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土地利用的研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5551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陇南市土地利用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陇南市土地利用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陇南市土地利用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陇南市土地利用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陇南市土地利用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陇南市土地利用的研究.docx

《陇南市土地利用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陇南市土地利用的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陇南市土地利用的研究.docx

陇南市土地利用的研究

陇南市土地利用的研究

人类为经济的和社会的目的,通过各种使用活动对土地长期或周期性的经营。

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建设都要落实到土地上,土地利用的广度、深度和合理程度是它的生产规模、水平和特点的集中反映

概念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自然属性的利用方式和目的意图,是一种动态过程。

土地覆盖是指自然营造物和人工建筑物所覆盖的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包括地表植被、土壤、湖泊、沼泽湿地及各种建筑物(如道路等),具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属性,其形态和状态可在多种时空尺度上变化。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活动表现为人类与土地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

土地利用是个技术问题。

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高,对于作为综合体的土地所包含的各种因素的认识程度就高,利用这些因素所采取的手段、措施也就越先进,因而取得的效果也就越好。

土地利用同时又是个经济问题。

土地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与其它要素结合后,才能进入生产过程。

土地与其他生产要素一样,在利用中必须服从一定经济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简介

20世纪以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而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相对越来越少,因此土地利用问题逐渐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

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趋势和城市占地面积的日益扩大,引起城市用地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用地,特别是与农业用地的矛盾。

此外,由于技术进步,人类改造、利用自然环境的能力日益提高,如稍处理不当,就会出现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平衡的问题,往往首先表现在土地利用上。

土地利用是人文地理学,尤其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对于协调人地关系、发展国民经济有重要的作用。

除地理学以外,经济科学、农业科学、城市科学等学科也以不同方式研究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既受自然条件制约,又受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影响,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所有影响土地利用各种因素中,确定土地关系的社会生产方式往往起决定性作用。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1],其编制是否合理关系到区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而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从生态环境角度提出规划的最佳方案及其调整建议,同时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土地利用情况分析

一、土地利用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主要对气候、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矿藏、景观、灾害等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人口、城市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主要农产品产量与商品化程度、基础设施等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比较、明确本规划区土地利用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二、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的动态变化分析:

根据土地详查、变更调查、土壤监测和人口、土地、农业、城乡建设统计年报,分析、比较规划区域各类土地面积、人均占有量和质量,以及土地利用近10年的变化情况,研究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三、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分析: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是研究各种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占全规划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分析各类土地比例关系及各类土地在全区范围内的分布是否合理,总结土地利用的特点和规律。

四、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分析:

1、土地利用程度主要有以下计算指标:

土地利用率=[(土地总面积-未利用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农业利用率=农业用地(农林牧渔业用地)/土地总面积*100%

水面利用率=已利用水面面积/水面总面积*100%

建设用地率=建设用地(居民点、工矿、交通、水利设施用地等)/土地总面积*100%

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耕地复种指数=(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面积)*100%

土地复垦率=(废弃土地复垦利用面积/废弃土地总面积)*100%

人均城镇用地=城镇用地/城镇人口(平方米/人)

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农村人口(平方米/人)

路网密度=公路里程/土地总面积(公里/百平方公里)

2、土地生产率分析:

单位土地经济密度=国民生产总值/土地总面积

单位面积产量(产值)=某作物产量(产值)/某作物播种面积

单位农业用地总产量=农、林、牧、渔总产值/农业用地面积;

单位耕地面积产量(产值)=作物产量(产值)/耕地面积;

单位水面水产品产量(产值)=水产品产量(产值)/水面面积;

五、土地利用生态条件分析

建立有人工调控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复合的土地生态系统,并在其运转过程中使自然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相互促进,从而使土地发挥最大、更好的利用效益。

六、土地利用存在问题和建议分析

(1)人均耕地拥有量、耕地增减状况、原因,如何保护耕地;

(2)农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生产率与利用率与同类地区比较处何种水平,原因何在?

比较人工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与自然生态系统生产潜力,判断利用自然条件的程度。

如何发挥潜力?

(2)建设用地(居民点、工矿用地)利用率、生产率状况,原因何在?

如何改进?

