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仿真模拟卷一精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3937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仿真模拟卷一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仿真模拟卷一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仿真模拟卷一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仿真模拟卷一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仿真模拟卷一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仿真模拟卷一精品.docx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仿真模拟卷一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仿真模拟卷一精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仿真模拟卷一精品.docx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仿真模拟卷一精品

【关键字】活动、历史、作文、情况、思路、条件、成就、成绩、空间、会议、质量、监测、传统、地方、问题、矛盾、机制、尽力、密切、现代、持续、执行、召开、提升、统一、提出、发现、研究、措施、特点、突出、稳定、内涵、意识、地位、精神、基础、需要、利益、环境、项目、活力、重点、体系、能力、主导、差距、作用、标准、形势、反映、关系、造就、分析、着眼、主张、把握、尊重、丰富、保护、规划、开展、引导、指导、发挥、调整、改善

高考仿真模拟卷

(一)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本试卷共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美学认为,艺术不是为人们提供一件有使用价值的器具,也不是用命题陈述的形式向人们提出有关世界的一种真理(知识体系),而是向人们打开(呈现)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

这个意象世界照亮一个本然的生活世界,这是人与万物融为一体的世界,是充满意味和情感的世界,这就是“美”与“真”的统一。

这个“真”不是逻辑的“真”,而是存在的“真”。

这就是王夫之说的“如所存而显之”,“显现真实”,就是显现存在的本来面貌。

这也就是杜夫海纳说的“灿烂的感性”,就是以情感性质的形式揭示世界的意义,是感性与意义的内在统一。

中国美学的这个理论,在理论上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视“心”的作用,重视精神的价值。

这里的“心”并非被动的、反映论的“意识”或“主观”,而是具有巨大能动作用的意义生发机制。

心的作用,就是赋予与人无关的外在世界以各种各样的意义。

这些意义之中也涵盖了“美”的判断,离开人的意识的生发机制,天地万物就没有意义,就不能成为美。

中国美学的意象理论,突出强调了意义的丰富性对于审美活动的价值,其实质是恢复创造性的“心”在审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提高心灵对于事物意义的承载能力和创造能力。

受中国美学的影响,中国传统艺术都十分重视精神的层面,重视心灵的作用。

宗白华强调中国艺术是一个虚灵世界,是一个“永恒的灵的空间”,强调中国艺术是“世界最心灵化的艺术,而同时又是自然的本身”;他提醒大家要特别注意中国的工艺器物、艺术作品的虚灵化的一面,并且与《易》象相联系,更多地体验“器”的非物质化的一面,与“道”可以契合的一面。

中国艺术家追求“意境”,“意境”就是艺术作品显示一种形而上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

所以宗白华在他的著作中多次说过,中国艺术常常有一种“哲学的美”,中国艺术常常包含一种形而上的意味。

一些西方汉学家特别喜欢把中国艺术从“物”的层面去考证和分析,这种考证和分析当然很有价值,但他们中间有的人在这么做的时候,常常抽走中国艺术的精神的层面、审美的层面,抽走宗白华所强调的虚灵化的层面。

在他们那里,中国艺术不再是“永恒的灵的空间”。

这样,他们的研究,实际上完全否定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的价值。

中国美学的这个理论,突出了审美与人生、审美与精神境界的提升和价值追求的密切联系。

艺术的本体之所以是“意象”,艺术活动之所以是意象创造活动,就是因为它可以照亮人生,照亮人与万物一体的生活世界,从而引导人们去努力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和更有情趣的人生。

(选自叶朗《追求照亮生活的艺术之光》,有删改)

1.与“意象世界”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意象世界是一个完整并且有意蕴的情景交融的感性世界。

B.意象世界是一个充满意味和情感的人与万物相融的世界。

C.意象世界是一个美与真相统一的能显现真实的感性世界。

D.意象世界是一个感性与意义相统一而更偏重情感的世界。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从中国美学关于艺术作用的观点入手,阐明了意象理论的基本内涵,进而指出杜夫海纳所说的“灿烂的感性”是受到了意象理论的影响。

B.第二段紧承上文,指出中国美学的意象理论最大的特点是重视“心”的能动作用,其目的在于提高心灵对于事物意义的承载能力和创造能力。

C.第三段首先指出中国美学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然后指出西方汉学家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价值的错误理解,最后介绍宗白华在这方面的论述。

