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议论文作文素材之新青年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5906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议论文作文素材之新青年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议论文作文素材之新青年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议论文作文素材之新青年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议论文作文素材之新青年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议论文作文素材之新青年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议论文作文素材之新青年篇.docx

《高中语文议论文作文素材之新青年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议论文作文素材之新青年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议论文作文素材之新青年篇.docx

高中语文议论文作文素材之新青年篇

新青年

1、人物标签:

勤学、奋斗、道德、责任

01仅七岁的她,在案板下点灯读书

在案板下点灯读书的样子,真美!

一组小女孩在案板下上网课的照片,感动众多网友。

女孩叫柯恩雅,今年七岁,是湖北五峰渔洋关镇一年级的学生。

4月3日复工后,父母在集贸市场卖卤菜,她就一直在卤菜店的案板下上网课,已坚持一个多月。

卤菜店的案板上,摆满了各种荤素卤菜。

案板下,两边堆放着部分物料。

中间铁架间蜷坐着上网课的柯恩雅,一台旧款笔记本前,她正专注地听课。

略显狭窄的案板下,柯恩雅时常会碰到头,“有时猛一抬头就撞到了脑袋,疼哦”,说话时,柯恩雅不忘摸了摸头。

“今年不一样了,进步很大。

无论是成绩还是书写、背诵”前来家访的老师余文艳,欣喜地看到了柯恩雅的成长,“她眼里的光感染了我”。

哈利波特也是住在小楼梯间里,小妹妹也一定可以进入自己的霍格沃兹!

02十五岁的他,在黑夜里举灯奔跑

你在深夜里举灯奔跑的背影,真帅!

2020年5月2日凌晨,新疆乌鲁木齐麓溪花园小区一间民房突然起火。

消防车接警到达小区大门时,一时不知着火的具体位置。

这时一名穿着校服的孩子,打开手机手电筒举过头顶,如黑暗中的一束光,全程指引着消防车行驶至事故现场。

在少年全程奔跑引路下,消防员及时将4名被困人员救出,他在夜空下奔跑的身影被行车记录仪记录了下来。

他叫杜秉泽,今年15岁,是乌市第四十一中学九年级(7)班的学生。

据杜秉泽回忆,他担心消防车会走错路,那样难掉头也会耽误救援时间。

不少网友们被杜秉泽奔跑的身影感动,纷纷留下评论为他点赞:

“为我们的少年骄傲,点赞!

如风的少年,让我们看到美好和善良的模样!

03不留名的她,在公交上弯腰擦拭

你在公交车弯腰擦拭的样子,真暖!

除了上面两位少年,一段15秒的视频再次刷屏,让人震撼又感动。

2020年4月28日中午,贵H07827D的3路公交车正在行驶,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从四中站台上车。

不久后,当公交车开始行驶,一股浓烈的臭味弥漫了整个车厢。

杨师傅说:

“我一直闻到有臭味的,直到车子行驶到工商银行那个站台,才有乘客过来同我说,刚刚那个老人家拉大便在车上了。

就在所有人都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白色的身影从车厢中站了出来。

“身穿白衣的好心女孩站出来蹲在地上,认真地用纸清理并包起地上的粪便,还擦净了周边的地板。

”杨师傅回忆起这件事,心情仍激动不已。

杨师傅表示,她自己的鞋子上都已经沾染到了,但却没有嫌弃,就像照顾自己家父母一样。

女孩说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不愿意告知自己的姓名,只留下一个挥手的背影。

大家被女孩的行为感动,纷纷留言点赞:

“蹲下来的她,是天使的模样!

她弯腰擦拭的样子,宛若天使降临人间。

这个小小的举动,很简单,却也不简单。

04他们,让人觉得一切都有希望!

你们是中国的希望,中国的未来!

少年的肩应该担起凛然正气和孜孜不倦,少年的眼应该藏下星辰大海和万丈光芒。

人间点滴温暖都值得我们前进,跨过星河,迈过月亮,去迎接更好的自己。

真正的“后浪”过的生活,是每一个平凡人的每一天。

少年们,你们身上的品质,让世间又多了一份美好,多了一份温暖。

2、人物标签:

科技、勤学、创新、求知

曹原

比“后浪”更凶猛的“巨浪”来了!

