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级数学课文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5268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7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6年级数学课文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36年级数学课文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36年级数学课文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36年级数学课文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36年级数学课文知识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6年级数学课文知识点整理.docx

《36年级数学课文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6年级数学课文知识点整理.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6年级数学课文知识点整理.docx

36年级数学课文知识点整理

数学

【三年级上册】

一、1天=24时,1时=60 分 ,1分=60秒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 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 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2、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

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

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3、公式 :

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三、测量  

 2、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四、倍的认识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五、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 。

把多位数看成整十或者整百的数,再进行计算。

如497×7≈3500,

2、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

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六、四边形 

1、四边形的特点:

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2、长方形的特点:

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3、正方形的特点:

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4、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5、公式: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①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① 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

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② 1与分数相减:

1可以看作是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同分子分母的分数。

【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笔算除法顺序:

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2、基本规律:

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

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除法用乘法来验算

没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

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

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比如:

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

6、关于倍数问题:

两数和÷倍数和=1倍的数

两数差÷倍数差=1倍的数

例:

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的和是24,求甲乙两数?

分析:

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

它们加起来就相当于乙数的6倍了,而它们加起来的和是24。

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6倍是24。

所以乙数为:

24÷6=4,甲数为:

4×5=20

同样:

若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之差是24,求甲乙两数?

分析:

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

它们的差就相当于乙数的4倍了,而它们的差是24。

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4倍是24。

所以乙数为:

24÷4=6,甲数为:

6×5=30

 

7、和差问题

两数和—两数差÷2=较小的数

两数和+两数差÷2=较大的数

例:

已知甲乙两数之和是37,两数之差是19,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如图:

解析:

如果给甲数加上“乙数比甲数多的部分两数差”虚线部分,则由图知,甲数+两数差=乙数。

如是:

甲数+两数差+乙数=甲数+乙数+两数差=两数和+两数差

又有:

甲数+两数差+乙数=乙数+乙数=乙数×2

知道:

两数和+两数差=乙数×2两数和+两数差÷2=乙数

解:

假设乙数是较大的数。

乙:

37+19÷2=28甲:

28-19=9

8、锯木头问题。

王叔叔把一根木条锯成4段用12分钟,锯成5段需要多长时间?

如图,锯成4段只用锯3次,也就是锯3次要12分钟,那么可以知道锯一次要:

12÷3=4分钟

而锯成5段只用锯4次,所需时间为:

4×4=16分钟

9、巧用余数解决问题。

①÷8=6……,求被除数最大是,最小是。

根据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规则,余数最大应是7,最小应是1。

再由公式: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知道被除数最大应是6×8+7=55,最小应是6×8+1=49。

②少年宫有一串彩灯,按1红,2黄,3绿排列着,请你猜一猜第89个是什么颜色?

……

由图可知,彩灯一组为:

1+2+3=6个,照这样下去,89÷6=14组……5个第89个已经有像上面的这样6个一组14组,还多余5个;这5个再照1红,2黄,3绿排列下去,第5个就是绿色的了。

③加一份和减一份的余数问题。

例1:

38个去划船,每条船限坐4个,一共要几条船?

38÷4=9条……2人余下的2人也要1条船,9+1=10条。

答:

一共要10条船。

例2:

做一件成人衣服要3米布,现在有17米布,能做几件成人衣服?

17÷3=5件……2米余下的2米布不能做一件成人衣服

答:

能做5件成人衣服。

第三单元统计

1、求平均数公式:

总和÷份数=平均数总数÷平均数=份数平均数×份数=总和

2、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3、通常条形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中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

折线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的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占总体的百分比。

4、条形统计图中,一定要看清楚一格表是多少个单位,是表示1、2、5、10或更多单位。

第四单元年、月、日

1、重要日子: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月1日元旦节;3月12日植树节;

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

7月1日建党节;8月1日建军节;

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

2、一年有十二个月,1.3.5.7.8.10.12这七个月是31天,4.6.9.11这四个月是30天,

平年2月是28天,闰年2月是29天,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

3、一年分四季,每3个月为一季;一、二、三月是第一季度,四、五、六月是第二季度,

七、八、九月是第三季度,十、十一、十二是第四季度。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1900年不是闰年而是平年,而2000年是闰年。

5、推算星期几的方法例:

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50天星期几?

