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3002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教案.docx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教案.docx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课型

课时

计划内容

单元课

1

 

1.建构单元体系,使学生对本单元有初步认识。

2.导学,为学生学时课的学习教给方法,指出方向。

学时课

 

7

 

1.教学《坐井观天》2课时

2.教学《寒号鸟》2课时

3.教学《我要的是葫芦》2课时

4.口语交际《商量》1课时

 

整合课

 

3

 

1.完成识字加油站。

2.完成字词句运用。

3.书写提示

4.日积月累

5.我爱阅读

教学设计表

学科

语文

单元

五单元

执教者

课型

学时课

课题

坐井观天

上课时间

学习

要点

1、随文识字,随文理解和掌握“井沿、大话、弄错、无边无际”等词语,识字“沿际”。

2、正确、流利、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研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第二次对话,理解他们不同观点的原因、初步学习把反问句改成肯定句。

教学重点:

研读青蛙和小鸟之间的前两次对话。

教学难点:

理解青蛙为什么说:

“天只有井口那么小”。

学习

目标

1、随文识字,随文理解和掌握“井沿、大话、弄错、无边无际”等词语,识字“沿际”。

2、正确、流利、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研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第二次对话,理解他们不同观点的原因、初步学习把反问句改成肯定句。

探究

问题

青蛙为什么说:

“天只有井口那么小”?

应用

作业

朗读课文

说一说小鸟和青蛙在争论什么?

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

文化

阅读

含动物名称的诗句

学习

重难点

教学重点:

研读青蛙和小鸟之间的前两次对话。

教学难点:

理解青蛙为什么说:

“天只有井口那么小”。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一:

导入

集体背诵《识字四》

活动二:

初读课文

1、读读通课文,把读不通顺的句子读3---5遍

2、读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3、读边读边想,《坐井观天》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活动三:

研读三次对话,随文识字

 

活动四:

提炼“坐井观天”的寓意

 

活动五:

书写生字

 

活动一:

导入

1、集体背诵《识字四》

2、导入新课《坐井观天》

活动二:

初读课文

1、读读通课文,把读不通顺的句子读3---5遍

2、读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3、读边读边想,《坐井观天》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活动三:

研读三次对话,随文识字

(一)反馈:

《坐井观天》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和()争论()

2、再次默读课文,找一找,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3、反馈出示课文4.5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青蛙的观点是(),小鸟的观点是()、

(二)思考:

青蛙和小鸟的观点为什么截然相反呢?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摆一摆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2、理解“井沿”,识字“沿”,小鸟落下的这个位置就是“井沿”,看来“井沿”就是——井边,“沿”在这里的意思就是——“边”、(教师手指桌沿)那么这是?

----桌沿、学生给“沿”组词。

3、理解“落”字在句子中的运用。

  给“落”换词、想想为什么课文没有用“停”等词呢?

(三)教师引读,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一次对话,了解故事的起因。

  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了解“一百多里”有多远,读好“一百多里”。

(四)研读第二次对话,争论的要点:

1、理解小鸟的观点:

(1)理解“无边无际”

 小鸟飞过那么多地方,但是它都没有看到天的尽头,这就是课文里的哪个词?

(无边无际)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我们还可以说什么也无边无际?

(2)天如此无边无际,怪不得…….

  教师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集体读,再次回。

  教师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指名读,想想小鸟会()地说。

  评价读中感受小鸟的自信、诚恳……

2、理解青蛙的观点:

(1)理解“大话”:

“大话”是什么话?

青蛙认为小鸟说了什么大话?

(2)青蛙问小鸟“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

”它其实想说的的是: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3)出示两个句子读一读,感受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感受“!

”和“?

”的变化。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4)听了青蛙的话,你心里一定有了问题了、(预设:

青蛙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想法呢?

(5)探究青蛙的观点的形成原因:

  同学们开动脑筋,想想用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可启发学生想办法获得青蛙的“体验”,或者自己引导:

A抬头看看教室的天花板,你看到了方方正正的一大片,但是再把纸卷成筒状看看天花板?

你又看到了什么?

B再观察一下课本插图中青蛙所处的位置,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6)指名读第四自然段青蛙的话,读好“!

”和“?

3、分角色朗读第一、二次对话。

(五)学习第三次对话。

1、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

青蛙和小鸟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笑的含义一样吗?