D.第四段在前三段论述意象理论内涵、特点和影响的基础上,最后阐明意象理论可以引导人们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和更有情趣的人生。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美离不开“心”的能动作用,如果离开了人的意识的生发机制,美就在天地万物之间不复存在了。

B.中国工艺器物、艺术作品的虚灵化特别值得重视,它使得中国艺术成为世界最心灵化的艺术之一。

C.西方汉学家都喜欢把中国艺术从“物”的层面去考证和分析,完全否定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价值。

D.因为艺术活动可以不断地去创造意象,所以艺术才得以照亮人生,照亮人与万物一体的生活世界。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养 才

苏 洵

奇杰之士,常好自负,疏隽傲诞,不事绳检,往往冒法律,触刑禁,叫号欢呼,以发其一时之乐而不顾其祸。

嗜利酗酒,使气傲物,志气一发,则倜然远去,不可羁束以礼法。

然及其一旦翻然而悟,折节而不为此,以留意于向所谓道与德可勉强者,则何病不去?

奈何以朴樕①小道加诸其上哉?

夫其不肯规规以事礼法,而必自纵以为此者,乃上之人②之过也。

古之养奇杰也,任之以权,尊之以爵,厚之以禄,重之以恩,责之以措置天下之务,而易其平居自纵之心,故不待放恣而后为乐。

今则不然,奇杰无尺寸之柄,位一命之爵、食斗升之禄者过半,彼又安得不越法、逾礼而自快耶?

我又安可急之以法,使不得泰然自纵耶?

今我绳之以法,亦已急矣。

急之而不已,而随之以刑,则彼有北走胡、南走越耳。

噫!

无事之时既不能养,及其不幸一旦有边境之患,繁乱难治之事而后优诏以召之,丰爵重禄以结之,则彼已憾矣。

夫彼固非纯忠者也,又安肯默然于穷困无用之地而已耶?

周公之时,天下号为至治,四夷已臣服,卿大夫士已称职。

当是时,虽有奇杰无所复用,而其礼法风俗尤复细密,举朝廷与四海之人无不遵蹈,而其八议③之中犹有曰“议能者”。

况当今天下未甚至治,四夷未尽臣服,卿大夫士未皆称职,礼法风俗又非细密如周之盛时,而奇杰之士,复有困于簿书、米盐间者,则反可不议其能而恕之乎?

所宜哀其才而贳④其过,无使为刀笔吏所困,则庶乎尽其才矣。

或曰:

“奇杰之士有过得以免,则天下之人孰不自谓奇杰而欲免其过者?

是终亦溃法乱教耳。

”曰:

“是,则然矣。

然而奇杰之所为,必挺然出于众人之上,苟指其已成之功以晓天下,俾得以赎其过。

而其未有功者,则委之以难治之事,而责其成绩,则天下之人不敢自谓奇杰,而真奇杰者出矣。

(节选自《苏洵文集》)

[注] ①朴樕:

小木,喻凡庸之才。

②上之人:

高位之人。

③八议:

指朝议。

④贳(shì):

赦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夫其不肯规规以事礼法    事:

从事

B.无事之时既不能养养:

供养

C.丰爵重禄以结之,则彼已憾矣憾:

遗憾

D.况当今天下未甚至治治:

太平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急之而不已,而随之以刑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B.无使为刀笔吏所困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而责其成绩,则天下之人不敢自谓奇杰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D.而其未有功者,则委之以难治之事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奇杰之士自负而常冒犯法律,甚至触犯刑法,但是他们也能做到幡然自新,所以不能让他们拘泥地执行礼法,因为他们不是凡庸之才。

B.现在对待奇杰之士不仅不养,还用法律约束制裁他们,已经算逼迫了。

逼迫他们而不停止,随着又用上刑法,那他们只有往北跑向胡地、往南奔向南越了。

C.所谓供养奇特杰出的人才,就是要他们拥有特殊权力、最高的爵位、优厚的俸禄,这样就不用急时抱佛脚,国家有难时也不必用优厚条件下诏书去召集英才了。

D.从客观上说,现在四方异族未完全臣服,外部环境不好;内部人员不是都很称职,礼法风俗也不是很细密,这时应该更加重视选拔英才并原谅他们的过失。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责之以措置天下之务,而易其平居自纵之心。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公之时,天下号为至治,四夷已臣服,卿大夫士已称职。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8分)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8.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歌颈联在构思上很有特点,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

