网膜苍白、水肿。

1.中成药:

选用复方丹参片、丹七片。

2.基本方药:

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0克、红花10克、生地12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川芎10克、丹皮10克、丹参10克、郁金12克、茯苓12克、炒白术12克。

加减:

视网膜水肿较重加猪苓12克、车前子10克。

(二)撞击伤络

症状:

外伤后视物模糊、视物变形、暗影遮挡,查眼底可见视网膜片状出血、水肿。

1.中成药:

选用云南白药胶囊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

2.基本方药。

生蒲黄汤加减,生蒲黄(包)15克、生地12克、丹皮10克、旱莲草12克、丹参12克、荆芥炭10克、郁金12克、茯苓12克、炒白术12克、三七粉(分冲)3克。

加减:

视网膜出血重者加白茅根15克、茜草10克。

视网膜水肿较重加泽兰10克、益母草12克。

十二、食物中毒

细食物中毒是指进食含有大量致病性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后引起的中毒。

1.尽早催吐,必要时洗胃、导泻。

2.绿豆120克、生甘草15克,蒲公英30~60克、金银花30克、黄连10克、苏叶10克,先煎绿豆,取上清液,煎服其他药物,煎汤频服。

3.灵芝解毒汤:

紫灵芝纷30克,加水连煮2次,将两次水煎液浓缩为100毫升,每服30~50毫升,每日2~3次,昏迷者可鼻饲给药,本药可作为各种毒蘑菇中毒的首选药物。

4.若出现黄疸者,茵陈、炒山栀各15~30克、大黄15克、炒黄柏15~25克、当归15克、丹参15克、川郁金15克、车前草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重症者可每日2剂。

5.如果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100毫升加水200毫升,稀释后一次服下,还可用紫苏30克,生甘草10克,黄连6克一次煎服。

若误服变质饮料或防腐剂,用鲜牛奶或其他含蛋白质饮料灌服。

6.紫金锭1粒,开水化服,每日2次。

7.藿香正气水或胶囊,内服10毫升/6粒,每日三次。

8.鲜马齿苋适量(约60克)、鲜大蒜适量(约30克),混合捣烂后,温开水冲服,或伴面条食用。

十三、病毒性感冒

病毒性感冒是一种急性上呼吸道疾病,临床上以头痛、鼻塞、流涕、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

(一)风热感冒

症状:

身热较重,微恶风寒,汗出不畅,头痛,咳嗽,痰粘或黄,咽喉干痛,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

1.中成药:

选用连花清瘟胶囊、银翘解毒颗粒、双黄连口服液、板蓝根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发热者用瓜霜退热灵胶囊。

2.基本方药

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荆芥9克、桔梗6克、板蓝根15克、炒杏仁10克、薄荷6克(后下)、生甘草6克,水煎服,1日2次分服,连服2~3剂。

(二)风寒感冒

症状: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咽痒、咳嗽、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1.中成药:

选用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

2.基本方药

荆芥10克、白芷10克、炒杏仁10克、柴胡15克,黄芩10克、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15克。

水煎,一日分2次服。

(三)暑湿感冒

症状:

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渴不多饮,胸闷恶心,小便短黄。

1.中成药:

选用藿香正气软胶囊(水)、保济口服液。

2.基本方药

藿香10克、佩兰10克,香薷10克,厚朴10克,姜半夏10克,黄连9克,水煎,一日分2次服。

十五、咳、嗽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可见于各种疾病,如感冒、急性气管炎、肺炎、肺气肿、肺间质纤维化、肺部肿瘤等,常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

(一)风寒咳嗽

症状:

咳嗽声重,咳痰稀白,咽痒,气急,常伴有头痛、鼻塞、流清涕、怕冷、无汗等。

1.中成药:

选用通宣理肺丸(口服液)、急支糖浆、二母宁嗽丸。

2.单验方:

川贝5克,用白梨一个蒸熟服用;

杏仁10克、萝卜子10克,水煎服;

青果10克、白萝卜100克切片,煎水频服。

3.基本方药:

三拗汤,炙麻黄6克、杏仁10克、生甘草10克、苏叶6克、金沸草15克、陈皮10克,水煎服,每服150毫升,每天2~3次,每日一剂。

(三)肺热咳嗽

症状:

咳嗽频频,气粗声哑、咽喉疼痛、咳吐黄痰,或痰粘咳吐不爽,口渴欲饮等。

1.中成药:

羚羊清肺丸、止咳橘红丸、复方鲜竹沥口服液。

2.单验方:

生百合15克、款冬花10克、炙杷叶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3.基本方药:

麻杏石甘汤,炙麻黄6克、生石膏30~60克、炒杏仁15克、生甘草10克、桔梗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十八、小儿腹泻病