在最新一期发行的《自然》(Nature)杂志中,一位来自中国的少年一次性连发两篇论文,震惊科技界多位大佬,他就是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少年班、目前就读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简称MIT)的“95后”博士生曹原。

早在2018年,曹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发表了两篇石墨烯重磅论文,该杂志当时称他是“石墨烯驾驭者”。

时隔两年之后,曹原再度在《自然》背靠背连发两篇文章,介绍魔角石墨烯研究的新突破。

其中一篇,曹原是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另一篇,曹原为共同第一作者。

两年读完初高中课程,14岁时以理科总分669分考入“中科大”少年班,18岁到MIT攻读电气工程学博士……曹原永远都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中国潜在的最年轻诺贝尔奖获得者”

《自然》创刊于1869年,不仅是集世界范围内广泛影响力和高含金量内容于一身的著名学术期刊,更是评选诺贝尔奖、竞选院士、展示大学和科研机构研究实力的重要依据。

同时,该杂志也以令人闻风丧胆的高达90%的毙稿率而闻名,相当于十位科学家一起投稿,仅有一人可能会被选中。

能够在《自然》发表论文,可以说是全世界每一个科技工作者的梦想。

因此,当22岁的曹原在《自然》连发两篇论文时,不仅一战成名,其论文成果更被形容为“一举解决了困扰世界107年的难题”。

曹原的发现究竟有多重要,那就要从100多年前说起了

在正常环境下,电力在传输时,约有7%的能源会在传输过程中损失,造成了极大的能源损耗。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昂内斯发现了一种能够将电子能源损失降到0的传输材质,命名为“超导体”。

两年后,昂内斯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但遗憾的是,唯有当周围环境为绝对零度(零下273.15摄氏度)时,才可实现“超导体”传输,而这样的环境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可能的。

为此,无数科学家、能源公司一直在寻找能够在常温条件下实现“超导体”性能的材料,却都以失败告终。

3年前,曹原推测,当叠在一起的两层石墨烯彼此之间发生轻微偏移时,材料会发生剧变,有可能实现“超导体”性能。

但当时,他的推测引起了许多物理学家的质疑。

他们认为这不过是一个年轻小孩对世界的美好幻想。

面对前辈们的质疑,曹原没有退缩,坚信自己的判断。

为此,他日夜蹲守实验室,反复做实验。

终于,曹原在一次实验中发现,只要将两层石墨烯,旋转到特定的“魔法角度”(夹角为1.1度)叠加时,它们就可以在零阻力的情况下传导电子,变为“超导体”了。

这个实验充分证明,曹原之前的想法是可行的。

之后,他又用了7个月的时间反复实验,最终在2018年3月完成了全部实验,并将其整理成学术论文投给了《自然》杂志。

《自然》杂志编辑收到论文后,都没来得及排版,直接将其中一篇文章提前发到了杂志网站上,随后通过另外一篇文章进行评述。

曹原的论文一经刊发,震撼了整个科学界。

全球的科学家都迫切希望自己能在实验室中复制曹原创造的奇迹。

一位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甚至激动地说:

“曹原为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们能做的太多了。

同年,在《自然》发布的“影响世界十大科学人物”中,当时年仅22岁的曹原位列榜首。

他还被外媒称为“中国潜在的最年轻诺贝尔奖获得者”。

两年读完初中和高中

曹原能够取得如此高的成就,离不开他的天赋。

从小就天资聪颖的他,常常是老师刚说出题目就能回答出答案。

课余时间,他还很喜欢读科技类的课外书,会把每本书翻上好多遍。

这也为他日后宽广的知识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此外,曹原的动手能力也很强,经常研究电子电路和化学实验。

