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5262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法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法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法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法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理学》教学大纲.docx

《《法理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理学》教学大纲.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理学》教学大纲.docx

《法理学》教学大纲

《法理学》教学大纲

适用对象:

适用于网络教育、成人教育学生

一、课程性质:

法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奠基学科,本课程在第一学期开设。

二、教材及学时安排:

《法理学》葛洪义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修订版。

本课程教学学时为48学时。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一节、法学的概念与体系

一、法学的概念

(一)概念:

法学是研究法律现象或法律问题的学问或理论知识体系。

(二)法学生成的标志

(三)法学的性质

二、法学体系

(一)概念:

由法学各个分支学科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二)法学学科的划分

1、理论法学

2、法律史学

3、国内应用法学

4、外国法学和比较法学

5、国际法学

6、边缘法学

第二节、法理学的对象和范围

一、法理学名称的由来

二、法理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一)研究对象:

法和法学的一般原理、基本的法律原则、基本概念和制度以及这些法律制度运行的机制。

(二)研究范围

1、具体范围

2、概括范围

(1)法的价值方面(法哲学)

(2)法的事实方面(法社会学)

(3)法的规范方面(法的理论)

三、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一)法理学研究法的宏观问题

(二)法理学具有“基础理论”的地位,是沟通法学诸学科的桥梁

四、法理学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

第三节 法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19世纪以前法学理论的发展

(一)中国历史上的法学理论

1、发展阶段

(1)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

(2)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

(3)秦汉以后的儒家正统法律思想

2、中国传统法学思想的特点

(1)宗法思想指导立法

(2)皇权至上法自君出

(3)等级特权观念浓厚

(4)德主刑辅、重义轻利

(二)西方历史上的法学理论

1、古希腊、古罗马的法学理论

2、中世纪的法学理论

3、17-18世纪的法学理论

二、法理学学科的形成与法理学流派的发展

法理学学科的形成标志:

1823年约翰.奥斯丁的《法理学范围之限定》一书的出版。

自然法学派、分析法学派、哲理法学派、历史法学派;新自然法学、新分析法学、社会学法学。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四、当代法理学面临的问题

(一)学科间的渗透与合作

(二)经典理论体系受到挑战

(三)文化意识形态冲突的影响

第四节法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法理学的意义

1、塑造法学世界观

2、完善知识结构

3、训练思维能力

二、法理学的研究方法

1、哲学的方法2、历史的方法3、分析的方法4、比较的方法5、社会学方法

第一编法的概念

第二章   法的现象与本质(2学时)

第一节法的现象与本质的概念

一、法的词源与词义

法的古体字的含义表示公平、惩罚。

在中国历史上,“法”与“律”近义但不完全相同。

法:

制度、规范的总体;

律:

刑律、法典、典章。

在今天,法律广义上:

指法的整体、规范体系,狭义上:

指被称为“法律”的规范

二、法的现象与本质的含义

(一)法的现象:

指法的外部联系,是人们通过感官就可以感知到的法的外部特征,如国家创制性、特殊规范性、普遍适用性、国家强制性。

(二)法的本质:

指法的内部联系,是法区别于其他一切事物的根本属性。

第二节法的层级本质

一、法的初级本质:

国家意志性,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二、法的二级本质:

阶级意志性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但注意:

1、法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不意味着法律对统治阶级内部的违法犯罪就不加管束。

2、法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不意味着

法律就完全不顾及被统治阶级的愿望和要求。

3、法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不意味着法律就不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三、法的终极本质:

物质制约性

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社会的物资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但注意:

1、法有物质制约性并不意味着法总是符合客观经济条件和经济规律的要求。

2、法有物质制约性并不意味着社会物资生活条件以外的因素对法就没有影响。

3、法有物质制约性并不意味着法就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第三章法的价值(4学时)

第一节法的价值的概念

一、法的价值的含义及特点

(一)法的价值的含义

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人)的需要的满足。

法的价值是法律作为客体对于人(主体)的需要的满足;它代表着法律所追求的理想状态或目标。

(二)法的价值的特点

1、客观性和主观性

2、属人性和社会性

3、应然性和实然性

4、特殊性和普遍性

二、法的价值与法的作用

三、法的价值与法的功能

第二节法的基本价值

一、秩序

(一)秩序对人类的价值意义`

秩序是人类生存的条件,也是人类发展的要求。

(二)秩序是法律的基础价值

二、效益

(一)作为法的价值的效益

1、效益的含义:

