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以世界区域为背景综合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3575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以世界区域为背景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以世界区域为背景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以世界区域为背景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以世界区域为背景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以世界区域为背景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以世界区域为背景综合题含答案.docx

《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以世界区域为背景综合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以世界区域为背景综合题含答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以世界区域为背景综合题含答案.docx

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以世界区域为背景综合题含答案

三年(2016-2018)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

以世界区域为背景综合题

【2018年高考题】

(2018·新课标Ⅰ卷)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

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

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

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

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艾菲尔铁塔相当。

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

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造。

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

图9示意该项目的位置。

(1)简述俄罗斯配建港口对该项目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

(8分)

(2)说明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

(6分)

(3)分析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对提高该项目产品(液化天然气)市场竞争力的作用。

(6分)

(4)指出在该项目合作中体现的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

(4分)

【答案】

(1)对本项目的经济价值:

(该项目)运输量巨大,保证该项目建设和运营,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

对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

为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地区及北冰洋上的经济活动提供基地;促进鄂毕河沿岸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为鄂毕河出海航运提供中转服务。

(2)(该项目)工程量巨大,设计成不同模块,可以由不同地区的工厂同时生产,缩短工期;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减少现场(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时间和难度。

(3)中国、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亚洲国家)是其主要销售市场;开通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与苏伊士运河—大西洋航线相比,)大大缩减产品的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产品销售价格,提高其在全球天然气市场的竞争力。

(4)俄罗斯优势:

资源(能源、天然气)丰富,(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技术强。

中国优势:

资金雄厚、制造业实力强、运输能力强、市场需求大等。

【解析】

精准分析:

(2)首先在材料中提取“模块化施工方式”的具体指代内容,“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

然后再分析这样做的目的。

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主是项目是有工期时间限制的,多地工厂可以同时开工,这样就可以缩短工期;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减少的是施工量。

据图可知,该项目纬度较高,永久冻土层和极寒气候不利于项目建设,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可减少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难度;同时工业分散生产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不同区域的工厂同时生产,可缩短工期,降低建设成本。

(3)市场竞争力需要先明确市场在哪,再分析比较优势。

据材料可知,该项目的市场在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市场距离远;传统运输需要走苏伊士运河—大西洋航线,相比之下,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输距离近,节省燃料和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从而降低运输成本,产品的市场价格就会降低,同类产品的比较优势明显。

(4)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是开发俄罗斯的天然气资源,据材料可知,俄罗斯具有天然气资源优势,为发达国家,具有较高的资源勘探、开采和液化技术;材料中提示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建了85%模块的建造,说明中国在制造业实力、运输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且我国经济发展较快,能源需求量大,具有市场优势。

考点定位:

该题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为背景材料,考查与天然气项目建设相关的交通条件改善、施工方式、项目合作优势等知识,引导学生关注“一带一路”对我国和世界的重要意义。

【试题点评】

思路点拨:

(1)问,考查港口建设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结合所学交通区位的影响和材料信息具体分析即可。

(2)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根据材料提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益处是解决了自然条件限制,从而再思考当地限制性自然条件是哪些,在结合高纬度地区的特点,可以想到气候寒冷,冬季白昼短,工作时间短;多冻土,增加施工时间和难度。

第(3)问,需要考生认真提取材料信息,首先就是材料中中国和日本是主要目标市场,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距离目标市场较近,可以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天然气价格,提高竞争力。

第(4)问,也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主要是充分理解材料信息,从“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可知俄罗斯的优势是天然气丰富,天然气开采和液化技术强;从“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

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可知中国的优势是资金雄厚、市场需求大和制造业技术强。

(2018·新课标Ⅱ卷)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

图8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

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1)读图8,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

(8分)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6分)

(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

(4分)

(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

(4分)

【答案】

(1)主要源地:

墨西哥湾。

抬升原因:

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开,(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拍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

旋转原因:

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2)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

(3)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

(4)强烈的涡旋,从地面至云端,壮观;历时短,局地性强,不易见到;破坏力大,对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

【解析】

精准分析:

(2)贯通南北的美国中部平原地势平坦,无东西向高大地形阻挡,十分利于冷暖气团在此交汇,湿热气团容易抬升,这就为强对流天气的产生进而孕育出龙卷风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龙卷风一旦形成并开始移动,平坦开阔的地形反而不利于对其进行阻滞和消弱。

(3)本题从上一小题的角度抽出,转而从气候角度设问,但是考生只要抓住湿热气团抬升多意味着龙卷风多这一本质即可。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陆地在春季升温较快,南北向温差大,冷暖气团相遇频繁。