有一次,实验中要用到价格很贵的硝酸银,可曹原没有钱买,就想到了用硝酸和妈妈的银镯子混合在一起,人工“合成”硝酸银。

此事后来被校长知道,连说“这孩子是个好苗子,是个天才”。

经校长特批,曹原和另外两名同学组成了一个特殊三人班,由六名老师专门负责课业。

后来,曹原就一路开挂,别人都是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他只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初、高中的课程学习。

这事儿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人们对“天才”曹原十分好奇,更对他的学习方法很感兴趣。

实际上,曹原看的教材和考试题目和初三、高三学生是一样的。

他自己认为,学习中重要的不是老师,也不是特别的教材与习题,而是自己愿意钻研学习的兴趣。

有一次,物理老师在课堂上说,“要是谁能够在常温状态下,发现一种‘超导体’材料,很有可能颠覆整个世界”。

课后,曹原就问老师这是什么材料,老师说自己也不知道,“这就得靠你们这一代人去研究了!

老师的话给曹原留下了深刻印象,更点燃了这个天才少年的物理梦想,看似平淡无奇的实验竟然还能改变世界?

2010年,14岁的曹原以理科669分的高考总分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学院,并入选严济慈物理英才班。

在学霸云集的“中科大”,少年班的学生们是一群在“学霸”之上的“学神”。

少年班创立于1978年,最早由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提出。

在少年班成立的40多年时间里,走出了1000多名毕业生,其中不乏多位享誉世界的科学家以及知名企业家。

作为少年班年龄较小的学生,曹原在“学神”之中如鱼得水。

他每天穿梭于各个教授的办公室,向教授们请教问题。

“中科大”物理学院的丁泽军教授,人送外号“丁老怪”。

他因教学严谨苛刻著称,是位“让学生闻风丧胆的杀手”。

可“丁老怪”唯独对曹原这个小不点赞赏有加,夸他“是个聪明的家伙,只用了一个寒假的时间,就完成一项研究成果”。

另一位物理学院教授曾长淦也对曹原“爱不释手”,“这是在我实验室混过的娃,只要把题目交给他就行,他一定能做出来”。

有时,曹原手上的实验项目让曾教授也感到力不从心,“虽然在实验选题、方向与写作上我可给他指导,但在技术细节上无法手把手教他”。

把教授都给难倒了,这样的学生着实少见……

年少不轻狂

在“中科大”的四年,曹原如一块海绵,汲取着知识。

临毕业前,他获得“中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郭沫若奖学金,也是该奖金的最年轻获得者。

之后,18岁的曹原前往世界排名前五的MIT攻读博士学位。

在科研团队中,曹原虽然年龄最小,却有着成熟的一面。

他曾花6个月时间研究一份看起来会有突破性发现的数据,但最终发现,那不过是实验设置中的巧合。

得知结果后,他有些沮丧,大家以为他可能会因此消沉好几天。

结果,第二天一早,他又准时出现在实验室,投入到新的研究中。

每当被实验搞得身心疲惫时,曹原会通过自制天文望远镜望向浩瀚的宇宙、璀璨的星空,并告诫自己,在广阔的宇宙面前,再多起伏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曾经,曹原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但现在,他的目标很明确:

第一,会继续此前的研究,创造更多的奇迹;第二,未来会回到中国。

他曾在一战成名时说:

“更好的消息还在后面,希望将来为中国科技创造更多的奇迹!

未来还很遥远,曹原的人生道路才刚刚铺展。

这位年仅24岁的中国科学家将会为中国、为世界带来更多真正硬核的科技创新,他也将成为新一代的国之脊梁。

3、人物标签:

家风、奉献

敖尔金山下的“英雄”兄弟:

哥哥抗疫弟弟救火

“弟弟是我的榜样,每当我觉得很辛苦的时候,弟弟的故事总会给我很大力量。

”21日,结束在武汉方舱医院救治工作的呼格吉乐已回到家乡内蒙古自治区进行休整。

呼格吉乐是内蒙古国际蒙医院的一名大夫,2月16日抵达武汉支援当地的新冠肺炎疫情治疗工作。

他的老家是美丽辽阔的巴尔虎草原,回想起一个多月来与疫情“斗争”的日子,每一个画面都历历在目。

“我只是做了一名医生应该做的事情,但是没想到在结束工作回家的时候,得到了武汉人民和家乡人民最高礼节的欢送和欢迎,这是所有人对全体医护工作者的认可,这让我非常感动且心怀感恩。

