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修六人教版 练习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3369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选修六人教版 练习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选修六人教版 练习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选修六人教版 练习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选修六人教版 练习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选修六人教版 练习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选修六人教版 练习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地理选修六人教版 练习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选修六人教版 练习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选修六人教版 练习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地理选修六人教版练习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Word版含答案

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

第一章检测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天然环境的是(  )

                

A.沿海滩涂、名胜古迹

B.极地、高山及荒漠

C.风景游览区、水产养殖场

D.天然草场、畜群牧场

解析:

天然环境是指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多分布在地理条件较为恶劣、人迹罕至的地区。

答案:

B

2.人类对环境的正确态度是(  )

A.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

B.减少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

C.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

D.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

解析:

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在发展中产生,必须在发展中解决。

正确的环境观应该是立足目前的实际,谋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答案:

C

2014年太原市提出“改造一个旧城,建设一个新城,挖掘一个古城”的“三城联动”规划。

太原市通过“旧城改造、新城建设、古城挖掘”的城市规划,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

据此完成第3~5题。

3.“环境友好型城市”中的“环境友好”重在强调(  )

A.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对立

B.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C.环境的客观性

D.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4.要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就要增加绿地面积,下列措施中,能有效提高太原森林覆盖率和人均绿地的是(  )

A.善待森林,防止水土流失

B.在太原以北风沙源地植树造林

C.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D.加强城市公园、道路两侧的绿化工程

5.下列叙述中,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有(  )

A.在硬件建设方面,要把保护古都风貌、突出太原特色放在首位

B.每天每平方米都有天气预报

C.在市民中提倡主人翁意识、学习意识、参与意识、自律意识

D.太原市大多数的公交车和全部出租车、环卫车及邮政车都使用清洁燃料

解析:

第3题,环境友好重在强调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第4题,防止水土流失对增加森林覆盖率没有作用,在太原以北风沙源地植树造林对提高太原的森林覆盖率起不到作用,在太原城市内部不能建设自然保护区。

第5题,公交车和全部出租车、环卫车及邮政车都使用清洁燃料,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

答案:

3.B 4.D 5.D

6.目前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是因为(  )

A.人类生存和发展要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和能源

B.人类生产、消费活动和新陈代谢要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

C.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的再生速度和环境的供应能力

D.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没有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解析:

环境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并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新陈代谢和生产、生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的再生速度和环境的供应能力时,环境就会受到污染和破坏。

答案:

C

7.将①②③④⑤⑥(①改善环境质量;②人类与环境统一;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④对立;⑤物质资料生产;⑥统一)的序号填入人类与环境关系的知识结构图,选项与序号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a—⑥ b—④ c—⑤ d—③ e—① f—②

B.a—④ b—⑥ c—⑤ d—③ e—① f—②

C.a—④ b—⑥ c—① d—③ e—⑤ f—②

D.a—④ b—② c—⑤ d—③ e—① f—⑥

解析: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寻求解决措施: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环境质量等,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答案:

B

8.环境问题的危害具有不可预见性,其主要原因是(  )

A.环境变化的规模大、时间长

B.环境要素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

C.环境变化对人类影响小

D.环境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

解析:

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模拟,因此许多环境问题的危害是难以预见的。

答案:

A

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不含港、澳、台地区),完成第9~10题。

“环境负担”公式:

EB=P+A-T

P—人口(Population)

A—消费程度(Affluence)

T—创造财富的技术(Technologies)

EB—环境负担(EnvironmentalBurden)

9.上图中最能反映我国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

A.耕地面积在减少

B.总人口数在增加

C.人均耕地在减少

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

10.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

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C.推广良种,提高单产

D.提高粮食进口量,减缓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解析:

第9题,影响环境负担的主要因素应为人均耕地。

第10题,推广良种,提高单产属于创造财富技术,从而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

答案:

9.C 10.C

2015年1月13日,北美国际车展在底特律开幕,新能源车成最大亮点。

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若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B.减轻大气污染

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D.提高能源利用率

12.若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将会产生的影响是(  )

A.缓解土地荒漠化

B.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

C.减轻耕地压力

D.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解析:

第11题,新能源汽车的最大优点在于其绿色、环保,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

第12题,乙醇大多由粮食发酵制成,因此大量使用洁净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将会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

答案:

11.B 12.B

读“我国新疆地区(土地资源166.48万平方千米)荒漠化情况统计表”,完成第13~14题。

表1 新疆的荒漠化土地类型/104km2

荒漠化土地总量

耕地

林地

草地

未利用土地

111.32

2.35

4.31

50.54

54.12

表2 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104km2

水蚀

风蚀

冻融

盐碱化

12.53

83.93

5.24

9.398

13.关于新疆地区荒漠化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林木造成的

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

D.荒漠化主要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

14.关于荒漠化形成和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对防御荒漠化效果不明显

B.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

C.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

D.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水平气流

解析:

第13题,由表1得出A项错误,由表2知新疆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造成的,荒漠化土地已经退化,那里的人类活动很少。

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可以有效地治理荒漠化。

第14题,控制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可以有效地控制荒漠化的发展;表2显示,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风蚀,其动力是近地面水平气流;荒漠化也有自然原因形成的。

答案:

13.C 14.D

近年来,咸潮和灰霾已成为广州市比较突出的环境问题。

据此完成第15~16题。

15.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陆地区域后,水中的盐分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

造成广州近几年咸潮灾害加重的原因有(  )

①降水减少,导致河流水位降低 ②工农业生产用水增加 ③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 ④太阳、月球的引潮力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6.灰霾是指空气中悬浮着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颗粒物,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大气现象,已成为珠江三角洲比较突出的灾害。

减少灰霾天气的有效措施是(  )

①调整产业结构,开发使用清洁能源 ②合理进行城市规划,使空气流畅 ③大力发展公交事业 ④完善空气质量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②④

解析:

第15题,根据题中对咸潮的解释可知,它是由于入海淡水量减少,海水沿河口倒灌的现象。

近几年,工农业用水量增大,降水减少,导致入海径流量减少,再加上海平面上升等原因,咸潮灾害逐渐加重。

第16题,灰霾天气主要是向大气中排放大量悬浮颗粒物造成的,可以通过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积极开发新能源、合理规划城市、加快空气流通,减少悬浮颗粒物的数量。

完善空气质量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只能监测空气质量,不能减少灰霾天气。

答案:

15.C 16.B

读“人地关系相关模式图”,完成第17~18题。

17.下列环境问题中,明显属于①环节后果的是(  )

A.水土流失B.大气污染C.地震D.旱涝灾害

18.引发酸雨的环节是(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

第17题,水土流失是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引起的。

第18题,酸雨是人类排放的酸性气体随降水降落到地面形成的。

答案:

17.A 18.B

右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

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据此完成第19~20题。

19.能维持这一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关键是(  )

A.江河B.森林C.村寨D.梯田

20.哈尼族人的村寨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样做(  )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为了避免洪涝灾害

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为了观赏梯田美景

解析:

第19题,在这里森林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

第20题,将村寨布局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可以获得较清洁的水源,避免水源受农业生产的污染。

答案:

19.B 20.C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50分)

21.(10分)阅读材料,并结合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库兹涅茨环境曲线”理论的核心是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会出现对应的环境质量状况: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环境质量可能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下降和恶化,但到一定拐点时,环境质量又有可能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逐步改善。

(1)若a、b表示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两项指标,那么a、b分别代表什么?

(2分)

(2)b曲线拐点的发生一般需要较高的人均收入,在我国人均收入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实现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4分)

(3)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产业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更好地落实和谐的发展观,以北京市为例说明应怎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4分)

解析:

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环境质量随经济增长先下降,经拐点后上升。

(2)实现环境和社会和谐发展需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解决环境问题,应从限制污染耗能产业和发展清洁生产与无污染产业入手。

答案:

(1)a代表经济发展,b代表环境质量。

(2)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加大行政管理力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实行循环经济战略并大力开发新能源。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交通、通信、信息、旅游、商业、餐饮等社会服务行业;调整第二产业,限制污染工业的发展,把污染企业搬迁出去,重视发展电子、纺织、食品加工等工业;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花卉业、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发展绿色农业。

22.(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公元3世纪以前,楼兰及其周围地区河湖众多,胡杨林茂盛,土地肥美,楼兰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但到了公元4世纪,楼兰的名字突然从中外文献中销声匿迹了。

如今,人们看到距塔里木河河尾不远处,楼兰古城的遗址默默静卧,残垣断壁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和沧桑。

材料二 在新疆塔里木河沿岸,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胡杨林带。

千百年来,胡杨林和塔里木河相依相偎,形成一条绿色长廊,紧紧锁住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姆塔格沙漠急于扩张的沙舌,守护着南疆各族儿女的家园。

长期以来,人们堵坝扒堤,引水漫灌,砍伐了大片胡杨林,发展了农牧业生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但是近几十年来,流动沙丘步步逼近,蚕食着绿色走廊,大风、沙尘暴天气席卷全疆,上千农牧民举家迁徙,沦为“生态难民”。

(1)楼兰为什么会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4分)

(2)分析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

(4分)

(3)该地区的胡杨林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有什么作用?