指有效产出减去投入后的结果,它表现为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

2、法律的效益价值

秩序是人类生存的条件,也是人类发展的要求。

(二)秩序是法律的基础价值

指法律能够使社会或人们以较少或较小的投入以获得较大的产出,以满足人们对效益的需要的意义。

包括:

(1)资源利用上的效益价值与资源分配上的效益价值

(2)经济效益价值和社会效益价值

(二)法对效益的价值意义

1、达到实际效果的优化

2、减少社会代价(降低交易成本)

3、确保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

三、自由

(一)作为法的价值的自由

1、自由对于人的价值意义

2、法律自由的含义及内容

(1)法律自由的含义:

指一定社会中人们受到法律保障或得到法律认可的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活动的人的权利。

(2)法律自由的内容

1)法律自由属于人权;

2)法律自由受到法律保障或得到法律认可;

3)法律自由是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活动的权利;

4)法律自由具有社会性与时代性

3、法律应以自由为目的

(二)法律对自由的保障作用

1、自由需要法律的保障

2、法律确定自由的范围

3、法律保证自由的实现

四、平等

(一)平等的含义:

平等是人与人之间对等对待的社会关系。

理解平等应注意:

1、平等不是平均

2、平等反对特权

3、平等反对歧视

(二)平等和法律的价值关系

1、平等对法律的价值意义

(1)平等指导着法律对权利、义务的公正分配;

(2)平等引导着法律的进步。

2、法律对平等的价值意义

(1)法律是平等的重要依据;

(2)法律是平等的重要保障。

五、人权

(一)人权及其法律化

1、人权的概念与属性

(1)人权的概念:

人权是一定时代作为人所具有的,以人的自然属性为基础、社会属性为本质的人的权利。

(2)人权的属性:

时代性、应然性、自然性、社会性、平等性、属人性、阶级性、共同性、国别性、国际性。

2、人权的法律化

(二)法律人权的基本内容

人身权、政治权、经济权、文化权。

六、正义

(一)正义是法律的先导

正义指导立法、执法、守法。

(二)法律的正义意义

1、分配权利义务以确立正义(确立正义原则、模式、秩序);

2、惩罚违法犯罪以保障正义;

3、补偿受害损失以恢复正义。

第三节法的价值冲突

一、法的价值冲突的结构

二元价值冲突排他冲突

位列冲突

多元价值冲突

二、法的价值冲突的解决原则

(一)适当成本原则

(二)最佳效益原则(三)补偿有余原则

第四节法的价值判断

一、法的价值判断的含义

二、法的价值判断与法的事实判断

(一)区别

1、结构要素不同

法的价值判断:

主体、客体、主体的需要

法的事实判断:

主体、客体

2、信息需求不同

3、存在意义不同

4、主观程度不同

(二)联系

1、法的事实判断是价值判断的基础;

2、法的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共同形成了人类法律认识的整体。

第四章法的特征、要素与程序(2学时)

第一节法的特征

一、国家创制性: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二、特殊规范性

1、法律规范调整人的行为

2、法律规范有独特、严密的逻辑结构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

前提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

授权性:

可以肯定性后果前提条件行为模式命令性:

应当法律后果

禁止性:

不得否定性后果

三、普遍适用性

四、国家强制性: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第二节法的要素

一、法律规则(法律规范)