”呼格吉乐说道。

说起在武汉最辛苦的时候,呼格吉乐坦言:

“我们一个班是6个小时,但是加上准备工作往往超过10个小时,有时候早班6点半就开始准备,不吃不喝一直到下午5点。

对于身材高大的蒙古族汉子呼格吉乐来说,10个小时不吃不喝会出现头晕不适等身体反应。

他说:

“我和弟弟通话时说起这些,他都会鼓励我说,想想我当年,你这些都不算啥。

呼格吉乐的弟弟呼伦是当地的救火英雄。

在新巴尔虎右旗的东北部,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被誉为新右旗“东大门”的敖尔金牧场,因境内有敖尔金山而得名。

记者了解到,2015年4月16日,敖尔金牧场发生火灾,危急时刻,呼伦和另外4人冲进火场,英勇扑救,保护了43万亩草场及171户牧民的财产。

当时呼伦手持灭火工具灭火,风向突然转变,他们一组5人被大火包围,浓烟熏得无法呼吸,再醒来时呼伦面部朝着刚刚烧过的地面躺着,脸部、胳膊、腹部、腰部都严重烧伤。

呼伦住院期间,呼格吉乐一直照顾着弟弟。

看着面目全非、气管被切开却没喊过一声疼的弟弟,呼格吉乐既心疼又敬仰。

“弟弟考大学那年,父母双双病重,弟弟毅然放弃学业选择在家工作照顾父母,解决了我求学深造的后顾之忧,可以说是弟弟成就了我,他给了我一个信念,就是在需要我的时候,一定会挺身而出,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

然而说起“英雄”这个称号,兄弟俩却不约而同地腼腆起来。

呼格吉乐说:

“疫情发生以后,我就是想去武汉帮帮忙。

”而呼伦也说:

“我理解的英雄,就是尽全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兄弟俩朴实的话语却闪烁着光芒。

如今,呼伦仍然是家乡基层的一名统计员,疫情发生以来,他也参与到当地的防控工作中,而呼格吉乐也打算在隔离结束后继续参加呼和浩特市对境外返回人员的筛查分诊工作中。

“每当我推开窗户,微风吹过,这是家的味道。

”呼格吉乐对记者说。

4、人物标签:

坚韧、奋斗、勤学、独立

记者赴河北衡水和王心仪面对面,她对记者表示,网上流传的版本并非原文,“流传的是文章的前半部分,算是我对过去生活的告别。

而后半部分,是我对大学生活的展望。

关于文章:

本意并非感谢贫穷

从衡水开车约半小时路程,就到了王心仪家所在的枣强县枣强镇新村。

这是一个在籍人口超过千人的大村,壮劳力多数选择外出打工,不少老房缺了打理,衰败倾颓,墙柱间杂草丛芜。

正午12点,整个村子在烈日下一片寂静。

顺着村里大路向左一拐,王心仪一家六口人就住在巷口的第一间院子。

迈过老式的红漆木门,院子不大,正房的矮墙如今成了6岁三弟的“黑板”,上面写满了母亲工整抄写的加法算式、拼音韵母表,和三弟“100分”的稚嫩笔迹。

听到声响,王心仪匆忙从里屋出来,她留着一头干练的短发,有些婴儿肥的脸上挂满了笑容,为了接待这几日的采访,她特意换上了一套新衣。

记者赶到时,她刚送走一波记者,家里还没来得及做午饭。

王心仪有些羞涩,把记者迎进了唯一装着空调的里屋。

这是一家人的起居室,十几平米的空间,摆放着两张床铺,几组衣柜和书柜。

屋子有些乱,北大的录取通知书放在床边,一旁的小书桌是王心仪和她刚上高三的二弟的学习场所,在一厚沓试卷上,压着一本鲁迅的《呐喊》。

“从北大师姐那要来了书单,本打算回来后开始读的。

”但是现在,王心仪的读书计划被打断。

她没想到,那篇为北大专项招生所写的自述,会引起那么大的反响。

王心仪看上去有些疲惫,“最近几天,每天都有记者来。

说起让她出名的那篇文章,“其实我本意并非单纯感谢贫穷。

”王心仪说,网上流传的那篇“感谢贫穷”并不是全文,“那只是前半部分,是我对过去的一种告别。

还有后半部分没有刊发,那是我对未来大学生活的展望。

她突然有些愤懑,“网上不少人说我卖惨,我真没那个意思。

她给记者看了文章最后的结尾,特意放大的字体寄予了她对北大生活的期待。

“我希望能在那里遇见更好的自己,结交更多的良师益友,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

王心仪始终觉得,生活在变得更好,这次引来关注后,也有不少好心人直接给她寄来了生活用品和学习书籍,这让她很感动。

关于自己:

不是寒门贵子

无论如何,得偿所愿考进北大,是王心仪最开心的事。

6月22日晚上,在收到通过北大专项招生通知和707分的高考成绩后,她激动得彻夜难眠。

收到录取通知书当天,还在保定实习的她,让弟弟把通知书拍了照片发给自己。

“百余年来,这里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他们从这里眺望世界,志向未来。

”通知书封面上的这段话,击中了她的心,她翻来覆去念了好几遍。

王心仪是个独立的人,从小她就习惯于自主选择,大学志愿也是。

四个月前高考百日誓师大会上,有人问她志愿,她脱口而出:

“北大中文系。

相比众人期许,她更相信自己心之所向。

分数出来后,北大招生老师咨询她的志向,理科生的她说出了中文系的名字,“招生老师愣了一下,问了句确定吗,你可以再考虑下,我说确定”。

王心仪是个好学的人。

还未入学她就提前要来了书单。

闲聊时,她拉着记者追问大学生活的一切,选课、社团、学生会等等。

在新生群里,她不太爱发言。

“他们谈的NBA啦,社团啦,我都不太了解。

”但对所有聊起的新事物,她都充满好奇。

王心仪是个乐观的人,就像她自己写的:

“幸福不是因为生活是完美的,而在于你能忽略那些不完美,并尽力拥抱自己所看到的美好与阳光。

”对此,她身体力行。

她会模仿记者的南方口音,然后止不住地大笑;去农作的路上,她轻声哼着新学会的韩文歌曲;结束采访,她换上常服,蹦跳着自嘲说:

“这才是真正的我嘛。

采访中,王心仪的淳朴、乐观,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记者,她真正乐在其中。

王心仪是个立体的人,对于外界给她贴上“寒门贵子”的标签,她不太认同。

“我觉得我很普通,只是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更何况,一次高考能否衡量人的成功,她不确定。

“难道高考以前,我就不优秀了?

”说完,她自己也笑了起来。

关于未来:

想做个老师

“其实相比过去,我更愿意谈谈未来。

”见面前,王心仪特意向记者强调。

高考结束后,在物理老师的介绍下,她去了保定一家教育机构做暑期班辅导员。

“一来赚点学费,二来终于可以过一把老师瘾。

”王心仪有自己的打算。

她滔滔不绝地和我讲起这短暂的教学生涯,讲起自己怎么和这群初三的孩子打成一片。

“我有时会板起脸来,这样他们吃完饭后,就会把桌子收拾干净。

”“他们做对题目的时候,我会鼓励他们。

结营仪式上,孩子们在她的工作服上画满了图案,这让她感受到:

“在那边做的事,比写一篇文章然后受到关注,要重要得多。

她说,这次经历更加坚定了自己做老师的决心,“以后如果我做老师,会少布置些作业。

未来,她也想去支教。

“我知道有很多情况比我更糟的孩子,我希望能通过自身给他们传达这样的信息,只要努力,你可以看到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