(8分)

解析:

(1)题,从材料一中可找出答案。

(2)题,楼兰古城的消失是荒漠化导致的,这里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第(3)题,森林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作用表现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

答案:

(1)塔里木河给楼兰带来丰沛的水源;大片胡杨林保护了楼兰当地的生态环境,使之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2)自然原因:

南疆深居温带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温带荒漠广布,容易引起荒漠扩张。

人为原因:

人类不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使生态环境恶化。

(3)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

(答出4点即可)

23.(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羊绒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左右,内蒙古羊绒产量占中国总产量的50%左右。

世界上羊绒品质最高的阿尔帕斯羊生长在鄂尔多斯高原地区。

羊绒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我国羊绒制品在国际市场上多需要使用外国品牌出售,我国企业只获得较少的经济效益;外国企业则从品牌和营销上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山羊产绒率极低,羊绒为稀缺的天然动物纤维,全世界羊绒产量只有羊毛产量的1/300。

羊绒产量受草场载畜量的限制。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假设在年降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全球变暖对所示地区羊绒业发展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4分)

(2)图中鄂尔多斯高原出现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什么?

导致该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6分)

(3)针对上述第

(1)

(2)题中出现的问题,请简述鄂尔多斯羊绒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4分)

解析:

(1)题,全球气候变暖对中纬度地区是不利的,会使该地区更加干旱,草场退化,载畜量降低,羊绒产量减少,对羊绒业产生不利影响。

(2)题,针对当地的环境条件,可知最大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与这里的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不合理开采煤矿等有关。

第(3)题,可从合理放牧、培育良种羊及培育优质草场等方面组织答案。

答案:

(1)全球变暖会导致全球干湿状况发生变化,使该地区更加干旱,从而导致草场资源退化,载畜量降低,引起羊绒产量的减少,最终影响其羊绒业的发展。

(2)土地荒漠化。

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不合理开采煤矿。

(3)合理放牧;培育良种羊;人工培育优质草场;退耕还草等。

24.(10分)下列图示为我国某地区化肥消费量与小麦单产变化图及农民生产施肥习惯图。

读图和表,完成下列各题。

年份

化肥贡献/(kg·hm-2)

贡献率/%

1979~1984

64

39

1984~1989

25

64

1989~1994

38

33

1994~2004

-35

-144

(1)结合资料,说明我国化肥消费量与小麦单产的变化趋势。

(4分)

(2)若该地区农民施肥习惯不变,可能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在今后生产中应采取什么措施?

(6分)

解析:

(1)题,结合图示从两者的相关性和小麦单产增幅的速率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2)题,过量施用化肥,直接的影响是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产量,间接的影响为污染地下水及地表水,危害人体健康。

解决该问题应从产生的原因方面找措施。

答案:

(1)随着化肥消费量的增加,小麦单产提高,但小麦单产增幅变缓。

(2)致使土壤板结变硬,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污染地表水及地下水,危害人体健康等。

提高生物技术,减少化肥使用量,发展有机农业,改良土壤等。

25.(附加题)(10分)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我国沿海某区域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性学习。

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

确定研

究区域→收集资料,了解

该区域特征→分析该区域发

展的优劣势

信息材料:

该区域景观及气候资料图。

(1)根据图示信息,说明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3分)

(2)为充分发挥该地区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延长农业生产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该区域应发展的工业有哪些?

(3分)

(3)研究性学习小组考察本区域时,发现该区域面临的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解决该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有哪些?

(4分) 

解析:

(1)题,自然地理特征可从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方面着手,这些可从图中提取信息。

(2)题,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可生长水稻,山区森林茂密,还有果树及水塘,因此可根据本地农业资源发展相应的工业。

第(3)题,该区域由于对丘陵地区的过度开垦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治理的措施有发展立体农业、植树造林、开发优势农业资源、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答案:

(1)①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②亚热带季风气候;③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植被;④红壤;⑤河流水量丰富,季节变化明显,落差较大,含沙量较大。

(答出三点即可)

(2)①以水稻为原料,发展食品加工工业;②以木材为原料,发展造纸工业;③以水果为原料,发展水果罐头工业;④以淡水鱼为原料,发展水产品加工业。

(答出三点即可)

(3)水土流失 ①大力发展立体农业;②护林植树,维护农业生态;③因地制宜,开发优势农业资源;④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答出三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