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4999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4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潮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潮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潮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潮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潮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潮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doc.docx

《潮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潮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doc.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潮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doc.docx

潮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doc

XX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规 划 文本

(2008~2020)

规划XX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曾澄楠

副组长:

 蔡述武 张培光

成 员:

邱树煌 谢伟平 郑锦木舒 展  黄明黄方亮

赖运胜吴锡雄刘书灿彭健伟陈往溪余伟光

周永龙 詹松辉蔡克秋吴维凯庄振广 罗海山

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任:

郑锦木

副主任:

廖益良叶安辉

成 员:

张建国符诗存龚 民梁华贤 梅雪清

审核:

张建国

规划编写小组:

符诗存 龚 民 梁华贤程伊里梅雪清

潮州市国土资源局

二00八年六 月

目  录

 

第三章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ﻩ6

3。

1规划指导思想6

3。

2规划原则ﻩ6

3。

3规划目标7

第四章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ﻩ8

4.1划分方法8

4。

2地质灾害高易发区8

4.3地质灾害中易发区9

4。

4地质灾害低易发区ﻩ9

4.5地质灾害非易发区9

第五章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体部署9

5。

1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原则与方法9

5。

2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体部署ﻩ9

5.3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工作部署10

第六章  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12

6。

1XX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ﻩ12

6。

2地质灾害风险区划ﻩ12

6。

3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网络体系建设ﻩ13

6.4地质灾害信息网络建设ﻩ13

6.5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及防治示范区建设ﻩ14

6.6积极推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14

6.7地质灾害治理ﻩ14

6。

8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程15

6.9开展地质灾害专项研究ﻩ15

6.10新增地质灾害点或灾害隐患点详细调查ﻩ15

6.11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培训工程16

第七章 估算与效益分析16

7.1估算依据16

7.2估算方法与估算水平年17

7.3规划估算17

7。

4来源17

7。

5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17

第八章 实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主要措施ﻩ18

8.1切实领导,健全机构,强化管理18

8。

2坚持依法行,规章制度建设18

8。

3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投入机制18

8.4建立健全地质环境监测机构ﻩ19

8。

5 完善管理手段,建立健全基本制度19

8.6地质灾害科普,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与水平ﻩ19

8。

7经费估算ﻩ19

第九章 附则19

附表:

1、潮州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

2、潮州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表

3、潮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分区表

4、XX市地质灾害群策群防汇总表

5、XX市搬迁避让地质灾害点规划汇总表

6、XX市工程治理地质灾害点规划汇总表

7、潮州市地质灾害防治经费估算汇总表

附图:

 1、XX市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区图(1:

10万)

2、XX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1:

10万)

3、XX市地质灾害防治分期实施布局图(1:

10万)

第一章前言

1.1地质灾害

包括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1.2XX目的

XX市位于广省部,地处韩江中下游,与福建省的沼XX县、平XX县交界,西与广省XX市的揭县接壤,北连XX市的XX县、XX县,南与XX市相连,南面临南海,地理位置在北纬23°19′25″~24°13′06″,经116°08′21″~117°11′00″范围内,全市总面积为3613。

9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3080。

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3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36公里.2005年全市常住252万人,城市化水平53。

6%。

现辖湘桥区、枫溪区、XX县、潮XX县.

近年来,随着XX市城市建设和经济持续不断,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作用的加剧,加之地质环境条件在空间上的差异和气象条件在时空方面的变化,由此而导致各类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局部地区的地质灾害已成为影响经济较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据统计,全市已发生地质灾害733处,其中崩塌276处,滑坡446处,泥石流9处,地面塌陷2处,造成19人死亡,受伤13人,毁坏房屋2377间,农田1470亩,直接经济损失3.03万元,潜在威胁17373人安全,潜在经济损失9473.75万元,对经济、造成了较为严重影响,地质灾害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地质灾害已成为阻碍XX市经济可持续和影响安定的较重要因素之一。