(3)农业土地利用与自然适宜性是否相匹配?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以及滑坡、塌陷、泥石流等灾害是否加剧,原因、措施

(4)土壤、水体是否受到工业污染,程度、来源、措施;

(5)交通用地是否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实例——甘肃陇南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分析一、地理位置概况(插入行政图、或利用现状图为背景)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区,地理坐标在东经104°1′~106°35′,北纬32°38′~34°31′之间。

东西长221公里,南北宽220公里。

东连陕西,南接四川,西邻甘南藏族自治州,北依定西市和天水市。

现辖武都区和成县、徽县、两当、西和、礼县、康县、文县、宕昌8个县,242个乡镇,3423个村民委员会,54万户。

境内有汉、回、藏等21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5万多人。

面积27923平方公里,人口281万。

是甘肃境内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气候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境内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错,气候垂直分布,地域差异明显

简介

城市概述

陇南地处秦巴山区,古属梁州,是甘肃境内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气候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地理位置属西南地区。

境内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错,气候垂直分布,地域差异明显。

独特的自然景观,既含南国之灵秀,又具北国之雄奇。

远在新石器时代,陇南就有先民们繁衍生息的足迹。

人文初祖伏羲出生于西和县境内的仇池山。

“伏羲生于仇夷,长于成纪”。

仇夷即仇池,成纪即天水。

陇南既是秦人的发祥地,又是我国古代西部氏、羌等民族活动的核心。

秦先祖曾在西犬丘(今礼县永坪、永兴交界处大堡子山)牧马立国;从汉高祖刘邦兵发汉中、“还定三秦”到东汉光武帝占据天水后的“得陇望蜀”,取道陇南,平定

巴蜀……历代兵家必争。

礼县祁山堡武侯词内,汉丞相诸葛孔明仁立千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陇南的旅游资源良好,祁山武候祠、仇池国遗址、西峡颂摩崖、鸡峰山秀色、张果老仙洞、万象洞奇观、杜甫草堂、三滩胜境、洋汤天池、阴平古道、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等,如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陇南山水南的秀美山川,与天水的麦积山、陕西的张良庙、四川的九寨沟、黄龙寺遥相辉映,是旅游观光的极佳胜地。

礼县祁山堡位于陇南地区礼县城东23公里的祁山乡,北距天水市70多公里,是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统帅三军,挥师北上进攻曹魏的营堡,因诸葛亮“六出祁山”而闻名。

成县西狭颂,位于成县西10公里处,俗称黄龙碑,是汉代书法三颂之一。

全是汉隶真迹,是古代摩崖石刻碑之珍品,在国内外书法界和史学界享有盛誉。

武都万象洞原名仙人洞、五仙洞。

因洞中有洞,乳石遍布,琳琅多姿,宛如包罗万象的阆苑仙宫而得名。

万象洞形成于千万年至三亿年前,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

洞内深不可测,是目前我国开发的最大的地下天然艺术宫殿。

石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等自然景观千姿百态

二、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

立体分布的多样气候

全市气候在横向分布上分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三大类型。

北亚热带包括康县南部、武都南部、文县东部,白龙江、白水江、嘉陵江河谷浅山地区。

在这一带有全区两个热量高值区,一个是白龙江、白水江沿岸河谷及浅山区,年平均气温在]2~14℃≥10℃的积温4000--4800℃,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

耕地面积约30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6.7%,属一年两热农业区。

另一个是嘉陵江河谷及徽成盆地;年平均气温10一12℃,≥10℃积温3500—4000℃,耕地面积约为170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37.8%,为两年三熟农业区。

暖温带包括全区的中部、东部及南部的广大地区,海拔在1100--2000米之间,≥10℃的积温2100—4000℃,降雨量500-800毫米之间,耕地曲积约150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33.3%,为二年四熟农业区。

中温带包括全区的北部和西部地区,主要是宕昌、西和县大部,武都县的金厂、马营、池坝,礼县的下四区等区域。

这一区域诲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10℃积温小于2100℃,年最低气温在—20℃以下,耕地面积约100万亩左右,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22.2%,为一年一熟、三年两熟农业区。

在纵向分布上,由于受山脉的走向、山势的高度、山坡的坡度和坡向等地形因素的影响,光、热、水、气和生物资源等农业诸要素,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点,耕作区垂直高差一般在50一120米左右。

特别是气象条件的垂直差异极为明显,“山上积雪皑皑,山下春暖花开”,“一眼看四季,十里不同天”。

由于海拔高度的不同和气候的变化,使土壤类型、作物种类以及品种布局、耕作制度、病虫害类型、农事活动季节等都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形成了典型的垂直农业。

如白龙江、白水江沿岸海拔1000米以下河谷区,桔柑可以过冬,麦——稻、油——稻一年两熟;海拔1600米以上只能种植早熟、极早熟玉米;海拔2000米以上的则无玉米种植。

