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3977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docx

《五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docx

五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

环境教育

 

五年级上册

 

第1课 山东矿藏知多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山东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2.使学生熟悉山东主要的煤矿、油田、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的分布地。

教学重难点:

了解山东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大家知道,土地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那么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什么呢?

(矿产资源)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山东的矿产资源。

[活动]读教材中四幅山东矿产资源分布图,说说你的家乡还有哪些矿藏?

[学生讨论、回答]对不同矿产资源分别回答。

[教师小结]山东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矿、石油、天然气、铁矿和有色金属矿。

二、与生活的关系

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已深入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煤、石油、铁矿石的只要用途是什么?

哪些日常活动或用品会用到这些矿产资源?

学生讨论交流

三、如何利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中国物产地图(各省级行政区内标明各种物产的形象图标)。

教师:

看看这张地图与前面我们认识的地图有什么不同,你从地图中可以看到些什么?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教师小结:

从地图中可以看出祖国物产真丰富,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物产。

(二)了解家乡的物产

1.学生列出家乡物产。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地列举家乡的物产。

2.编儿歌:

学生依照教科书中的活动示例,将列举的物产编成儿歌。

3.将编成的儿歌配上击掌的节奏玩一玩拍手游戏。

教师可先示范书上的儿歌,然后学生自由分组练习自编的儿歌,还可以玩一玩“拍手接龙”游戏。

(三)家乡物产博览会

1.教师:

刚才同学们列举了很多家乡的物产,下面我们来开个家乡物产博览会,把你们带来的家乡物产展示出来,介绍给大家。

2.学生自由分组,布置展台。

每小组6~10人,摆放好自带的家乡物产,尽量把展台布置得漂亮、有特色一些。

3.小组准备解说词,推荐解说员。

介绍物产的特点,给家乡带来的好处,推荐1.~2.名解说员。

4.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各小组的展台,听解说员的讲解(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先参观自己所在组的展台,由教师作示范讲解)。

5.教师评价:

参观了家乡物产博览会,你有什么收获?

你觉得哪个展台布置得好?

哪位解说员解说得好?

(四)推销家乡的物产

1.学生设计广告推销家乡的物产。

(1)设计包装。

(2)设计广告语。

2.教师分发学生设计广告所需要的卡片或纸片。

3.学生上台展示。

将设计的广告卡片贴在黑板上,设计的包装摆放在讲台上,并作现场演示。

4.评选最佳广告语、最佳包装设计。

(五)教师总结

 

第3课 听爷爷讲家乡的变化

教学目标:

了解家乡的过去,认识家乡的今昔变化。

教学重难点:

通过调查、访问、对比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感受家乡的变化。

1、歌曲导入。

课件出示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2、说一说自己听到了什么?

(指名几名学生说)

3、歌声唱出家乡的美丽。

你们想知道老师是从哪里来的吗?

4、采用小组自由汇报的形式,向全班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调查情况。

(1)你们采用什么方法了解家乡的?

(小组汇报、组长汇报、写成文章汇报……)

(2)自由选择自己了解家乡印象最深的一个方面进行小组交流。

(房屋、道路、小桥、家庭……)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交流。

(口头、照片、录象、图片……)

活动二:

夸一夸家乡的变化。

1、人人都夸我们家乡美,我们为之而感到骄傲、自豪,让我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说一说对家乡变化的美好感受吧。

(1)可以对家乡变化的美好感受唱一首歌;

(2)可以写一首诗;

(3)可以画认为最美的一角;

(4)可以说一说。

2、小组交流、汇报。

活动三:

辩论家乡的变化是不是也给我们带来烦恼?

1、的确,我们的家乡变化得如此美丽、富饶。

但是,有人说:

“变化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烦恼。

汽车多了,空气差了;楼房多了,绿地少了……”(课件出示)

2、你们同意这种说法吗?

我们来辩论一下:

家乡的变化是不是也给我们带来了烦恼?