为落实可持续观,实现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避免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促进经济可持续,维护稳定,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XX市国土资源局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广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及XX和要求,XX《XX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是XX市地质灾害防治的宏观性指导文件,辖区内有关地质灾害防治活动均应以本《规划》为指导,并符合其它相关规定。

1.3XX依据

1、第39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4年3月1日);

2、广省第十届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广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2003年7月25日);

3、XX《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国土资发[2001]79号);

4、省人民府“组织实施《广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1-2015年)》的",(粤府[2004]63号)(2004年6月23日);

5、《XX市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工作的》,(粤国土资(地环)字[2003]221号)(2003年11月18日)。

6、《XX市国民经济和“十一五”规划纲要》;

7、《XX市矿产资源规划》(2001~2010年);

8、《XX市市XX镇体系规划》(2004~2020年);

9、《XX市总体规划》(2005-2025年);

10、XX市委市府及其他部门的相关文件等.

1.4规划期和范围

1.4.1《规划》以2007年为基准期,2008年~2020年为规划期,规划阶段划分为近期2008~2010年、中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

1.4.2《规划》范围为XX市辖行区范围,潮安、饶平二县和湘桥、枫溪二区,总面积3613。

9平方公里。

其中,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区为陆域面积3080。

9平方公里,不包括海域面积533平方公里。

1.4.3《规划》资料来源:

XX县、潮XX县(含湘桥区、枫溪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XX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及工程地质勘查报告等。

1.4.4资料截止到2006年底,个别数据截止至2007年6月。

第二章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工作进展ﻩ

2.1地质灾害现状

2。

1。

1XX市由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局部断裂构造较发育,雨水充沛,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等自然环境条件影响,特别是经济的,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时有发生。

据统计,全市已发生地质灾害733处,其中崩塌276处,滑坡446处,泥石流9处,地面塌陷2处,实地调查232处,其中崩塌71处,滑坡156处,泥石流3处,地面塌陷2处,因地质灾害造成19人死亡,受伤13人,毁坏房屋2377间,农田1470亩,直接经济损失3。

03万元,潜在威胁17373人安全,潜在经济损失9473.75万元。

XX市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特点是:

与强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全市有2个县1个区11个镇(街、XX林场)21个村受地质灾害危害较严重,且这些地段仍然存在潜在隐患(),局部地区的地质灾害不仅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一定损失,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经济的.

2.1。

2崩塌、滑坡:

崩塌、滑坡主要分布我市北部、部山地丘陵区,是我市最普遍、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强,分布范围广,数量多,危害大,规模小和一定的隐蔽性等特点.据统计,我市崩塌、滑坡共有722处,其中崩塌276处,滑坡446处。

其成因以人为因素诱发的为主,规模以小型为主,尤其以土质小型崩塌、滑坡占绝大部分。

据统计,崩塌、滑坡造成19人死亡,伤13人,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因此,崩塌、滑坡是我市重点预防的灾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2。

1。

3泥石流:

我市已发泥石流9处,均属小型,由人为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随意堆放,暴雨、特大暴雨诱发。

据统计,因泥石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

2。

1。

4地面塌陷:

我市已发地面塌陷仅有2处,均为XX区采空区塌陷,XX镇厚婆坳地面塌陷,该地面塌陷主要是因矿山开采铅锌矿,地下采空范围大引发地面塌陷。

2.1.5地面沉降:

主要分布于黄冈河下游及海湾浅滩处,其沉积物厚度一般30~50米不等,最厚达86。

49米,与粘土、砂土组成多层结构,在软土分布区,由于软土在工程地质上具易触变、缩、低强度等特征,若对软土地基处理不当,在上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或基础荷载分布不均匀,会产生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房屋倾斜、桥墩下沉、路面开裂等危害,如广梅汕枫溪段和潮汕公路潮XX县城段的路基沉陷,枫溪、浮洋、彩塘、庵埠等地的民用及建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建筑物倾斜、开裂等。

2。

2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

2.2.1在《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广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颁布实施的基础上,初步制定和落实了全市地质灾害的监测、调查、预防、治理、监督等责任、措施和制度。

2。

2.2在市委、市府的领导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了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

市、县(区)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汛期应急指挥系统.