作物分布的大致规律是“水稻棉花占河川,玉米谷子绕半山,山川肥地种小麦,洋芋油菜上高山”。

就同一作物来说,因种植高度不同,其成熟期、收获期也有很大差异。

垂直农业虽然给农业产业的规模化带来一定困难,但它有利于种植结构向多样化发展,特别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

江河溪流

纵横密布的江河溪流陇南是甘肃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

境内既多山,又多水,且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崇山峻岭间,处处溪水跌宕,飞瀑流泉。

全市河流均系嘉陵江水系,一级支流有

白龙江、西汉水等48条,总长1297公里;二级支流有白水江、岷江等751条,总长4756公里;三级支流有1651条,总长4313公里;四级支流有1312条,总长3428公里。

百川争流,河网纵横,河流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0.5条。

主要江河:

嘉陵江干流,流经两当、徽县东南部,境内流程86.2公里,年径流量22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556平方公里。

西汉水,为嘉陵江上游一级支流,流经礼县、西和、成县、康县等4县,境内流程205.6公里,年径流量16.7亿立方米,流域面积9569平方公里。

白龙江,是嘉陵江上游的最大支流,流经宕昌、武都、文县等3县,境内流程229.5公里,年径流量93.8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32万平方公里。

白水江,为嘉陵江二级支流,于文县石鸡坝乡入境,在玉垒乡关头坝汇入白龙江,境内流程107.3公里,年径流量34.3亿立方米,流域面积3040平方公里。

白龙江因其与秦岭、淮河同在北纬33°――34°之间,同属1月0℃等温线经过区,此线以南的江河皆不封冻,因而与秦岭、淮河同为中国地理上南方与北方的天然分界线。

地形地貌

形态多异的地形地貌

陇南地处西秦岭东西向褶皱带发育的陇南山地,位于我国阶梯地形的过渡带。

她的西部向甘南高原过渡,北部向陇中黄土高原过渡,南部向四川盆地过渡,东部与陕西秦岭和汉中盆地连接。

全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境内高山、深谷、丘陵、盆地依次分布,错落相间,形成市境。

陇南市独具特色、错综复杂的壮美景观。

北部西礼山地呈现低山宽谷的黄土地貌,海拔1800米上下;东部徽成盆地介于北秦岭和南秦岭之间,长百余公里,宽数十公里,呈现丘陵宽谷地形,海拔1000米左右;西南部为高中山与峡谷地,高峻山岭与深陷河谷错落相接,对比显著,“举头峻峭嵯峨,侧耳波涛汹涌”,相对高差达1000米以上。

自西北至东南,由大拉梁、岷峨山(海拔3552米)等高山经银洞山(海拔2468米)、牛头山(海拔2224米)等中山而至断头山(海拔1804米)和金子山(海拔1824米)等低山,重峦叠嶂,崖壁陡绝,角峰锯脊,石骨嶙峋。

其间河谷幽深狭长,深切曲流十分发育,多急流险滩和瀑布。

峡谷中高岸陡崖,峭立如壁。

谷旁多狭窄的冲积平原断续出现,其中武都平原绵长近50公里,宽不过1公里。

周边山峰:

北为长江黄河分水岭之大拉梁和岷峨山,东有甘陕边界的透马驹山,西有与甘南相邻的葱地山,南为甘川分界的摩天岭。

最高峰雄黄山,海拔4187米,坐落在文县西北部的屯寨乡境内。

最低点罐子沟,海拔550米,位于文县东南部的中庙乡境内,亦为甘肃省海拔最低点。

陇南地处中国大陆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位于秦巴

  陇南

山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三大地形交汇区域,西部向青藏高原北侧边缘过渡,北部向陇中黄土高原过渡,东部与西秦岭和汉中盆地连接,南部向四川盆地过渡,整个地形西北高东南低。

西秦岭和岷山两大山系分别从东西两方伸入全境,境内形成了高山峻岭与峡谷盆地相间的复杂地形。

全区按照地貌的大体差别和区域切割的程度不同可划分为三个地貌类型区。

[2]

东部

浅中切割浅山丘陵盆地地貌区。

本地域包括徽成盆地的成县、徽县、两当县三县全部。

西秦岭分为南北二支伸入本区域,形成南北高中间低凹、长槽形断陷盆地,海拔800~2700米。

北部系北秦岭断裂割式山地,海拔一般在1500~2700米,相对高差500米左右,为浅切割中山区,地势平缓,浅山已垦殖为农田,深山有茂密的水源涵养林,植被覆盖良好。

