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2553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4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docx

《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docx

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

玉溪一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期中考

高三生物试题

命题人:

李云

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自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以来,有的生还群众患上了气性坏疽病。

该病是由“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引起,通常在深度伤口中可快速繁殖。

下面微生物中与该菌结构和代谢类型相同的是

A.酵母菌B.硝化细菌C.乳酸菌D.噬菌体

【答案】C

解析:

酵母菌:

兼性厌氧型;硝化细菌:

需氧型;:

噬菌体是异养需氧型

乳酸菌:

厌氧型;;梭状芽孢杆菌:

厌氧型。

故选C

2.下列关于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叶肉细胞利用核孔实现核内外DNA、RNA和蛋白质的交换

B.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是通过细胞膜上糖被的识别来完成的

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D.蓝藻细胞有丝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一般不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故选C

3.“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

B.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载体和抗体都是蛋白质

C.细胞内的化学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D.有些蛋白质起信息传递作用,如性腺分泌的性激素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功能。

有些蛋白质起信息传递作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

故选D

4.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利于携带氧

B.大量合成胰蛋白酶的胰腺细胞中滑面内质网发达

C.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的数量明显增加

D.细胞中线粒体可以定向运动到代谢较旺盛的部位

【答案】B

解析:

大量合成胰蛋白酶的胰腺细胞中粗面内质网发达。

故选B

5.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降低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a+进入液泡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

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

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答案】C

解析:

细胞吸水是通过渗透作用,因为Na+的进入使细胞液浓度增大,有利于细胞吸水。

故选C

6.细胞膜外表面的糖被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下列各种生理功能的完成,与其有密切关系的是

①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②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润滑作用③主动运输④使细胞与周围环境分开⑤卵细胞膜表面对同物种精子的识别⑥人体免疫细胞识别外来侵入物⑦对O2的运输

A.③⑤⑥⑦B.①②⑤⑥C.①③⑤⑦D.②⑤⑥

【答案】B

解析:

糖蛋白不仅与细胞识别、免疫反应有关。

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中也是有糖蛋白在起作用。

糖脂和糖蛋白在生物膜中占有重要位置,担负着细胞和生物分子相互识别的作用。

故选B

7.下列能够表示洋葱表皮细胞放入10%KNO3溶液(不会导致细胞因失水死亡)后,其液泡体积变化过程的是

 

【答案】B

解析:

洋葱表皮细胞放入10%KNO3溶液,先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后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故选B

8.下列有关细胞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内质网与蛋白质、脂质、核酸的合成有关

B.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

C.受抗原刺激后的B细胞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加强

D.叶绿体光合作用中产生的葡萄糖可直接转移到线粒体中彻底氧化分解

【答案】B

解析:

蛋白质的合成部位是核糖体,A项错。

B细胞受到刺激后迅速增殖并分化成浆细胞,可以产生分泌蛋白——抗体,所以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加强,C项错。

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D项错

9.下图是高中生物有关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图甲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时某视野中的图像,如要看清有丝分裂的分裂

期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右移动

B.图乙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黑藻叶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图中所标

记的那一个叶绿体实际流动所处的位置是位于右下角,逆时针方向流动

C.图丙是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实验,在两次高倍镜观察之间时间不宜停留过长

D.丙图中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答案】D

解析:

丙图中用低倍镜可以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因为观察这个过程不需要看到细胞内部,只要看到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相对移动就可以。

故选D

10.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答案】C

解析:

酶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激素和神经递质都可以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相结合,从而起作用。

激素中的性激素是固醇类物质;大部分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部分神经递质是单胺类物质。

激素和神经递质与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并结合起作用,而酶的作用也具有专一性。

激素和神经递质起作用后会在相应酶的作用下被处理而失去活性,即激素和神经递质起作用后会发生代谢性失活。

11.甲、乙、丙、丁四个烧杯,分别加入100mL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将它们的pH调节到3、5、7、9,取等量新鲜萝卜的提取液分别加到四个烧杯中,都有气体产生;将加入四个烧杯中提取液的量减半,重复上述实验,甲、乙、丙、丁四个烧杯,分别加入100mL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的含量变化,结果如下图。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曲线B是第一次实验的结果

B.两次实验的差异是由pH值不同造成的

C.曲线A和B反映出提取液的量不同,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不同

D.用点燃的卫生香检验气体产生情况时,pH为7的一组中更容易熄灭

【答案】A

解析:

本题探究过氧化氢在不同pH条件及不同量的提取液条件下分解的快慢;或探究等量的提取液在不同pH条件下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及同种不同量提取液在相同pH条件下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

故选A

12.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线粒体是好氧型细菌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B.剧烈运动后体内ATP的含量不会明显下降

