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分析报告表明 现金流通有较强规律性.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5227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分析报告表明 现金流通有较强规律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分析报告表明 现金流通有较强规律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分析报告表明 现金流通有较强规律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分析报告表明 现金流通有较强规律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分析报告表明 现金流通有较强规律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分析报告表明 现金流通有较强规律性.docx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分析报告表明 现金流通有较强规律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分析报告表明 现金流通有较强规律性.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分析报告表明 现金流通有较强规律性.docx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分析报告表明现金流通有较强规律性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分析报告表明2003年现金流通有较强规律性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发布的一份分析报告表明,2003年现金流通有较强的规律性。

2003年我国全年现金净投放2468亿元,同比多投放879亿元。

其中第一季度现金净回笼172亿元,同比多回笼28亿元;第二季度现金净回笼149亿元,同比少回笼298亿元;第三季度现金净投放1350亿元,同比多投放214亿元;第四季度现金净投放1439亿元,同比多投放394亿元。

2003年12月31日,流通中现金余额19739亿元,同比增长14%。

2003年现金流通的主要特点是,现金流通具有较强的规律性,春节前全国现金投放总量及日投放最高额均创历史新高,春节后现金回笼速度偏慢;下半年全年累计现金净投放日提前;全年现金多投放的时间集中;5月、10月两月现金回笼乏力;现金大投放和同比增加投放的地区集中。

据2003年现金收支表显示,影响现金投放较多的主要渠道有:

工资性支出、农副产品采购支出、工矿及其他产品采购支出、行政企事业管理费支出、城乡个体经营收支、汇兑收支、兑换外币收支。

通过对现金收支渠道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2003年现金投放较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投资的快速增长,是现金多投放的最主要原因;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工农业产品价格上涨,企业购买原材料支出现金增加,是导致现金多投放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效益持续好转,职工工资水平提高,国家公务员调资,导致工资性现金投放明显增加。

工资性现金支出增加是2003年现金大投放的直接原因;个体、私营经济的不断发展,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现金投放量增加;企业购销两旺,贸易往来频繁,相应增加行政企事业管理费现金支出;“非典”对经济的短期影响减少了现金的回笼;因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兑换外币净支出现金增加较多。

2003年现金投放量较大及与2002年相比投放增加较多的是深圳、浙江、江苏、上海、河北五省市。

以上五省市现金投放量较大的相同原因是:

一是以上五省市均属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快,区域经济活跃;二是以上五省市个体、私营经济地位显著,个私经济规模较大,在整体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

截至2003年末,全国个私企业数量排名前三位的省份分别是江苏、浙江、广东(含深圳);三是区域内存在较多具有相当规模的专业市场,专业市场交易旺盛;四是外来打工者数量多。

以上五省市现金大投放是与其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的。

在其专业市场上的商户都是个体户和私营业主,出于保守商业机密、避税、规避信用风险、购销方便快捷等原因,长期存在现金交易的偏好;外来打工者手持现金增加、个私企业的备用金随企业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向周边地区投放现金等以及其他因素导致其现金投放量较大。

以上五省市现金投放量较大既具有相同的原因,又具有各自的特点,其中:

深圳主要是交通银行太平洋卡“全国通”业务,导致大量外地资金汇入深圳交行,本地取现。

据人民银行深圳市中支统计,2003年全市商业银行代异地投放现金721亿元,其中交通银行太平洋卡代异地投放现金643亿元,占总额的90%。

同时深圳的部分现金流向珠三角区域和周边省份。

江苏大投放主要原因是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投资转现率较高。

截至2003年11月末,江苏省国有及其他固定资产投资3090亿元,同比增长62.1%,投资额和增长速度均是全国首位。

浙江省是全国小商品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专业分工精细、市场化程度高。

省内遍布大大小小的企业甚至是家庭作坊式的加工点数量众多。

这些加工企业要耗用大量原材料和能源,需向其他省份特别是相邻地区采购农副产品、燃料及其他原材料,这种专业化的生产,在以微利和低价取得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形成了巨大的生产过程的现金流,现金向邻省投放。