解析:

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那么由50÷7=7星期……1天,50天里有7个星期多一天,所以第50天是星期四。

6、24时表示法:

5、计算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时间段

7、时间单位进率:

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1日=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钟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

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2、笔算乘法:

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积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3、相关公式:

因数×因数=积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第六单元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4.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分米=10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米=10分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1千米=1000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5.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1、把1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十分之一,也就是0.1。

2、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的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从小数点后最高位比起。

3、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一定要先对齐小数点再相加、减。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目标:

进一步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熟练应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1.用乘法计算的两步应用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连乘应用题,它可以用两种思路来解答;

2.用除法计算的两步应用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连除应用题,它也可以用两种思路来解答;

3.另外还有乘加、乘减应用题,这类应用题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目标:

1、体会【集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

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

两个圆是【集合圈】

2.体会【等量代换】数学的思想方法。

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

等量代换思想用等式的性质来体现就是等式的传递性:

如果a=b,b=c,那么a=c。

【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数位顺序表:

含有数级、数位和相应的计数单位的表格叫数位顺序表,如下。

数位

千亿位

百亿位

十亿位

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数级

亿级

万级

个级

计数

单位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12、二进制与十进制

13、自然数: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3、计算工具的认识:

(1)算盘:

(2)计算器:

CE是“清除键”,ON/C是“开关及清屏键”。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1、线段:

是直线的一部分,具有2个端点,可以度量长度,不可延长。

2、射线:

是直线的一部分,只有1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不可度量。

3、直线:

没有端点(或者说“有0个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不可度量。

4、角: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角要用弧线表示大小。

10、角的分类:

(1)锐角<90°,直角=90°,90°<钝角<180°,平角=180°=2个直角,周角=360°=2个平角=4个平角

5、钟面时间问题(求时针与分针的夹角):

因为周角是360°,而钟面上有12个整点刻度,所以每两个整点刻度间的夹角是360°÷12=30°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1、速度关系及“复合单位表示法”:

P54

关系式:

速度×时间=路程

所以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2、验算的方法:

3、乘法验算用交换因数,但要注意步骤可能会变多,步骤数量取决于下面的因数有几个“非0”的数字

4、积的变化规律:

两个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两个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乘几(0除外),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不变。

5、乘法估算:

一要注意要符合实际情况,接近准确值。

二是要将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四舍五入”成相近的整十、整百数,简化计算。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平行:

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P65

3、垂直: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P65

4、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靠、移、画、验

5、点到直线的距离: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P66注意:

缩句后变成——垂直线段的长度叫距离。

6、平行线的性质: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这个性质可以用来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且平行。

7、画长方形和正方形时的要点:

用垂直和平行的方法画图,注意标注:

长方形要标出一组邻边的长度,正方形要标出一条边的长度(如果有的话),再标上直角(3个及以上)或者在旁边写出“长方形”、“正方形”。

8、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P71

9、集合图:

用集合图来表示图形之间的关系

 

10、四边形的特性:

四边形具有“容易变形”的特性,或叫做“不稳定性”。

P72

11、底和高: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从梯形上底上的一点到下底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梯形的底是固定的两条边——上底和下底。

10、特殊的梯形: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只有一条腰和上、下底垂直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等腰梯形不可能是直角梯形,直角梯形也不可能是等腰梯形。

11、四边形内角和:

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

12、图形的裁剪:

(1)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可以被裁剪成两个完全相等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和梯形

方法:

先确定中心点,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就是中心点,然后画一条通过中心点的虚线,这样就一定能把这个平行四边形平均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

(2)梯形:

梯形可以被裁剪成两个梯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

13、图形的拼组(请自己画画看):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4)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5)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6)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除法的意义:

除法表示从总数中连续减去相同的数。

在以下4种情况的时候需要用到除法:

(1)求总数中含有几个每份的量,如求180里有几个30——》180÷30

(2)求从总数中能连续减去几次每份的量,如求46连续减去几个2后为0——》46÷2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如求160是40的几倍——》160÷40

(4)求将总数平均分成几份,如求把24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240÷6

其中,

(1)

(2)(3)类似,都是求“包含”的关系。

2、除法中的数量关系(非常重要!

