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三一模语文总汇编课内文言文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6207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初三一模语文总汇编课内文言文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上海初三一模语文总汇编课内文言文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上海初三一模语文总汇编课内文言文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上海初三一模语文总汇编课内文言文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上海初三一模语文总汇编课内文言文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初三一模语文总汇编课内文言文doc.docx

《上海初三一模语文总汇编课内文言文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初三一模语文总汇编课内文言文doc.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初三一模语文总汇编课内文言文doc.docx

上海初三一模语文总汇编课内文言文doc

实用文档

 

2016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课内文言文

浦东:

一、文言文(

39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

8—9题。

(8分)

【甲】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8、完成下列基础题。

(5分)

 

①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的作者是;乙文选自《》一文。

(2分)

 

②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9、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作者“处江湖之远”不忧其民;

B、乙文作者“以物喜,以己悲”。

C、甲乙两文的作者都以百姓之乐为乐;

D、两段选文中加点词“归”的意思相同。

 

8.

(1)(2分)范仲淹(1分)醉翁亭记(提示:

错1字扣1分)

(2)(3分)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

(关键词:

求、之、为)

9.(3分)C

 

宝山:

 

(三)阅读下文,完成

8-10题(8分)

 

小石潭记

 

大全

实用文档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8.

除本文外,我们学过作者贬谪永州时写过的一篇文章,篇名为《

》;还学过

他写的一篇寓言故事,篇名为《

》。

(2分)

9.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主要描写小石潭的概貌。

 

B.第②段,写观赏小石潭的游鱼,主要写出了鱼儿的活泼。

 

C.第③段,写远望小石潭的西南,主要写出了岸势的曲折。

 

D.第⑤段,写感受小石潭的气氛,主要抒发了内心的忧思。

 

10.对于第⑤段,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同游者中既有作者的亲戚,也有随从,还有朋友。

 

B.因为是游记,所以有必要交代同游者,以便读者了解。

 

C.虽然同游者关系亲近,但作者还是难以排解内心忧郁。

 

D.由于同游者人数众多,所以大家游玩的兴致很高。

 

(三)(8分)

 

大全

实用文档

 

8(2分)捕蛇者说黔之驴

9、(3分)B

10、(3分)D

 

崇明: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删选)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

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

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

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

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8、选文作者是(人名),题目中“寄舍弟墨第一书”的意思。

(2分)

 

9、翻译文中划线句,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迄无佳文”,原因是读书不深入。

B写孔子、苏轼读书的事例,表明圣贤要有所成就必须勤奋苦读。

C选文中作者反对“过目能诵为能”的读书态度和方法。

D选文中作者主张深入探研书中的微言精义。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8、郑板桥(郑燮)寄给自己弟弟的第一封信(每格1分,共2分)

9、读书把看了一遍便能背诵作为值得肯定的能力,这是最不中用的。

(关键词:

“以”、“济”各1分,句子通顺1分)

10、B(3分)

 

奉贤: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8分)

 

大全

实用文档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文中的“予”指的是_______(人名),他是_______(朝代)哲学家。

(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第○段画曲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2

 

A、表达了对隐逸者和富贵者的讽刺。

 

B、体现了莲花高洁的形象。

 

C、暗示了像自己一样品德高尚的人很少。

 

D、表达了对莲花坚守节操的敬重。

(三)(8分)

8、周敦颐(1分)北宋(宋朝)(1分)

9、(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却不可亲近而不庄重地玩弄它。

(3分)

10、C(3分)

 

虹口: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8-9题(9分)

 

醉翁亭记(节选)

 

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

 

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

 

酒也。

 

大全

实用文档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而岩穴暝,晦明化者,山之朝暮也。

野芳而幽香,佳

 

木秀而繁阴,霜高,水落而石出者,山之四也。

朝而往,暮而,四之景不同,

 

而亦无也。

 

8.完成下列基:

(6分)

 

①文学常②解③句子翻

 

作者是(朝代)的名之者?

晦明化者,山之朝暮

 

(人名)名:

也。

 

文:

 

9.下列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是(

)(3分)

 

A.第①段中介了醉翁亭的秀景以及交代自己建造醉翁亭件事。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也”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情。

 

C.第②段从“四之景不同”个方面表山水之“亦无”。

 

D.第②段“霜髙”、“水落石出”写出了山四季景色的特点。

 

(三)(9分)

 

8、①宋代(北宋)欧阳修

 

②命名,⋯⋯取名

 

③阴暗明亮交替化的,是山中早晨和傍晚。

(关“晦明”、“暮”)

 

9、B(A建造者不是人,而是山僧智仙;C亦无的是四之景,包含四季和朝晚之

 

景。

D霜是秋季景色,水落是秋冬季景色。

 

大全

实用文档

 

黄浦: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8分)

孔孟论学(节选)

孟子曰:

“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

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8

、选文作者孟子是

时期

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2分)

9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3分)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0、孟子所说的关于奕秋的故事,

意在告诫齐宣王:

后来从以上节选部分还延伸出一个成语:

(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8、2分,每空1分)战国儒家

9、(3分(如果)一天晒它,十天冻它,没有能够生长的。

10.、共3分)做任何事要专心〔2分)一暴十寒〈答“专心致志”也可分)

 

嘉定: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8-9題(9分)

【甲】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

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

亦灵怪矣哉!

