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事故现场处置专项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5834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危害事故现场处置专项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职业危害事故现场处置专项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职业危害事故现场处置专项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职业危害事故现场处置专项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职业危害事故现场处置专项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危害事故现场处置专项方案.docx

《职业危害事故现场处置专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危害事故现场处置专项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危害事故现场处置专项方案.docx

职业危害事故现场处置专项方案

处理方案编号:

XB-CHFA-005

处理方案发行版本号:

第一版

 

职业危害事故现场处理方案

 

荣成鑫邦船业(盖章)

荣成鑫邦船业经理:

(签字)

颁布日期:

1月1日

1.事故特征--------------------------------------------3

2.应急组织和职责--------------------------------------5

3.应急处理--------------------------------------------5

3.1.接触涂料------------------------------------------5

3.2.接触液化气、氧气、二氧化碳-------------------------5

3.3.其它----------------------------------------------5

4.报警、救援联络电话及事故汇报内容---------------------6

5.注意事项--------------------------------------------6

5.1.抢险器材注意事项----------------------------------6

5.2.实施救援注意事项----------------------------------6

5.3.现场救护注意事项----------------------------------6

5.4.安全防护注意事项----------------------------------6

附件--------------------------------------------------8

1.事故特征

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电气焊作业和涂装作业。

作业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及多种粉尘,长久接触或突发事件发生,轻易产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危害人身健康。

涂装作业:

涂装作业使用甲苯、二甲苯等毒害物质,皮肤接触喷漆漆雾、溶剂或吸入、经口摄入油漆,通常会引发晕眩、头痛、恶心、眼睛、鼻子刺激等症状,假如常常吸入体内会对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和神经系统带来损害。

喷砂除锈作业会产生大量粉尘,长久吸入可引发尘肺。

焊接作业:

焊接作业时,所产生有害有毒气体如臭氧、氮氧化合物、磷化氢等对人体造成危害。

锰合金属钢材电焊、炭刨、二氧化碳保护焊接时,均能产生大量含锰烟尘,造成人员中毒,工人长久吸入可引发焊工尘肺。

中毒窒息:

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二氧化碳、氧气、液化气气体,发生泄漏可能造成人员窒息。

二氧化碳保护焊接时,二氧化碳阀门没相关严,焊接时,二氧化碳等气体大量存在焊工作业环境中会使空气中氧气浓度降低,造成缺氧,严重时造成人员窒息。

氧气浓度过高也会造成氧中毒。

噪声及振动危害:

钢材料装卸、加工、焊接组装等作业及离心风机、真空吸砂机、送排风机等设备运转产生强烈噪声和振动,影响人体生理过程,损害健康,甚至造成职业病发生。

辐射危害:

生产中,焊缝探伤检测等可产生电离辐射,焊接加工作业可产生紫外线等非电离辐射。

紫外线是焊接中普遍存在一个有害原因,二氧化碳保护焊弧光强度又是手动电弧焊2-3倍。

紫外线辐射可透过人皮肤角化层,被深部组织和真皮吸收,而且能损伤眼结膜和角膜。

一切能产生电磁辐射、放射性物质或装置全部是辐射有害原因根源,当屏蔽、控制装置故障或缺乏时,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使人体受到非正常、超限制照射,是各类辐射发生危害后果条件。

灼烫:

焊接作业中,火焰、电弧和火花、焊渣,在缺乏防护方法或防护方法不妥,全部会对人体皮肤、眼睛等造成灼伤。

电焊红外线可使人体血液和深部组织加热,产生灼伤,眼睛长久照射可产生红外线白内障和视膜灼伤。

液化石油气、液氧、二氧化碳等可引发皮肤和其它肌体组织冻伤。

2)事故发生区域、地点或装置名称;事故可能发生区域为涂装车间、油漆库、源动区、生产作业现场。

3)事故可能发生季节和造成危害程度:

生产中随时可能发生职业危害事故。

职业危害事故可造成职员慢性职业中毒和急性职业中毒,造成职员伤亡。

4)事故前可能出现征兆:

(1)作业时,没有按要求佩戴防护用具。

(2)作业现场有毒物质浓度超标。

(3)通风设施损坏。

(4)防毒防尘面具失效。

2.应急组织和职责

同专题

3.应急处理

3.1.接触涂料

1.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根本冲洗皮肤。

2.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3.食入:

饮足够量温水,催吐。

就医。

4.吸入:

快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5.涂料泄漏或着火处理,请按油漆库现场处理方案处理。

3.2.接触液化气、氧气、二氧化碳

1.皮肤、眼睛接触:

若有冻伤,就医诊疗。

2.吸入:

快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3.液化气、氧气、二氧化碳泄漏或着火处理,请按源动区事故现场处理方案处理。

3.3.其它

焊接作业、喷砂除锈作业产生大量粉尘、含锰烟尘和有害气体如臭氧、氮氧化合物、磷化氢等,对人体造成毒害,工人长久吸入可引发中毒或尘肺,当发觉有疑似职业病时,应将患者送医疗卫生防疫部门进行职业健康查体,疑似患者调离原岗位,职业病患者做康复诊疗。

4.报警、救援联络电话及事故汇报内容

同专题

5.注意事项

5.1.抢险器材注意事项

1.正确使用防毒、防尘器材,抢险结束后,立即补充就位。

2.正确使用灭火器材,抢险结束后,立即进行罐装。

3.使用消火栓灭火时,水枪头最少要有两人进行操作预防误伤人。

4.使用灭火器时注意和火间距离,预防误伤自己。

5.2.实施救援注意事项

1、服从指挥,统一行动,相互协作,自救为主。

2、易燃物泄漏时,现场处理人员必需穿静电服。

3、现场应急处理抢险人员必需由2人以上组成,即最少有一监护人。

5.3.现场救护注意事项

1、要有受过专业训练人员进行现场抢救,切忌盲目施救。

2、加强对抢救知识和技术培训,比如:

人工呼吸、胸外挤压术、烧伤、中毒处理等。

3、抢救必需在安全场所进行,不得在事故现场进行。

5.4.安全防护注意事项

1、有毒污染环境现场应急处理人员必需正确佩戴防护用具。

2、佩戴空气呼吸器时,应随时注意气瓶内压力,低于安全气压或气压不足报警时,应立即撤出火灾现场。

3.没有佩戴防护用具严禁进入事故现场。

附件1:

应急指挥中心组员名单及联络方法

姓名

职务

应急职务

电话号码

手机

尹民贤

总经理

总指挥

毕建良

副总经理

副总指挥

王春良

安防科长

副总指挥

连志刚

生产主管

副总指挥

曲新文

质检科长

组员

王国义

技术科长

慕艾青

财务科长

张德晓

安防科

王连喜

安防科

刘传海

安防科

慕青海

安防科

王远飞

安防科

周玉堂

安防科

王利跃

安防科

慕林全

安防科

王云霞

安防科

附件2:

消防灭火队人员名单及联络方法

姓名

职务

电话/宿舍电话

手机

王春良

队长

连志刚

副队长

王远飞

慕林全

王利跃

刘传海

曲新文

周玉堂

王云霞

附件3:

抢险、抢修队人员名单及联络方法

姓名

职务

电话/宿舍电话

手机

尹民贤

总指挥

毕建良

副总指挥

连志刚

队长

王连喜

副队长

王国义

慕林全

王利跃

慕青海

王远飞

刘传海

王云霞

附件4:

通讯联络组人员名单及联络方法

姓名

职务

电话/宿舍电话

手机

尹民贤

总指挥

王春良

副总指挥

慕艾青

王国义

附件5:

警戒疏散组人员名单及联络方法

姓名

职务

电话/宿舍电话

手机

毕建良

副总指挥

王连喜

组长

王利跃

慕青海

附件6:

医疗救护组人员名单及联络方法

姓名

职务

电话/宿舍电话

手机

毕建良

副总指挥

连志刚

周玉堂

张德晓

王国义

刘传海

附件7:

应急物资保障组人员名单及联络方法

姓名

职务

电话/宿舍电话

手机

尹民贤

总指挥

王春良

曲新文

慕艾青

连志刚

张德晓

王云霞

慕林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