南边系南秦岭地垒式山地,海拔在1900~2400米左右,相对高差500~1000米左右,为中切割中山区。

中间系缓坡丘陵盆地,海拔在800~1300米,相对高差在200米以下,坡度多在20度以下,川坝地散布于山丘之间,土厚水丰,历史上就是粮食的集中产地。

南部

中深切割中高山地貌区。

本区域系南秦岭西延部分和岷山山系东延部分相互交错地带,包括康县、武都区、文县全境,海拔大多在900~2500米左右,大部分地方处于北纬33度以南,属亚热带边缘区。

这一区域因山势较高、沟壑纵横,高山河谷交错分布,大部分耕地为坡耕地,土层较薄,石块较多,保水、保肥能力差。

但气候条件好,属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兼有暖温带和北亚热带的气候,既能生产粮食,也是纹党、当归、红芪、油橄榄、茶叶、大红袍花椒等名贵药材和稀有树种的理想适生区。

北部

全切割中高山地貌区。

本区域包括宕昌县、礼县、西和三县全部,海拔在968~4100米之间,谷峰相对高差300~500米不等。

宕昌县哈达铺、理川、南阳一带,礼县西汉水及其支流两岸,西和县漾水河及其支流两岸等地屑浅丘陵黄土梁峁地形,相对高差小,地势平缓,河谷开阔,土地连片面积大,有许多山间小平原分布,西礼盆地就在其中。

西汉水下游山陡谷狭,山地、旱地较多,土地较为分散,但耕地较多,有大面积的草地和土地资源可开发利用。

全区气候在横向分布上分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三大类型。

陇上江南

在祖国内陆腹地,秦巴山地西部与青藏高原东侧边缘交汇地带,有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

这里山川秀丽,气候温润,森林茂密,资源富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这就是扼甘陕川三省要冲,素称“秦陇锁钥,巴蜀咽喉”,被人们赞誉为“陇上江南”的甘肃省陇南市。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南陲,东连陕西,南接四川,西邻甘南藏族自治州,北依定西市和天水市,地理坐标在东经104°1′--106°35′,北纬32°38′――34°31′之间。

东西长221公里,南北宽220公里,总面积2.79万平方公里。

全市辖武都、宕昌、文县、成县、康县、徽县、西和、礼县、两当等9个县,242个乡镇,3423个村民委员会,54万户,250万人口。

境内有汉、回、藏、维吾尔、土、黎、白、苗、羌、满、蒙古、锡伯、哈尼、土家等21个民族成份,7个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5万多人。

市政府驻武都区城关镇

上述分析表明陇南市具有良好的地理区位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对于发展农、林、牧业和多种经营都十分有利。

土地利用现状和主要存在的问题

土地利用现状根据陇南市2003-2008年的土地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农用地是土地利用构成中的主体占土地总面积的92%以上;建设用地的面积在逐年升高,占土地总面积的1.68%以上;未利用土地的面积有逐年减少的趋势,到2008年仅占到6.20%,这充分表明陇南市耕地后备资源比较匮乏。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①据调查,陇南市人均耕地面积由1997年的0.222hm²/人减少到2005年的0.210hm²/人,在2003-2008年,陇南市除建设用地外,基础设施、重点项目也占用大量耕地。

随着陇南市的发展,土地资源短缺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②陇南市2005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农房积3.618×104农房建设占用了大量的耕地,浪费土地资源。

③农业用地中各土地类型之间转化频繁,林地和园地面积增加,耕地和牧草地面积减少;非农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比例过高、工业用地和生产性用地偏高;农业内部用地因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导致土地利用结构的不合理。

④土地质量、土地景观价值和环境有恶化趋势。

化肥的普遍使用导致土地质量下降;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合理,土地景观价值下降;工业化和城市化引起环境污染问题,导致生态与环境日渐恶化。

表一陇南市2003-2008年农用地变化/hm²

土地类型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耕地

563052.77

552977.69

551460.11

550479.70

550056.87

549453.81

园地

18490.19

18697.79

19255.89

19873.25

20048.46

20332.30

林地

1371611.44

1382310.71

1383615.87

1384223.97

1384474.09

1384502.68

牧草地

417856.19

417722.27

417465.02

417440.67

417411.74

417362.93

其他农用地

195800.43

195117.69

194984.67

194557.57

194486.76

194459.93

合计

2566811.03

2566826.15

2566781.56

2566575.17

2566477.92

2566111.65

业人

1996年全市总人口329463人,约90%为壮族。

其中农业人口289592人,占总人口的87.90%;非农人口39871人,按非农业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为12.10%。