(《核舟记》)

【乙】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

技》)

【丙】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小

石潭记》)

8.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知识积累表。

(6分)

 

大全

实用文档

 

文学常识词语解释句子翻译

《小石潭记》作群响毕绝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者()绝:

________译句:

 

9.下列对以上作品理解准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段改为“为人五,窗八,篛,篷,楫,炉,壶,手卷,念珠各—”表达效果更好。

B.乙段“撤屏视之,一人、一桌、—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而已”二字可以删去。

C.丙段交代了和作者一同游小石潭的还有哪些人,这是古人写游记作品常用的一种格式。

D.三个选段都以“卒章显志”的写作手法来赞颂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和卓越成就。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9分)

 

8.(6分)

(1)柳宗元

(2)停止

 

(3)可是计算一下那核舟的长度,还不满一寸。

 

9.(3分)C

 

静安-青浦:

 

(三)阅读下文,完成8-9题(8分)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清】郑燮

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

与也?

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

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

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

岂以一

过即记,遂了其事乎!

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③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

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

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

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

更有小说家言,各种

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8.本文所反对的是“”,针对其弊端作者直接论述了两点,依次是:

 

(1)“”

 

大全

实用文档

 

(2)第

(2)点翻成代)(6分)

 

9.以下句和本文第③段中作者所主的之法最接近的一是()(2分)

 

A.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殆

 

B.敏而好学,不耻下

C.不心致志,不得也

D.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三)下文,完成8—9(8分)

8

、以目成能(2分)

(1)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接不暇(

2分)

(2)(况且)目就能背,又有什么都背的弊端。

(2分)

9

、D(2分)A(2分)

 

宁-金山:

(三)下文,完成8—9。

(8分)

【甲】余幼好,家致。

有氏藏甚富。

往借,不与,而形梦。

其切如是。

【乙】(孔子)《易》至三,不知翻几千百遍来,微言精,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坡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阿房》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

 

6、甲文自《》,乙文自《署中寄舍弟墨第一》,

 

乙文作者是清朝的。

(2分)

 

9、翻甲文的划句(3分)

 

往借,不与,而形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乙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是()(3分)

 

A、甲文从借的角度,表少年袁枚的渴求已达到痴迷的状。

B、文从的角度,表孔子和坡名著的研探究精神。

C、甲文以自身例,具体指黄生借的方法,扣了文章。

D、乙文以名人事据,明“以目成能最是不事”的点。

 

(三)(8分)

8、黄生借燮

 

大全

实用文档

 

9、(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家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

10、C

 

闵行: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

8—9题(8分)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

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

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

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

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

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

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

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8.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2分)

最是不济事()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老吏史苦之

 

10.作者认为应该如何读书?

(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8—10题(8分)

8、(2分)有利,有益(对事情有益)

9、(3分)(掌管翰林院的)老吏认为他(读得)辛苦。

10、(3分)选择精华,深人研究(写出任何一点得2分)

 

普陀: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

 

黄生借书说(节选)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

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

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

 

大全

实用文档

 

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8、《黄生借书说》的作者是朝的。

(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表述了“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的观点。

 

B、作者感叹“可惜”是因为在那段少时岁月,借书读反而促使自己认真读书。

 

C、“若不相类”体现了“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的确是不一样的。

 

D、“固”解释为“本来”,表明“幸”与“不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8.(2分)清(1分)袁枚(1分)

9.(3分)(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

10.(3分)C

 

松江:

(三)阅读下列文字,完成8题。

(8分)

【甲文】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乙文】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8、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填写下列表格。

(8分)

 

题目作者相似的人生遭遇环境或景物特点作者的内心情感

 

大全

实用文档

 

甲文

小石潭记

(2)

被贬谪远调

冷清凄凉

(4)

乙文

(1)

欧阳修

(3)

(5)

 

(三)(8分)

8.(1+1+2+2+2)

(1)醉翁亭记

(2)柳宗元(3)多姿多彩(4)凄苦忧伤(5)快乐陶醉

 

徐汇: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

8—10题(8分)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

 

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則有去国怀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

沙鸣翔集,锦鱗游泳。

岸止汀兰,

 

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

 

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8.

以上语段选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名篇《

》。

(2分)

9.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3

分)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语段第①节描述了作者登楼时所见的美景及由此产生的想象。

 

B作者以阴雨之景写“悲”,以晴和之景写“喜”,情景交融。

 

大全

实用文档

 

C段中的“迁客人”指“去国”之人及“歌互答”之人。

 

D作者写“物之情”是了自己情随境迁的感慨。

 

(三)下面段,完成第

8—100分)

8.(2分)岳阳楼

9.(3分)些就是岳阳楼的壮景象啊,前人的描述(已)很尽了。

10.(3分)B

 

浦:

(三)下文完成8——10(8分)

⋯⋯“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今夫弈之数,小数也;不心

致志,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二人弈,其一人心致志,惟弈秋之听。

一人听之,一心以有将至,思援弓而射之,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8、文的作者是,他是期的思想家。

(2分)

 

9、用代翻下面的句子。

(3分)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0、文理,告我深刻的道理。

下列点不是自文的一是()(3分)

 

A.人事在向善有恒,半途而必将善失道。

B.即使待小技(小数)也加以重,真研究。

C.学必杜三心二意,心致志才能学有成就。

D.研究学或品格,都持不懈,自上。

 

(三)内段(8分)

8.孟子()国(2分)

9.(如果〉晒它一天,它十天,就不能生了。

(3分)

10.B(3分)

 

北:

(三)下文,完成第

8-10(9分)

承天寺夜游

 

大全

实用文档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

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初中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

(3分)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文中传达出的作者复杂的情感,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漫步赏月的悠闲和欣喜

B.无端被贬的悲凉和感概

C.没事找事的无聊和空虚

D.苦中作乐的旷达和洒脱

 

(三)〈9分)

8、民宋苏轼(最后一空诗文皆可,《饮湖上初晴后雨》或《江城子,密州出猎》或《黯鼠赋》(3分,每空1分,出现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9、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人这样无事可做的人罢了。

〔3分,定语后置句及“但”“少”“闲人”)

10、C(3分)

 

大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