)(6分)

甲: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乙:

①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②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曹操《短歌行》)

③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⑤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⑥_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离我太远了,皮兰

冯骥才

①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地方从来没听人说过,去了之后却永难忘怀,这个地方就是皮兰。

②对我来说,它实在太远;我在“远东”,它藏在地球西边亚得里亚海最上端那个海湾,好像掖在欧洲的胳肢窝里,皮兰就在这天涯海角似的地方。

③这个只有四千多人的小小的中世纪的古城,密集着层层叠叠两三层的小楼,全是雪白的墙和砖红色的尖顶。

如果艳阳高照,白墙更白;一场雨后,红顶瓦变为深红——再给湛蓝、深郁和辽阔的大海一衬,色彩分外独特又鲜艳。

这时,偶尔飞来几只极黑的乌鸦,醒目地落在屋顶或烟囱上。

如此的景象,叫谁看了不醉?

④皮兰就像大地鲜亮的舌尖,伸进大海,舔弄着无穷而清凉的碧涛。

⑤走进皮兰,不像进什么名城,心理上会有意无意做点准备。

在皮兰海边散着步,边走边看海上的美景,不经意就走到它城中心的广场上。

欧洲的广场无论大小,四周的建筑都是城市的门面。

皮兰的门面可没有花团锦簇般的大厦,一律是墙面斑驳甚至是破损的老楼,然而它们简朴、素雅、沉静,像中世纪的农夫农妇、工匠市民平和地站在那里;铺满广场的石板石钉早已磨得光亮,像铁的;一些长长的石条凳围着广场放了一圈,人们三三两两坐在上边消闲,一看便知是本城的百姓;两个女孩儿坐在那里逗狗;一位老妇人抱着婴儿晒太阳,旁边坐着个老头,舒舒服服打着瞌睡;一群男子在下棋,其中一个中年男人穿着很漂亮的海员制服,帽檐却斜着。

年轻的父亲在教他的孩子学步,孩子乍着胳膊摇摇晃晃走在前边,父亲笑呵呵跟在后边,走着走着,情不自禁地和孩子走的姿态一样了。

⑥皮兰湾很静,适合扬帆出海,这里有桅樯如林的小码头。

皮兰的海水比矿泉水还干净;海边的岩石上常常会悠闲地躺着一些沐日的泳装女子,粗粝的石块和光嫩的皮肤强烈地对比着;海鸥们常常在海面上自在地飞掠盘旋。

⑦偶尔能看到一两个背包的旅行者站在旁边贪婪地拍照。

⑧皮兰的地标是在城中鹤立鸡群般高高耸起的尖顶的钟楼,它叫人想到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的钟楼,只是更简约更古朴一些。

皮兰历史上曾属威尼斯王国管辖。

广场立着一块石头旗桩,上边刻着的年号是1466,它是威尼斯王国时代的遗物吧。

在威尼斯统治的漫长的五百年里,它骨子里已浸入太多意大利人的气息与气质,尤其是对历史的态度。

街头巷尾处处可以看到历史的见证。

一棵与一根石柱死死缠成一体的古藤,东一块西一块有刻痕的建筑残石,多半已经锈烂在土里的铁锚……没人去动它们。

让它们以历史的原状存在。

城中还有些中世纪的残垣断壁,更是地面上的文物。

用不着标明“文保单位”,也被人们当做“沉默的老者”备受尊崇地活在人间。

比如一座中世纪的修道院,早已荒芜,仅存中庭,只有一些残损的雕像或兽头放在廊子上,其他空空如也;人们把庭院打扫干净,却任由野草丛生,播放一些古典音乐——用音乐唤起的想象与情感装满它。

这不是意大利人擅长做的事吗?