据人民银行合肥中支调查,近年安徽作为农业大省现金回笼量逐年增加,是周边省份,特别是浙江省的采购资金流入所造成的。

2003年上海受新一轮城市建设影响,全年投资总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根据最新城市建设规划,上海城镇体系计划建成11个新城,仅2003年正式开工的有3个。

由此拉动本市建筑职工及外来务工人员工资的大量投放。

市政项目的开发也导致了土地征用费、动迁安置费等现金支出的大量增加。

河北是非典疫情的重灾区,旅游、交通运输、餐饮、娱乐等行业遭受较大损失,导致上半年现金回笼明显减少。

石家庄市主要受其辖区内两个规模较大专业市场的影响,一直是河北省的传统现金回笼地区。

2003年两个市场正在进行升级改造,影响了部分交易,现金回笼能力明显减弱。

(金融时报)

 2006年来龙山县金融系统认真贯彻稳健货币政策,加强金融监督,改善金融服务,在现金持续回笼同时,县域金融经济运行保持良性发展态势。

经过调查分析,迄止7月末该县金融机构现金累计收入356045万元,累计支出338167万元,实现货币回笼17877万元,同比增幅为1.93%。

引起现金回笼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社会集团消费增幅趋缓。

通过认真开展反腐倡廉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等活动,坚持制止公款吃喝玩乐,严格控制集团购买力增长,明显降低了银行行政企事业管理费支出增长幅度。

与此同时在县域企业普遍改制,民营化经营后,由于产权格局发生根本变化,企业集体消费相应萎缩,支现程度降低。

1-7月该县金融机构行政企事业管理费现金支出增加额同比减少915万元,增幅回落13.97个百分点,减少了现金投放。

  二、城乡居民储蓄大量回笼现金。

在现金支出减少的同时,有些项目的现金收入反而增加,增势最突出的为城乡居民高储蓄致使金融机构增加现金回笼。

到7月末全县储蓄存款累计现金收入达到260554万元,收支轧差后同比货币回笼增加额达43067万元。

另外,还有汇兑收入,服务事业收入和商品销售收入的收多支少都为货币回笼创造了条件。

  三、支付结算和管理服务有效果。

在分析现金少投放主要因素的同时,还应看到金融机构在加强现金管理和金融服务方面所起的作用。

一是改进支付结算工具,减少现金投放。

据统计,仅辖内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就发行各类信用卡上万张。

7月末存款余额达81000多万元。

二是加大了现金管理和检查力度。

由县人民银行牵头组织,健全了大额提现审批制度,实行了现金出库计划管理,对不合理的现金投放进行严格控制。

三是加强金融服务,增加现金回笼。

如人民银行创新推行会计小额和大额上线支付结算服务,不仅加快了资金周转,而且减少了社会货币供应量。

再如商业银行积极推行中间业务和代理业务,减少了个人持现和市场现金流通量。

  银行现金收支是地方经济运行的综合反映,引起银行现金投放或回笼的原因是复杂的。

对此,我们必须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分析问题。

就龙山县情而言,一是经济运行规律决定着金融机构现金投放或回笼特点。

如今年来该县外引内联来势迅猛,社会游资雄厚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增加储蓄回笼现金。

二是经济结构的变化引起金融机构现金收支渠道发生变化,引起现金投放或回笼水平不一。

如城市经贸、交通、旅游和服务行业的发展,使城市回笼现金比农村多。

第三产业回笼现金明显高于一、二产业等。

三是应重视研究分析经济运行规律变化与现金投放或回笼的相辅相成关系。

银行现金收支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如何在欠发达地区县市加强现金管理,继续改善金融服务,改进结算工具,同时认识和解决现金投放或回笼中潜伏的问题,促进县域金融经济良性互动发展是一项重要的金融工作。

