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5889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城市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城市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城市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城市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docx

《城市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docx

城市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城市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富春街道夏斐

  

城市低保制度是我国传统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其近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化解社会矛盾,调节社会分配,确保低收入人群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无论从覆盖人群,补差水平,保障标准,还是资金保障,都发生了质的飞跃,在制度建设、救助水平、机制体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但目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本人就城市低保制度现存的主要问题,完善途径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城市低保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行的低保制度一方面实实在在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的成效,让困难群体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另一方面,因人为及体制问题等因素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我人为:

当前城市低保制度主要存在四大方面问题:

第一,“养懒汉”现象日渐凸显。

社会救助制度普遍存在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即如何科学地确定救助标准与救助人群。

矛盾之一是救助标准过低,起不到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的作用;另一方面则可能助长受助人员特别是其中的青壮年的懒惰倾向,从而既浪费了社会资源,又加重了财政负担,违背了社会救助制度的本意。

矛盾之二是究竟要不要按照年龄段与救助时限,来确定其是否享受的时间长短,也就是建立科学的推出机制。

虽然目前执行的低保救助标准并没有达到“过高”的程度,但是“养懒汉”现象却已经开始显现,而且日益严重,以至于不少人把城市低保当作一种普惠制的社会“福利”,其公平性不断收到质疑。

第二,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问题长期困扰。

现行低保申报是以家庭收入为基础条件来核算的,“收入”核算办法也算是详尽繁杂,设计方方面面的收入,存在明显缺失的是单向核算收入,家庭支出不在计算范围之列。

看似平等,其实不公平。

由此,造成很多因病、因残、因学、因意外时间等致贫的穷人,被现有的低保政策拒之门外,使一部分真正的贫困者得不到相应的救助。

既要考虑家庭收入,更要计算家庭特殊支出的呼声已经成为低保政策调整的期盼。

第三,低保工作者专业化队伍建设滞后。

低保申报工作者非专业人员的现实,加之人员的频繁变动,对低保政策的不熟悉,带来政策执行的不规范。

一方面,低保工作人员缺乏关心,缺乏人性化帮助,让很多低保户的实际困难得不到解决。

另一方面,部分社区居委会把赋予低收入者的低保救助看成了个人的权力,一些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往往难以成为低保政策的享受者,使得低保的公平性产生社会信任危机,带来群众的不满情绪。

基层低保工作者走专业化的道路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选择。

第四,与再就业保障机制缺乏有效衔接。

低保群体中大部分人的文化程度都是初中或初中以下水平,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限制了其就业范围的选择。

随着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他们只能从事流动性强、劳动强度大、工资偏低的一些简单工作。

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是让贫困群体重新就业,但从现行制度上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更注重对贫困者的基本生活保障,相对而言,在鼓励劳动者积极就业方面还比较薄弱。

低保制度与再就业制度有效衔接,发挥综合救助效能成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必由之路。

二、城市低保制度的完善途径

1.科学合理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机制亟待建立。

在确定申请人是否符合政策规定的申报条件中,家庭收入是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指标。

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算办法也成为群众最关注、工作人员最棘手的难题。

一方面,由于民政部门核算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手段单一化,难以准确核实申请人家庭存款、住房、汽车、有价证券等财富。

另一方面,现行的低保政策是单向核算收入,即只考虑家庭收入,只要人均不超过低保标准,即有申请资格。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家庭结构、家庭状况的不同,使每个家庭的支出情况也大不相同。

这就使相当一部分家庭受现行收入核算方法的制约,其实际生活水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但却不能申请城市低保及相关优惠政策。

因此,不断补充完善现行的城市低保制度,使之更加人性化、科学化和有可操作性,尤其重点解决“收入核对”问题就成为当务之急。

解决这一问题,不能只依靠民政部门,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大财力支持力度,协调解决资源共享等问题。

 2.高素质的专业队伍亟待形成。

低保工作人员是国家低保制度的最直接的执行者,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代表政府,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业务技能,必要的法律知识,而且要有较高的人格素质与道德素养。

现实状况是:

一方面,从事基层低保工作的人员亟待提高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如把专业社工引入低保工作岗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来实现,一定可以极大提高低保工作水平。

3.低保与再就业制度亟待衔接。

低保制度不能仅仅停留在保障低保户的基本生活上,还应考虑如何提高他们自我发展能力,尤其是工作技能,促进低保对象稳定就业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