(课件出示)

正方:

家乡的变化是给我们带来了烦恼。

反方:

家乡的变化不是给我们带来烦恼。

3、学生辩论。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为未来家乡的建设者,从现在起,我们应该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

第4课 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教学目标:

1.了解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

2.了解垃圾资源化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了解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和垃圾资源化的重要意义,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以及废弃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人说: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那我们该如何的放置资源,变废为宝呢?

显然我们要搞清以下两者间的关系:

1.城市垃圾有哪些?

2.垃圾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讨论总结:

(可展示图片加以引导)

二、垃圾的种类

(1)食品垃圾:

指人们在买卖、储藏、加工、食用各种食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

这类垃圾腐蚀性强、分解速度快,并会散发恶臭。

(2)普通垃圾:

包括废弃纸制品、废塑料、破布及各种纺织品、废橡胶、破皮革制品、废木材及木制品、碎玻璃、废金属制品和尘土等。

(3)建筑垃圾:

包括泥土、石块、混凝土块、碎砖、废木材、废管道及电器废料等。

(4)清扫垃圾:

包括公共垃圾箱中的废弃物、公共场所的清扫物、路面损坏后的废物等。

(5)危险垃圾:

包括干电池、日光灯管、温度计等各种化学和生物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以及含放射性物的废物。

三、垃圾处理

基本原则:

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主要方法:

(1)露天堆放:

(2)卫生填埋法:

(3)堆肥法:

(4)焚烧法

四、垃圾的分类与回收

垃圾分类的方法及其类型(六个粗分的一级类别,八个细分的二级类别):

五、个别垃圾个别处理

1.白色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1)涵义:

废塑料制品造成的环境污染

(2)危害:

A、大部分塑料在自然环境中不能被微生物分解,埋在土里经久不烂,长此下去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效,污染地下水;

B、焚烧废气塑料会产生有毒气体,对大气造成污染。

例如:

焚烧废气的聚氯乙烯塑料会产生HCL等;

C、制备发泡塑料时,常常加入氟氯代烷作为发泡剂。

当发泡塑料被扔掉后,释放出的氟氯代烷会破坏臭氧层和加剧温室效应;

(3)处理

A、治理的基本思路

a、改进塑料的配方和生产工艺,研制一些易分解的新型塑料,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会降解为简单物质或被生物分解;

b、3R运动:

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

B、白色污染物的回收利用

a、废热固性塑料的利用:

对废热固性塑料再利用的途径主要是它粉碎后加入黏合剂作为加热成型产品的填料。

b、废热塑性塑料的利用

(a)再加热熔融,使其重新成为制品;

(b)在无氧条件下,高温裂制成燃料油或重新制造塑料的原料;

(c)和其他垃圾一起焚烧生产热能;

2.电池垃圾的危害与治理

3.医疗垃圾的危害与治理

 

第5课 美化我们的家

教学目标:

了解家庭由哪几部分组成,你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况,家庭经济收入.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家庭

2、学生与家庭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你在什么地方?

你家里有哪些人?

你与他们是什么关系?

你们家靠什么经济来源生活?

二、学习课文

1根据马杰与王苹填写的调查表,你了解了一些什么?

2按照王苹、马杰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填写第三世界国家页做一做.

3说一说

马杰的家庭收入来源靠什么?

王苹的农业用地庭收入靠什么?

三练习

1根据调查表的内容,两人一组说一说.

2指导填写表格.

四、总结.

家庭由什么构成?

你和家人的关系.

 

第6课 噪声与健康

教学目标:

1、知道噪声产生的原因和途径

2、知道噪声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教学重难点:

噪声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声音,各种各样的声音使世界充满生机,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美妙的乐声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和享受。

但是,刺耳的噪声却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揭题——噪声与人类健康。

二、新授

(1)噪声引起的危害有哪些?

它引起头痛、心慌、全身乏力、听力受损,还有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甚至导致胎儿畸形。

噪声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公害,被称为“无形杀手”。

(2)噪声是怎样产生的呢?