C.ATP分子是由一个腺嘌呤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

D.菠菜叶肉细胞ATP的形成场所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答案】B

解析: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ATP是由一分子的腺嘌呤、一分子的核糖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的;菠菜叶肉细胞ATP的形成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故选B

13.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要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下图中的表示方式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

A二氧化碳为0时,植物不可能解析光合作用;B光照强度为0时,麦苗的呼吸作用不为0;D光照强度为0时,麦苗的光合强度应为0.故选C

14.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会发生下列生理活动中的

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②丙酮酸的分解③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

④蛋白质的水解和氨基酸的缩合⑤氧气的产生与消耗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大豆萌发时,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不进行光合作用;细胞分裂是有丝分裂,不进行减数分裂;种子萌发时,细胞的种类增多,有细胞分化,基因存在选择性表达

15.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研究细胞结构、DNA双螺旋结构、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都可以用模型构建的方法

B.分离细胞内各种细胞器常用差速离心法

C.用纸层析法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常用的层析液是无水乙醇

D.观察细胞中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时必须使用活细胞

【答案】C

解析:

用纸层析法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把溶有色素的无水乙醇涂在纸条上再蘸入层析液。

16.如图表示绿色植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A、B、C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过程。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水参与C中第二阶段的反应

B.B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

C.A中产生的O2,参与C的第二阶段

D.X代表的物质从叶绿体的基质移向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答案】A

解析:

通过图解可以判断:

a表示光反应过程;b表示暗反应过程,此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表示有氧呼吸。

水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光反应产生的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X代表ATP,ATP应从叶绿体的囊状结构移向叶绿体的基质。

17.根据不同成分的植物种子在萌发时需氧量不同,下列种子在种植时埋土应该最浅的是

A.水稻   B.玉米C.小麦D.花生 

【答案】D

解析:

花生含油量最高,胚在利用油脂时需要大量氧气。

因此花生种子应该埋的最浅。

故选D

18.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1中a阶段X射线照射可诱发突变,b阶段用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B.图2中的温度在a时酶分子结构改变、活性较低

C.图3中bc段和de段的变化都会引起C3化合物含量的下降

D.图4中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是不同的

【答案】A

解析:

图甲若表示有丝分裂,则c+d为一个细胞周期;图乙中温度在a、b两点时酶活性都很低,但在a点时酶的结构并未发生变化,b点时变性失活;图丙中de段的变化是光照强度过低引起的,会引起C3化合物含量的上升;图丁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则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是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体分离成染色体

19.HIV(艾滋病病毒)感染T细胞可使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蛋白质CDK1失活,并使cyclinB积聚。

CDK1是细胞由DNA复制后进入分裂期的主要酶,cyclinB的降解则是进入分裂期的必要条件,因而HIV的感染造成T淋巴细胞核DNA处于右图所示的

A.Ⅰ阶段B.Ⅱ阶段

C.Ⅲ阶段D.Ⅳ阶段

【答案】C

解析:

根据图解可推知图中Ⅰ、Ⅱ、Ⅲ分别为细胞分裂间期的G1期、S期和G2期,Ⅳ包括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和后期。

由于HIV的感染,造成T淋巴细胞的蛋白质CDK1失活,并使cyclinB积聚,致使T淋巴细胞DNA复制后无法进入分裂期,因此T淋巴细胞的核DNA处于图示的Ⅲ阶段。

20.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编程性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癌变属于细胞编程性死亡

B.细胞编程性死亡属于正常生理过程

C.细胞受机械刺激导致死亡属于细胞的程序性死亡

D.细胞编程性死亡与基因表达无关

【答案】B

解析:

细胞编程性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apoptosis)也叫凋亡,是在细胞受到损伤后无法修补后,或达到正常寿命时,或是在人体发育过程中细胞有“计划”或有控制的死亡。

这种细胞死亡不会像坏死(necrosis)一样对周围细胞发生伤害或引起发炎,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A,C错因为癌变或分化细胞不死亡,只是性质改变。

D错因为细胞死亡需要新的基因表达来控制。

21.在小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黄色(Y)和灰色(y),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任取一对黄色短尾个体经多次交配,F1的表现型为:

黄色短尾:

黄色长尾:

灰色短尾:

灰色长尾=4:

2:

2:

l。

实验中发现有些基因型有致死现象(胚胎致死)。

以下说法错误的

A.黄色短尾亲本能产生4种正常配子

B.F1中致死个体的基因型共有4种

C.表现型为黄色短尾的小鼠的基因型只有1种

D.若让F1中的灰色短尾雌雄鼠自由交配,则F2代中灰色短尾鼠占2/3

【答案】B

解析:

因为交配后有性状分离,所以双亲都是杂合体。

但是正常子代比例应该是9:

3:

3:

1.而现在是4:

2:

2:

1.则致死基因只有前面比例降低中的3种性状的5种基因型。

22.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红绿色盲和白化病兼患的儿子,下列示意图中,b是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a为白化病基因,不可能存在于该夫妇体内的细胞是(不考虑基因突变)

 

【答案】D

解析:

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根据题意,表现正常的双亲生下一个红绿色盲和白化病兼患的孩子,说明双亲的基因型为AaXBY和AaXBXb故选D

2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和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混合物不会使健康小鼠得败血病

B.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中有关遗传病发生部分的DNA序列

C.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会使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D.DNA中的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比例与其在一条链中所占比例不相等

【答案】C

解析:

A.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和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混合物会使健康小鼠得败血病

B.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DNA序列,人体细胞中共有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XY,测序时需测定22对同型的常染色体中的各一条和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XY,共计24条。

D.DNA中的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比例与其在一条链中所占比例相等

24.下图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几个基因的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A.R中的全部脱氧核苷酸酸序列均能编码蛋白质

B.R、S、N中只有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被转录

C.片段M应是基因R或S的非编码区

D.每个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答案】B

解析:

果蝇是真核生物,R、S、N基因中含有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编码区中有外显子和内含子,只有外显子能编码蛋白质。

M、Q应是非基因片段和其它基因。

基因中有一碱基对被替换,如果是在外显子部分,则导致遗传密码子的改变,导致氨基酸的改变,才导致性状的改变。

如果密码子的改变,而氨基酸没有改变,则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没有改变,性状没有改变。

25.下图为人体细胞核内转录过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启动该过程必需的有机物①和胰岛素、生长激素一样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均呈紫色

B.⑤和ATP中所含有的五碳糖都是核糖

C.在合成人体该过程消耗的ATP时所需能量可由淀粉、蛋白质、脂肪氧化分解提供

D.核内形成的④需通过两层生物膜才能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结合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核内转绿过程的知识。

26.近期一种可抗绝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性“超级细菌”在英美印度等国家小规模爆发。

医学界已指出抗生素的滥用是“超级细菌”产生的罪魁祸首,超级细菌因含有一种叫NDM-1的基因,使这种细菌对现有的绝大多数抗生素都“刀枪不入”。

下列有关“超级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NDM-1基因的产生是该细菌发生染色体变异的结果

B.滥用抗生素诱导细菌发生基因突变产生NDM-1基因

C.细菌耐药性增强的过程中NDM-1基因频率不断增大

D.NDM-1基因的产生标志着新的细菌(物种)已经产生

【答案】C

解析:

A错误,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

NDM-1的基因主要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B错误,抗生素的使用不是发生基因突变的诱导因素。

在细菌抗药性产生的过程中,抗生素只起选择作用;D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C正确,在抗生素的选择作用下,NDM-1的基因频率不断增大

27.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指导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其主要原因是

A.一种氨基酸可能由多种密码子来决定

B.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转移RNA携带到核糖体中

C.一个核糖体可同时与多条mRNA结合,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

D.一个mRNA分子上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故选D

28.某蛋白质由n条肽链组成,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含b个碱基对,则该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A.1/3ab-6bB.(1/3b-a)×18C.1/3ab-(1/3b-n)×18D.3/2ab+6b+18n

【答案】C

解析:

每三个碱基确定一个氨基酸,故蛋白质应含有b/3个氨基酸,有n条肽链,所以要脱去(b/3-n)个水分子,故蛋白质的相对原子量为a*b/3-(b/3-n)*18

29.下列说法中,完全正确的组合是

①将某精原细胞的DNA用15N标记后转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则所有的DNA均含有15N

②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③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所育的种自交后代约有1/16为纯合体

④细菌分裂生殖时,导致子代之间差异的可能原因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⑤生物个体发育过程是细胞内不同基因有序表达的过程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⑤

【答案】D

解析:

①将某精原细胞的DNA用15N标记后转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DNA的复制过程是半保留复制,形成的两个子代DN中都含有15N。

在减数分裂中,发生变化的是染色体、DNA的数目,而非DNA的结构,因此形成四个精细胞所有的DNA均含有15N。

②卵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细胞质,其中有遗传物质。

③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得到的后代是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④细菌是原核生物,不存在染色体,无染色体变异。

30.根据每个细胞中核DNA相对含量的不同,将某高等哺乳动物辜丸中连续增殖的精原细胞归为A、B、C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l所示;将辜丸中参与配子形成过程的细胞归为D,E,F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2所示;根据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图3所示。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1中的B组细胞位于图3中的甲~乙段,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图l中B组的细胞不都位于图3的乙~丙段

