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四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5759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十四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题十四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专题十四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专题十四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专题十四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十四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docx

《专题十四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十四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十四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docx

专题十四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

专题十四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

教学目标:

1.掌握近现代国际关系各个时期的基本特征及主要史实;

2.准确把握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和国际关系中心舞台的转移过程及原因;

3.深刻分析国际关系各个时期存在的矛盾及其产生的原因;

4.掌握主要大国之间双边或多边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

5.掌握近现代国际关系中的重大事件与重要史实,如列强之间的争霸战争、世界大战、重要的国际组织、国际会议、国际条约等;

6.认识近现代国际关系的主要角色及其关系概况;

学法指导:

1.梳理线索时,抓住“战争”这一国际关系的中心环节,注意分析与此相关的背景、性质、影响等相关因素;

2.重视中国在近现代国际关系中的特殊地位,对涉及到中国的国际关系史实,认真分析掌握;

3.注意掌握一些重要的国际关系概念如绥靖政策、雅尔塔体系等;

4.注意捉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建立联系的知识体系;

6.进行典型的史实比较;

7.能运用相关的知识、观点、理论,尤其是应站在人类文明演进和发展的前言来理解分析国际关系中的重大问题、重要变化,并能准确地抓住有关问题的实质。

高考预测:

1.大国之间的关系,尤其要注意美欧关系、中欧关系、以及中美、中日和美日关系的考查;

2.重大国际组织建立的宗旨、影响及这些组织的演变和改革的考查;

3.结合时政热点进行考查,如联合国改革、神舟六号升空与中国和平外交、合作外交、开放外交、亚太经合组织、欧盟、全球化问题、国际合作反恐问题、朝核六方会谈问题等。

考题回放:

(2005年天津文综卷·21-22)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平与发展逐步成为时代的主流。

回答1-2题。

1.下列表述能够体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共同点的是A

A.大国凭借实力建立国际关系格局B.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

C.惩治了法西斯战犯D.确立了新的世界殖民体系

2.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动荡并存。

下列各项中严重干扰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①霸权主义横行②南北差距加大③地区冲突不断④恐怖主义抬头D

A.①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知识整合:

国际关系主要指主权国家及国家集团之间的相互关系。

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有三种基本类型:

一、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矛盾与斗争;二、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对抗;三、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侵略与反侵略、奴役与反奴役的矛盾与斗争。

本专题主要指前两种基本类型的国际关系,主要包括:

资本主义国家为争夺世界殖民霸权而产生的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等内容。

一、国际矛盾冲突焦点的演变

1.16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的总体特征是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从英西、英荷矛盾到英法矛盾。

①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树立海上霸权。

②1652年-1674年,经过三次英荷战争,荷兰丧失欧洲强国地位。

③18世纪英法七年战争,英国打败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2.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的总体特征是列强争夺海上霸权和欧洲霸权,从英法矛盾到英俄矛盾。

①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进攻法国。

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亡,法国丧失欧洲霸主地位。

②1856年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丧失欧洲霸权。

3.19世纪晚期到1918年的总体特征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从法德矛盾到英德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随着向帝国主义的过渡而加剧了。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的对比,造成了它们之间新的矛盾。

实力与所占殖民地成倒挂情况。

根源于普法战争的法德矛盾一时成为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

为争夺巴尔干半岛,俄奥矛盾不断加剧。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济发展超过英国,且将“大陆政策”改为“世界政策”,德国成为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

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间的主要矛盾,到20世纪初,最终形成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和以英国为核心的三国协约。

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终于导致一战的爆发。

4.1919年-1945年的总体特征先是从战后初期的激烈动荡转为和平发展,继而30年代的大危机使世界走向战争,从英美矛盾到法西斯国家同反法西斯国家的矛盾。

战后英美围绕国联、制海权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美国取得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