全县总户数77229户,其中农业户数66161户。

农动力158330人,占农业人口的54.67%。

全县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8人,人均土地面积为0.72公顷(10.8亩)。

人均耕地面积为0.09公顷(1.35亩)。

田阳县农业生产以粮食、糖蔗、冬菜为主。

1996年粮食总产量为13.65万吨,人均粮食为414.3公斤,1995年被国家列为商品粮生产基地。

甘蔗面积达10万亩以上,产量为37万吨;冬菜播种面积达11.7万亩,产量为31.5万吨,目前发展为广西新兴的南菜北运的基地县。

同时田阳还是全国最大的芒果生产基地县之一,1995年被国家命名为第一个“中国芒果之乡”,芒果种植面积达12.8万亩,产量达1.15万吨。

田阳县属少数民族集聚的边远山区,受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影响,经济基础薄弱,工业技术等级低,资金不足,劳动力素质差,区域内部还存在地理条件、基础设施建设、人口素质的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全县尚有2.15万人未解决温饱问题,且主要分布于南部石山区。

充分利用县域内资源优势,发展经济,脱贫致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使人民生活从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田阳县“九五”及2010年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奋斗目标。

2.土地利用历史变化趋势

根据该县土地变更调查,91-96年来各类用地面积和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

(见表1-2?

(1)耕地面积减少较快。

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本县耕地面积由1991年的30548.6公顷下降至1996年的29645.9公顷,5年总计减少耕地902.7公顷,平均每年减少180.54公顷。

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农业内部结构调整,部分耕地改为果园,二是非农建设挤占耕地。

(2)园地迅速扩大。

田阳县近几年水果生产有了较大发展。

1991年至1996年,园地面积由1648.1公顷增至4011.4公顷,5年内净增2363.3公顷,平均每年增加472.66公顷。

人均园地面积由0.08亩增至0.18亩园地的增加主要是占用部分耕地、牧草地和林地。

(3)林地面积有所减少。

本县林地由1991年的73225.8公顷减至1996年的72772.0公顷,5年内净减林地453.8公顷,平均每年减少90.76公顷。

减少的林地主要改为果园地,部分开垦为甘蔗地、木薯地。

(4)牧草地呈下降趋势。

1991年以来,牧草地总面积由34067.6公顷减至1996年的32963.0公顷,共减少牧草地1104.6公顷,平均每年减少184.1公顷。

减少的牧草地全部转为了园地。

(5)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速度较快。

1991年以来,新增建设用地161.6公顷,平均每年增加32.32公顷。

其中南昆铁路占地102.0公顷,占用耕地57.2公顷。

其余为城乡居民点用地以及工业和水利建设用地。

(6)未利用土地减少,土地利用率有所提高。

1991年至1996年,该类用地面积减少63.8公顷,主要是用为果园,部分用于非农建设用地。

3.现状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田阳县土地总面积为238730.83公顷,其中耕地为29645.9公顷,占县土地总面积的12.42%;园地为4011.4公顷,占1.68%;林地为72772.0公顷,占30.48%;牧草地为32963.0公顷,占13.81%;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为3632.1公顷,占1.52%;交通用地为3747.8公顷,占1.57%;水域用地为5511.8公顷,占2.31%;未利用土地面积为86446.9公顷,占36.21%。

(见饼图表1-1和1-3)

3.1耕地

1996年全县耕地面积为29645.9公顷,由灌溉水田、望天田、旱地构成。

其中旱地面积16522.2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5.73%;其次是灌溉水田,面积为11430.7公顷,占耕地的38.56%;望天田较少,面积为1693.0公顷,占耕地的5.71%。

灌溉水田主要分布于右江河谷,百水田面积5492.1公顷,却占全县灌溉水田面积的48.05%。

琴华、巴别乡灌溉水田最少,分别为73.2公顷、1.9公顷。

望天田主要分布于丘陵、高丘坡顶、坡地梯田,呈零散分布,无水源灌溉,土质与肥力较差,以玉凤、坤平、坡洪、巴别等乡(镇)分布面积大。

旱地主要分布于河流两岸的阶地、丘陵、坡地,以及南部水利条件较差的石山区,巴别、坡洪、桥业、五村等乡(镇)旱地在耕地中占主导地位,其中巴别乡旱地占其耕地面积的93.36%,桥业乡旱地占其耕地面积的83.19%。

3.2园地

1996年全县园地面积为4011.4公顷,果园是园地的最主要组成部分,面积3899.7公顷,占园地总面积的97.22%,其它园地111.7公顷,占园地的2.78%。

果园以芒果园为主,其次为香蕉园。

农业人口人均果园面积为0.20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