2.2。

3建立了XX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制度,灾害速报制度,险情巡查制度及汛期值班制度.

2.2。

4初步建立县(区)、镇、村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

2.2.5已开展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60个,已进行了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2个县(含XX市市区),开展重大地质灾害治理1处,实施搬迁避让工程11处。

2.3存在问题

2.3。

1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不足;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广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规定,各级人民府对地质灾害防治负总责,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识、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目前这一责任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2。

3。

2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尚未健全,监测手段落后;

我市的县已全部开展了1:

10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所确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区)和其他危险区,尽管所辖县每年均制定了相应的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但由于目前的监测手段落后,且现行的群测群防网络运行规范尚欠明确和统一,致使监测工作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无目的性,特别是对于一些重要的地质灾害点,现代高科技监测手段适用显得尤为不足。

2。

3.3地质灾害防灾意识仍待提高;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尚未引起全足够重视,科普力度不够,干部群众仍缺乏必要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防灾意识薄弱,一旦突发地质灾害,主动和行之有效的自救与互救应急能力不强.

2.3.4地质灾害防治严重不足.

由于未设立地质灾害专项,基础调查工作推进缓慢;专项监测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一些危害严重又急需治理的隐患点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理;影响安定的灾害点无法进行勘查认定;汛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与治理经费有待解决。

2。

3。

5人为诱发地质灾害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据统计,近年来,全市自然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占27。

56%,人为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占72。

44%,其主要原因一是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负面影响加剧,因不合理的工程活动导致地质灾害发生,而又没有得到实时监管;二是工程建设采取对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抗灾措施不足;三是人们对地质灾害科学预防认知不足,对地质灾害应急自救与互救能力弱;四是地质灾害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三同时制度没有落实。

第三章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3.1规划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观,从XX市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以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为重点,以群测群防和专业预警为主要手段,以改善地质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稳定为主要目的,把地质灾害防治与经济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经济效益、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为XX市建设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服务。

3。

2规划原则

3。

2。

1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3。

2。

2坚持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

3。

2。

3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讲究实效,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山区、平原和不同灾种防治的重点各有侧重的原则;

3。

2.4坚持综合治理,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阶段实施的原则;

3.2。

5坚持各级府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防治负总责的原则;

3。

2。

6坚持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谁诱发谁治理,自然的地质灾害根据灾情等级,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由相应人民府组织实施治理的原则;

3.2。

7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的原则.

3.3规划目标

3.3.1总体目标:

建立起相对完善并适应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地质灾害防治、监督和管理体系;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开展工程建设和XX城市总体规划、乡村和集镇规划,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业务整合到用地预审业务中,从源头上控制、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为XX市“十一五”规划及重点建设工程服务;基础调查工作,在全面查清地质灾害分布状况与危害程度的基础上,对重要经济区域的重大地质灾害作出评价预测,提出防治对策;建立并逐步完善地质灾害动态监测预报和群测群防体系,提高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水平,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力度,提高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的能力,使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率和损失量明显降低,危害较严重的地质灾害点基本得到治理,把地质灾害防治从分散的、被动应急的状态转变为有组织的、专门的、主动的和有预见性的工作,完善覆盖全市的地质灾害综合防御体系,争取达到固定保护目标,尽量避免大型以上地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群死群伤事件发生,一般情况下中型以下地质灾害不发生人员伤亡,特殊情况下减少人员伤亡。

3。

3。

2近期目标:

到201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法规体系和行管理体系;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系统;加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的执行力度,结合XX市“十一五"规划,做好重点工程(厦深客运专线潮州段、潮揭、汕揭高速公路潮州段、潮州港小红山多功能货运码头、三百门电厂等)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基础调查工作,研究XX市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网络,对重要地质灾害点明确监测与治理方案,实施地质灾害重点治理工程;建立XX市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开展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示范区和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示范区(点)建设,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重点防治区人为诱发地质灾害明显减少,尽量避免大型以上地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群死群伤事件发生,中型以下地质灾害争取达到人员不伤亡,财产损失低。