C.图2中F组细胞变成E组细胞的过程发生在图3的丙~丁段

D.图2中,D组细胞表示精细胞,E组细胞可以表示精原细胞,也可以表示次级精母细胞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

31.某种植物正常群体中可产生少量突变类型,突变类型可产生有毒的生物碱,导致食用此种植物的某种昆虫死亡。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31-35DCCAD

A.植物的此种突变类型对昆虫的变异具有定向选择的作用

B.如果昆虫没有产生适应植物突变的变异,可能导致其灭绝

C.昆虫对此种植物的选择作用,可能导致毒性突变的基因频率增加

D.昆虫和植物之间的相互选择,最终总会使其中一种生物被淘汰

【答案】D

解析: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2.右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②中

B.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C.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D.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答案】C

解析:

①为血浆、②组织液、③细胞内液、④为淋巴。

33.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体等,实现其维持稳态的作用

B.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被激活并进行分裂

C.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传递过程中,不会出现膜的转移和融合

D.激素起作用后即被灭活,故机体需源源不断产生,以维持其含量的动态平衡

【答案】C

解析:

因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前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产生神经递质,以小泡包裹着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这个过程中,小泡会和突触前膜融合。

故选C

34.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

经医生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

A.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

B.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凝集素

C.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D.刺激机体释放出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

【答案】A

解析:

肉毒杆菌是一种致命病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外毒素,人们食入和吸收这种外毒素后,神经系统将遭到破坏,出现头昏、呼吸困难和肌肉乏力等症状。

因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的症状可通过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是因为肉毒杆菌抗毒素(抗体)可与该美容制剂(含有肉毒杆菌外毒素,属于抗原)相结合,形成凝集沉淀,属于体液免疫过程,因此C、D两项错误;肉毒杆菌抗毒素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并非凝集素,故B项错误。

选A

35.下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环境温度为25℃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当环境温度从25℃下降到10℃时,从时间

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

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

C.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D.时间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答案】D

解析:

25℃时及t3以后散热量恒定,说明产热量和散热量相等。

36.右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

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

的是

A.若a表示DNA,b表示RNA,c表示蛋白质,则e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B.若a表示感受器,b表示神经中枢,c表示效应器,则兴奋以局部电流形式由a传到c

C.若a表示DNA,b表示RNA,c表示蛋白质,则d过程只发生于细胞核中

D.若a为抗原,b为记忆T细胞,则c为抗体

【答案】A

解析:

如果a表示抗原,b表示吞噬细胞和T细胞,c为B细胞,则该过程为体液免疫;若a表示DNA,b表示RNA,c表示蛋白质,则d过程可发生于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如果该图中a与d、b与e均各为一个神经元,则兴奋在神经纤维d、e上传导是双向的,且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37.

图中a、b、c、d表示某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箭头表示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a和c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c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c2的能量就越少

C.d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D.b的含量增加将减缓温室效应

【答案】C

解析:

a、b、c、d分别表示生产者、非生物成分CO2、消费者、分解者。

其中消费者可以是原核生物(如腐生细菌),也可以是真核生物(如蘑菇、蚯蚓)

38.研究者对某水域浮游生物群落进行调查,绘制出如下能量金字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群落共有4个营养级

B.该群落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

C.该水域受到酱油厂废水的污染后,生产者的数量会明显的增多

D.调查该群落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及数量一般用的方法是样方法

【答案】C

解析:

该群落共有3个营养级,;该群落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10%;调查该群落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及数量一般用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的方法。

39.某些寄生虫能靠不同方法在具免疫力的人体内生存,称为免疫脱逃作用,如非洲睡眠病原虫。

病人感染该寄生虫并出现血症时,血液中的虫数会按着一周左右的周期而波动,每一次波动中,新的虫体都具有新的表面抗原,虽然宿主会再对新的表面抗原产生另一拨新的抗体来对抗,但在歼灭虫体之前,寄生虫表面的抗原又改变了,因此使用传统方法制备疫苗来预防感染的做法都失败了。

请根据上文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寄生虫表面抗原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B.由于病人体内新抗体产生的速度总是慢于虫体表面抗原的改变的速度,因此虫体可以有效脱逃抗体的消灭

C.人在患一次流感治愈后,今后还有可能再患流感

D.用传统方法制备疫苗来预防感染的做法都失败的原因是体内产生的抗体浓度不够

【答案】D

解析:

用传统方法制备疫苗来预防感染的做法都失败的原因是体内产生的新的虫体都具有新的表面抗原。

故选D

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