因此,金融业要重视研究经济结构变化对现金收支渠道的影响,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以维护人民币正常流通秩序,更好地支持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一、基本情况

2009年一季度,辖内各项现金收入累计398.32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8.56亿元,降幅为4.45%;各项现金支出累计407.44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31.64亿元,降幅为7.21%,全辖现金收支扎差净投放现金9.12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3.08亿元,降幅为58.90%。

从本季度的现金收支情况来看,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是本季度现金收支与去年同期相比匀有较大幅度下降,且支出降幅略高于收入;二是储蓄存款收支仍是现金收支的主渠道,今年1-3月,储蓄存款收入266.04亿元,支出289.23亿元,储蓄存款净投为63.20亿元,占本季度现金净投放量的692.74%.

二、本季度现金收支情况分析

(一)辖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对现金收支的影响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今年1季度我区经济发展仍呈现出下降趋势。

据统计部门资料显示,截止3月中旬,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33.95亿元,同比下降13.10%;其中规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185.04亿元,实现销售产值179.52亿元,同比下降11.70%,产销率为97.0%。

全区经济发展受到抑制,各项指标下行,必将对辖内的现金收支产生影响,在现金收支中主要表现为:

(1)商品销售收入增速快速下降。

1-3月份全区商品销售现金收入47.26亿元, 占全部现金收入的11.86%,比去年同期增加3.35亿元,增幅为7.62%,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11.26个百分点。

(2)工矿及其他产品采购支出、城乡个体经营支出受到抑制。

今年1-3月,全区工矿及其他产品采购支出、城乡个体经营支出现金分别为6.79亿元、2.8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30.24%、43.72%。

(3)税款收入降幅较大,1-3月份全区实现各项财政收入15.59亿元,同比下降25.69%,其中税款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个人所得税0.92亿元,同比增幅下降15.83%。

(二)信贷政策变化对现金收支的影响

  本季度,国家相继出台了各产业振兴规划,调整了存款准备金率和银行存贷款利率,辖内各商业银行也进一步放宽了信贷尤其是按揭房政策等措施,全区有效信贷需求呈现出快速上升的态势,1-3月,全区各项贷款余额681.70亿元,比年初增加110.60亿元,同比多增72.9亿元。

同时,受税收、打折以及刚性需求释放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区房地产销售市场逐渐升温,一季度余杭区房地产业景气指数上升至117.12,比上期增加了8.52个百分点,从而带动了我区房地产投资增长,本季度完成投资11.77亿元,同比增长5.70%。

同时,居民提取贷

附表3:

余杭区2009年第一季度个人消费贷款情况表(单位:

亿元)

行列名称余额比年初增减

今年去年

个人综合消费贷款3.410.250.49

住房贷款77.240.12-5.18

个人住房装修贷款0.10-0.02-0.03

汽车消费贷款0.32-0.22-0.27

助学贷款0.010.000.00

其中:

国家贴息助学贷款   

大件耐用消费品贷款   

旅游贷款   

其他贷款14.490.47-0.88

  款项下的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呈现止跌回升趋势,截止2009年3月31日,全区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达77.24亿元,比年初增加0.12亿元。

以此相对应,今年1-3月居民提取贷款支出同比分别为下降68.17%、30.02%和上升115.48%,呈逐月回升态势。

与此同时,辖内农户贷款稳步增长,据统计,本季度累计发放农户贷款6.90亿元,收回农户贷款6.55亿元,其中农户现金归还贷款1.33亿元,现金提取贷款0.51亿元,随着农户个贷业务的稳步增加,其循环周期也相应加快,因而影响居民归还贷款的现金收支量,反映在现金收支上,本季度居民归还贷款现金收入和居民提取贷款现金支出同比分别上升23.45%和下降28.04%。

(三)宏观经济政策对基础设施投资和现金收支的影响

  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宏观经济政策引导下,以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和产业升级为重点的投资项目成为拉动余杭投资增长的主动力,据统计,一季度全区完成三产投资25.37亿元,同比增长33.15%;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57亿元,同比增长99.20%。