):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3、直接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方法: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比较被除数的前两位与除数的大小,除数大商就是一位数,除数小商就是两位数。

4、商的变化规律:

(1)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不变,除数乘以(或除以)几(0除外),商反而要除以(或乘以)相同的数。

(2)在除法算式中,除数不变,被除数乘以(或除以)几(0除外),商也要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

(3)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这叫做“商不变规律”(或商不变性质)。

简便记法:

“被除数不变时,除数和商是反向变化的,其余都是同向变化的”

5、运用商不变规律简化竖式:

当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时,可以运用商不变规律简化竖式,在被除数和除数末尾划掉相同个数的0,按照划掉0后的竖式进行计算,得出的余数如果不是0,还要再添上0,原来各去掉几个就添上几个

6、估算的方法:

先将除数看成近似的整十数,再将被除数看成除数估成的整十数的倍数,以此估算出商。

如右图

7、笔算除法验算的方法:

笔算除法的验算一定要用乘法,不可用除法验算!

用除数与商相乘,再加上余数,看是否等于被除数。

8、解决问题应当注意的要点:

(1)常考的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单价=总价÷数量速度=路程÷时间(注意速度单位!

)效率=工作量÷时间

第六单元【统计】

1、画统计图的原则:

“图表合一”,即统计表中有的项目、数值、单位、名称都应该在统计图中反映出来,而且应该一一对应,不得私自改变。

2、条形统计图的六要素:

标题、横轴、纵轴、条形、数值、图例。

3、由统计表画统计图的步骤和注意要点:

(1)观察表中项目,确定数据项(一般为数量)和类别项(小组名称、年份、时间等)

(2)确定横纵轴、刻度以及图的类型(横向或纵向),在确定刻度的过程中要观察数据,找到数据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如果数据都在离0很远的集中区域,可以在轴上用折线代替相同的部分。

(3)画条形,标数据,注意条形的高度要符合刻度,纵向统计图的顺序是从左往右,横向统计图的顺序是从下往上。

(4)添上图例,根据图例补充完条形的条纹以示区别。

(5)标上标题。

(6)检查六要素是否齐全。

4、学会统计图中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进行合理的判断、预测和决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1、烙饼问题的解决:

在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的情况下:

①烙3张饼:

先烙1,2号饼的正面,接着烙1号饼的反面和3号饼的正面,最后烙2,3号饼的反面。

②烙多张饼:

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双数,2张2张的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单数,可以先2个2个的烙,最后3张饼按上面的最优方法烙,最节省时间。

一般的解决方法:

公式:

烙饼总时间=每次烙的时间×[(2×烙饼总数)÷每次烙的饼数]

如每次可以同时烙3张饼,每次要烙5分钟,要烙9张饼的时间是5×[(2×9)÷3]=30(分)

问题本质:

烙饼问题其实是统筹方法的一个分支,其实质是利用好烙锅的容量空间,使每次烙的效率最高。

2、统筹安排时间问题:

原则有两个:

其一,“分清先后”——找出事物发生的必然先后顺序;其二,“同时进行”——在做不需要人照看的事的同时做其他事,这样就可以节约时间。

3、排队的学问:

依次从等候时间较少的事情做起,就能使总的等候时间最少。

【四年级下册】

一、四则运算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二、位置与方向:

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

(比例尺、角的画法和度量)

注意:

1、比例尺2、正北方向3、角的画法

2、位置间的相对性。

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观测点的确定)

3、地图的三要素:

图例、方向、比例尺。

4.描述路线和绘路线图时:

只有一条线,所作的线是首尾相连的。

三、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c=a+(b+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3、连减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2、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c =a×(b×c)

3、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a-b)×c=a×c-b×c

四、简便计算

1.连加的简便计算:

使用加法结合律(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结合在一起)

2.连减的简便计算:

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3.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加数、减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加,也可以先减)

4.连乘的简便计算:

  使用乘法结合律:

把常见的数结合在一起 25与4;125与8;125与80  

5.连除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除以几个数就等于除以这几个数的积。

②除以几个数的积就等于连续除以这几个数。

6.乘、除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因数、除数可以交换位置。

四、连除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 =a÷(b×c)

五、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产生: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3、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4、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6、小数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十分位。

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

个位和十分位的进率是10。

7、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6.378的计数单位是0.001。

(最低位的计数单位是整个数的计数单位)

10、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注意:

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0”不能去掉。

作用可以化简小数等。

12、小数点的移动

小数点向右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1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1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10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14、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1)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是要把小数部分省略,要看十分位,如果十分位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则向前一位进一。

如果小于五则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