2、同桌分角色朗读,讨论一下小鸟和青蛙各自在笑什么。

3、反馈:

预设:

青蛙笑小鸟错了,自己是对的……小鸟笑青蛙过于自信,听不进别人的正确意见……青蛙觉得自己天天坐在井里看天,最了解天的大小,不会弄错的,小鸟居然和他争论,实在可笑……小鸟笑青蛙确实弄错了,还自以为是……

4、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三次对话,关注生生评价。

活动四:

提炼“坐井观天”的寓意

引:

课文学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了到底是谁弄错了?

1、青蛙错在哪里?

预设:

错在自己呆在井底,不跳出来看看,就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天就井口那么小……错在不听别人的劝告,自以为是……

2、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课题:

坐井观天就是:

坐在井里观察天……坐在井里看天……

坐井观天是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同时它也在批评一类人,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是批评什么样的人呢?

(…….批评见识少而又自以为是的人……)

3、拓展:

出示课堂小练笔: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终于跳出了井口

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4、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什么?

预设:

我明白了不能自以为自己什么都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我懂得了要多学知识才能见识广……

小结:

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可千万别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呀!

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多用眼睛去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

活动五:

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板书

设计

 

教学

后记

学科

语文

单元

五单元

执教者

课型

学时课

课题

寒号鸟

上课时间

学习

要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把几句话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教师引导学生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教学重点:

理清事情发展顺序,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教师引导学生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学习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把几句话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教师引导学生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探究

问题

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应用

作业

照样子说词组

你生活中见过喜鹊或寒号鸟这样的人吗?

文化

阅读

《明日歌》

学习

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清事情发展顺序,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教师引导学生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一:

揭题  

1、齐读课题“寒号鸟”,读准多音字“号”。

2、你知道寒号乌是怎样一种动物吗?

活动二:

检查自学情况

 

活动三:

练习按时间顺序组句成段

 

活动四:

精读课文

 

活动五:

返顾全文,深化认识

1、齐读第九自然段。

2、深入思考,同样是寒冬腊月,为什么喜鹊能在温暖的窝里熟睡,而寒号鸟却在黑夜里冻死了?

(结合完成作业本)

3、订正作业,随机小结,完善板书。

4、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书写生字。

活动一:

揭题  

1、齐读课题“寒号鸟”,读准多音字“号”。

2、你知道寒号乌是怎样一种动物吗?

(对课外知识丰富的的同学及时鼓励、教师出示挂图或投影片简介寒号鸟、)

活动二:

检查自学情况 

1、听录音范读课文、(听后自评并纠正)

2、指名读一读划出的词语、(互相交流评点)

3、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教师点拨:

“懒”字中间“束”羽写成“束”)

4、指名填空并齐读。

活动三:

练习按时间顺序组句成段

(一)

1、指名读读用“……”划出的表示时间的句子。

2、将学生读出的句子按顺序出现。

3、学生独立默读体会,哪些句子跟季节变化有关,哪些句子不能表示季节变化?

(删去跟季节变化无关的句子)

4、这些跟季节有关的句子应该怎样排列?

为什么?

5、练一练:

《作业本》第5题。

(二)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全文。

2、说一说:

课文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是写“冬天快要到”的事;……是写“寒冬腊月”的事。

活动四:

精读课文

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读懂三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哪句话的意思是最主要的、(指导看插图)

2、体会寒号鸟的懒惰、(学生理论,互评)

3、齐读第1自然段。

七、学习2~5自然段:

1、默读2~4自然段,思考:

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

(“一一一”划出)

2、检查,出示幻灯

(1),抓“累”字体会寒号鸟懒惰。

3、还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出示小黑板

(1):

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

“……”。

4、抓“不听劝告”深人体会寒号鸟懒惰。

a、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b、喜鹊怎么劝告?

(结合指导读、指读→评点→范读→自读→齐读)

c、从哪里看出寒号鸟不听劝告?

(圈圈划划,自读体会,结合指导读寒号鸟的话:

指读→评点→自读→男女生对读)

d.指读第五自然段,思考:

寒号鸟不听劝告结果怎么样?

(结合理解“直打哆嗦”、“悲哀”,指导读“悲哀地叫”的句子)

5、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想象自读→指读评点→女生齐读)

学习6~8自然段:

1、回顾学法:

抓“不听劝告”这几个重点词语提问解答,深入理解课文。

2、启发学生围绕“还是不听劝告”自己提问,师小结后出示小黑板

a、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b、谁怎么劝告?

c、从哪里看出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

d、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结果怎样?