(一)法律规则(法律规范)的含义

(二)法律规则的特点与结构

(三)法律规则的功能

1、明确的指引性

2、可预测性

3、直接适用性

二、法律原则

(一)法律原则的含义

(二)法律原则的分类

(三)法律原则的作用与功能

1、维护法律体系的协调一致

2、指导人们正确地适用和遵守法律

3、弥补法律的漏洞

三、法律概念

(一)法律概念的含义

(二)法律概念的分类

主体概念、关系概念、客体概念、事实概念、其他概念。

(三)法律概念的功能与作用

第三节法的程序

法的程序指人们进行法律行为所必须遵循或履行的法定的时间和空间的步骤和方式。

一、法的程序的意义

1、控制公权实现人权

2、保障人的选择符合理性要求

3、实现形式合理性

二、法的程序的分类

1、选举程序

2、立法程序3、行政程序

4、司法程序

5、监督程序

6、一般法律行为程序

三、法的程序的设定原则

1、控权性原则2、平等性原则

3、公开性原则4、效率性原则

5、科学性原则6、文明性原则

第五章法的功能与作用(2学时)

第一节法的功能与作用的概念

一、法的功能的含义与特点

(一)法的功能的含义

(二)法的功能的特点:

内在性、应然性、有益性。

二、法的功能与法的作用

(一)法的作用的含义

(二)法的作用的特点

外在性、实然性、中性。

(三)法的功能与法的作用的区别

1、内在与外在

2、应然与实然

3、有益性与中性

4、恒量与变量

第二节法的规范功能

功能名称对象

指引本人的行为

评价他人的行为

预测人们相互的行为

强制违法者的行为

教育一般人的行为

第三节法的社会作用

一、法的经济作用

(一)确认经济制度

(二)调整经济关系

(三)促进经济发展

二、法的政治作用

(一)确认国家制度

(二)组织国家机构

(三)确立社会民主

(四)调整对外关系

三、法的文化作用

(一)促进科学文化事业进步

(二)促进思想道德建设发展

四、法的社会公共事务作用

第四节正确认识法的功能与作用

一、反对法律无用论

二、反对法律万能论法不是万能的因为

1、法受制于人类认识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

2、法律只是社会规范的一种;

3、社会生活是无限的,法是有限的;

3、社会不断变动,法相对稳定。

第六章法与其他社会现象(2学时)

第一节法与经济

一、法与经济基础

(一)经济基础决定法

1、经济基础决定法的产生、发展和消亡

2、经济基础决定法的性质和内容

辩证理解经济基础对法的决定作用。

(二)法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1、确认、巩固、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经济基础

2、限制、削弱、扫除不利于统治阶级的经济基础

二、法与生产力

(一)生产力对法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对法的间接决定作用

2、生产力对法的直接决定作用

(1)生产力发展水平法律发展水平

(2)生产力发展变化导致法律发展变化

(二)法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1、法对生产力的间接作用

2、法对生产力的直接作用

三、法与经济运行方式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法律对市场经济的作用表现为:

1、确认市场主体资格;

2、保护财产权;

3、维护合同自由;

4、进行宏观调控;

5、完善社会保障。

第二节法与政治

一、政治对法的主导作用

1、法律在内容上反映着统治阶级的政治要求;

2、法律始终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政治;

3、政治的发展变化直接导致法律的发展变化。

二、法对政治的制约作用

1、政治斗争原则上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

2、政治权力的划分和行使必须有法律依据;

3、各政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第三节法与科学技术

一、科学技术对法的影响

1、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地丰富和完善了法律的内容;

2、科学技术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法律的运行机制;

3、科学技术的发展向传统法律观念和法律思想提出了新的挑战;

4、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法学研究方法取得了根本性的突破。

二、法对科学技术的作用

1、法对科学技术活动有组织和管理作用;

2、法对科学技术发展有推动和促进作用;

3、法对科学技术成果的使用和推广有保证和促进作用;

4、法对科学技术发展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有抵制和防范作用。

第七章法与其他社会规范(2学时)

第一节法与道德

一、法与道德的一般关系

法律与统治阶级的道德:

根本上一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法律与被统治阶级的道德:

根本对立。

二、法与道德的异同

(一)相同点

1、同属于上层建筑;

2、总体精神和主要内容大体相同;

3、都是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二)不同点

1、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

2、形成的方式不同;

3、表现形式不同;

4、调整的范围不同;

5、作用的侧重点不同;

6、实施的方式不同。

三、法律与道德的相互作用

(一)道德对法的作用

1、道德对法律的创制具有指导作用;

2、道德对法律的实施具有保障作用;

3、道德对法律的漏洞具有弥补作用。

(二)法对道德的作用

1、通过立法,赋予道德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以法律强制力;