3.3.3中期目标:

到2015年,完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继续做好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提高预报预警水平,为各级府提供监测预报信息,继续开展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动态监测,完成全部灾害点的防治方案;继续实施地质灾害重点治理工程。

3。

3。

4远期目标:

到2020年,建立完善以群测群防为基础,群测群防与专业监测、预报相结合的覆盖全市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网,完成地质灾害重点治理工程;完善覆盖全市的地质灾害综合防御体系,实现总体目标。

第四章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

4。

1划分方法

根据不同地质灾害类型、发育强度、分布现状、趋势、危害程度、发生频率、地形地质条件、气候降水条件及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等因素,将XX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分为高易发区3个、中易发区1个、低易发区5个和非易发区3个()。

4。

2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于XX县北部的XX镇、XX镇、新XX镇、镇,潮XX县北部的万峰XX林场、XX镇、XX镇、XX镇、登XX镇、XX镇等,总面积850.72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面积27。

61%。

主要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4。

3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地质灾害中易发区主要分布于XX市中部的XX县的山镇、XX镇、XX镇、XX镇,潮XX县的凤镇、XX镇、XX镇、XX镇,湘桥区、枫溪区等,总面积946。

69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面积30。

73%,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4。

4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地质灾害低易发区主要分布于XX县的XX镇、XX镇、XX镇、XX镇及潮XX县的XX镇、万峰山、湘桥区的笔架山一带,总面积771.36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面积25.04%,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等.

4。

5地质灾害非易发区

地质灾害非易发区主要分布于XX县的XX镇、XX镇、XX镇、井洲镇,潮XX县的凤XX镇、XX镇及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总面积512.13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面积的16.62%.

第五章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体部署

5。

1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原则与方法

本次《规划》在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的基础上,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规划区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人类工程建设和经济活动强度,分析预测区内地质灾害潜在的危害程度,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对全市地质灾害进行分区防治规划。

5。

2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体部署

XX市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是关系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以及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的大事,因此,既要统筹兼顾全面部暑,又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要采取以防为主,治理为辅的方针,集中有限,采用科学、经济、合理的工程,分轻重缓急逐步治理一些目前威胁严重和危害性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逐步改善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根据XX市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分布特点,结合XX市国民经济规划,把防治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发达地区、密集区、重要工程项目建设区和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依照防治区划,防治首先考虑区内重要灾害点、重点防治地段,分期进行防治.

在时间分布上,把每年汛期作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在空间布局上,把重点建设工程所在的地区和密集的地区,以及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作为重点,在工作安排上,各级府要充分利用地质灾害调查的成果,监测预防、扩大科普,在管理上,充分利用府行手段,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机制,广泛动员各种力量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并以落实防治责任制作为重点。

5。

3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工作部署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原则,将XX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区划为二个重点防治区,一个次重点防治区和三个一般防治区()。

并对全市地质灾害按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及一般防治区进行防治总体部署.

5。

3。

1重点防治区

面积共1290.12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面积的41.87%。

本区共有二个亚区,分布于饶平建饶~潮安,潮安万峰XX林场~凤湖村,潮安登XX镇~XX镇,湘桥区~潮安XX镇.该区地质灾害防治以崩塌、滑坡突发性地质灾害为重点,一是针对少数规模大的典型崩塌、滑坡加以解剖,建立地质灾害防治示范点,研究其发育的规律性,从中找出符合实际的预防对策,并加以推广;二是对崩塌、滑坡易发区的重要地质灾害点(包括地质灾害隐患点)建立群专结合监测网络,并与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相结合,地质灾害应急反应机制;三是对区内重要干线、居民集中点附近的重要地质灾害点制定汛期巡回查检制度,并对监测人员定期进行必要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四是根据“轻重缓急,分期防治”的规划原则对区内重要的、难以回避的地质灾害点进行分期治理.本区需工程治理的灾害点42处,其中,近期治理14处、中期28处;搬迁51处,其中,近期16处、中期34处。

