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农村寄宿制学校调研报告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5304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7农村寄宿制学校调研报告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7农村寄宿制学校调研报告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7农村寄宿制学校调研报告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7农村寄宿制学校调研报告1.docx

《17农村寄宿制学校调研报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农村寄宿制学校调研报告1.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7农村寄宿制学校调研报告1.docx

17农村寄宿制学校调研报告1

2017农村寄宿制学校调研报告1

      2017农村寄宿制学校调研报告1】  为了全面了解掌握我市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情况,根据省政协有关调研要求,我们于7月中旬-8月下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桑植、永定、慈利、武陵源所辖的民族乡镇寄宿制学校进行了现场调研与考察走访,并听取了市教育局的专题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我市农村寄宿制学校近年来建设发展的基本情况我市总人口171万,常住人口152万,共辖64个乡镇街道、969个村社区,境内常住土家、苗、白等少数民族人口11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

  截止2015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19个(不含345个乡村教学点)。

其中,农村寄宿制学校共有93所(包括九年一贯制学校41所、独立初中47所、完全中学5所)在校学生约万人。

2015年全市教育经费投入为亿元,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全市公共财政支出的%。

  2008年以来,通过布局调整、合格学校建设、“全面改薄”等项目,农村寄宿制学校条件纵向比较得到较大改善。

2014-2015年,投入中央“薄改计划”专项资金亿元,改造了68所学校的127个项目。

截止2015年底,已建成合格学校171所。

2014-2015年,全市先后落实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3318万元和3400万元,受益学生分别为万人和万人。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虽然市区县各级政府都提出了“教育强市/强区/强县”的发展战略,在统筹城乡教育上也加大了工作力度,但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一)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欠账,以学生“住宿难”的代表的“四难”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于“撤点并校”,现有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普遍出现办学规模和条件无法适应现实需要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寄宿学生人数剧增而导致的“四难”——宿舍紧张“住宿难”、食堂简陋“就餐难”、浴室缺乏“洗澡难”、厕所蹲位不足“如厕难”。

  如桑植县61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现有3958名寄宿学生,人均宿舍面积仅有平方米、人均食堂面积只有平方米、人均浴室面积只有平方米,而人均拥有冲水式厕所面积更是为0平方米。

在贺龙中学我们看到学生普遍“两人一铺”,人数最多的一间教室改建的宿舍摆了14架双层床挤了56名男生,全校师生共用一个只有40个蹲位的旱厕,而且距离女生宿舍达300米之远。

食堂年久失修、缺桌少凳,学生就餐无处可坐。

学生不仅就餐要排队、洗澡也要排队、甚至上厕所都要排队。

  有的学校对学生“重教轻育、重管轻养”,食宿管理不重视,卫生管理不到位;有的学校食堂自制腌制发酵食材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隐患;有的学校管理图省事、简单化,将学生宿舍用铁栏关锁形同监狱,存在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有的学校热水供应不足,学生洗澡成了老大  难;有的学校不重视校园内务和环境卫生管理,厕所臭气熏天、肮脏不堪,无处插足,几乎成了被文明遗忘的角落。

  

(二)师资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以师资“老化”“弱化”为代表的师资队伍“薄弱化”现象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于近年来,优质教育资源在客观上与“城市化”同步,导致优质师资纷纷流向县城和市区学校,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留不住人”和“人留、心难留”的现象非常普遍。

表现在:

  一是教师数量不足。

如桑植县农村学校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时间没有进过一个新老师。

各学校教师队伍普遍缺编25%以上,普遍没有配备校医和专职宿管教师,食堂后勤服务人员也全部是没有编制的临聘人员。

在编在岗的教师不仅要负责教学,还要负责寄宿学生的生活管理,工作已是疲于应付,生活管理根本无法到位。

二是教学质量下降。

农村教师队伍普遍年龄偏大、责任心和荣誉感的持续下降,直接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

全县农村寄宿制学校中45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占45%以上,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仅占20%,师资队伍整体精神面貌不佳,人心不稳。

老年教师得过且过,青年教师一心谋回城,即便是特岗教师也是干了一年半载就千方百计往城里调。

桑植县2010年后的定向委培师范生,毕业后普遍违约,没有一个回乡任教。

  三是专业教师十分缺乏,“教非所学”现象十分普遍。

音、体、美、理、化、生、地等专业师资普遍稀缺,“学体育的教地理”的跨学科教  学“复式教师”,在乡村学校比比皆是早已“见怪不怪”。

如此师资,素质教育从何谈起?

