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书基于开放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教育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3552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申报书基于开放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教育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题申报书基于开放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教育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题申报书基于开放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教育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课题申报书基于开放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教育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课题申报书基于开放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教育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申报书基于开放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教育研究.docx

《课题申报书基于开放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教育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申报书基于开放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教育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申报书基于开放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教育研究.docx

课题申报书基于开放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教育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基于开放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教育研究

课题名称:

基于开放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教育研究

关键词:

小学德育信息技术资源

申报级别: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课题类别:

重点课题

学科分类:

其他

研究类型:

其他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

课题设计论证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坚持德育为先”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战略主题之一,并提出要“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0年1月22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通知》,“通知”从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法制教育、绿色网络建设、重点关注和引导、学校家庭合作等五个方面出发,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做出了明确的指示。

当前,便携的移动技术与迅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已经完全融合构成了一个开放的信息技术环境。

已经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并以惊人的速度、力度、深度和广度影响着广大青少年的学习和成长,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都起着其它媒介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而我们这些90后、00后的学生一出生就生活在互联网与手机已然存在并普及的时代,成了数字原住民。

他们每天不仅会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还会与各种各样的信息发生交互,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等方面都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而当前,国内外基于开放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还十分薄弱,不能找到可以借鉴的有效的策略与途径;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也没有科学系统而又成熟可操作的德育教育模式。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基于开放的信息技术的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同时,也希望通过研究为小学生道德教育提供有价值的可借鉴的依据与途径和可操作的德育教育模式。

   

(二)研究的意义

基于开放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教育研究,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还要使学生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

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意义在于:

通过开放的信息技术,拓展小学德育教育的渠道、手段和途径。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重视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运用人文教育增强德育有效性,挖掘与家庭、社会生活紧密结合的信息文化价值,充实小学德育教育的内涵。

与学科各项活动相结合,渗透各学科教学,形成教育合力,创建基于开放的信息技术的德育教育的立体体系,提高学校德育的质量和效益。

让学生体会为人之意义与态度,实践做人之道,正确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一)研究目的

1.开发基于开放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教育资源(显性和隐性),拓展日常德育资源。

2.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摸索出行之有效的、科学现代的德育教育方法;

3.提高学生对信息的甄别能力和不良信息的免疫力,培养学生明辩是非,善于自律的能力。

增强网络法制安全意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责任感。

4.利用信息技术充实校园文化的内涵,实现立体化的小学德育教育体系。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在开放的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小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方式、途径和内容;

2.探索充分利用开放的信息技术环境,拓展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建设的有效途径;

3.充分利用开放的信息技术环境整合各类课程开展小学德育建设的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4.利用开放的信息技术开展家校联系的研究。

利用网络和移动通讯技术开辟家校联系的新途径,构建家校交流的新空间,探索基于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家校活动方式和内容等。

5.利用开放的信息技术环境开展德育活动的研究。

一方面研究学校的德育活动如何引入先进的技术,开展跨地域、跨时空主题的教育活动,为学生创设自我教育空间,引导正确利用开放的信息技术,提高媒介素养,培养学生明辩是非,善于自律的能力。

另一方面探寻如何发挥网络和通讯技术的作用,优化德育过程,提高活动实效。

   三、预期的创新点

因地制宜地开展本课题的研究,从学校德育管理、课程德育教育资源的开发、课堂德育的渗透以及家庭德育网络的建设三个维度立体化地来教育学生正确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摸索出一套既具普遍性又独具自身特色的信息化思想教育方式。

拓展学校德育教育体系。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1.培养网络德育工作者。

  2.搭建数字化德育平台。

 

(1)建设专题德育网站。

 

(2)搭建师生交流平台。

 (3)开辟家校联系网络渠道。

 (4)开发其他德育数字平台。

  3.着力建设网络德育资源。

  4.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等方法,了解学生现代信息的运用及影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有效数据和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2.观察研究法:

观察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观察了解学生现代信息的运用及影响。

获取所需信息,将其归纳整理并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3.实验研究法:

从该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假设出发,有效地控制无关变量,成功地操纵自变量,科学地观察因变量,开展课题实验,检验理论构想,丰富课题研究模式。

4.行动研究法:

通过学生对课题研究方案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反应情况进行阶段性分析,再调整重新进行实践;通过行为研究使实施方案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不断得到修正、充实和完善。

(三)实施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及教育教学规律选择活动内容,落实开放的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小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2.主体性原则。

在实施开放的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小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过程中,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小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形成。

3.体验性原则。

强调学生的切身体验,把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小学生思想道德形成有机地融入到各学科教学和各种活动中,使学生在参与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