要加大对低保对象中适宜再就业年龄段人群的职业培训力度,为其提供种类更多、质量更高、实用性更强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并在政府能力范围内尽量减少他们参加培训的各种费用。

可以尝试把低保对象救助资金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对其基本生活支持,一部分直接转移支付给社会培训机构,直接用于适龄工作的低保对象的再就业培训经费,尽可能把民政低保救助与劳动保障部门的再就业救助制度有效衔接,对有创业意向的低保对象,应在税(费)收、技术、经营场地和小额贷款等方面为其提供相应的政策优惠。

4.低保标准调整机制亟待科学化。

低保标准太低,难以保障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

标准太高,除了资金难以承受外,还不利于社会公平与退出机制的形成。

因此,低保标准可以比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来测算,做到科学测算,避免随意,形成制度。

这也符合动态管理原则。

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我们必须继续加强工作,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关于城乡规划编制中如何做好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

富阳市规划局丁彩丽

今天论坛的主题是“社会管理和民生保障”,这是当前及今后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各层面都非常关注并将予以高度重视的话题,我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着力加大社会管理和民生保障力度”,为“富裕阳光的富春山居图”打牢民生基础”。

那么我们该如何着力呢?

这个力着哪呢?

前天上午,党校周老师给我们上课提出“群众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因此我想,加大社会管理和民生保障的第一位工作应当就是做好群众工作。

我在单位的具体岗位是规划编制,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规划编制中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如何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

首先我想跟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城市规划”的概念。

城市规划是一门自古就有的学问,国际和国内的有很多不同的定义,我个人认为这样定义比较确切,即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概念有些长,但大家可以体会到城市规划是和城市建设发展、和老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

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改进完善城市规划,让群众、百姓帮助我们、监督我们。

我想我们的规划有了群众的广泛、深入参与,民生保障就会得到改善,就能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支撑。

下面是我针对规划编制工作中如何做好群众工作的几个切入点的思考。

一、强化规划编制项目的民意基础(即宣传好群众)

根据市政府大计划大财政要求,我们每年年底都要申报第二年城乡规划编制计划及预算。

自2007年以来,我市已编制完成从战略层面到市域总规到各分区(乡镇)规划到村庄建设规划等较为完善的城乡规划体系,近三年又以提升城乡区域空间品质与环境景观风貌为主,包括沿江两岸景观建设、风貌控制规划、几大入城口改造规划等。

我们正在努力描绘“富裕阳光的富春山居图”,那么涉及民生保障类的专项规划目前又是怎么一个状态呢?

应该说,前几年也编制过一些项目,但今年我们是大大加强了民生保障类的专项规划编制。

目前正在开展的有富阳市文化设施布局专项、城区停车场布局专项、“十二五”保障性住房布点、城区公厕布点、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专项、城市亮灯工程、城镇给排水专项、公共交通专项、轨道交通规划研究、电力设施布局专项、富春街道社区用房布点、东洲分区公共设施布局规划等,项目很多,都是紧紧围绕加强民生保障这一中心工作的。

的确,政府财政预算吃紧,我们该如何用好有限的资金资源,我想用于保障民生是第一位的,作为规划部门,就是要更多的考虑民生保障类规划。

因此,我认为今后我们在着手谋划新的年度规划编制任务前,可以公开向社会征集规划编制项目建议,从而使新年度的规划编制能切实反映民意和社会关注热点,强化规划的民意基础。

这应是我们开展城市规划编制中宣传群众、与群众良好沟通的一个渠道,我想良好的沟通是做好群众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一定程度上也能提升我们规划部门的形象。

二、加大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即组织好群众)

城市规划是一项公共政策、技术政策、宏观决策、民生工程,体现城市的主体——人民群众的根本需要。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好群众,加大公众参与力度。

虽之前部分规划项目编制引入了公众参与,但广泛性、深入性不够,即力度不大,因此,我今天提的是“加大”。

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形式多样的规划宣传,让广大市民了解规划。

公众参与规划的前提条件是规划宣传,只有让人们了解规划,才能更好地参与规划。

我们虽有城市规划展示馆、规划网站、广场图板展示,但目前这些规划宣传渠道均不够健全,效果不到位,我们需要在完善上述宣传渠道的基础上,进一步宣传社会公众参与规划的重要意义,主动到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规划专题讲座,加强形式的多样性,让广大市民了解规划,参与规划。