如西溪湿地三期、南湖滞洪区整治二期、杭州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扩建、金恒德物流中心等重点建设项目的开工建设,与此相应的现金支出量也增加。

据统计,余杭农村合作银行今年1-3月用于支付给农民的土地征用款和赔偿金、拆迁费等共计现金支付13.01亿元,占现金投放量的7.87%;民工工资等劳务费现金支出1.06亿元,同比增长18.59%。

(四)假日经济等对现金收支的影响

  1季度,在国家“家电下乡”等扩大内需消费政策和杭州及我区各类消费券等效应的带动下,再加上元旦和春节假日经济的人气拉动,住宿和餐饮业的景气指数强势回升,使辖内各旅游景点收入、餐饮等生活服务业收入大幅度增长。

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1-3月全区共接待游客62.99万人次,同比均增长51.9%,实现旅游收入1.86亿元,同比均增长36.5%;并由此带动我区餐饮等服务行业的升温,1-3月全区住宿、餐饮业实现5.67亿元,同比增长23.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2.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30%,批零业实现26.62亿元,增长8.90%。

从而使服务业现金收入稳步增长,本季度累计服务性现金收入9.9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33亿元,增幅达15.44%。

(五)其它因素对现金的影响

  1、农林牧副渔生产、收购对现金收支的影响

  我区农业生产、销售企业较多,因此用于收购农副产品的现金量也相对较大。

1季度农副产品采购现金支出11.4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5.51亿元,增幅达93.48%;同时一些铸钢企业的废品收购量也较大,据统计,全区再生资源回收和生产企业达72家,且大部分企业使用现金支付方式收购原材料,从而使辖内的工矿及其他产品采购支出量较大。

今年1-3月份,辖区工矿及其他产品采购现金支出6.79亿元,占全部现金支出的1.66%。

据余杭农村合作银行统计,其收购量较大的如我区的华东家禽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用于收购鸭款0.07亿元、杭州金诚畜产品有限公司、杭州鑫丰肠衣食品有限公司等收购羊肠款0.15亿元,另外,杭州宏达铸造有限公司等本季度50万元以上一次性工矿产品、废品收购现金支出共计0.55亿元,从而使我区的农副产品采购现金支出和工矿及其他产品采购现金支出量较大。

  2、外来务工人员仍是我区现金流出的主要因素。

  由于在我区经济结构中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尤其是纺织服装行业企业用工较多,大多雇用外地劳工,加之辖内有如有杭州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扩建、西溪湿地三期工程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因此我区有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务工人员,同时元旦和春节也是相关企业兑现劳酬和外来劳动力携现返乡时期,据统计全区共有外来务工人员30多万人,1-3月的现金净流出量约为9亿元左右,从而成为现金支出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二季度现金收支情况的预测

  二季度,预计储蓄存款收支将继续维持同步增长且支出增幅大于收入增幅的趋势,“五-”长假及旅游季节的来临也使旅游、餐饮等一些服务业收入的平稳增加。

同时受国家对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宏观经济政策滞迟效应、经济政策对股市的波动等因素,辖内现金收支仍将维持稳步回升的趋势,并继续呈现现金支出大于现金收入。

近年来,储蓄现金收支规模占到了我国全部现金收支总量的大部分比重,是现金投放回笼的主渠道,决定着现金投放的总量和结构。

本文从聊城市储蓄现金收支变化的特点和趋势出发,通过对储蓄现金收支总量和结构的分析,透视储蓄现金收支变动的规律,对人民银行更好地履行人民币发行职能、促进货币流通等都具有现实意义。

  一、储蓄现金收支变动的特点和趋势

  

(一)储蓄现金收支规模继续扩大

  2006年聊城市储蓄现金收入和支出总额分别为1416.5亿元和1432.8亿元,较1997年分别增长4.12倍和4.33倍,占全部现金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3.4%和74.1%,较1997年提高8.2和9.3个百分点,分别高出山东省平均水平4.5和5.7个百分点。

