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林下养鸡可行性建议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12828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华秋实林下养鸡可行性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春华秋实林下养鸡可行性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春华秋实林下养鸡可行性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春华秋实林下养鸡可行性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春华秋实林下养鸡可行性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华秋实林下养鸡可行性建议书.docx

《春华秋实林下养鸡可行性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华秋实林下养鸡可行性建议书.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华秋实林下养鸡可行性建议书.docx

春华秋实林下养鸡可行性建议书

洛阳春华秋实现代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林下养鸡项目

 

 

项目名称:

洛阳春华秋实生态养禽示范基地项目

建设地点:

洛阳春华秋实现代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农业观光园

建设单位:

洛阳春华秋实现代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申报时间:

洛阳春华秋实现代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林下养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土鸡也叫柴鸡、笨鸡,是指利用草山林地资源进行养殖,以自由采食饲草为主、以人工科学喂料为辅的养殖方式,土鸡生态养殖技术是将传统方法和现代技术相结合,饲喂五谷杂粮,让鸡自由寻食昆虫野草,饮用山泉露水,严格限制化学药品、激素、饲料添加剂等使用,以提高肉蛋的风味和品质为目的,生产出符合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的一项生产技术。

由于其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质量安全的特点,近年来在市场上颇受人们青睐,价格不断攀升,饲养土鸡市场前景广阔。

土鸡生态养殖能够实现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立体开发,土鸡粪便是优良的有机质,培植土壤,变废为宝,果树施用有机肥,果实色泽好,口感也好,优质优价,能够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此外,有机肥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涵养成水肥,健壮树势,增强果树的抗病能力。

林下放养土鸡,大量扑食多种虫体,降低虫害的发生率,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林果产量,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类的健康。

推广规模化生态土鸡养殖,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是种养一体化生态高效循环发展模式,对促进土鸡养殖业走向产业化、标准化,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项目区基本情况

洛阳春华秋实农业观光园位于河南洛阳龙门西山森林公园内,占地3000余亩,是以名优林果种植、生态养殖、现代农林观光、特色餐饮旅游、农林产品加工、科普示范推广为一体的高科技现代农业股份制企业。

经历六年多来艰苦不懈的努力,先后种植生态林和经济林35万余株,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独具特色的生态效益,相继获得了“洛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河南省科技企业”、“洛阳市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等荣誉称号。

生态养殖园区与交通旅游干线王城大道、龙门大道相距1000米以上,符合防疫条件,交通便利,区域位置优越,水电路基础设施齐全,非常适合林下养鸡业的发展。

三、项目背景

1、符合市场消费需求。

当前高产蛋鸡和高产肉鸡规模化生产程度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市场供应较为充足,发展空间不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质土鸡生产迎来了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以猪肉消费为主体的传统肉食品消费结构,使人们对土鸡肉食品的需求量愈来愈大。

但在生态家禽养殖如笨鸡、土鸡蛋的生产供应量较少,价格较高,利润空间较大,特别是在消费上市场潜力巨大。

据调查,我国华东华南及东北大部分地区对土鸡、笨鸡蛋形成了较强的消费习惯,大多数城市消费群体对此需求也快速增长。

我省已将信阳、洛阳、济源等地市作为生态养殖发展的优势地区。

2、符合产业发展政策。

按照2011年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市领导要求,规划在“十二五“期间,结合我市森林资源丰富、林果草山资源较多的优势,在我市南部山区及浅山丘陵地区实施千万只林下养禽项目,重点建设出栏30万只家禽的乡镇20个,出栏20万只家禽的乡镇20个,饲养总量达1000万只,并配套建设特色家禽屠宰加工厂、特色禽蛋加工销售服务机构,使洛阳市生态家禽饲养处于全省先进位次,使我市的生态养禽成为全省亮点。

各级政府为加快土鸡养殖业的发展,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

3、符合生产模式的需要。

目前,我市土鸡养殖技术含量低、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土鸡品种结构不合理,生产性能差,饲养管理技术落后,产品外调困难,销售不畅等因素一直制约着全市土鸡生产发展,研究总结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的生态养鸡模式,在市场竞争中将立于不败之地。

利用春华秋实林地资源实施土鸡生态养殖,可以打造洛阳近郊生态养殖、观光度假、休闲旅游相结合的种养一体化示范基地,实现三个目的:

一是充实春华秋实农业博览园区的观光项目,提升公司的品牌效应;二是研究探索林下养鸡的管理模式,总结完善后在全市推广应用;三是建设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畜牧业示范项目,带动我市特色养禽业快速发展。

四、市场需求及预测

土鸡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与天然野鸡相媲美,体型较小等特点,符合人们的消费习惯,多年来,其市场价格与笼养鸡品种售价高出5—10元/公斤,市场供不应求。

因此,开发与利用本地土鸡这一宝贵的资源,进行规模化养殖,饲养中不添加任何促生长激素、有害的矿物添加剂和化学添加剂,市场前景将将十分广阔。

五、项目的主要技术特点

1.采用移动式鸡笼。

在观光园区内选择500亩柿树林,放置移动式鸡笼,便于生产管理和场地轮转。

柿树的树形较高,能够放置鸡笼,柿树不用喷洒农药,利于鸡的生长。

移动式鸡笼周围采用钢网,笼顶使用彩钢瓦,科学设置饮水器、产蛋箱和料槽。

2、选择适合放养的品种。

选用优质地方良种鸡,如固始鸡、绿壳蛋鸡、乌骨鸡等适应性强、适合放养且符合市场消费需求的品种。

3、育雏期管理。

雏鸡幼小抵抗力差,不能直接进入野外饲养。

3~4周龄前与普通育雏一样,进行人工育雏,脱温后转移到林下放养。

4、严把脱温期管理。

3周后开始进入脱温饲养,脱温期特别要注意外界气温,内外温差大,仔鸡抗逆力低,调节功能差,一时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要选择天气暖和的晴天放养,开始几天,每天放养2~4h,以后逐日增加放养时间,使仔鸡逐渐适应环境变化。

