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目送》为课例浅谈语文“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构建.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41568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目送》为课例浅谈语文“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构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以《目送》为课例浅谈语文“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构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以《目送》为课例浅谈语文“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构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目送》为课例浅谈语文“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构建.docx

《以《目送》为课例浅谈语文“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构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目送》为课例浅谈语文“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构建.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目送》为课例浅谈语文“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构建.docx

龙源期刊网

以《目送》为课例浅谈语文“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构建

作者:

刘烈

来源: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20期

摘要:

《目送》课外阅读的教学设计是基于“部编版”教材注重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理念,和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

关键词:

语文教学三位一体课外阅读一、《目送》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1.“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部编版”教材注重“双线组元”、构建“三位一体”阅读体系。

教材以教读和自读为主,以课外古诗词诵读和名著导读为辅。

”这样安排是强调向课外阅读的延展,构建由教读、自读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

具体说,教读课,由教师带着学生,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或阅读方案,达成相应的阅读目标。

自读课,学生运用在教读中获得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强化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学生运用习得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自主地、有兴趣地进行课外阅读。

这样,“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种教学模式相结合,使学生形成阅读能力。

[1]

2.“单元整体”的教学理念

“部编版”教材的阅读教学还强调“单元整体”教学理念。

教材按照课标的学段目标要求,细化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训练,落实到各个单元,教师按照单元目标的要求再进行知识和能力的细化,再落实到每篇课文。

这样使学习和训练更有针对性,让学生“一课一得”。

使教学有条有理、整体性强。

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单元整体”理念。

二、《目送》教学流程解读

1.教材分析

《目送》是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的作品,文章描述了自己三次目送儿子和三次目送父亲的场景,引发了对亲情、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本文为叙事散文,主题为亲情、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与本单元中的《背影》相同,本文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与《永久的生命》和《我为什么活着》相通,所以该文能将单元目标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全面地进行运用和迁移,适合作为本单元的拓展课外阅读文本。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孩子对本文的理解是介于读懂与不懂之间的。

所谓懂就是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已习得单元目标中“反复品读、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并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

”等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

所以对于这种语言朴实的文章,“品味语言”,体会情感并不难。

是十四五岁的初中生,虽有着一定的人生经历,但很难体会作者所表达的那份关于亲情、关于人生的深刻思考,还需教师适当地点拨。

3.教学流程

(1)导入:

请同学们观看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的视频片段,并将结尾画面定在儿子的目光上,教师由《背影》引到目光,由课内引入课外,激发阅读兴趣。

(2)确定目标:

此环节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自行总结叙事性散文的阅读方法,在此基础上。

如理清脉络、识“文眼”、品味语言、把握“形”与“神”的关系、体察情感、注意表现手法等。

但一节课中完成这些的目标不太现实,所以此时教师需要介入。

依托单元目标和文本特点,确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理清脉络;“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对生活思考”;把握文章的“神”。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重温课内阅读知识,使学生学习有的放矢。

为将课内阅读知识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做好铺垫。

(3)自学:

此环节分两部分,一是自主阅读,一是交流分享。

在自主阅读环节中,学生将单元阅读知识整合,形成阅读方案,再进行运用迁移。

完全自读自学。

教师尽量不加干预,旨在给学生充足的自学空间。

交流分享环节中,为保证课堂的有序性,教师应给出交流的方向。

第一个是体会触动到你的文字,目的是检测品味语言的能力;第二个是体会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目的是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本文的“神”。

三、教学后的反思

由于是外校公开课,不能布置预习。

如在本校上课,可课前布置阅读,课上就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流分享。

在交流中,就有机会将之前设置好的问题进行深度交流,将《目送》与《背影》进行对比赏析,这样能更好地巩固阅读策略,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到另一个高度。

通过这篇文本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自读课的重要性。

四、对“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构建的几点领悟

1.教师要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统编教材“三位一体”阅读体系。

明确三种课型的价值定位。

即教读学法,自读用法,课外阅读能力迁移。

(1)课外阅读

“部编版”教材强调的是教师设置活动,组织阅读。

学生运用在教读和自读课习得的阅读策略和阅读能力进行完全自主阅读,此环节教师要跟踪督促;再在课上交流,交流时教师要适时地、有高度地评价。

还可以采用学语文最基础的方法:

读和背,课堂上就是看一本书,就是背一段文字。

让学生沉浸在文字中,去感受、去积累。

运用此方法时,教师应注重激励、组织和评价。

其实课外阅读课形式很多样,还需要一线教师进一步发现和创新。

(2)名著阅读

“部编版”教材加强了名著导读的课内指导,注重“一书一法”。

名著导读课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某一种方法,从具体读书方法的指导上推进读整本书,克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浅阅读、碎片化阅读和伪阅读的弊端。

(3)自读课。

学生自读课完成的如何受教读课学到了多少方法和策略影响,自读课完成的如何,也会接着影响课外阅读质量完成的高低。

自读课中,学生运用教读课所学到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进行课文理解、独立实现交流分享,并在此基础上再次进行梳理和运用体验。

2.教师正确认知阅读教学中自身的角色定位。

即教读课重传授指导,自读课重引导启发,课外阅读课重督促评价。

以实现“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的教学目标。

3.教师应增强单元整体教学意识,深入领会统编教材单元体系安排的意图。

教师应该站在整个单元乃至整本教材的角度审视课文,立足于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做到瞻前顾后,从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两个方面挖掘课文的教学价值,整体设计教学。

4.教师要自觉自主研究教材的助教系统,以更好确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全面审视单元、预习、阅读提示、课下注释、课后习题、作文训练、综合性学习、课外名著导读等。

增强教学的连续性,解决教学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本华.守正创新,构建“三位一体”的语文教科书编写体系——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主要特色[J].语文教学通讯·b刊,2016(9):

11-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