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化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4002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实验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科学实验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科学实验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科学实验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科学实验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实验化学.docx

《小学科学实验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实验化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实验化学.docx

小学科学实验化学

小学科学实验(化学)

1、实验内容:

观察水的性质

年级: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

1、观察水

实验器材:

牛奶、白醋、糖水、冷开水、热水、一次性透明杯子若干,各种不同形状的容器每组一套。

每组2个水槽、一个杯子、一根短而粗的水管、一根细水管、一块抹布

实验类型:

学生操作实验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鉴别各种液体

1、出示不同液体:

牛奶、白醋、糖水、冷开水、热水;

2、学生分组鉴别;

3、学生汇报,并说出在鉴别不同液体时依次用了哪些方法。

4、总结我们平时观察物体常用的方法。

5、重点提示一些特殊观察方法:

闻,用手在液体上方向自己扇动,不要将鼻子凑上去闻;尝,对不明液体不能轻易尝,在告知液体无害的基础上,用玻璃棒蘸一点,放入舌头上尝。

2.观察水的特点

1、提供材料:

给每组学生一个装满水的大烧杯,以及一套各种不同形状的容器(如锥形瓶、平底烧瓶等)。

2、提出要求:

借助材料,用自己的方法观察研究,找出水的特点,越多越好,并及时用图或文字记录下来。

3、学生分组实验,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以免打碎。

4、小组代表汇报所观察到的水的特点。

3.运水比赛

1、提供材料:

每组2个水槽、一个杯子、一根短而粗的水管、一根细水管、一块抹布,

2、比赛的要求:

将两个水盆放置距离1米,在不允许将两个水盆搬到一起的情况下,比一比哪一组能最快地将水从一个盆运到第二个盆里,不允许洒在地上。

3、小组开展运水比赛。

4、成功小组交流运水经验。

5、再次体验运水活动。

4.注意事项

教师提供实验器材由于本课涉及多个实验,应注意分步给材料,从而控制探究活动的进程。

5.实验总结

用文字和图示的方法交流观察结果。

6.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桌面整洁。

实验结论:

水的特点有:

透明、无色无味、可以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运水比赛:

学生可用杯子舀、用粗管子放在中间做连通,也可用细管子利用水位差使之自行流淌。

2、实验内容:

观察研究土壤

年级: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

2、了解土壤

实验器材:

湿土块、含较多腐殖质的土壤、餐巾纸、烧杯、水、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蒸发皿

实验类型:

学生操作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分组研究土壤成分

1、让学生用餐巾纸包住刚从花圃里挖出的土块(不要太干燥),然后用手使劲握一握,观察餐巾纸的变化。

如果观察不到水迹,说颜色变黄了等等,可让学生观察餐巾纸的背面,一般会有明显的潮湿斑迹。

2、将刚才的土块放入水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土壤刚放进水里和过了一会儿的发现与变化。

3、用玻璃棒沿着同一方向进行搅拌,引导学生边搅拌边观察,停止搅拌,耐心观察3——5分钟。

4、学生分组实验,用文字或图示的方法记录实验现象。

5、交流实验现象。

(搅拌之后,可能时间较短,难以进行沉淀,教师可以将自己事先做好的一杯拿出来提供给学生观察,让学生有个完整的认识。

2. 演示研究土壤成分

1、将石棉网放在三角架上,上面放上盛有土壤的蒸发皿(选用腐殖质较多的黑色土壤),下面用酒精灯点燃加热。

2、酒精灯使用:

(1)使用前,酒精不超过瓶体的2/3。

(2)打开灯帽,点燃火柴由下往右上方在灯芯上划过,使灯芯点燃。

(3)用外焰加热。

(4)熄灭酒精灯时,不要吹灭,用灯帽盖上灯芯,使火焰熄灭,如果是玻璃灯帽,还需提起灯帽再轻轻放下,以免会被吸紧。

3、持续加热一段时间,让学生观察变化,等到有白烟冒出后,可以请学生代表上来闻一闻,闻的时候提醒学生不能直接去闻,应该用手扇一些白烟到旁边闻。

4、交流实验现象。

5、等土块冷却,请学生再捏一捏硬度和原来的泥土进行比较。

3.实验总结

对所观察、记录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整理出土壤中的主要成份。

4.整理器材

收拾使用过的实验器材,整理桌面,保持清洁。

实验结论:

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水、空气、腐殖质、沙粒、黏粒。

 

3、实验内容:

比较沙土、黏土、壤土的渗水性

年级: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

2、了解土壤

实验器材:

沙土、黏土、壤土、土壤过滤器、水、纱布、量筒

实验类型:

学生操作实验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观察土壤样品

将三种土壤样品放置在桌面上,仔细观察。

2.放土

1、提供实验器材:

过滤器。

(工具箱中有)

2、在过滤器上端的底部各放上一块纱布,以防泥土漏到下面的塑料杯中。

3、在三个土壤过滤器的上层分别放上同样质量的三种土壤。

4、用小勺轻轻将三种土壤微微压紧,使土壤中间没有明显空隙。

但不能压得过于板实。

3.倒水

1、三个过滤器中加入的水应同样多,水量80毫升效果较好;

2、倒水时,要同时把水倒进三个过滤器;

3、倒水的动作不能太猛,要让水缓慢地流进土壤,否则水把土壤冲散会影响渗水速度;

4、倒好水后千万别晃动过滤器或搅动土壤。

4.观察比较

1、仔细观察水分渗透到过滤器下层的情况;

2、将渗下来的水分别倒进量筒量出体积,进行比较记录。

5.实验总结

根据测量结果,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渗水性。

6.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

沙土渗水性最强,壤土其次,黏土渗水性最弱。

 

4、实验内容:

做肥料袋

年级: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

3、肥沃的土壤

实验器材:

大号透明塑料袋(或保鲜袋)、土壤、水果皮、菜叶、蚯蚓、水等

实验类型:

学生课后制作实验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放土

先在塑料袋里放上土壤,大约小半袋,然后放入一些水果皮,菜叶等,并及时记录下来,放入的土壤要松软湿润一些,不能放入硬土块。

2.放入蚯蚓

在肥料带里放上2-3条蚯蚓。

3、加水

在土壤上均匀地洒上一些水(不宜太多,更不能在袋底有积水,用浇花的水壶喷一点水更好),扎好袋口。

4、翻动

每天注意把土壤稍微翻动一下,使之不结成硬块,注意不能伤害到里面的蚯蚓。

5、持续观察

1、这个实验的持续观察时间很长,提醒学生要有一定的耐心,不能每天不停的观察翻动,建议每周观察一次、记录一次、翻动一次。

2、存放肥料袋的地方要选好,最好是车库的角落等黑暗的地方,不要放置于客厅或卧室等人们日常居住区域,以免有异味。

6、交流

大约4-5周,肥料带就可以做好了,组织同学带来交流。

实验结论:

可以通过人工方式增加土壤肥力,其中蚯蚓对改变土壤松软程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5、实验内容:

空气的成分(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

课题:

《空气中有什么》

实验器材:

固定在玻璃上的蜡烛、透明玻璃杯、水槽、红色水、火柴

实验类型:

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将固定在玻璃上的蜡烛放入有红色水的水槽中。

2、点燃蜡烛。

火柴梗放在铁盒或培养皿中。

3、将透明玻璃杯罩在蜡烛上。

由右上方向下罩。

4、观察现象。

蜡烛燃烧时,红水会渗进玻璃杯中。

5、将玻璃杯连同玻璃一同取出。

取出玻璃杯时,玻璃片一定上要盖紧杯口,防止杯中的水漏出来。

6、把燃烧的火柴伸入玻璃杯内。

伸入火柴时,将玻璃片掀起一点即可。

7、观察现象。

燃烧的火柴伸入杯中就会立刻熄灭。

8、记录

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9、整理实验器材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

空气中有支持燃烧和不支持燃烧两种气体,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6、实验内容:

认识二氧化碳(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

课题:

《空气中有什么》

实验器材:

锥形瓶、集气瓶,带有玻璃的塞子、软管、小苏打、醋、澄清石灰水、长、短蜡烛

实验类型:

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在锥形瓶中加醋,放入小苏打。

小苏打不能太多。

2、把塞子塞紧瓶口,通过管子把气体引入另一只集气瓶。

收集2瓶气体以备用。

3、将澄清石灰水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观察现象。

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要少。

4、将长、短蜡烛分别点燃,放入瓶中。

5、将二氧化碳沿着杯壁慢慢倒入瓶中。

倾倒二氧化碳一定要慢,并要沿杯壁倒。

6、观察现象。

7、记录。

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8、整理实验器材。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7、实验内容:

解释物质的变化(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

1、蜡烛的变化

实验器材:

蜡烛、火柴、垃圾盒(或培养皿)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点燃蜡烛

用火柴点燃蜡烛,注意安全,小心烫手,吹灭或甩灭火柴,将火柴梗放入指定容器,不乱扔火柴梗。

2.观察蜡的变化

蜡烛点燃后,仔细观察蜡发生了哪些变化?