这一点和我国华北地区春季多大风、沙尘天气较多的气象学原因有异曲同工之妙。

(4)龙卷风一般与雷暴云伴生,从雷暴云底伸展出来至地面的漏斗状云叫“龙卷”,这是一种极其壮观的天气现象,很容易让华人联想到“龙”。

“龙卷”伸展至地面时会引起强烈的旋风,这种旋风叫做龙卷风,其风速巨大,破坏力极强。

但是龙卷风是一个微尺度的短时天气现象,准确预报也比较困难,即使对美国龙卷风多发地来说,其发生频次年均也就数次,称不上常见,所以当地“追风人”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考点定位:

该题考查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原因及气流旋转的原因,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和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

【试题点评】

思路点拨:

本题以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多发区为载体,考查考生从文字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结合天气和气候学原理,从整体性的角度分析探讨龙卷风的形成、发展过程、影响因素及其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能力。

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

举一反三:

龙卷风形成的过程:

地面上的水吸热变成水蒸气,上升到天空蒸汽层上层,由于蒸汽层上层温度低,水蒸气体积缩小比重增大,蒸汽下降,由于蒸汽层下面温度高,下降过程中吸热,再度上升遇冷,再下降,如此反复气体分子逐渐缩小,最后集中在蒸汽层底层,在底层形成低温区,水蒸气向低温区集中,这就形成云。

云团逐渐变大,云内部上下云团上下温差越来越小,水蒸气分子升降幅度越来越大,云内部上下对流越来越激烈,云团下面上升的水蒸气直向上升,水蒸气分子在上升过程中受冷体积缩小越来越小,呈漏斗状。

上升的水蒸气分子受冷体积不断缩小,云下气体分子不断补充空间便产生了大风,由于水蒸气受冷体积缩小时,周围补充空间的气体来时不均匀便形成龙卷风。

(2018·新课标Ⅲ卷)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1991年博茨瓦纳在索瓦(图8)建立纯碱厂,采盐沼地下卤水,入蒸发池,再用蒸发后的浓缩卤水生产纯碱,纯碱产品主要销往南非,近年来,由于采取环保新工艺和来自美国产品的竞争,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

(1)指出索瓦附近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8分)

(2)分析在索瓦建纯碱厂有利和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8分)

(3)近年来,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

当地对是否关闭纯碱厂有不同观点,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6分)

【答案】

(1)地形:

位于(南非)高原上的低洼(盆)地,地表平坦。

气候:

(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季)干季长,高温少雨,光照强,蒸发旺盛。

(2)有利条件:

接近原料地;可用地广(地价低)。

不利条件:

交通不便,距离市场远,基础设施不足(投入高)。

(3)同意关闭:

技术水平较低,生产成本高,运费高,竞争力弱,短期内难以改变亏损状态;国内资金不足;市场狭小(主要销往南非)。

不同意关闭:

保护民族工业,保障就业,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解析】

精准分析:

(2)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注意题设要求的是“社会经济条件”,可从原料、地价、市场、交通等方面作答。

从区域特征看,该地附近有盐沼地,靠近原料地;地广人稀,发展空间广,低价较低,有利于索瓦建纯碱厂;由于非洲地区经济落后,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产品主要销往距离较远的南非,距离市场远。

(3)本题为开放性设问,同意、不同意均可,但要依据区域特征和材料中的信息,给自己的观点找到科学的证据。

若同意,需结合当地发展纯碱生产的不利条件作答,如技术水平较低,生产成本高,运费高,竞争力弱,短期内难以改变亏损状态;国内资金不足;市场狭小(主要销往南非)。

若不同意,则要结合当地发展纯碱生产的积极意义作答,如保护民族工业、保障就业、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等。

考点定位:

该题考查卤水蒸发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发展方向。

【试题点评】

思路点拨:

(1)抓住题干中的“地形”、“气候”两个答题角度,结合区域特征寻找有利条件。

如图:

(2)本题从工业区位因素入手,一定注意抓“社会经济条件”,不要偏题。

个别学生为了追求全面,易忽略题干中的“社会经济条件”而出错。

(3)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观点无对错,关键是要说出支撑你观点的科学论据。

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迁移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

如下图:

(2018·北京卷)36.(36分)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多米尼加等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交流合作不断深化,读图16,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该国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任选其一概述分布特点。

(8分)