  永定区湖田垭九年制学校,于当地村民重教的传统,在“撤点并校”的浪潮中,幸存了下来,但是如今,师资“老化”“弱化”现象也十分严重。

目前留校的20位老师中,只有5人是在编在岗的老教师,有2人是特岗教师,其余13人均是临时聘请顶岗的代课老师,长此以往,教师队伍难免青黄不接,人心浮动,很难保证维持和过去一样的教学水准。

  又如在文化底蕴深厚,有着尊师重教传统的“文化之乡”王家坪镇中心学校,近五年来新进教师20人,也培养了一批优秀师资,但是每年都被城区学校或外地学校通过多种途径被挖走或跳槽,如今只留下5人。

称得上是农村学校骨干教师流失的一个典型样本。

(三)本级地方财力薄弱,办学经费不足,已经成为长期困扰我市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的最大难题。

  农村寄宿制学校多年来一直按小学600元/年、初中800元/年的标准财政补贴经费,除此以外,没有其他经费来源。

此导致两个“落实难”——  一是教师的基本福利待遇落实难。

各农村学校普遍在“保工资、保运转”的临界状态起浮挣扎。

有的学校为了确保教师队伍稳定,不得不违规动用公用经费解决教师的部分福利待遇。

如洪家关小学共有教职工106人,人均绩效工资、年终一次性奖金、住房公积金、医保门诊资金约需万元/年,全部要靠学校自筹解决,仅此一项,学校  需开支159万元,而学校公用经费收入仅有66万元,即使违规挪用,经费缺口仍有近百万元之巨。

因为农村学校普遍无力落实住房公积金等国家政策规定的福利待遇,在客观上影响了乡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荣誉感。

  二是教学和生活服务设施配套“落实难”。

于经费不足,学生宿舍的扩建改建、浴室锅炉热水器的配备、食堂厨具灶具桌椅的配套以及卫生间的改造,都难以落实达标。

此外,教学实验仪器、信息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的更新,也受资金不足的制约难以落实到位,严重制约了农村学校的教学保障水平。

  (四)农村寄宿学生“留守化”“低龄化”趋势日益凸现,心理健康教育严重滞后,安全隐患防不胜防。

  于寄宿制学校的布局调整,目前保留的学校几乎每所学校都是覆盖方圆15-20公里、3-4个乡镇、2-5万人口。

再加之,城市化的影响,农村中青年外出打工十分普遍,导致各校留守儿童寄宿生比例逐年增大。

桑植县中小学留守儿童寄宿生比例已经占到了学生总数的52%以上,有的初中学校甚至达到了90%以上。

有的小学甚至出现了三年级的低幼龄寄宿生。

而其他未寄宿的走读生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爷爷、奶奶等亲戚在学校周边租房陪读的留守儿童。

  目前,农村学校因为没有编制,普遍没有配备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也没有专职的生活宿管老师。

因此,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管理还是一片空白。

导致各农村学校普遍反映留守学生“管理难”“安全难”的问题。

表现在:

  一是留守学生普遍缺乏亲情关爱,身心普遍发育迟缓,出现了很多心理健康问题。

部分留守学生表现出孤独、抑郁、狂躁等不良情绪和不健康、不理智行为。

没有经过专业的心理学培训的老师们尤其是班主任老师们耗费了大量的精力进行关心和疏导,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老师的关怀终究无法替代父母亲情,也无法达到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二是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难。

尤其是网吧容留留守学生现象仍然没有得到根治。

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周边往往地处偏僻,相关部门监管力量有限,除了每年的集中式整治行动外,平时监管很难到位。

因此,食品安全依然存在极大的隐患。

尤其是网吧,虽然经历多次整治,学校也加强了管理,但是在周末和假期,留守学生上网管控就成了几乎无法完成的任务。

有的校长感叹说:

“老师好不容易管住了一学期,但是学生变坏只需要放假上网一小时”。

  三是校车政策难落实,交通安全无保障。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留守学生“上学难”问题凸显,大多数学生上学和回家路途变得更加遥远,根本不可能安排校车接送,有的偏僻乡村甚至没有固定线路的公共交通工具,学生只能违规乘坐“三无”车辆和摩托车,超载现象时有发生,交通安全根本没有保障。

  三、关于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提升农村教学质量,保障农村学生身心健康,是促进城乡之间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民族地区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基本权益,不仅关系着每一个

  

      一是留守学生普遍缺乏亲情关爱,身心普遍发育迟缓,出现了很多心理健康问题。

部分留守学生表现出孤独、抑郁、狂躁等不良情绪和不健康、不理智行为。

没有经过专业的心理学培训的老师们尤其是班主任老师们耗费了大量的精力进行关心和疏导,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老师的关怀终究无法替代父母亲情,也无法达到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二是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难。

尤其是网吧容留留守学生现象仍然没有得到根治。

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周边往往地处偏僻,相关部门监管力量有限,除了每年的集中式整治行动外,平时监管很难到位。

因此,食品安全依然存在极大的隐患。

尤其是网吧,虽然经历多次整治,学校也加强了管理,但是在周末和假期,留守学生上网管控就成了几乎无法完成的任务。

有的校长感叹说:

“老师好不容易管住了一学期,但是学生变坏只需要放假上网一小时”。

  三是校车政策难落实,交通安全无保障。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留守学生“上学难”问题凸显,大多数学生上学和回家路途变得更加遥远,根本不可能安排校车接送,有的偏僻乡村甚至没有固定线路的公共交通工具,学生只能违规乘坐“三无”车辆和摩托车,超载现象时有发生,交通安全根本没有保障。

  三、关于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提升农村教学质量,保障农村学生身心健康,是促进城乡之间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民族地区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基本权益,不仅关系着每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