五是开展采空区专项地质环境调查工作,查明采空区的分布范围、开采厚度、埋深、充填情况和密实程度、开采时间、开采方式、顶板处置方法等,为治理采空塌陷灾害提供基础资料;六是开展采空塌陷的地质环境监测,严密监测采空塌陷地面变形情况。

七是科普,通过各种传媒形式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山区广大群众对地质灾害的防范意识。

5。

3。

2 次重点防治区:

面积532.57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面积的17.29%.

次重点防治区主要分布于XX县的山镇、XX镇、XX镇、XX镇、XX镇,潮XX县的风镇、XX镇、XX镇、湘桥区的XX镇、枫溪区等,面积532。

57平方公里。

本区灾害以小型为主,诱因为人类工程活动,该区防治以崩塌、滑坡为重点,一是以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为重点,人工边坡诱发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二是对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灾害隐患点进行勘察治理或搬迁避让,三是在本区进行重要的工程建设(如修筑公路、及与民用建筑进行人工切坡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四是按照轻重缓急对规划内灾害点进行工程治理;五是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露天采矿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停采矿山复XX殖场绿化工作,建立矿山地质环境预警预报和防治糸统,六是科普,通过各种传媒形式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广大群众对地质灾害防治意识。

5.3。

3一般防治区(C)

本区共3个亚区,主要分布于XX县的XX镇、XX镇、XX镇、XX镇、钱镇、XX镇、XX镇、XX镇,潮XX县的XX镇、万峰山、笔架山、凤XX镇、江镇、XX镇、凤镇、XX镇、彩XX镇、潮XX县城等,总面积1258。

21平方公里,占规划总面积的40.84%。

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地质灾害类型以小型崩塌、滑坡为主,规模小,危害性不大。

本区虽然自然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不严重,但较多采石场破坏生态环境,也应该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重视,特别在将来的城镇建设过程中,应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的管理,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工程建设时,特别应注意软土地基的处理,如果对软土地基处理不当,将会造成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地面沉陷等,导致地表建筑物的破坏.

第六章 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

6.1XX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按照部署和要求,2009年底完成XX县(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任务。

因此,要结合潮安(含XX市区)、XX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尽快分别开展潮安(含XX市区)、XX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XX工作,以便积极、主动和有步骤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把重大工程和重要设施建在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地段,以便减轻或避免人为诱发地质灾发生,使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提供良好的地质环境.

6.2地质灾害风险区划

根据全市地质灾害分布特点及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对全市地质灾害进行分期风险区划。

6.2。

1 近期:

开展潮XX县(含XX市区)地质灾害风险区划,面积为1407。

9平方公里、占总风险区划面积的45.70%。

6。

2。

2中期:

完成XX县地质灾害风险区划,面积为1673平方公里,占总风险区划面积的54。

30%.

6.3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网络体系建设

6。

3.1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对调查发现的每一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建立群测群防监测网络,把灾害体、受灾体及成灾影响范围都纳入监测范围。

群测群防系统由县(区)级监测网(一级网),镇级监测网(二级网)和村组或企事业单位监测网(网)构成,拟初步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点220个(),其中一级网点39个,二级网点51个,网点130个,明确地质灾害点所在的村或单位的行负责人为监测责任人,并由受威胁的居民或有关单位人员为监测人,填写防灾明白卡.

6。

3。

2专业监测网络建设

6.3。

212008年12月底,完成组建XX市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监测队伍;

6。

3。

2.2对一些危害严重、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的灾害隐患点建立专业监测站网,由专业人员利用仪器进行站网式监测,实现自动监测和监测数据适时传输,3处大型滑坡、1处斜坡、1处采空区及1处崩塌为专业监测点。

6.3。

3地质灾害应急反应系统建设

到2008年底,在全市建成以县(区)国土资源局为主体的地质灾害应急反应系统.每年汛期前组织对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