腹泻是儿科最常见疾病,以夏秋季最多见,在临床上主要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大类,感染性腹泻主要包括细菌性肠炎和病毒性肠炎。

非感染性腹泻多由于喂养不当引起,少数由于对牛奶或某种食物过敏或不耐受,亦可由于气候突然变化如腹部受凉,致使肠蠕动加快、消化功能紊乱而发生腹泻。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外感邪气,内伤乳食及脾胃失调有关。

(一)湿热泻

多见于夏秋季,多为产毒性细菌感染或病毒性感染性腹泻。

症见起病急,腹泻频繁,大便稀或呈水样,肛门灼热,发热,烦躁,口渴喜饮,恶心呕吐,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1.中成药:

选用藿香正气水、葛根芩连汤、香连丸等,

2.基本方药:

用中药可选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葛根、黄芩、黄连、白芍、木香、藿香、苡仁、乌梅、马齿苋等。

(二)伤食泻

主要症见腹泻、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大便酸臭等。

选用保和丸加减治疗,也可用山楂、麦芽、鸡内金水煎服。

(三)脾虚泻

症见病程长,大便溏薄,食后即泻,多食多泻,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多汗,舌淡红苔白。

1,中成药:

选用参苓白术散、脾可欣颗粒等。

2,基本方药:

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可选苍术、白术、党参、山药、茯苓、扁豆、莲子肉等。

此外所有腹泻患儿均可配合口服补液盐进行口服补液,也可用500毫升米汤加半啤酒瓶盖盐作为自制口服补液盐进行补液,对于重度脱水者,应进行静脉补液治疗。

十九、便、秘

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结、排出困难、排便次数减少、腹胀等。

(一)一般治疗

1.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日饮水1500~2000ml,晨起饮用冷开水一杯,可刺激胃-结肠反射达到促进排便的目的,还可每日睡前饮用一杯蜂蜜水。

2.摄取足量的食物纤维,纤维素有亲水性,能吸收水分,使食物残渣膨胀,并形成润滑凝胶,刺激肠蠕动利于激发便意和排便反射。

多食水果、蔬菜或笋类、麦片等多纤维食物均有促进排便的作用,切忌精米精面的饮食结构,忌食辛辣食物。

3.类,骨折愈合就快”的观点。

饮食营养要均衡。

4.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创伤或骨折后卧床,排便反射较弱,加上大多数患者羞于在床上大便,更羞于求助于护理人员,因此,护理中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这类患者,及时告知患者忍耐排便的危害性。

根据患者日常生活的习惯,与其共同制定按时排便表,有时即使无便意,也应给予便盆,日久便可建立定时排便的习惯。

5.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创伤或骨折后卧床患者虽不能进行全身运动,但也要做床上运动,根据骨折的类型,可做仰卧起坐、平卧抬腿、抬高臀部,以及肌肉的静止收缩运动。

配合吸、鼓腹肌锻炼,用力吸气同时,尽量使腹肌高于剑突1~2cm,如此反复10~30次,每日3~4次。

6.自我按摩:

团摩脐四周法:

仰卧位,将右手掌心重叠在左手背上,左手掌心放于肚脐旁,适当用力,绕脐作顺时针圆形摩动30~50次,或15分钟左右。

拿捏腹肌法:

仰卧位,用拇指与其余四指用力对合,边拿边捏腹部肌肉30~50次,双手可同时进行。

团摩下腹部法:

用右手掌心重叠于左手背,左手掌心紧贴于下腹部,适当用力作顺时针圆形摩动30~50圈,以皮肤发热为佳。

推揉腰骶部法:

坐于床上,两手五指并拢,反手以掌根附于同侧的腰骶部,适当用力自上而下地推擦30~50次,直至腰骶部发热。

(二)中药治疗

1.番泻叶5-10克,代茶饮。

2.对于大便干结排出困难,排便次数减少,心烦、身热、口臭、腹胀、腹痛、舌红苔黄者,采用复方芦荟胶囊、舒秘胶囊。

3.大便干结或不干,排出不畅或欲便不得,情绪抑郁、胸胁痞闷、腹胀排气则舒者,治疗应当行气导滞,可服用木香顺气丸、四磨汤口服液等。

4.对于老年便秘、习惯性便秘、术后便秘患者,可应用麻子仁丸、麻仁滋脾丸、麻仁润肠丸、麻仁软胶囊等。

5.对于大便并不干燥但排出困难,体寒肢冷、面暗、小便清长、腰膝凉痛、舌淡苔白的阳虚便秘患者,可应用便通胶囊、苁蓉通便口服液、金匮肾气丸等。

6.由于感染发热等原因导致的便秘应当清热泻火通便,可应用牛黄上清丸、牛黄清火丸、栀子金花丸、连翘败毒丸、牛黄解毒软胶囊等。

7.由于饮食积滞,肠运动减弱引起的便秘、腹部胀满,可采用六味安消胶囊、加味保和丸等。

(三)警惕便秘的严重情况——粪便嵌塞

灾后由于创伤、疼痛、镇痛药物应用及卧床等原因,便秘情况十分常见,严重者可出现粪便嵌塞,多见于3~5天未排便时,其主要表现是肛门直肠坠胀,便意频数,时有稀粪水从肛门流出,甚至带有粘液血水。