2、通过法律实施活动,可以弘扬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观念。

第二节法与习俗

一、法与习俗的一般关系

二、法与习俗的异同

三、法与习俗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法与宗教规范

一、法与宗教规范的一般关系

二、法与宗教规范的异同

三、法与宗教规范的相互作用

第四节法与政策

一、法与政策的一般关系

二、法与共产党政策的异同

(一)相同点

1、经济基础相同;

2、阶级本质相同;

3、指导思想相同;

4、历史使命相同。

(二)不同点

1、意志的属性不同;

2、内容和表现形式不同;

3、调整的范围不同;

4、稳定的程度不同;

5、实施的方式不同。

三、法与共产党政策的相互作用

(一)共产党政策对法的指导作用

1、党的政策是制定法律的依据

2、党的政策指导法律的实施

(二)法对共产党政策的制约作用

1、政策的出台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2、贯彻执行政策的活动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第二编法的演进

第八章法的演进概述(2学时)

第一节法的演进的阶段

一、法的演进阶段划分

法的历史类型

二、法的演进的式样

第二节法的演进的动因

一、法的演进的经济动因

1、法的演进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2、法的演进与地理环境

-----

3、法的演进与人口因素

二、法的演进的政治动因

1、法的变迁受制于政治制度的变迁;

2、法的演化取决于一定的政治关系状况;

3、法的类型更替的直接条件是政治变革或社会革命。

三、法的演进的文化动因

第三节法的未来发展

一、“法的消亡”理论

二、法的演进所面临的时代问题

-----

三、法的未来演进的趋势:

法治化

第四节法律与网络空间

一、网络空间的边界

(一)网络空间的定义

(二)网络空间的结构

1、再线服务;2、公告牌系统;

3、局域网;4、计算机网络。

(三)电子数据的法律地位及保护

1、知识产权中的电子数据

2、电子数据处理在司法和行政管理领域的应用

二、网络化与隐私权

(一)概说

(二)网络上的隐私权

三、网络交易的法律问题

(一)网络交易的合同效力

(二)交易的课税问题

四、网络空间的其他法律问题

(一)链接

(二)网络交易的管辖权与准据法

(三)虚假的网际关系对真实和信任的损害

第九章法的起源(1学时)

第一节原始人的社会规范

一、禁忌

二、图滕崇拜

三、复仇

四、氏族习惯

第二节法起源的原因与过程

一、法起源的原因

1、经济原因

2、政治原因

3、社会文化原因

二、法起源的过程与形成的标志

(一)法的起源阶段的划分

1、萌芽期

2、雏形产生期

3、形成期

--

(二)法形成的标志

1、法律概念的产生

2、刑罚体系及规则的出现

3、专门的裁判机关的出现

4、诉讼程序的形成

5、监狱的建立

三、法与氏族习惯的区别

1、反映的社会内容不同

2、形成方式和表现形式不同

3、承担的职能不同

4、适用的范围和保证力量不同不同

第节法的起源的形式和规律

一、法起源的不同形式

第一种形式:

希腊雅典法的产生

第二种形式:

罗马法的产生

第三种形式:

日尔曼法的产生

二、法起源的一般规律

1、长期、渐进的发展过程;

2、从自发到自觉、由个别到一般的发展过程;

3、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成文法的发展过程;

4、与国家起源密不可分;

5、从多种规范的混合到法的相对独立。

第十章资本主义法(1学时)

第一节前资本主义法

一、奴隶制法及其特征

(一)奴隶制法的概念

(二)奴隶制法的本质

(三)奴隶制法的特征

(四)古代西方奴隶制法与古代西方奴隶制法的差别

二、封建制法及其特征

(一)封建制法的概念

(二)封建制法的本质

(三)封建制法的特征

(四)中国封建制法与西欧封建制法的区别

第二节资本主义法的产生

资本主义法的产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一、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律早在封建社会中后期就开始出现

1、商法的兴起

2、罗马法的复兴

3、有关资本原始积累的法律的出现

二、资本主义法的产生与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是同步的、互动的

三、资本主义法与以往私有制社会的法的继承关系

第三节资本主义法的本质和特征

一、资本主义法的本质

二、资本主义法的特征

(一)维护以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二)维护以“代议制”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政治统治;