  

(二)储蓄现金收支成为现金净投放的重要渠道

  2006年聊城市储蓄现金收支轧差后净投放16.3亿元,占全部现金投放量的258.7%,和全省趋势基本一致。

  (三)储蓄现金收支的季节性、地域性特征明显

  从储蓄现金收支的季节性特点看,春节前后呈现大支大收,且规模呈现进一步扩大趋势。

据统计,2006年聊城市春节前1个月累计净投放现金达10.97亿元,占全年现金总投放量的23.84%;春节后1个月累计回笼现金达11.56亿元,占全年现金总收入的29.76%。

从地域看,城乡之间、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呈现较大的差异性。

农村储蓄现金收支和个体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城镇占全部现金收支的比重更高。

2006年全市农村储蓄现金收入占农村全部现金收入的99.3%,较1997年提高3.2个百分点;农村储蓄现金支出占农村全部现金支出的97.4冕,较1997年提高2.2个百分点。

另据对个体工商业比较发达的临清市烟店镇调查,现有个体工商户3000余户,从事轴承加工、锻造、经营的近万人,现金交易面广量大,加大了金融机构营业网点的现金收付压力。

其农行营业所Z006年日平均办理现金收支572笔、761万元,较2002年分别增长2.12倍和2.9倍,为一般储蓄所月均收付量的20—30倍。

  (四)储蓄现金收支用途呈现日趋复杂化特征

  随着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储蓄存款现金流动也呈现出日趋复杂的特征。

在存款现金来源中,既有居民日常结余资金,又有经营性资金、公款私存、汇兑收入等。

据对10个储蓄网点的调查,储蓄收入中,在个体经济活跃地区,经营性资金约占储蓄存款现金收入的69%,在城区居民集中地带及农村乡镇,91%为城乡居民的真实闲置现金,经营性资金、购买股票或债券资金仅占8%;在储蓄现金支出中,居民区储蓄网点现金支出有95%为日常消费性支出,在个体私营经济发达地区,储蓄现金支出72%为经营性资金。

  二、影响储蓄现金收支的因素分析

  

(一)城乡储蓄存款增长

  储蓄现金收支规模与储蓄存款的增长呈现高度正相关性,2006年聊城市城乡储蓄存款余额达402.8亿元,较1997年增长187.5%,年均增长14.3%,和储蓄现金收支增幅13.5%高度吻合。

  

(二)现金交易偏好

  现金作为唯一一种完全通用的交换媒介,事实上已被每一个人了解、信任和接受。

农村农民及部分个体业主因受传统观念及银行支付结算工具推广使用的社会环境和金融环境不佳的影响,普遍采用现金结算方式,在多数人看来,现金结算直观方便,看得见,摸得着,最容易被认识和接受。

这种交易偏好有时甚至会出现在高达数百万元的大宗交易中,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子货币、网上银行以及商业汇票等新兴现金替代工具的使用率。

  (三)个体经营性资金混入居民储蓄

  据调查,聊城市棉花、粮食、轴承购销业务居多,由于经营业户分散,交易金额不固定,交易双方只能采取现金交易方式。

从经营业户看,大多没有健全规范的财务制度,以经营者个人名义开立个人结算账户或储蓄账户。

同时银行对单位存款账户开立要求较严,审批手续繁琐,而对个人结算账户开立条件相对较宽,储蓄账户现金存取限额管理相对宽松,现金支付手段成了经营者最佳的选择。

但个体私营经济现金使用的随意性是导致银行现金收支流量大幅增长的直接原因。

据调查,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使用活跃,50万元以上大额现金支取频繁,大部分私营个体企业使用现金都通过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和储蓄账户支取,这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非公有制企业的第二个“基本户”。