噪声的产生主要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噪声和生活噪声。

机动车辆、飞机、火车和轮船等交通工具在运行时发出的声音,称为交通噪声。

其中飞机的噪声最大。

(3)工业噪声是指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因机械振动、摩擦、撞击以及气流振动而产生的嘈杂声音。

工业噪声主要来自机器和高速设备。

(4)建筑工地上要使用各种动力机械,要进行挖掘、打夯、搅拌和运输材料设备,也会产生大量噪声,称为建筑噪声。

(5)生活噪声是街道、商场、文化娱乐场所(如电影院、剧院、体育场)以及建筑物内各种人群活动及生活设施所产生的声音。

(6)噪声的强弱大小是用“分贝”来表示的。

分贝数越小表示环境越安静。

我们通常谈话的声音是30—40分贝。

当噪声超过85分贝,长期可使听力受损,超过120分贝,听力较快受损,甚至耳聋。

三、小结。

为了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我们必须设法制服噪声这个“都市罪犯”。

我国已经颁布事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止法》,加强了噪声的管理和防治。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制服噪声这个“恶魔”,使我们的家园更安宁!

 

第7课 天鹅来过冬

教学目标:

了解一些动物过冬的情况,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一些动物过冬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谁知道“过冬”是什么意思?

2.出示图片或幻灯片、标本。

问:

你们认识这些动物吗?

谁能说说它们的名称?

3.教师讲述:

今天学习的课文,为我们介绍了燕子、杜鹃、黄鹂、喜鹊、青蛙、蚂蚁过冬的一些知识。

它们到底是怎样过冬的,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请大家翻开课文。

二、利用拼音和字典,初读感知,自学课文

三、分段读、想、批划,再自学

1.自由轻声分段读课文,边读边批

2.学习第二段。

①指名朗读本段。

②理解:

这一段告诉了我们哪些动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从哪里知道的?

(燕子、杜鹃、黄鹂、喜鹊准备过冬的情景,从蚂蚁和喜鹊的对话中知道的。

③读议小蚂蚁和喜鹊的对话。

(从它

3.学生自学第三段,教师引导归纳整理。

4.自读第四段,看小蚂蚁怎样准备过冬。

 

第8课 冬天怎么不冷了

教学目标:

了解冬天冒着寒冷坚持工作的人,表达对他们的尊敬

教学重难点:

鼓励学生早上起得早,做个勇敢的孩子。

教学过程:

一、体验交流

1、在室外有什么感觉?

2、有没有不怕冷的人?

二、观看录象

1、我找到的不怕冷的人是谁?

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不怕冷?

2、他们真的不怕冷吗?

3、请出主人公,学生自主提问。

4、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话?

5、师生共同小结。

三、倾听录音

1、你们听到了什么?

在你们身上有没有这种事发生?

2、你想做个不怕冷的人吗?

怎样做个不怕冷的人?

你有什么好办法使自己暖和起来?

四、讨论交流

还有哪些人在不怕冷的环境中也在坚持工作?

 

第9课不让趵突泉复涌再成新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趵突泉喷出地面的原因,以及这种动力是怎么形成的。

2.让学生认识到趵突泉停喷的原因是地下水过度的开采,并思考过度开采地下水还会带来的问题。

3.让学生思考趵突泉等泉水停喷带来的危害,济南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通过思考激发学生节水保泉的责任感。

4.让学生知道水源是泉水常年喷涌不息的保障,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并通过活动宣传“节水保泉”的理念,提高他们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趵突泉停喷的原因,培养学生节水保泉的责任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与趵突泉有关的相关资料、图片和短片,以及鲁中地区的地形图、地质构造图等。

学生准备:

上网或查阅书籍、报刊,搜集有关趵突泉和“节水保泉”的相关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山东省的省会是哪里?

济南被誉为什么?

(引导学生答出“泉城”)为什么叫泉城?

大家知道最有名的是什么泉吗?

课件展示与趵突泉有关的相关资料、图片和短片,引入本课主题。

板书课题:

不让趵突泉复涌再成新闻

二、探求新知

(一)开动脑筋

1.大家想一想:

泉水为什么能喷出地面,是靠什么力量喷出地表的?