4.多样性原则。

校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异的刺激,充满生命活力,开放的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小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教育活动内容、形式、途径和方式方法应力求丰富多彩,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命特征。

(四)课题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

2011年4~6月

     向上级申报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提出课题研究计划、管理办法。

  2.实施阶段:

2011年8月~2012年12月

     ①开展课题研究,组织实验人员相互交流、研讨。

     ②总结、展示中期研究成果。

     ③根据实际情况,相应调整研究策略,深化研究。

  3.总结与结题阶段:

2013年1月~2013年6月

     ①提出结题申请并总结。

     ②展示课题研究成果,接受结题鉴定。

 

课题可行性分析

 

一、已取得的相关主要研究成果

1.郭正光主持的“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研究与实验”,2000年结题成果获全国集体成果二等奖;学校被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授予“先进实验学校”。

2.郭正光主持的《“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年获宁德市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宁德市人民政府)。

3.郭正光主持的《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与实验》2003年获全国小学德育研究优秀成果评选二等奖(中国教育学会小学德育研究会、人民教育出版社)。

4.郭正光主持的《小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2007年结题成果优秀奖,学校获“十一五”全国小学生日常英语教学示范学校。

5.郭正光主持的《全境作文教学研究》—《小学生课题研究的研究》,2006年结题成果获全国二等奖。

6.郭正光主持的《小学生行为偏差的心理及其矫正研究》2009年获宁德市科研成果一等奖(宁德市教育局)。

7.郭正光主持的《教育技术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研究》2010年获全国“十一五”科研成果一等奖(教育部教师发展基金会)等等。

8.2010年10月,主要参与的福建省“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小学生汉字键盘输入的现状与对策》已完成研究工作,成果得到专家鉴定认可,已结题。

(肖克成)

    9.2010年12月,参与的宁德市“十一五”(第二期)基础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小学班级集体民主自治的建设研究》,经专家鉴定,已结题。

(肖克成)

10.其他课题组成员也分别主持过多项研究课题,并结题或获奖。

二、主要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

2.《信息教研周刊》

3.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4.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2010

5.李克东、谢幼如 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6.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7.郭正光.德育探索.宁德.宁新出[2000]55号

8.福建省电化教育馆网站:

9.宁德师范附小校园网:

……

三、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课题负责人:

郭正光,男,1955年12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研究生结业,福建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宁德市拔尖人才,现任宁德师范附属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曾获全国、省、市级课堂教学评优、论文竞赛奖30多项;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双合格”家庭及教育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校长、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优秀校长、宁德市名校长等荣誉称号40多项;在CN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编著7本、参与编撰出版10多本;指导、培养校内外中青年教师获省、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30多人;应邀在省内外开设专题讲座400多场。

他任校长以来,学校荣获国家、省、市级集体荣誉130多项。

他主持的课题研究成果获全国、省、市奖励10多项。

近期获得“十一五”全国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十一五”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学校也获“十一五”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阮光清,1960年出生,副校长(分管德育)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福建省学科头人。

有十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CN刊物上发表。

肖克成 34岁 小学信息技术高级教师 福建省学科头人培养对象 福建省教育技术课题科研先进教师  福建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教学经验较丰富  有10多篇教育文章发表在CN刊物上。

……

    四、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一流,网络信息化条件好,班班实施多媒体教学;学校图书馆藏书4万多册,每年订阅报刊杂志100多种;师资水平高,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占30%以上。

现有省特级教师2人,小学中学高级教师11人,小学高级教师5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0人,省小学学科教坛新秀(优秀青年教师)4人;省教育学会、特级教师协会、少学会等省一级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5人,省小学各学科专业委员会理事6人;市级教育学会我校有7个小学学科专业委员会的主任或者副主任,各学科专业委员会的理事有18人;专任教师中,国家级、省、市级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培训结业)占65%。

附小人长期以来求真务实、辛勤耕耘取得明显成效。

课程改革以来,已经有30多位教师走出校门,在市内外执教观摩课、示范课50多场,80多节;有21位教师在市内外、省内外开设专题讲座400多场;有23人31次参加全国、省级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优获得一等奖。

1995年以来,学校荣获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全国德育研究先进实验学校、全国“十一五”教科研先进单位、全国家庭教育先进(示范)学校、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示范学校、王丹萍教育奖学校、福建省文明学校、省素质教育先进校、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国家、省、市集体荣誉130多项。

有优秀的师资队伍、优良的教学设施、充足的资料、丰富的教科研经验和学校在时空和经费的保障,相信能够按照方案完成研究。

-->

预期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