3、学生轻声自读,思考上述问题。

4、四人一小组讨论,准备汇报。

5、汇报自学、(学生自由汇报,老师随机点拨,穿插朗读训练)

 点拨要点:

题b,比较 喜鹊说:

“……”和“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说:

“……”体会感情变化→指导读好语气。

②问题c,结合理解“得过且过”,指导读出寒号鸟不耐烦的语气。

③问题d,结合理解“最后的哀号”、“漫山遍野”等词,引导学生想象寒号鸟在冰天雪地里发出最后哀号时的样子、指导读好第八自然段。

活动五:

返顾全文,深化认识

1、齐读第九自然段。

2、深入思考,同样是寒冬腊月,为什么喜鹊能在温暖的窝里熟睡,而寒号鸟却在黑夜里冻死了?

(结合完成作业本)

3、订正作业,随机小结,完善板书。

4、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小结学法,指导书写。

板书

设计

寒号鸟

           懒惰      勤劳

           玩睡——————垒巢

           直打哆嗦————住暖窝

           最后哀号————熟睡

           不幸——————幸福第

教学

后记

 

学科

语文

单元

五单元

执教者

课型

学时课

课题

我要的是葫芦

上课时间

学习

要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过程与方法:

通过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清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从而受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这一科学思想的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和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学习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过程与方法:

通过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清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从而受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这一科学思想的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和大自然的情感。

探究

问题

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

应用

作业

读一读课文,注意句子不同的语气。

文化

阅读

《葫芦变黄掉落的原因》

学习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回答问题

齐读课题

 

活动二:

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活动三:

自主合作,朗读感悟

 

活动四:

回归课题,总结延伸

 

活动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图一):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面长满了绿叶,可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可爱的小葫芦哇!

那人后来得到了葫芦吗?

这又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4课《我要的是葫芦》。

2、板书,读题

活动二:

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得的字可以借助汉语拼音,或者问同学。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生字:

葫 芦 藤 哇 盯 言 每 治 棵 挂 怪 慢

(2)认读词语:

葫芦 细长 长满 雪白 可爱 每天 蚜虫 自言自语 盯着 慢慢地

(3)开火车读去掉拼音后的生字。

(4)再读课文,并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5)分自然段读课文,想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

(6)指名分段读课文。

3、小结:

从刚才的检查中,老师知道同学们个个都是聪明好学的孩子,很快就能与这么多的生词、新词交上朋友,我相信在后面的学习中,同学们表现得会更棒。

活动三:

自主合作,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1、(出示图一)师:

刚开始那葫芦长得怎么样呢?

自由的朗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句子: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葫芦长得好?

理解“长满”“谢”“挂”。

3、你欢这些可爱的小葫芦吗?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4、指名读。

5、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大家都非常喜欢、从哪里能看出种葫芦的人喜欢呢?

6、练习用“每天”造句。

师:

这颗葫芦长得这么好,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一定会结出大葫芦,实际上是这样吗?

这是为什么呢?

(二)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段:

出示思考题:

1、看到叶子上长了蚜虫,种葫芦的人是怎么做的?

2、说说小葫芦为什么会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小组练读种葫芦的人与邻居的话,看谁读得最好。

(三)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1、指名回答

2、随机指导朗读:

(1)那个人眼睛只盯着小葫芦,此时他心里会怎么想?

理解:

“盯着”“自言自语”,反复朗读体会此时种葫芦人的高兴心情。

(2)邻居提醒他要治一治叶子上的蚜虫,他却不以为然满不在乎,这时他心里又想些什么?

 

(3)角色朗读(邻居:

劝说,种葫芦的人:

奇怪,不以为然)

3、补充:

(绿色加工厂)

(叶子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

4、填空,明白原因:

  因为叶子出了(  ),叶子被虫(  )就(  ),没有叶子,不能把充足的养料送给小葫芦,小葫芦缺(  )所以都(   )。

(四)齐读第四段;

1、种葫芦的人见到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学了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

活动四:

拓展练习,发展语言

1、假如让你来劝说那个种葫芦的人,你将怎么样来说服他呢?