让学生自由阅读“小资料”后,再指名说。

2.出示鲁中地区的地形图、地质构造图,教师边指图边讲解:

趵突泉的形成是多种地理要素相互组合的结果,主要是南部石灰岩地区是水源地,地下水向北流动过程中遇到北部坚硬的岩石很难进入,于是在市区附近形成了相对较大的地下水压力区,在地表比较薄弱的地方喷出,就形成了涌泉。

(二)实践天地

1.师:

“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曾是济南最生动的写照。

然而,趵突泉也曾多次停止了喷涌,最长的一次是在1999年3月至2001年9月,创下了停喷926天的纪录。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2.引导学生总结地下水超量开采对趵突泉造成的影响,并让他们在小组内积极发言交流。

3.全班交流。

强调并板书:

地下水过度开采

4.提问:

趵突泉停喷给了我们什么警示?

地下水过度开采还会带来哪些危害?

(如:

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后,再指名回答。

5.教师小结:

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还可能使地表植被类型改变、地表塌陷,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三)沉思默想

1.师:

趵突泉停喷不仅会使济南失去全程的特色,还会导致大明湖的水质变差,泉城的绮丽风光将一去不返。

2.提问:

如果趵突泉不再喷涌,那么济南城将变成什么样子?

引导学生踊跃发言。

3.这些景象都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呢?

(四)齐心协力

1.为了保障泉水不断喷涌,让“趵突泉复涌”不再成为新闻,济南市都采取了哪些节水保泉的措施?

让学生阅读文中一段话后回答。

板书:

节水保泉

2.作为学生也要积极参与“节水保泉”宣传活动,请你先为这个活动设计几条标语吧!

让学生先写在本子,再指名朗读。

3.在全班开展“节水,我有妙招”活动,把你在生活中探索出的好的节水方法介绍给大家。

让学生先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

4.建议全班召开一次经验交流会,及时推广好的节水方法。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趵突泉停喷的原因是地下水过度的开采。

为了不让趵突泉复涌再成新闻,我们都要为“节水保泉”尽一份力,从现在起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不让趵突泉复涌再成新闻

地下水过度开采――→节水保泉

附:

有关趵突泉的资料

名胜简介

趵突泉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位于济南趵突泉公园泺源堂之前,趵突泉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

2002年,有专家根据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考证,趵突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至我国的商代,长达3543年。

趵突泉是古泺水之源,古时称"泺",宋代曾巩为其定名为"趵突泉"。

亦有"槛泉"、"娥英水"、"温泉"、"瀑流水"、"三股水"等名。

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

“泉源上奋,水涌若轮,“突出雪涛数尺,声如隐雷。

”金代诗人元好问描绘为“且向波间看玉塔”,元代著名画家、诗人赵孟頫比之为“平地涌出白玉壶”,清代诗人何绍基喻之为“万斛珠玑尽倒飞”,清朝刘鹗《老残游记》载:

“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历城县志》中对趵突泉的描绘最为详尽:

“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隐雷,冬夏如一”。

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则认为趵突泉是“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

趵突泉水从地下石灰岩溶洞中涌出,其最大涌量达到24万立方米/日,出露标高可达26.49米。

水清澈见底,水质清醇甘洌,含菌量极低,经化验,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是理想的天然饮用水,可以直接饮用。

"趵突腾空"为明清时济南八景之首。

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严冬,水面上水气袅袅,像一层薄薄的烟雾,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构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当地人称之为“云蒸雾润”。

趵突泉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美,是十分理想的饮用水。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出京时带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济南品尝了趵突泉水后,便立即改带趵突泉水,并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

泉在一泓方池之中,北临泺源堂,西傍观澜亭,东架来鹤桥,南有长廊围合,景致极佳。

泉池中放养金鱼,大者长逾三尺。

泉东侧隔来鹤桥有望鹤亭茶社,专为游人提供用趵突泉水沏的香茶。

地理位置

趵突泉发源于济水的源头王屋山太乙池,至今不竭。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趵突泉赋》中一开头就说:

“泺水之源,发自王屋;为济为荥,时见时伏;下至稷门,汇为巨渎;穿城绕郭,汹汹相续。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对济水地形及流向作了翔实的描述,特别是对济水之南的趵突泉、大明湖等济水形成的泉湖风貌作了生动的描述。

趵突泉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有“游济南不游趵突,不成游也”之盛誉。

趵突泉曾被评为全国十大优秀园林、“十佳”公园和国家4A级景区,是首批国家重点公园。

名称来历

2002年,有专家根据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考证,趵突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至我国的商代,长达3543年。

趵突泉是古泺水之源,古时称“泺”,早在2600年前的编年史《春秋》上就有“鲁桓公会齐侯于泺”的记载。

宋代曾巩任齐州知州时,在泉边建“泺源堂”,并写了一篇《齐州二堂记》,正式赋予泺水以“趵突泉”的名称。

该泉亦有“槛泉”、“娥英水”、“温泉”、“瀑流水”、“三股水”等名。

趵突泉水分三股,昼夜喷涌,水盛时高达数尺。

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

“趵突”不仅字面古雅,而且音义兼顾。

不仅以“趵突”形容泉水“跳跃”之状、喷腾不息之势;同时又以“趵突”摹拟泉水喷涌时“卜嘟”、“卜嘟”之声,可谓绝妙绝佳。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

“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觱涌三窟,突出雪涛数尺,声如隐雷。

”金代诗人元好问描绘为“且向波间看玉塔”,元代著名画家、诗人赵孟頫在《趵突泉》诗中赞道:

“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清代诗人何绍基喻之为“万斛珠玑尽倒飞”,清朝刘鹗《老残游记》载:

“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历城县志》中对趵突泉的描绘最为详尽:

“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隐雷,冬夏如一”。

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则认为趵突泉是“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

清代康熙皇帝南游时,曾观赏了趵突泉,兴奋之余题了“激湍”两个大字,并封为“天下第一泉”。

泉的形成

济南以“泉城”而闻名,泉水之多可算是全国之最了。

平均每秒就有4立方米的泉水涌出来。

比较著名的泉就有四个:

珍珠泉、黑虎泉、金线泉、趵突泉等,仅趵突泉每天就涌出7万立方米的泉水。

为什么济南的泉水这么多呢?

这主要与济南的地形结构有关系。

它的南面是一片山区,是山东有名的千佛山;北面是平原,济南位于山区和平原的交界线上。

这里的山区是由石灰岩组成的,而平原的泥土底下也隐藏着岩浆岩。

山区的石灰岩大约是在4亿年前形成的,其质地比较纯,它以大约30°的斜度由南向北倾斜。

石灰岩本身不很紧密,有空隙、裂隙和洞穴,能储存和输送地下水。

地下水顺着石灰岩层的倾斜,大量地流向济南。

成了济南泉水的水源。

在平原下的岩浆岩,它的组织很紧密。

所以地下水流到这里后碰到岩浆岩的阻挡就流不过去了。

岩浆岩上又覆盖着一层不透水的粘土层,地下水就不能自由地流出地面。

这些被拦阻的大量地下水凭着强大的压力,从地下的裂隙中涌上地面,就形成了这些著名的泉水,趵突泉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

趵突泉的近况

近年来由于济南市的水文情况,最近十年来趵突泉经常陷入季节性停喷的窘境,2001年时更是创下了停喷890天的历史纪录。

泉水停喷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当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采取加大地下水的保护和放水保泉等措施后,自2003年9月以来,趵突泉已经基本上恢复了四季泉水不断的景象。

后来,在2007年5至6月有一次断涌,不过,在济南7•18暴雨事件后,趵突泉再次恢复了四季泉水不断的景象。

2010年9月23日,趵突泉泉水欢涌。

当日,趵突泉地下水位升至30.01米,创1966年以来最高水位记录,三窟迸发的景象令中秋节假日来此赏泉的游客大呼“过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