  (四)非现金支付手段仍不发达

  目前,ATM机只有在县级以上城市才能见到,且数量偏少;POS机也只是在大型商场、宾馆、饭店、超市安装,远未普及到其他中小型商户中,人们刷卡消费还不够方便;网上银行业务仅适用于部分注册企业及生活相对富裕、文化层次较高的家庭,这也促使人们在商品购销及日常消费中不得不大量使用现金。

  (五)逃避税收经营

  交易如果通过银行转账等方式结算,可使工商、税务等部门有据可查,一些个体经营业户为隐藏经营规模、逃避税收征管,想方设法从银行套取现金进行现金交易。

另外,按照业界“潜规则”,使用现金结算普遍可享受折扣优惠,更增强了使用现金的动力,加大了现金交易的比重。

  (六)金融部门非现金供给水平较低

  就目前结算渠道分析,农村金融机构具有结算功能的仅有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

邮政储蓄网点目前只能开办个人金融业务,不具有对公清算功能。

农业银行乡镇机构不能直接参与大额支付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

农村信用社网点在节假日也不办理对公转账结算业务。

此外,金融部门的现金替代工具的供给不足,是导致现金成为主要支付工具的关键因素。

  三、储蓄现金收支变动的效应分析

  首先,储蓄现金收支规模的扩大给央行货币发行带来较大压力,加大了央行人民币发行的工作量,增加了央行货币发行成本。

同时,储蓄现金净投放量的增加也给央行宏观调控带来一定影响。

  其次,储蓄现金收支的季节性、地域性特征使央行货币发行计划的准确性受到削弱,常常使央行的现金货币供应处于被动地位。

  第三,储蓄现金收支主体的多元化和储蓄资金来源成份的复杂性给储蓄现金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同时也不利于央行反洗钱工作。

由于目前银行对个人储蓄账户缺乏有效监管,致使一些经营性资金长期游离于金融监督管理体系之外,一些个体私营业主携带大额现金进行跨地区交易,隐藏着诸多的风险隐患,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

  第四,储蓄现金供求脱节和券别供应结构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和信誉度,同时也使作为货币发行机关的人民银行的社会形象受损。

  四、对策建议

  笔者认为,要做好新时期的人民币发行和管理工作,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货币发行工作水平

  要加强对市场货币供求状况的分析和预测,摸清市场货币流通的规律,不断提高货币发行计划的准确性,确保现金货币供应的总量和结构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二)要加大对金融机构货币发行的监督管理力度

  要从制度层面、管理层面、监督层面确保人民币管理的各项法规政策真正落实到位。

在制度层面上,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针对储蓄现金管理的制度规章,使储蓄现金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在监督管理方面,要通过加大对金融机构各项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进一步堵塞储蓄现金管理的漏洞,减少不必要的现金收支。

  (三)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非现金结算意识

  积极优化并大力推广应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信用卡等结算工具,改善信用卡使用环境,鼓励刷卡消费,对网上支付和银行卡等电子支付工具的业务规则进行规范。

鼓励和引导个人通过结算账户进行转账结算,办理汇款,支付水、电、话、气等日常生活费用,代发工资等转账结算业务。

  (四)细分个人账户管理

  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并考虑我国实际,个人银行账户可以分为个人定期存款账户和个人活期存款账户两类。

个人账户的资金性质界定为储蓄存款。

个人活期存款账户中的支票户须纳入人民银行账户管理数据库,核发开户证。

个体工商户、农村专业户和承包户因经营活动开立的银行账户应使用商号作为账户名称,性质为单位账户,不得以个人姓名作为账户名称。

                 作者:

牛庆国来源:

《济南金融》2007年第6期

非现金支付工具是相对于现金而言,传达收、付款人支付指令、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和货币资金转移的载体。

我国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体系以汇票、支票、本票及银行卡为主体,以汇兑、定期借记、定期贷记以及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为补充。

近年来,随着支付基础设施的不断建成和完善、支付服务组织的健全以及社会信用的发展,非现金支付工具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