英美矛盾成为战后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

在30年代大危机影响下,德、日走上法斯道路,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

随着法西斯在亚、非、欧的侵略扩张,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势力之间的矛盾逐渐成为世界的主要矛盾。

5.二战后的总体特征是从两个阵营到三个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的趋势发展,从美苏矛盾到南北矛盾。

战后美国推行霸权政策,美苏冷战,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世界经济发展面临激烈竞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矛盾即南北矛盾日益尖锐

二、近代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征

1.第一时期:

16世纪至一战

世界近代史上,欧洲是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而欧洲大国之间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的激烈角逐和斗争,又是近代各时期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

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16世纪末至18世纪中期,特征为:

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

为夺取世界殖民霸权,英国先后同西班牙、荷兰、法国多次交战,最终确立了欧洲霸权和殖民霸权。

②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中期,国际关系围绕着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欧洲霸权展开。

英俄普奥四国先后进行了多次战争,欧洲大陆的霸权几易其主。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特别是拿破仑战争的进行,使法国建立起绝对的欧洲大陆的霸权。

反法同盟打败拿破仑帝国后,俄国逐渐成为“欧洲宪兵”,一度成为霸主。

随着俄国势力的不断扩张,英法与俄国的矛盾日益加剧,1853年-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法国重新夺回欧洲大陆的霸权。

为了维护其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法国竭力阻挠德、意统一,但普法战争中,被普鲁士打败,实力严重受损,只能将霸主地位让给完成统一大业的德国。

③19世纪晚期至一战,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是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

随着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帝国主义之间围绕着重新瓜分世界,进行了愈演愈烈的斗争,终于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欧洲资本主义最发达,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在欧洲。

欧洲列强之间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展开激烈的角逐和斗争,最终导致一战爆发

2.第二时期:

一战后至二战期间

  美国势力大大增强,欧洲势力削弱,十月革命与苏联的诞生从根本上动摇了旧的国际秩序,国际关系中心从欧洲向两侧转移。

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表现为战后初期的激烈动荡转为20年代的相对和平发展,继而30年代的大危机又打破了这一相对和平,使世界重新走向战争。

  ①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继续争霸,英美之间的争夺成为全球主要矛盾,在欧洲,法国同英美相互对立,在远东,日美英三国斗争,日美争夺激烈但这一时期斗争方式由战场较量转到和会的谈判桌上

  ②帝国主义与苏联的关系,先是两种制度军事冲突,后转到和平共处

3.第三时期:

二战后至今:

经历了两极对峙向多极化演变的趋势

  ①1945年到50年代末,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对峙与抗争

  ②60年代到70年代,两大阵营开始解体,美苏争霸与三个世界形成

  ③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全面崩溃,世界政治格局进入两极化向多极化转换的过渡时期

三、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三次演变

定义:

所谓国际关系格局,实际上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一流强国力量对比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秩序和利益分配体系。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

  ①形成背景:

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②形成标志: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③主要内容:

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

  ④维护工具:

国际联盟

  ⑤评价:

   a、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开创了国际合作新形式。

   b、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

导致了许多新的矛盾出现,使此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不会长久,必将崩溃

2.雅尔塔体系(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初)

  ①形成背景:

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②形成标志:

雅尔塔会议

  ③主要内容:

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立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

④维护工具:

联合国

  ⑤评价:

   a、雅尔塔体系原则上倡导自由、民主,对战后世界各国的和平运动和政治民主化进程起了推动作用,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如主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处与合作有利于东欧各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有利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等)

   b、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之上的,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如对朝鲜的北纬38度分界线,对德国的分区占领,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等)

 c、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标志着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现代国际关系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

3.多极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后)

①形成背景:

苏联解体,美国霸主地位动摇,西欧.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国家崛起

②形成标志:

东欧巨变,苏联解体

③主要内容:

总趋势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政治上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经济上呈现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

④评价:

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但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一轮资本扩张,第三世界面临机遇与挑战

四、主要大国间的关系

1.英法关系:

  ※①18世纪,英法既在欧洲争霸,又在印度和北美争夺殖民地。

(七年战争)

  ②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最后打败了法国。

(第一次反法同盟)

  ③19世纪中期,英法联合在克里木战争中打败俄国。

  ④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缔结协约,共同对德。

  ⑤在巴黎和会上,英国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

英法操纵国联排斥美国插手欧洲事务。

  ⑥30年代,英、法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都采取了绥靖政策。

  ⑦二战中,英、法联合对德作战,并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⑧二战战后,英、法都加入北约组织。

  ⑨1986年后以英法同为欧共体成员国。

2.法德关系:

  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普、奥积极组织反法同盟。

  ②1870年爆发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被迫向德国割地赔款。

  ③19世纪晚期,法德矛盾十分尖锐。

双方加入不同军事集团对抗。

  ④一战爆发后,法德在西线对抗,进行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⑤巴黎和会后,法国主张全面削弱德国。

收回阿尔萨斯洛林,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索取战争赔款.

  ⑥30年代,法国纵容了德国的侵略。

  ⑦二战初期,德国进攻,法国沦亡。

  ⑧二战结束时,法国同美英分区占领西部德国。

  ⑨西德成立后,法德同为北约与欧共体成员国,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3.英美关系:

  ①1783年,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枷锁。

  ②1823年,美国提出“门罗主义”,引起英国不满。

  ③一战后期,美国参战企图同英、法等国争夺战利品。

  ④一战后,英美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英国操纵国联,美国拒绝参加;在亚太英美展开军备竞赛,美国取得与英国同等制海权,并拆散日英同盟.

  ⑤二战期间英美联合反法西斯侵略,进行四次会议.

  ⑥二战后英国接受美国援助,参加北约,成为美国进行冷战的战略伙伴.

4.美日关系:

  ①1853年美国打开了日本大门。

  ②20世纪初美国扶日抗俄,支持日本发动日俄战争。

  ③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华,美日矛盾尖锐

  ④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⑤3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美由纵容日本侵华发展为援华抗日。

  ⑥二战后,美国独占日本,按照自己意图改造日本。

  ⑦朝鲜战争后美国为把日本变为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据点,大力扶植日本经济.

  ⑧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经济崛起,开始奉行相对独立自主政策,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5.美苏关系:

  ①十月革命后,美国武装干涉苏俄。

  ②苏德战争爆发后,美国表示援助苏联。

  ③二战后期,苏、美首脑讨论协同打败法西斯和战后合作问题。

  ④战后初期,由于意识形态的矛盾与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同盟破裂,美国推行“冷战”政策。

  ⑤5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美苏争霸格局形成

6.英德关系

  ①从法国大革命到拿破仑帝国时期,英国始终联合普奥反法。

  ②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英德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③20世纪初,英国同德国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

  ④一战爆发后,英法在西线联合对德作战。

  ⑤巴黎和会上,英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

  ⑥30年代,英国对法西斯德国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

  ⑦二战爆发后,英军在非、欧同德国作战

  ⑧二战后,英国同美法苏对德国进行分区占领

五、重要国际组织

1.反法同盟

  反法同盟对法国的战争,前期主要是干涉法国革命,维护法国的封建统治秩序,后期的战争既有干涉法国革命维护欧洲封建统治秩序的一面,又有英、俄等欧洲国家与法国争夺欧洲霸权的一面

2.国际联盟

  ①提出: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原则”中提出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

  ②建立:

巴黎和会决定建立国联,1920年1月,在日内瓦成立,为英法所操纵。

  ③宗旨:

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与安全

  ④实质:

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⑤主要活动:

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德意入侵西班牙采取纵容侵略的政策。

  ⑥解体:

二战期间,国联名存实亡。

1946年,联合国成立后,国联宣告解散

3.法西斯同盟

⑴形成:

  ①德意秘密签订《德意议定书》(1936年)形成“柏林—罗马轴心”。

  ②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加入,德、意、日三国正式形成。

  ③1940年秋,德国与日本、意大利正式结成军事侵略同盟。

⑵活动:

  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8年德国吞奥地利。

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

1940年春夏之交,德国攻占北欧和西欧的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和比利时等国。

1940年6月法国投降。

1940年秋德国猛攻英国。

1941年德军进攻苏联。

与此同时,意德军队进攻北非。

1941年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①原因:

随着法西斯国家侵略战争规模的扩大,法西斯势力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同时也对英美等国的利益构成最大的威胁

  ②过程

   a、二战爆发后,美国改变中立态度,对英国等进行援助

   b、1941年8月,罗斯福、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

   c、同时,美英开始援助苏联

   d、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③意义:

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二战的胜利进程

5.联合国

  ①建立:

1945年春天,中、美、英、苏等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开会,筹划建立联合国。

10月,《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

联合国成立。

总部设在纽约。

  ②主要机构:

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安理会是联合国中惟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③常任理事国:

中、苏、美、英、法。

  ④宗旨: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平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运动。

  ⑤原则:

《联合国宪章》规定了各会员国必须遵守的原则,如主权平等,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等。

  ⑥作用:

初期联合国实际为美国所操纵。

后来成为第三世界国家伸张正义的舞台。

6.欧洲共同体→欧盟

①原因:

必要性:

加强联合,抗衡美苏的需要;加强联合,优势互补,发展经济的需要。

可能性: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小、都实行资产阶级的议会民主制、具有相同和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

  ②成立: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由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三个机构合并组成。

  ③主要国家:

起初,只有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

后来又有一些西欧国家加入。

到1986年,又有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六国加入欧共体。

1992年发展为欧盟。

  ④主要目标:

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⑤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的联合。

  ⑦影响:

   a、西欧各国间的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加强,政局日益稳定,它的国际地位提高并日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b、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减弱,美国与西欧的主从关系改变,并逐渐向平等的伙伴关系发展,这就使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开始受到挑战并发生动摇。

7.世贸组织(WTO)

8.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

9.东盟

10.亚太经合组织(APEC)

11.北美自由贸易区

六、主要国家的对外政策

1.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

  ①含义:

是指英国为维持霸主地位,凭借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欧洲各国之间相互牵制和争夺,防止一国称霸欧洲的外交政策

  ②实施:

从拿破仑帝国崛起到二战结束,英国长期推行这一政策

   a、联合抗法:

拿破仑帝国崛起后,英国先后七次组织反法同盟,打败强大的法国

   b、联合败俄:

1853年-1856年,联合法国在克里米亚战争打败俄国

   c、联合抗德: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英国在一战中联合法俄击败德国

   d、扶德抑法:

一战后,英国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

   e、纵德反苏:

20世纪30年代,英国采取绥靖政策纵容德国入侵苏联

直到二战结束后,英国因实力削弱,被迫放弃这一政策,唯美国马首是瞻

  ③原因:

   a、英国凭借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推行这一政策

   b、英国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了掌握欧洲和世界霸权而长期实行这一政策

   c、英国处于欧洲大陆之外,对于欧洲强国之间的争斗,可以坐山观虎斗,同时法、俄、德为争夺大陆霸权的斗争从未停止,为英国这一政策创造了客观条件

2.日本的大陆政策

  ①制定原因:

   a、日本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

   b、日本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极力发展军国主义,疯狂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

   c、日本国内市场狭小,人民起义不断,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

  ②内容:

以征服中国为中心

3.英法的绥靖政策

  ①含义:

一战后,英法美等国的统治阶级为了保住既得利益,竭力避免战争,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的姑息、退让、妥协、纵容的政策。

  ②内容:

一是牺牲别国的利益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一是将祸水东引,牺牲苏联求得西欧无战事。