⑨没有人去拙劣地添油加醋,或者去涂脂抹粉“打造”它。

历史是不需要加工的。

无形的音乐是一种灵魂。

古典音乐是历史的灵魂,皮兰人用它来轻轻唤醒历史。

早在17世纪这里诞生了作曲家和小提琴家塔替尼。

皮兰人在塔替尼去世二百年时,仍然怀念他,以他为荣,便制作一尊雕像放在广场的中心。

⑪真正的雕像都是为了一种精神,不是城市广告。

⑫最深厚的皮兰还是在城中往复迴绕的哥特式的老街老巷里。

今天的皮兰没有为了“扩大旅游经济”而去放大街道尺度。

老墙老屋老门老窗一切依旧,房中的生活设施却正在“现代化”。

他们依旧在窗口伸出杆子晾晒衣服,依旧在窗框上挂满花盆,让五颜六色的花朵镶在阳光射入室内的地方;然而,钻进一些地下室地洞似的小门,里边艺术家工作室的照明、通讯与生活设施却十分现代。

这些艺术品店很少出售千篇一律乏味的旅游商品,多是艺术家富于个性的创造。

他们尊重历史,却又不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是一个劲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身上拼命挤奶。

⑬这样的文化才是真正活着的。

⑭只可惜它离我太远了,皮兰。

11.第③段作者是怎样描写古城景物的?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皮兰城的特点。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理解分析第⑫段画线句字的含意。

(6分)

他们尊重历史,却又不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是一个劲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身上拼命挤奶。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语言表达和作者情感的角度,对第⑭段加以评析。

(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

A.鼓角齐鸣 烽火连天 刀光箭影 血雨腥风

B.自由翱翔危如累卵舌战群儒变焕莫测

C.烟炎张天临阵脱逃虚张声势曲高和寡

D.殒身不恤不容置喙层峦叠障咬文嚼字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底层出身的女孩玛格丽特是在没有显赫门第的庇荫下,依靠自己的不断努力和顽强奋斗脱颖而出,并最终入主唐宁街10号,登上权力之巅的。

B.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秀色可餐,那么“舌尖上的浪费”,则呈现了一种丑陋的饮食观,这是对食物的亵渎。

C.合并之初,土豆网高管向对口的优酷网高管汇报,而日前的优酷、土豆高管调整,更是让优酷网高层全体高升,土豆网则走向逆水行舟。

D.《我是歌手》决赛当天,助唱嘉宾邓超身穿黄色西服登上舞台,他肆无忌惮地展示着自己的歌艺、舞技,全场观众都为邓超的表演而倾倒。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清明假期期间,上海泗泾塘、洞泾港部分水域发现大量死鱼漂浮。

目前,松江公布初步调查结果:

可以肯定的是可能因信徒集中放生所致。

B.2013亚冠联赛小组赛第四轮广州恒大客场对阵泰国球队蒙通联队,最终恒大客场4比1战胜对手,基本奠定了小组出线。

C.据古代文献记载,板蓝根能够治疗一些天行时毒、天行热毒之类的疾病,如SARS、甲型H1N1流感等,它们都属于这类疾病。

D.“癌症村”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中频繁出现,公益人士据此规划了中国的“癌症村”分布图。

“癌症村”247个,涵盖27个省份。

18.不同媒体,对同一则新闻,有不同的关注点,请按要求拟写新闻标题。

(6分)

国务院总理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工作。

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十一五”以来,全国大气环境质量基本稳定,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有所好转,大气中二氧化硫(S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持续下降。

但同时要看到,当前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依然较大,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仍很突出,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要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为使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状况,更加接近人民群众切身感受,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新标准增加了PM2.5(细颗粒物)等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

会议要求2013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各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等项目监测,2014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PM2.5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1)某环保机构的行业性报纸,强调环保业绩和问题的标题:

____________(不超过15字)

(2)《新安晚报》关注民生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2字)

19.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画面的内容,并概括漫画的寓意。

(4分)

(1)内容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不在现场,但我在微博。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工具,使很多欢庆活动变得温情、时尚。

适逢母校十年校庆,校友们纷纷以“微征文”的形式发来祝贺。

请你在微博里,写一段与母校有关的逸闻趣事、记忆、印象或创意祝福。

要求,语言通畅,格调高雅,最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不超过80字)(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我们多数人的毛病是,当机会朝我们冲奔而来时,我们兀自闭着眼睛,很少有人能够去追寻自己的机会,甚至在绊倒时,还不能见着它。

