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5的倍数的特征教案设计.docx
《最新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5的倍数的特征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5的倍数的特征教案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5的倍数的特征教案设计
最新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5的倍数的特征》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也是最好的老师。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学校组织学生集体看演出的情境入手,通过单、双号的形式进入会场,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下面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做好铺垫。
2.猜想验证,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数学猜想属于数学方法论的范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
“猜想—验证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依据已有的数学材料或知识经验,做出符合一定规律或事实的推测性猜想,然后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并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发挥创造才能,完善自己的猜想,最终发现规律。
本设计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运用“猜想——观察——验证——归纳”来探究2、5的倍数的特征,促使学生掌握了探究数学规律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百数表
学生准备 百数表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
明天将在学校的剧场举行文艺汇演,学校提出了入场要求,大家请看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
由于我们学校人数较多,因此需要分两个门入场,分别是单号入场口和双号入场口,请大家想一想,什么号码的同学能从双号入场口进入呢?
预设
生:
2号、4号、6号、8号……
师:
大家说了那么多的号码,像这样的号码能说得完吗?
能不能把所有适合的号码用一句话概括呢?
(有的会说双数号码,有的会说是2的倍数的号码等等)
2.引入新课:
我们平时所说的双数都是2的倍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2、5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一)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
1.操作:
(出示百数表)请同学们在百数表中将2的倍数框起来,并涂上黄色。
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讨论。
2.思考:
刚才我们找到了这么多2的倍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下面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可以补充,然后各组选代表全班交流。
3.汇报:
学生交流后汇报。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4.数学游戏:
同桌之间互相说数,并让对方判断该数是不是2的倍数。
5.总结: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2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过程。
(先找出一些2的倍数,然后通过观察发现特征,最后举例验证)
(二)奇数和偶数的意义。
1.指导学生自学。
师:
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2的倍数,一类不是2的倍数。
是2的倍数的数叫什么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什么数?
请同学们把教材翻到9页,自学这部分知识。
2.汇报自学成果。
学生自学后汇报,我们平时所说的单数在数学中叫奇数,双数在数学中叫偶数。
3.组织学生思考。
师:
谁知道怎样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4.尝试举例说明。
师:
生活中,你们见过把数分成奇数和偶数的情况吗?
设计说明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也是最好的老师。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学校组织学生集体看演出的情境入手,通过单、双号的形式进入会场,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下面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做好铺垫。
2.猜想验证,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数学猜想属于数学方法论的范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
“猜想—验证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依据已有的数学材料或知识经验,做出符合一定规律或事实的推测性猜想,然后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并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发挥创造才能,完善自己的猜想,最终发现规律。
本设计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运用“猜想——观察——验证——归纳”来探究2、5的倍数的特征,促使学生掌握了探究数学规律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百数表
学生准备 百数表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
明天将在学校的剧场举行文艺汇演,学校提出了入场要求,大家请看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
由于我们学校人数较多,因此需要分两个门入场,分别是单号入场口和双号入场口,请大家想一想,什么号码的同学能从双号入场口进入呢?
预设
生:
2号、4号、6号、8号……
师:
大家说了那么多的号码,像这样的号码能说得完吗?
能不能把所有适合的号码用一句话概括呢?
(有的会说双数号码,有的会说是2的倍数的号码等等)
2.引入新课:
我们平时所说的双数都是2的倍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2、5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一)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
1.操作:
(出示百数表)请同学们在百数表中将2的倍数框起来,并涂上黄色。
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讨论。
2.思考:
刚才我们找到了这么多2的倍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下面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可以补充,然后各组选代表全班交流。
3.汇报:
学生交流后汇报。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4.数学游戏:
同桌之间互相说数,并让对方判断该数是不是2的倍数。
5.总结: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2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过程。
(先找出一些2的倍数,然后通过观察发现特征,最后举例验证)
(二)奇数和偶数的意义。
1.指导学生自学。
师:
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2的倍数,一类不是2的倍数。
是2的倍数的数叫什么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什么数?
请同学们把教材翻到9页,自学这部分知识。
2.汇报自学成果。
学生自学后汇报,我们平时所说的单数在数学中叫奇数,双数在数学中叫偶数。
3.组织学生思考。
师:
谁知道怎样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4.尝试举例说明。
师:
生活中,你们见过把数分成奇数和偶数的情况吗?
设计说明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也是最好的老师。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学校组织学生集体看演出的情境入手,通过单、双号的形式进入会场,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下面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做好铺垫。
2.猜想验证,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数学猜想属于数学方法论的范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
“猜想—验证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依据已有的数学材料或知识经验,做出符合一定规律或事实的推测性猜想,然后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并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发挥创造才能,完善自己的猜想,最终发现规律。
本设计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运用“猜想——观察——验证——归纳”来探究2、5的倍数的特征,促使学生掌握了探究数学规律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百数表
学生准备 百数表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
明天将在学校的剧场举行文艺汇演,学校提出了入场要求,大家请看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
由于我们学校人数较多,因此需要分两个门入场,分别是单号入场口和双号入场口,请大家想一想,什么号码的同学能从双号入场口进入呢?
预设
生:
2号、4号、6号、8号……
师:
大家说了那么多的号码,像这样的号码能说得完吗?
能不能把所有适合的号码用一句话概括呢?
(有的会说双数号码,有的会说是2的倍数的号码等等)
2.引入新课:
我们平时所说的双数都是2的倍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2、5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一)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
1.操作:
(出示百数表)请同学们在百数表中将2的倍数框起来,并涂上黄色。
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讨论。
2.思考:
刚才我们找到了这么多2的倍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下面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可以补充,然后各组选代表全班交流。
3.汇报:
学生交流后汇报。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4.数学游戏:
同桌之间互相说数,并让对方判断该数是不是2的倍数。
5.总结: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2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过程。
(先找出一些2的倍数,然后通过观察发现特征,最后举例验证)
(二)奇数和偶数的意义。
1.指导学生自学。
师:
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2的倍数,一类不是2的倍数。
是2的倍数的数叫什么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什么数?
请同学们把教材翻到9页,自学这部分知识。
2.汇报自学成果。
学生自学后汇报,我们平时所说的单数在数学中叫奇数,双数在数学中叫偶数。
3.组织学生思考。
师:
谁知道怎样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4.尝试举例说明。
师:
生活中,你们见过把数分成奇数和偶数的情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