  ③“绥靖政策”的主要执行者是英法,美国的“中立”,实质也是绥靖

  ④西方推行绥靖的原因

   a、英法一战后经济、军事实力受到极大的削弱,这使得统治集团中部分人不敢同德意日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试图通过对侵略者做出部分让步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

   b、“和平主义”思潮盛行,

   c、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内阁交替频繁,且忙于应付危机,很难指望政府在法西斯进攻面前实行一种坚定和连续的外交政策;

   d、帝国主义强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的仇视和希特勒制造的假象

   e、根本原因是英法两国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本国利益。

  ⑤绥靖的表现

   a、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国联对意实行经济制裁,但未把石油等战备物质列入禁运范围,苏伊士运河仍供意军使用

   b、日本侵略中国,国联偏袒日本,企图把东北变成各国共管的殖民地

   c、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国联采取不干涉政策

   d、美国对德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推行中立政策,实质也是一种绥靖

   e、1939慕尼黑阴谋(顶点):

  ⑤绥靖的目的与实质:

为了保全自己,避免与德日法西斯国家直接冲突,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并尽可能地把强烈矛头引向苏联

  ⑥绥靖的恶果

   a、“绥靖政策”的最大影响是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而绥靖政策的主要执行者英法首先遭到德国法西斯的攻击,法国的沦亡是法国统治者长期推行这一政策的直接结果。

4.美国的中立政策

 

(1)中立的背景:

(理解)

  ①传统的孤立主义的影响

  ②垄断资本经济利益的驱动:

美国统治集团认为,美国有两洋天险,任何外来威胁都不会威胁到美国的安全,不卷入欧洲或国际纠纷,实行中立政策,既可免于国内分裂造成的社会动荡,又可维护美国在欧洲的投资利益,控制欧洲市场,并在此基础上左右欧洲政局

  ③美国政治外交的需要:

当时美国既要遏止苏联的强大,又要阻止法西斯势力的增长,还要遏止英法的扩展,中立政策正是使苏联、法西斯势力和英法三股力量相互牵制和削弱的最好外交手段

 

(2)中立的演变:

  ①1933年罗斯福要求国会授权总统在认为将武器运往某国会危及和平时实行武器禁运

  ②1935国会通过中立法,禁止美国向发生战争的交战国输出武器和军备

  ③1939年,由于感受到法西斯的威胁,开始调整中立法案

  ④1941年以租借法案代替中立法案,开始公开反对法西斯

 (3)中立的影响:

  ①发展了美国的对外贸易,壮大了美国的势力;

  ②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4)中立的实质:

是绥靖政策的翻版

七、主要战争及相关的外交关系

   战争是调节国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在战前、战中和战后都伴之以频繁的外交活动。

随着时代的进步,外交活动在调节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

1.18世纪末19世纪初反法同盟与法国之间的长期战争,主要是欧洲封建势力和资本主义势力之间的较量。

此后,维也纳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国际关系进入了大国之间以开会的方式加以调节的新时代。

2.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大国之间形成了对立的军事集团。

由于利益上的不可调和等原因,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对此,美国先是以“中立”政策维持同战争双方的贸易关系,后来直接参加协约集团捞取战利品;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但遭到协约国集团的武装干涉。

“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3.20世纪30、40年代,德日意法西斯国家先是于1937年结成三国轴心政治同盟,在全面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结成三国轴心军事同盟,相约建立国际新秩序。

受法西斯势力威胁的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美国奉行中立政策,苏联在同英法结盟的集体安全政策受挫后转而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随着法西斯威胁的加重,1942年英中美苏等国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通过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协调行动,最后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4.20世纪末,随着两极格局的结束,民族矛盾和地区冲突成为战争的主要原因,南斯拉夫内战。

海湾战争等为世人所瞩目。

升华认识

一、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三次大的变动,指出这三次变动发生的时间及标志,结合史实说明当每次变动发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

(2002春季文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