2、读编故事: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颗葫芦

3、今天大家又学到了新的知识,明白了叶子与果实的关系、其实在大自然中到处都蕴藏着知识和智慧的宝藏、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多看课外书,你们会有更精彩的发现。

板书

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绿叶      小花      小葫芦

一些蚜虫             变黄了

蚜虫更多了            都落了

叶和果有联系

教学

后记

学科

语文

单元

五单元

执教者

课型

学时课

课题

口语交际—商量

上课时间

学习

要点

1、让学生明白生活中遇到当自己拿不定主意时或与人意见不一致时,遇到苦恼的事时,都可以找人商量,学会商量是一种交际的技巧。

2、通过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并逐步掌握商量的要领,做到找人商量态度真诚以理服人,共同商量耐心倾听,设身处地,积极策划。

3、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交际实践,培养他们表达的自信心,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习

目标

1、让学生明白生活中遇到当自己拿不定主意时或与人意见不一致时,遇到苦恼的事时,都可以找人商量,学会商量是一种交际的技巧。

2、通过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并逐步掌握商量的要领,做到找人商量态度真诚以理服人,共同商量耐心倾听,设身处地,积极策划。

3、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交际实践,培养他们表达的自信心,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探究

问题

生活中,你会怎样跟别人商量?

应用

作业

生活中,你会怎样跟别人商量?

和同学说一说

文化

阅读

同步阅读

学习

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并逐步掌握商量的要领,做到找人商量态度真诚以理服人,共同商量耐心倾听,设身处地,积极策划。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一:

直入课题

 

活动二:

创设情境,指导说话

 

活动三:

再创情境,集体讨论

 

活动四:

说收获

活动一:

直入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指板书)——学会商量。

2、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写下了心中想与别人商量的事,谁来跟大家说一说?

(指名说三个)

3、老师做了有心人,发现这三个同学所写的事很有商量的价值。

(请三位同学将自己的事读出来。

小结:

是啊,同学们,商量的学问大着呢。

生活中,当我们需要寻求别人帮助的时候、自己拿不定主意或与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就应该——学会商量。

活动二:

创设情境,指导说话

1、商量的任务:

你值日那天因为你有事,所以你想和小丽调换一下值日的时间,该怎样跟她商量呢?

2、请在4人小组内讨论交流。

3、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汇报。

4、讨论:

怎样说,小丽才更愿意和你调换值日的时间呢?

5、总结学习商量的方法。

活动三:

再创情境,集体讨论

1、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样跟别人商量。

(1)向同学借的书没有看完,想再多借几天。

(2)最爱看的电视节目马上就要开始了,但爸爸正在看足球比赛。

2、注意商量时就做到:

(1)要用商量的语气。

(2)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3、开始讨论,也可以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写下来。

4、全班交流。

5、将大家的交流成果择优写一写。

活动四:

说收获

板书

设计

教学

后记

学科

语文

单元

五单元

执教者

课型

单元课

课题

语文园地五

上课时间

学习

要点

1、学习区别识字的方法,认识生字锋、蜜、蜂、幕、扫、墓、慕、抄、吵。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

会写生字观、忙、呼、如。

3、积累关于语言的词语,学会使用形容词:

细长的、雪白的、茂密的、绿色的。

4、熟读并背诵古诗《江雪》,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魅力。

5、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学习

目标

1、学习区别识字的方法,认识生字锋、蜜、蜂、幕、扫、墓、慕、抄、吵。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

会写生字观、忙、呼、如。

3、积累关于语言的词语,学会使用形容词:

细长的、雪白的、茂密的、绿色的。

4、熟读并背诵古诗《江雪》,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魅力。

5、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探究

问题

如何猜一猜词语的意思?

应用

作业

背诵《江雪》

文化

阅读

寓言故事

学习

重难点

重点难点:

1、学习区别识字的方法,认识生字锋、蜜、蜂、幕、扫、墓、慕、抄、吵。

2、熟读并背诵古诗《江雪》,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一:

识字加油站

 

活动二:

字词句运用

 

活动三:

书写提示

 

活动四:

直入课题,了解诗人

 

活动五:

我爱阅读:

刻舟求剑

 

活动一:

识字加油站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2、读生字:

自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学生动手连线。

4、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看看有什么发现?

5、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6、小结识字的方法。

活动二:

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猜一猜词语的意思。

不言不语只言片语三言两语千言万语

豪言壮语少言寡语自言自语甜言蜜语

2、你可以将这些词语进行分类吗?

试试看。

3、选两个说一句话。

4、全班交流。

5、读句子。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2)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6、和同桌用“细长的、雪白的、茂密的、绿色的”说话。

7、全班交流所说的句子。

8、补充句子:

(1)天空飘着气球。

(2)池塘开满荷花。

9、学生汇报。

活动三:

书写提示

1、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请学生描红,描红以后再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4、进行全班评比。

活动四:

直入课题,了解诗人

(一)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写的《江雪》。

2、板书:

《江雪》,学生读课题,理解课题意思(江上雪景)。

(二)

了解背景,体会感情

1、体会环境的寒冷寂静

2、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