(三)维护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人权。

第四节资本主义法制

一、资本主义法制的概念

1、依法办事,法律至上

2、自由权是法律的基础

 

3、国家权力的行使必须有法律依据,分权制衡

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法律

1、制定成文宪法或宪法性文件,保障资产阶级的民主与人权;

2、进行了大规模的立法活动;

3、建立了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司法制度。

三、现代资本主义时期的法制

1、国家不再只是“守夜人”;

2、福利国家与社会立法;

3、授权立法、行政立法增加;

4、建立了违宪审查制度;

4、法社会学理论产生广泛影响。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法(1学时)

第一节社会主义法的产生

一、社会主义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一)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基本前提

(二)摧毁旧法体系------必然要求

(三)批判地继承旧法-----必要条件

二、新中国法产生的历史特点

1、新中国法是革命根据地法的继续和发展;

---2、新中国法是在迅速彻底地废除国民党旧法的基础上创立的;

3、新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经历了从新民主主义法向社会主义法的过渡。

第二节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与特征

一、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一)社会主义法是社会主义国家意志的体现;

(二)社会主义法是工人经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三)社会主义法所体现的意志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二、社会主义法的特征

1、人民性

2、民主性

3、科学性

4、社会性

第十二章法的传统(2学时)

第一节法与文化

一、法的传统与法律文化

(一)法的传统

法的传统是指世代相传、碾转相承的有关法的观念、制度的总和。

(二)法律文化:

是每一代人从其生活环境、尤其前人的经验中学习而来的有关法和法律的知识。

二、中国法的传统和法律文化

(一)中国古代的“法”与西方的“法”的不同含义

中国:

法---律、刑

西方:

法----权利、自由

(二)中国古代法的传统的具体表现

1、秩序规范基础:

礼法结合、以礼为主

---2、秩序价值基础:

等级有序,家族本位;

3、规范适用:

恭行天理,执法原情;

4、法律体系结构:

诸法合体,民刑不分,重刑轻民;

5、秩序的形成方式:

无诉是求。

总之,以道德理想主义为基础,强调宗法等级名分。

(三)现代中国法律文化的渊源

1、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及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经验;

2、西方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

3、中国古代法传统。

第二节法律意识

一、法律意识的概念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的现象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称、

二、法律意识的结构

1、法律心理

2、法律观念

3、法律思想体系

三、法律意识的分类和作用

---

(一)法律意识的分类

1、依社会政治属性:

占主导地位的法律意识

不占主导地位的法律意识

法律心理

2、依人的认识过程:

法律观念

法律思想体系

个人法律意识

3、从认识主体:

群体法律意识

社会法律意识

---

4、从专业化程度:

职业法律意识

大众法律意识

(二)法律意识的作用

1、在法的演进过程中:

传承人们关于法的思想、观点和知识;

2、在法的创制过程中:

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3、在法的实施过程中:

使人们的行为与法律规范相协调。

---

第三节法系

一、法系的概念

根据法的历史传统和外部特征的不同对法所作的分类,凡属于同一传统的法律就构成一个法系。

当代世界的主要法系:

民法法系、普通法系、伊斯兰法系。

二、两大法系的概念与形成

(一)两大法系的概念

----1、民法法系及其分布

2、普通法系及其分布

(二)两大法系的形成

1、民法法系的形成

2、普通法系的形成

--三、两大法系的区别

民法法系普通法系

思维方式演绎思维归纳、类比思维

法的渊源制定法制定法、判例法

法律分类公法、私法普通法、衡平法

诉讼程序纠问制对抗制

立法倾向法典编纂单行立法

学者立法法官造法

哲学倾向理性主义经验主义

第十三章法的现代化(2学时)

第一节法的现代化概述

一、法的现代化的概念

(一)现代化的概念

现代化是指在科学技术革命的冲击下,各个社会业已进行或正在进行的转变过程。

(二)法的现代化

是指与现代化的需要相适应的、法的现代性的不断增加的过程。

---二、法的现代性因素

1、法的公开性

2、法的自治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