二是为公众参与规划提供各种机会。

我们要创造更多机会,争取广大市民能在规划的不同阶段参与讨论、商议、评估、选择。

通过设立意见箱、规划网站留言版、民意调查问卷、邀请市民参与有关规划项目的展示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广泛收集意见,实现规划部门和公众的互动,提高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与合理性,当然,也能更好的维护民生利益。

三是进一步加强规划公示,强化公众监督。

我们应将经法定程序批准的规划方案依法向社会公布,将阶段性规划草案依法向社会公示,畅通公众信息反馈、接收渠道,接受公众监督,及时将公众的反馈意见和建议,经过整理,融合到规划编制中去。

同时,要采取激励措施,对参与热情高、意见建议质量好的公众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逐步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公众参与环境,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把我们的城市规划好、建设好。

三、注重规划方案编制中民生设施用地的空间落实(即服务好群众)

按照常规的区域规划(总规、分规)编制要求,民生设施规划是其中的必要内容,但为什么我们总规、分规控制的一些民生类设施用地往往会被其他经营性用地替代了呢,除了目前政府做地需要,没有在法定规划层面将民生类设施用地予以空间落实也是一大原因。

因此,为了更好的保护与控制好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公益性公共设施等民生类设施用地,我们就要在控规层面予以落实。

今年我局重点开展了主城区单元控规编制,旨在以法定规划保障民生利益。

我们要以这次单元控规编制为契机,广泛征求社区、群众意见,优化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即在方案编制中注重好民生设施用地的空间落实,以为广大百姓提供一个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

我想,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着力加大社会管理和民生保障力度,为“富裕阳光的富春山居图”打牢民生基础,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正在努力、大力推进中。

我们东吴公园南侧的69亩地块,区位优越,环境优美,政府决策用于建设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三馆合一”项目,作为规划人,是非常赞同并感到十分欣喜的,我们政府能够把这么好的地块、这么好的资源拿出来用于建设公共设施(发展民生事业)而不是搞房产开发,对我们百姓来说是多大的实惠啊。

我想这就是规划为群众服务。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思考,虽听了梁作民教授关于思维创新的讲座,但碰到思考问题的时候还是很难拓展思维视角,创新思维,因此切入点肯定不够全面、到位,希望老师和同学能给我多多意见和建议,让我带回去,更好的开展城市规划编制中的群众工作,以城市规划打牢民生基础,促进社会和谐。

谢谢大家!

 

加强环境保护切实保障民生

市环保局郎晓波

20多年前,我们还处于加快解决温饱问题、摆脱贫穷落后阶段,环境问题并没有进入民生视野。

而20多年后,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显现,以及对环境污染给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深刻认识,环境问题已与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一样,成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

一、环境保护是民生之基。

环境保护涉及到的是老百姓基本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

如果污染了水源、土地和空气,破坏了自然生态,人们就没有了食物来源、面临着健康风险、损失了居住空间、失去了休闲场所,那就谈不上生活了。

因此,我的理解是环境保护是民生之基。

二、环境保护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

环境污染和破坏最终会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从而在整体上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因此,我们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高度关注环境保护,关注环境这一民生基础。

如果单纯关注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任由环境恶化,很难保障民生改善,即使暂时改善,也是不可持续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护环境就是在解决民生问题。

环境保护是我国基本国策,特别是从党的十六大以来,政府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不断深化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提出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社会稳定与生活幸福,是改善民生的根本目标。

解决环境问题、加强环境保护,才能保障生命与健康,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基本权利。

因此,保障民生离不开环境保护,改善民生也离不开环境保护。

三、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实提高民生保障。

富阳市是“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经历了十年的创模之路(2002年开始),今年5月份,国家环保部组织复评考核组对富阳进行了“创模”复评,在座的各位应该都比较清楚,市委、市政府对创模复检工作是高度重视的,今年5月份的复检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复检以后,对提出的整改意见要逐项落实完善,复检专家还要通过明察暗访,完全达到复评要求以后予以重新授牌。

因此,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是富阳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保障民生的需要。

应该说,十年的创模之路转变了富阳的发展之路,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同时,通过创模这一载体,富阳的环境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善。