让鸡自由采食,每天早上饲喂半饱,把鸡放出去自由活动,采食天然饲料,太阳下山时将鸡群收回鸡舍并补饲部分饲料粮。

刮风下雨天气停止放养,防止淋湿羽毛而受寒发病,同时还要防止天敌和兽害。

5、疫病控制。

野外放养鸡的活动范围广,疾病防治是关键,因此免疫工作要求质量高、免疫剂量足,严格按照免疫程序,逐只予以免疫注射。

特别是马立克、新城疫、传染性法囊病等主要传染病,决不能放松。

同时做好定期消毒,发现病鸡及时隔离饲养,避免交叉感染。

6、饲养密度及方式。

每群一般1000羽,第3~4周龄开始放养,围栏分区轮牧,每隔一周期换一块地,放养周期控制在一个月左右,利于杂草的生长发育和土鸡的采食,如此往复形成食物链。

7、饲料营养及饲喂。

雏鸡3周龄前用全价饲料饲喂,3周龄后逐渐改喂五谷杂粮。

喂饲量由放养初期的足量减少至七成,5周龄以上的大鸡还降至六成甚至更低些,5周龄后全部换为谷物杂粮,促进寻找食物,以增加鸡的活动量,采食更多的有机物和营养物。

六、项目实施年限及年度计划安排

项目于2011年6月开始,2012年12月止,年度具体实施计划如下:

2011年6月:

项目立项,示范场施工、管理及人员培训等。

2011年8月:

技术培训,购进雏鸡10000只开始育雏。

2011年9月:

技术培训,示范场生产管理。

2011年10月—2012年12月:

项目资料收集、整理,总结验收

七、项目总投资预算和资金筹措

(一)总投资预算。

投资估算合计投资100万元。

1、新建蛋库、料库、办公室、饲养员住室建厂房需投资(500㎡×400元/㎡)=20万元;

2、购买移动式鸡笼200个,每个鸡笼1000元,计20万元;饮水器、料槽和产蛋箱计5万元;

3、购买围栏和围网需10万元;

4、鸡苗购置、饲料育成费45万元。

(二)资金来源

申请上级科技经费补助50万元,单位自筹50万元。

八、项目投资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常年饲养商品鸡1万只,公母各半,收益为17万元。

(1)养殖效益:

公鸡收购价格为15元/公斤,每只养殖成本19元左右,平均利润在10元左右,5000只收入5万元。

母鸡淘汰时收入与饲养成本基本相等,产蛋6个月的母鸡可收益24元左右,5000只收入12万元。

(2)效益分析:

土鸡生产是以自由采食自然饲料为主(杂草、虫子等),以人工科学补料为辅的养殖方式。

公鸡饲养周期为4个月左右,根据养殖地区青饲料情况的差异,每只鸡饲料成本在12.5—15元、鸡雏1.5元、防疫1.5,人工费2.5元(按每人养3000只计算),合计成本18-20.5元,出栏一只公鸡(平均体重2公斤),以现在收购价格15元/公斤计算,收入30元,除去成本净利润9.5-12元。

母鸡从鸡雏到产蛋需5个月,养殖成本在19元左右,产蛋期6个月,每天饲料成本为0.3元,6个月需饲料成本54元,总计成本73元;每只鸡平均产蛋100只,每只0.7元,收入70元,母鸡淘汰时收购价为16元/公斤,出栏体重为1.7公斤左右,可收入27元,总计93元。

养殖一只母鸡年收入为24元左右。

(二)社会、生态效益分析

该项目设计在林下散养,在土鸡养殖过程中尽量不使用饲料和兽药,属于环保绿色无污染项目。

土鸡以林下的杂草、昆虫为主要食物,还有利于果树的除草和灭虫,产生的鸡粪作为果树的有机肥料,肥效高,能大大提高水果的口感和品质,生态效益显著。

通过发展林下养殖,充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合理利用了养殖空间,节省大量养殖成本,为农民开辟出了一个新的增收渠道,促进农林牧各业协调发展。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市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畜牧业示范基地,研究探索林下养鸡的管理模式,采用“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实行“三提供二回收一统一”经营模式,即提供鸡苗、技术和饲料,回收鸡蛋和成鸡,统一品牌销售。

带动周边1000户农民发展林下养殖,每户年均增收6000元,人均年增收2000元,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带动我市特色养禽业快速发展,其社会效益较好。

结论:

综上所述,该项目经受市场风险压力强,能带来较好的经济收入,在项目实施四年多即能收回投资,以维持自身的良性循环发展。

更主要的是探索出一套适合于林下土鸡高效养殖的技术,带领周边农民走上一条山上栽树、林下养鸡、养鸡致富的新路子,带动一方农民致富。

同时,林间放养土鸡有利于疏松林地和林木生长,规模土鸡放养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项目可行性较强。

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