注意此种情况切不可认为是腹泻或痢疾而应用止泻药物。

此时应进行肛门直肠指诊,可发现直肠内较多质地坚硬或呈粘土样粪便存留。

粪便嵌塞的处理方法是人工协助排便,戴手套适当扩肛后将粪块掏出,也可将粪块捣烂后灌肠排出。

二十、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对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的突出反应。

临床可见脑海中或者梦中持续、反复出现灾难现场的画面,回避与创伤相关的刺激,情感麻木,经常发呆,对现实有强烈的不真实感,对创伤事件部分或全部失去记忆。

1.中成药:

选用柏子养心丸、枣仁安神液、归脾丸、补肾益脑片、加味逍遥丸。

2.针灸:

太冲、三阴交、肝俞、心俞、足三里、神门。

3.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在应激过程中从社会各方面能得到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具有预防和减轻应激的作用。

亲子关系、家庭、亲密关系、婚姻、朋友、社团等均是重要社会支持。

4.基本方药:

柴胡10克、白术10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茯苓15克、薄荷10克、煨姜6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

加减:

肝气郁结明显症见胸闷喜太息,心情郁闷,两胁胀痛,脉弦,加郁金10克、香附10克;

肝火盛症见心烦易怒,口苦,目赤,便秘,舌红,苔黄,加龙胆草6克、赤芍10克、大黄6克;

夹痰湿症见胸脘满闷,纳呆,苔腻,脉滑,加半夏10克、炒薏苡仁15克;

夹瘀血症见面色黧黑,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加桃仁10克、红花10克、丹参10克;

气虚明显症见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腹胀腹泄,舌淡,脉虚,加黄芪10克、党参10克;

阴虚火旺症见五心烦热,盗汗,舌有裂纹,苔少或花剥,脉细数,加生地15克、地骨皮15克。

二十一、失眠症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困倦。

(一)辨证治疗

1.肝郁化火

症状:

少寐易醒,恶梦纷纭,甚则彻夜难眠,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口舌生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胁肋胀痛。

(1)中成药:

选用牛黄清心丸、枣仁安神液。

(2)单验方:

酸枣仁10克、熟地10克、粳米30-60克。

将酸枣仁微炒后捣碎,与熟地同煎取汁,再用药汁加入粳米煮粥服食。

(3)针灸:

水沟、太冲、合谷、三阴交、肝俞、心俞、安眠、足三里。

火盛者可行刺络放血。

(4)基本方药:

龙胆草6克、黄芩10克、山栀10克、泽泻10克、通草10克、柴胡10克、车前子包10克、生地黄10克、当归10克、炒枣仁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

2.痰火内扰

症状:

胸闷脘痞,心烦不眠,伴泛呕嗳气,头重目眩,心烦口苦,痰多,或大便秘结,彻夜不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1)中成药:

朱砂安神丸。

(2)针灸:

申脉、照海、丰隆、中脘、脾俞、心俞、内关、足三里、三阴交。

(3)基本方药:

半夏10克、橘皮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黄连6克、炒枣仁15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

3.心肾不交

症状:

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口干津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1)中成药:

选用安神补心胶囊、柏子养心丸。

(2)食疗:

桂圆肉15-30克、莲子15-30克、红枣5-10枚、糯米30-60克。

将糯米洗净加入桂圆、莲子和红枣注入清水一起煮粥,服食前加少许白糖即可。

(3)针灸:

太溪、神门、百会、阴陵泉、肾俞、心俞、内关、足三里、三阴交。

(4)基本方药:

黄连6克、黄芩9克、白芍12克、阿胶(烊化)10克、生地10克、炒枣仁15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

4.心脾两虚型

症状:

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思恍惚,面色少华,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或脘闷纳呆,舌淡,苔薄白或滑腻,脉细弱,或濡滑。

(1)中成药:

人参归脾丸。

(2)食疗:

桂圆肉15克,莲子米15克,洗净一起放入锅内,加水煮汤,然后再加入适量冰糖。

每日早晚各吃一次,可长期服食。

(3)针灸:

脾俞、心俞、内关、百会、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

(4)基本方药:

党参10克、白术10克、黄芪10克、茯神10克、远志10克、龙眼肉10克、酸枣仁15克、木香10克、当归10克、生姜6克、大枣6克、炙甘草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

5.心胆气虚型

症状:

心烦不眠,多梦,易惊易醒,胆怯,心悸,遇事善惊,气短倦怠,小便清长,舌淡,脉弦细。

(1)中成药:

七叶神安片。

(2)食疗:

夜交藤60克、粳米50克、大枣3枚。

夜交藤用温水浸泡10分钟后加水煎制,去渣取汁,再加入粳米和大枣同煮粥,待粥好后加入少量白糖即可服食。

(3)针灸:

肾俞、胆俞、心俞、魄户、志室、阳陵泉、阴陵泉、四神聪、内关、足三里、三阴交。

(4)基本方药:

石菖蒲15克、远志15克、党参9克、茯苓15克、龙齿(先煎)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

(二)默坐澄心法:

入睡前,取仰卧位,放松全身肌肉,然后微合双眼,呼吸轻柔自如,心中默念“松”、“静”二字。

呼气时默念“松”字,同时想象全身松弛;吸气时默念“静”字,想象心中一片澄静,虚空无物。

默念松静二字时不可出声,只是存想于心中,并随着轻松的呼吸一松一静,交替进行。

本法无须意守,也不要强求排除杂念,只要配合自然呼吸略做默想,即可身形松弛而逐渐入睡。

二十二、抑郁症

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情感性障碍,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为典型的三低症状,有自杀倾向。

(一)针灸:

印堂、百会穴、四神聪、前顶、风池、合谷、太冲,每天一次,十次为一疗程,治疗3-4个疗程。

(二)情志相胜:

喜疗--以喜胜忧;怒疗--以怒胜思。

(三)辨证治疗

1.肝郁脾虚

症状:

多愁善感,悲观厌世,情绪不稳,唉声叹气,两胁胀满,腹胀腹泻,身倦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基本方药:

柴胡12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佛手9克、党参10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

2.气滞血瘀

症状:

情绪抑郁,自杀企图,心情烦躁,思维联想缓慢,运动迟缓,面色晦暗,胁肋胀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苔白,脉沉弦。

基本方药:

柴胡15克、香附15克、陈皮15克、川芎9克、枳壳6克、白芍15克、当归15克、丹参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

3.阴虚火旺

症状:

情绪不宁,烦躁,易激惹,伴心悸,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基本方药:

当归、白芍、酸枣仁、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各12克、柴胡、栀子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

二十三、焦虑症

焦虑症其焦虑情绪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临床可分为广泛性焦虑症和急性惊恐两类。

(一)针灸:

可以取双侧神门、太冲,留针20分钟,也可配合电针。

(二)放松疗法

1.练习者以舒适的姿势靠在沙发或躺椅上,闭目。

2.将注意力集中到头部、颈部、肩臂、胸腹、腿部,逐次放松,最终,全身松弛处于轻松状态,保持一二分钟。

按照此法学会如何使全身肌肉都放松,并记住放松程序。

每日照此操作2遍,持之以恒,必会使心情及身体获得轻松,睡前做一遍则有利于入眠。

(三)辨证治疗

1.心虚胆怯

症状:

心悸,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

基本方药:

龙齿30克先煎、琥珀30克、磁石30克先煎、朱砂0.3克冲、菖蒲15克、远志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

2.肝郁化火

症状:

性情急躁易怒,少寐易醒,恶梦纷纭,甚则彻夜难眠,不思饮食,口渴喜饮,口舌生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胁肋胀痛。

基本方药:

龙胆草6克、黄芩10克、山栀10克、泽泻10克、柴胡10克、白芍10克、生地黄10克、当归10克、炒枣仁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

3.阴虚火旺

症状:

心悸不宁,心烦少寐,头晕目眩,手足心热,耳鸣腰酸。

基本方药:

生地15克、玄参15克、麦冬15克、天冬15克、当归9克、丹参9克、党参15克、茯苓20克、远志15克、炒枣仁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

二十四、恐怖症

恐怖症是指病人具有一种在正常情况下对某一特定物体、场景产生异乎寻常的强烈恐惧或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从而出现回避表现,难以自控。

(一)针灸:

百会、印堂、四神聪、风府、肾俞、心俞,留针30分钟,10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二)系统脱敏疗法:

第一步:

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是进行系统脱敏疗法的依据和主攻主向;

第二步:

进行放松训练;

第三步:

要求求治者在放松的情况下,按某一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进行脱敏治疗。

(三)暴露疗法

要持久地让被试者暴露在惊恐因子面前,惊恐反应也终究会自行耗尽。

在泛滥治疗前,应向患者认真地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