通过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污水管网建设、推进集中供热工程建设、推进固废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建设和燃煤锅炉脱硫脱硝的改造工作以及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建设,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富阳的环境质量,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的环境权益。

我们说,发展的目的是为人民谋福祉,环境问题已成为重大民生问题,我们不可能用停止发展的办法来解决环境问题,也绝不能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宽容污染。

不容否认,富阳的造纸等行业曾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污染,我们必须痛下决心、治理污染,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将所有的工业拒之门外。

事实上,现代工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其内容、形态、工艺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它不再只是高污染、高能耗的代名词。

我们只有把优化产业结构和推进节能减排结合起来,紧紧抓住“生存与发展”这个主题,在环境可承受范围内提发展、促发展,推行污染减排。

污染减排就是为发展谋空间,为人民谋福利。

工业兴市是富阳全面进入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优化经济发展重要引擎,推进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因此,我们只有强化三种意识,即核心意识、使命意识、服务意识,才能助推发展,保障民生。

一是强化核心意识,把“工业兴市”摆上核心战略位置。

适应这一新要求,对于环保部门来讲,必须充分认识推动“工业兴市”的现实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强化“核心”理念,紧紧围绕“核心”,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竭尽全力创优发展环境,主动转变发展方式。

二是强化使命意识,服务工业兴市是时代赋予环保部门的历史重任。

深化引导干部职工充分认清环保护航,是使命所系、职能所在。

三是强化服务意识,科学发展强调速度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

就环保部门而言,要严格执行《富阳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按照优化准入、重点准入、限制准入和禁止准入等四大生态环境功能区的要求,严格项目准入;对符合政策和环保准入要求的重点项目,做到随到随批,坚持准入条件,提升项目质量,不让高耗能、高排放及产能过剩行业的项目挤占有限的环境容量,让更多低能耗、低污染的重点项目落户富阳。

四、重点突破,强化民生保障要素。

当前,对群众生产生活影响最大、群众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饮用水安全、空气质量、声环境质量、重金属污染等方面。

解决这些环境问题是环境保护工作的着力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突破口。

为此,要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严格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大力防治水污染,对全市“一江十溪”、内河水质继续实施控源截污、活水清淤综合整治工作,确保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确保群众呼吸清洁的空气;实施PM2.5空气自动监测站改造,2013年1月起将正式对外发布PM2.5数值;高度重视重金属污染防治,集中力量,对重点区域、行业、企业进行治理,相继开展了造纸、锌化工、电镀行业关停整治,并关停淘汰了部分企业,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环境保护是人民幸福与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不仅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利,更直接决定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我们要将环境保护作为重要的发展问题、民生问题来抓,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加以统筹考虑和认真解决,不断提高发展质量,不断推进民生改善。

 

加强市容环卫管理着力改善民生建设

城市管理局程鸿君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富阳市环境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市容环卫各项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

城市管理局作为环卫处的主管部门,一直致力于促进城市公共环境卫生状况的改善和发展,从方便群众生活着手,想方设法争取项目和资金,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了城市公共卫生水平,大大方便了市民群众的生活。

然而,由于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目前,我市环卫管理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如城区公厕严重不足,目前我市城区公厕只有30座,这已远远不能满足市民的实际需要;还有个别区块的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时清理;城区建筑渣土及建筑垃圾随意倾倒现象比较严重等,这些都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在此,我简单谈谈有关环卫工作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城市环卫工作事关民生大局

环境卫生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事关民生大计。

市容环卫工作是城市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环卫工作发展建设的现状和环卫保洁作业标准的高低,不仅是衡量广大市民群众综合素质的软实力,更是展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硬杠杠。

当前,经济社会急剧发展,人们对城市环境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卫工作的作用也日益突出。

可以说,环卫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市容环卫工作的重要性,加强政府干预、加强制度保障、加强宣传教育,有效提升环卫意识。

二、加强环卫管理是改善民生的重要环节

改善民生,重在加强社会公共治理。

而提升环卫设施建设,实施环卫一体化及市场化改革,提高环卫运行保障能力是改善民生的具体要求。

从实践来看,我觉得应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突破:

1、实施环卫一体化改革。

为彻底解决城区背街小巷“脏乱差”的问题,2011年3月1日,在市城管办的组织下,富春街道、环卫处正式启动“环卫一体化”对接工作。

城区原有行政村所属的24个自然村由社区接管,对原320国道范围以内的区域进行全方位保洁,同时对城区的所有楼道进行统一的保洁。

环卫处全面接手富阳城区19个社区的垃圾清运和化粪池管道疏通工作。

通过一年多的运行,已经全部完成工作对接,日常保洁机制已经顺利开始运转,居民生活环境的整洁度和舒适度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下一步,我觉得应该把农村的环卫工作放在与城区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科学有序地开展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工作,把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为改善城乡环境面貌的重大民生工程来抓,不断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加大投入,全面提升环境卫生质量。

2、探索管理技术的现代化。

坚持科技引领,着力配置现代化的环卫作业体系。

机械化保洁作业,有速度快、面积大、效率高等特点,环卫保洁系统的机械化建设程度,也标志着该领域发展建设的状况。

当前,想要完全“扔掉扫帚”一时间还不能实现,但是随着城市区域和道路的不断扩大以及对环卫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等特点,过去的那种以人工密集型的环卫保洁作业方式已经不完全能够适应现状,因此要按照超前发展、科学规划、设施先进的原则,确保城市配套设施的建设有序合理,降低环卫作业人员的作业强度,并结合本地实际,适当加大对清扫机械的购买投入,增加保洁区域机械清覆盖面。

另外,城市环卫设施管理的数字化是现代化的手段之一,如环卫车辆GPS数字技术的应用,城市环卫设施管理的动态监测系统,以便及时掌握和处理城市管理中发生的问题,保障环卫工作上水平。

3、提高环卫服务优质化。

一方面是严格环卫业务考核制度,量化、细化考核标准,制定环卫业务考核奖惩办法,落实责任,确保环境卫生质量。

二是提高清扫保洁质量。

根据季节变化,合理调整作业时间,加大重点路段环卫清扫保洁保洁力量,提高路段巡回保洁率,加大机械化清扫频率。

三是提高垃圾清运率。

对市区生活垃圾进行日产日清,严格要求清运垃圾时做到车走地净,不飞扬洒漏。

4、推进道路清扫保洁市场化。

尝试创新和吸引社会、企业等组织的参与,政府管理部门以差额补贴或包干的方式将部分公共环卫事业的具体工作向社会、企业组织购买服务,同时又为社会企业提供盈利和服务空间,确保公共环卫服务质量,保证群众的普遍的利益。

5、倡导管理机制公众参与化。

扩大公众对城市环卫设施和管理事务的知情权,实行属地化的社会管理和监督体系。

如邀请公众组织实现公众监督队伍,形成以信息员、宣传员、劝导员、检查员、志愿者等公众性强的城市环卫管理的公众,制度化地参与、考评、检查、监督的城区运行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达到市民群众的满意度。

三、改善民生要重视宣传教育

城市环卫设施和管理,联系社会的千家万户,关系到社会的公共利益。

因此,在进行城市环卫设施管理时,应当加强民众的公民道德教育,提高民众的公共道德意识与责任意识。

一是加强部门内部的宣传教育。

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体现人文关怀,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公共管理质量,把为广大民众提供最佳的公共服务作为工作目标,把是否让群众满意作为工作优劣的评判标准;二是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

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的宣传,营造社会舆论,提高民众对城市环卫设施管理的参与程度,提高市民爱护市容环境、理解和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成果的意识等。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可持续推进社会保障工作

市政府办凌柱

社会管理和民生保障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涉及面非常广,关系到社会的每一个人,涉及到生老病死,过程贯穿摇篮至坟墓。

由于本人知识面有限,对社会保障的具体业务也不熟悉,只能面上泛泛而谈,谈一点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今天与大家探讨的是民生保障这个大课题里面的其中一个内容---养老方面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最近网络媒体上非常热,就因为国家人力社保部官员的一句话---“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应该说是一种必然趋势”。

这句话,把延迟退休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引发了社会的大讨论。

关于延迟退休的话题,这里有几个问题:

一,为什么延迟退休?

因为国家的养老基金有亏空。

二、为什么养老基金有亏空?

因为养老制度转轨时,留下巨大的空帐。

三、为什么养老制度要转轨?

因为最初国家制定的国家大包大揽养老体制,已经无路可走。

四、为什么当初制定如此的养老体制?

……往事不可追。

那么,延迟退休,是不是真能救赎先天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