多米尼加动植物种类丰富,东北部海域为大西洋座头鲸的洄游区。

中部山区的植物达数千种,西南部湖泊是世界著名鳄鱼保护区。

(2)说明多米尼加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8分)

希马尼东北的恩里基约湖为咸水湖。

(3)分析气候对该湖泊水位和盐度季节变化的影响。

(10分)

多米尼加自然环境优美,经济以农业为主,全国半数人口从事农业生产。

为满足全球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该国增加有机香蕉的种植面积,设立环境监测、质量保障等管理机构,加大投入,提高有机香蕉的产量和品质。

(4)概括该国生产有机香蕉的社会经济条件。

(10分)

【答案】

(1)海运、铁路、公路、航空。

海运分布特点:

沿海分布,靠近城市。

航空分布特点:

机场主要分布于北部和南部沿海平原地区,靠近城市。

铁路分布特点:

北部和南部沿海平原地区。

公路分布特点:

东部平原密集、西部山区稀疏。

(2)纬度低,以热带气候为主;地势起伏大,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海陆兼备。

(3)该地区全年高温,蒸发旺盛,降水季节变化大;湖泊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

5月份和10月份降水多,湖泊水位高,盐度低;7月份气温最高,降水少,湖泊水位最低,盐度最高;其他月份降水少,湖泊水位较低,盐度较高。

(4)劳动力廉价而充足;市场需求量大;政府政策支持;技术投入多;环境污染少。

【解析】

精准分析:

(2)可迁移我国横断山区物种丰富的原因分析。

据图可知,该国纬度较低,以热带气候为主,热量丰富;且中部山区地势起伏大,相对高差大,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物种丰富;从海陆位置分析,该国受海洋影响较大,海陆兼备,海陆生物种类众多。

(3)据希马尼气候资料分析可知,该地区最低气温20℃以上,全年高温,因此蒸发旺盛,且降水季节变化大,湖泊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

据图可知,5月份和10月份降水多,补给湖泊水多,因此湖泊水位高,降水多,起到稀释作用,因此湖水盐度低;而7月份气温最高,蒸发旺盛,且降水少,因此湖泊水位最低,盐度最高;其他月份降水少,湖泊水位较低,盐度较高。

(4)农业社会经济条件应从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方面分析。

据材料可知,该国自然环境优美,环境污染少,有机香蕉的品质好;全国半数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廉价而充足;且市场需求量大,政府设立各种管理机构,体现了政策支持;以及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量和品质。

考点定位:

该题主要考查世界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和农业区位条件。

【试题点评】

思路点拨:

解答此题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1)现代主要交通方式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运(河运和海运)、管道等。

据图例分析即可,难度不大。

(2)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应从热量和相对高差大角度分析。

(3)气候因素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分析对湖泊水位和盐度的变化。

气温影响蒸发量,进而影响盐度高低,降水影响水位变化,也会影响盐度高低。

【2017年高考题】

(2017•新课标Ⅰ卷)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

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

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图5)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

该农场一期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

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图5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

(8分)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

(4分)

(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

(4分)

(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

(6分)

【答案】

(1)剑麻纤维生产:

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

剑麻纤维需求:

我国船舶、汽车制造等规模大,对剑麻纤维需求量大。

(2)离沿海(首都、港口)较近,临铁路(便于剑麻纤维运输),临河流。

(3)在热带气候条件下,收割的剑麻极易腐烂、变质,影响纤维质量。

(4)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民生)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2)本题主要考查农场兴建的区位因素。

要结合图示信息从区域交通、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

读图分析可知,基洛萨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通过铁路连接首都与港口,对外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3)本题主要考查剑麻要及时加工的原因。

主要从剑麻的特点和区域气候的特点进行分析。

由材料可知,

剑麻生长在热带,温度高,降水多;刚割下来的剑麻叶片的水分含量大,如果不及时加工,则非常容易腐烂,从而会破坏纤维的质量,进而影响品质。

(4)本题主要考查剑麻农场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可以从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从“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可知能够为该地提供长期和短期的就业机会,从而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从“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可知,能够促进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考点:

农作物生产与用途农产品及时加工的原因农场兴建的区位因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点睛】分析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大的原因,一般从生产和需求两个方面入手,从产量不足,需求量大分别组织答案。

国内产量不足,从国内种植面积,产量及其质量方面分析,需求量大,就从国内船舶及汽车制造的发展等方面入手分析即可。

(2017•新课标Ⅱ卷)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白令海峡(图7)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

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

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

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

图7

(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

(8分)