——卡耐基

只有愚者才等待机会,而智者则造就机会。

——培根

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

——托·富勒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答案

高考仿真模拟卷

(一)

1.选D “更偏重情感的世界”错,无中生有。

2.选B A项,“受到了意象理论的影响”错,原文没有相关表述。

C项,应是先“介绍宗白华在这方面的论述”,然后“指出西方汉学家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价值的错误理解”。

D项,第三段不是论述其“影响”。

3.选A B项,“使得中国艺术成为世界最心灵化的艺术之一”是受“中国美学”的影响。

C项,“都喜欢”错,原文是“一些西方汉学家”。

D项,因果倒置。

4.选A A项,事:

遵从。

5.选D D项,都是介词,把、将。

A项,连词,表递进关系,而且/连词,表并列关系,不译;B项,介词,被/表反问,句末语气词,不译;C项,连词,表假设关系,那么/连词,表转折关系,可是。

6.选C C项,“拥有特殊权力、最高的爵位”之“特殊、最”不合文意。

7.

(1)用处理天下事务的重任来要求他们,改变他们平日自我放纵的心态。

(2)周公时,天下号称为非常太平,四方异族已经臣服,上卿、大夫、士人也都称职。

参考译文:

奇特杰出的人,喜欢自负,粗疏、俊秀、狂傲、怪诞,不受规矩约束,往往冒犯法神,触犯刑法禁令,又喜欢叫喊呼号,以此表达一时的快乐而不考虑它的祸害。

喜欢钱财沉溺酒气中,意气用事,自视很高,瞧不起人,志向气概一表露就超然远离,不能用礼法限制束缚。

可是等到他一旦回头骤然悔悟,改变平日所为而不像过去那样处事,而留心于先前所说的可尽力达到的道义与德行,那样,什么弊端不能去掉?

怎么能把对凡庸之才的要求施加到他们身上呢?

他们不肯拘泥地遵从礼法,却一定迫使他们来做那样的事,这就是上面的人的过失了。

古代供养奇特、杰出的人才,将权力交给他们,用爵位尊崇他们,用俸禄厚待他们,用恩德感化他们,用处理天下事务的重任来要求他们,改变他们平日自我放纵的心态,所以,不需要放纵,然后才可以享乐。

现在却不是这样,奇特杰出的人才没有一点权力与职位,享有低微官食、斗升的俸禄的人超过一半,他们又怎么能不超越法规和礼节而求得自我畅快呢?

我们又怎么能可以用法规逼迫他,使他们不能安心地自我放纵呢?

现在我们用法律约束制裁他们,已经算逼迫了。

逼迫他们而不停止,随着又用上刑法,那他们只有往北跑向胡地、往南奔向南越了。

唉!

国家安定没有事的时候,既不加以供养,等到不幸遇到边境有灾难发生,碰到繁杂混乱难以对付的事情,然后才用优厚条件下诏书召集英才,用丰厚的爵位、厚重的俸禄结交他们,那时他们早已经遗憾地离去了。

他们本来就不是纯粹尽忠的人,又怎么肯默默地处在穷困无用的地方而罢休呢?

周公时,天下号称为非常太平,四方异族已经臣服,上卿、大夫、士人也都称职。

处在这时,即使有奇特杰出的人才也没有地方可重新起用,然而那时的礼法风俗尤其细密,整个朝廷及其四海的人没有不遵循实行的,而那时朝议的大臣中还有主张“由有才能的人来商议事情”。

更何况现在还不完全安定太平,四方异族未完全臣服,上卿、大夫、士人不是都很称职,礼法风俗又不像周朝强盛时期那样细密,而那些奇特、杰出的人才仍有被官府文书和米盐生活之类所困的情况,这时反而可以不商议选拔英才并原谅他们的过失吗?

应该怜惜他们的才能,赦免他们的过失,不让他们被办理文书的小吏所困,那么或许可以使他们发挥才能。

有人说:

“奇特杰出的人才有过失就免受处罚,那么,天下的人,谁不自称是奇特杰出的人而想免掉自己的过失。

这样一来,最终只会使法律、教义造成混乱罢了。

”我说:

“这样做虽然会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