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3.观察蜡烛的火焰

1.仔细观察蜡烛的火焰是什么样的?

2.蜡烛在燃烧过程中会慢慢的变短,最后不见了,那么这段蜡烛去了哪里呢?

预测蜡烛在燃烧过程可能变成了什么?

4.蜡烛燃烧实验

1.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仔细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注意烧杯要用抹布包好,防止烫手;

2.将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仔细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注意烧杯要用抹布包好,防止烫手;

3、将一块干净的白色瓷砖(或蒸发皿)放在火焰上方,过一会儿仔细观察白色瓷砖(或蒸发皿)上的变化;

5.实验总结

用文字和图示的方法记录实验现象,并作出解释。

6.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

蜡烛是固体,点着时因受热熔化成了液体,随着温度的增高,液体又转化成能燃烧的气体。

蜡烛在燃烧时,会发光发热,还会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汽、灰烬等新物质。

8、实验内容:

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

2、铁钉生锈了

实验器材:

无锈的钉子3枚、同样大小的有盖的透明瓶子(汽水瓶、葡萄糖瓶……)3个、白开水、蜡烛、火柴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学生操作(长期)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明确研究的问题

1.铁生锈可能跟水有关;

2.铁生锈可能跟空气有关;

3.铁生锈可能跟水和空气都有关。

2.组装实验装置

1.将第一个瓶子中灌满白开水,放进钉子后加盖,用蜡烛油将瓶口的缝隙封严;

2.将第二个瓶子的内壁尽量烘干,放进钉子后迅速加盖并密封;

3.将第三个瓶子内灌进少量的白开水,放进钉子后有一部分在水面外,不封口,使其与外面的空气接触;

4.将上述装置放到同一个地方,留待观察。

3.观察记录发生的变化(一周后)

一周后进行观察记录,并作出适当分析:

1.对于铁钉来说,前两个装置的同样条件有哪些?

不同条件有哪些?

在这两个装置中铁钉生锈了吗?

2.对于铁钉来说,第三个装置的条件有了哪些变化?

铁钉生锈了吗?

4.实验总结

填写实验记录表,作出正确分析。

实验结论:

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水同时存在。

9、实验内容:

辨别物质的酸碱性(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

3、变色花

实验器材:

紫包菜、热水、滴管、烧杯(紫甘蓝水若干)、不同的液体(白醋、碱水等)、不同的食物若干(面包片、馒头片、饼干等)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制取紫甘蓝水

1、将紫包菜叶子撕成小片,放入烧杯中。

2、将适量热水加入烧杯,注意不要烫手,及时擦除污迹。

2.检验物质酸碱性

1、用滴管吸取适量紫甘蓝水,分别滴在待检验的物质表面,尽量保持所滴紫甘蓝水一样多。

2、静置片刻,观察紫甘蓝水颜色发生的变化,注意区别与待检验物质的颜色,不要混淆。

3、用文字或图示的方法记录观察的现象。

3.实验总结

根据紫甘蓝水颜色的变化,探究其中的规律,发现物质的酸碱性。

4.整理器材

将实验完毕后的残渣、实验器材整理好,保持清洁。

实验结论:

紫甘蓝水遇到酸性物质会变红,遇到碱性物质会变绿,遇到中性物质则不会变色。

10、实验内容:

对比洗涤剂的去污效果(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

4、洗衣服的学问

实验器材:

不同的洗衣粉若干、勺子、干净的布、烧杯和水若干、玻璃棒、天平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配制洗衣液

1、根据实验方案需要,选用相同的烧杯,加入相同量的水,用勺子(或天平)称量出相同量的、适量的洗衣粉。

2、用玻璃棒正确地进行搅拌,以使洗衣粉尽快溶解。

2.比较实验

1、选取相同大小的干净布,涂画相同且适量的污迹。

2、将带着污迹的布同时分别放入烧杯中。

(小组成员合作完成)

3、同时进行搅拌,并努力保证搅拌次数一致。

4、取出布片,放置于利于观察的白纸(或其他物体)上,观察污迹发生的变化,用排序的方法记录结果。

3.实验总结

对结果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4.整理器材

清洗相应的器材,并进行整理,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

不同的洗衣粉去污能力是不相同的(某品牌的洗衣粉能更容易地去除污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