(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4分)

(3)有人提议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

分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

(10分)

【答案】

(1)白昼短(或近极夜),极为寒冷,(受低压控制)多暴雪,(海峡狭管效应)风速快。

(2)夏季(暖季)。

(当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陆地相连,夏季(暖季)较温和,利于通过。

(3)(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对桥梁防震要求高;海冰影响强,对桥梁结构要求高;大桥长度(跨度)大,施工难度大;(建筑材料等)运输距离长,基础设施差,运输费用高:

气候极端,施工条件差,施工期短,对材料性能要求高,人工费用高。

【解析】

考点:

区域自然特点及影响跨海大桥修建的因素

【点睛】本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认为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不相连,只有寒冷时结冰,才能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从而误判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

要善于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而不能从自己的主观印象出发。

材料中提示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该地纬度高,气温低,夏季该地气温较高,白昼时间长,有利于通行。

(2017•新课标Ⅲ卷)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

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图6a)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

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

1971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

图6b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1)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

(6分)

(2)分析20世纪70~80年代甲地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出口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的优势条件。

(6分)

(3)分析甲地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对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

(6分)

(4)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6分)

【答案】

(1)地处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最冷月最低气温为8℃左右),日光温室可满足蔬菜、瓜果生长需要;当地干旱少雨,日光温室可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蔬菜、瓜果成熟早,可反季节供应;冬季气候温和,温室设备简单,不需要加温,生产成本低;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

(3)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保持产品质量优势;能及时维护、更新各种设施、设备,保证生产的稳定和供应的连续;完善的销售网络与现代物流业,能将农产品快速运达市场。

(4)赞同理由:

当地气候条件适合,温室农业技术基础好,有一定发展空间;经济效益高,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不赞同理由:

沿海平原土地有限,地表水资源缺乏,扩大生产规模将会增加水资源、土地资源供给压力;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海水入侵等环境问题。

温室设备简单,不需要加温,生产成本低;相对发达国家,甲地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所以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在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优势明显。

(3)结合材料“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可提取出甲地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对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包括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设施、设备的及时更新和维护,保证生产的稳定;完善的销售网络与现代物流业,可将农产品快速运达市场。

(4)这是个开放性设问。

可以赞同也可以不赞同,赞同,可以从扩大生产规模可利用原有的优势条件、增加就业等方面回答;不赞同,可以从该地水资源缺乏、海水入侵等方面回答。

考点:

日光温室、农业区位条件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点睛】该题以西班牙南部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为背景材料,考查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要求学生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文字和图形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

(2017•天津卷)12.(21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义乌市是著名的国际商贸之都,目前外来人口约占常住人口的37%。

(1)说明义乌市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请回答两项。

(4分)

宁波—舟山港是义乌市对外贸易的便捷出海口。

(2)从宁波—舟山港出口到亚丁湾的商品,海运公司更愿意选择冬季运输。

为什么?

请按表格要求回答。

(8分)

近年来,由优质咖啡加工的白咖啡深受中国青年喜爱。

这种优质咖啡适宜生长在热量充足,光照适度,湿度大,土壤较肥沃的环境,由于易遭受虫害还需人工精心护理。

(3)怡保地区具备哪些种植优质咖啡的有利区位条件?

提取图10中信息并说明。

(9分)

【答案】

(1)商贸发达(商品集散地);就业岗位多(收入高);生活水平高(服务设施完善)。

(2)

自然环境特点

好处

盛行偏北风、洋流向西流

节约能源(节省运输时间)

海上台风(飓风、热带气旋、热带风暴)少

航行更加安全

(3)地处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地处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云量较多);地形坡度和缓,土层较深厚(位于低山丘陵地区,利于排水;临近河谷,土壤肥沃);东南亚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该国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较低)。

【解析】

(2)本题主要考查洋流、风向和天气对航海的影响。

选择冬季运输,一方面考虑风向、洋流的流向与航行方向的关系;另一方面要考虑避开灾害性天气,保障运行安全。

冬季我国东部沿海盛行西北季风,且在季风影响下,沿岸流自北向南流,因此从宁波到南海路段,顺风顺水,省时省力;冬季,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海水自东向西流,因此北印度洋路段,同样顺风顺水、省时省力。

此时为冬季,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台风、飓风等灾害性天气较少,对航行船只的安全威胁较少。

(3)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

要结合材料中咖啡的生长习性和图示信息从气候、地形、土壤、劳动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读图分析可知,怡保地区地处赤道附近,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能够满足咖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