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会考背诵纲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2488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会考背诵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政治会考背诵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政治会考背诵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政治会考背诵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政治会考背诵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会考背诵纲要.docx

《高中政治会考背诵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会考背诵纲要.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会考背诵纲要.docx

高中政治会考背诵纲要

经济生活背诵纲要

1、如何提高人民消费水平

1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2完善社保体系,减轻人们的后顾之忧,增加消费信心。

3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4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规范市场秩序,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保证商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5改善消费环境,拓宽消费领域。

6树立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正确的消费观。

2、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A、生产决定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①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

②消费调节生产。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有关“企业如何做”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正确的市场定位。

2、面向市场进行生产,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或者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提升降价空间,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4、诚信经营,开展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创立名牌产品。

5、企业要实行兼并、规范破产、实行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自身竞争力。

6、股份制改造,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经济效益

7、企业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承担社会责任。

8、遵守市场交易原则。

9、加强对企业职工的职业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职业技能。

10、企业经营者要提高自身素质,遵守职业道德,依法经营。

11、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等。

1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13、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14、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企业要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获得更多利润。

4、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①根本途径:

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②制度保证: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重要举措:

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④另一重要举措: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⑤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5、深化国企改革的意义

1、有利于使国企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2、有利于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3、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优化国有企业布局,增强国有经济整体功能和效率。

4、有利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将国企做优做强做大。

6、财政的作用

①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②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通过财政支持某些行业、支持某些地区的建设。

③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7、围绕主题抓住主线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8、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必须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必须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

2、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3、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4、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

5、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6、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7、坚持市场多元化原则。

既立足国内需求,又开辟更多国际市场,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8、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运用世贸组织原则、国际经济法律法规维护权益。

9、有关“如何做”“启示”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遵循价值规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3、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

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5、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6、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7、依靠科技、自主创新

8、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9、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10、构建和谐社会

11、对外开放,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等。

10、有关“经济意义”

1、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3、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资源配置。

4、优化产业结构。

5、转移富余产能,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6、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

7、满足人们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8、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健康发展。

9、化解产能过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10、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11、发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

12、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13、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创新人才。

14、统筹区域、城乡发展,实现区域、城乡一体化。

15、优势互补,发挥其辐射与拉动作用。

11、有关“政府”

1、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

2、发挥财政的作用(具体哪个作用依题而定)

3、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4、深化……改革(省略号根据材料填充内容)

5、出台……政策(省略号根据材料填充内容)

6、完善……制度和体系

7、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8、深化金融市场改革,拓宽融资渠道

12、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1)国家:

A、形成公平公正、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B、建立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推动建设行业规范,加强宣传引导市场道德规范,严格实施市场规则。

C、建立健全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D、要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E、综合运用三种手段,加强宏观调控。

(2)企业:

依法诚信经营,严格遵守市场规则。

(3)个人:

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13、如何使用好资金/怎样使用资金

1、遵循资金分配原则,坚持分配的合理性与公平性。

2、制定资金预算,优化资金结构,加强对资金的管理。

3、加强对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增强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14、产业相关知识

1、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产业链(延伸产业链,产生拉动效应,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3、相关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4、特色产业(发展特色产业)

5、互联网+产业

15、市场相关知识

1、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市场调节三大机制(价格、供求、竞争)

3、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4、细分市场

5、市场规则

6、市场秩序

7、市场调节弊端(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8、优化市场结构

9、市场规模、市场占有率、市场份额

政治生活背诵纲要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1、国家性质: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民主的特征(2个)

A、广泛性(主体和权利)

B、真实性(法律、制度、物质)

3、公民的权利(3个)注意基本民主权利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人大代表和被选为人大代表)——基本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是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表现。

(3)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对象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3个)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和途径(4个)注意区别

1、民主选举

2、民主决策(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3、民主管理

4、民主监督

6、树立。

观念

培养。

意识

提高。

积极性

转变。

行为方式(省略号根据材料填充相关内容)

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1、政府的职能(6个)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4)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就业、医疗卫生、社保、人口、环境)。

(5)社会建设

(6)生态文明建设

2、政府的宗旨:

为人民服务

3、政府的原则:

对人民负责

4、政府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方法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5、建设服务型政府

6、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切实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7、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做到权为民所用

8、大力建设阳光工程,建设阳光型政府,提高工作透明度

9、树立政府威信

10、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11、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12、公民应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13、坚持民主集中制

14、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15、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16、完善......体系

出台......政策

健全......体制和机制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4个)

职权:

立法权(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2、人大代表的权利(4个)

权利:

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3、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

中国共产党相关知识

1、党的性质(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党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党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4、党的执政方式(3个)注意基本执政方式

依法执政(基本)、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5、党的执政理念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6、党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7、党的领导方式(3个)

政治领导、组织领导、思想领导

8、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1)性质:

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发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

(2)职能:

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9、党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10、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11、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

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12、党提出XX建议,由全国人大通过,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13、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民族的相关知识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治机关、核心内容)

自治机关:

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

核心内容:

自治权。

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3个)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3、新型民族关系

※新型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宗教的相关知识

1、我国宗教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4、我国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5、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综合国力的较量

7、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8、主权国家应坚持国家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9、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

1、内容:

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2、形式:

竞争、合作和冲突。

10、联合国宗旨: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文化生活背诵纲要

1-7文化与社会

8-12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并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3、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4、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5、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6、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7、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8、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9、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10、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11、文化对人有着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

12、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1、民族节日:

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2、文化遗产: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

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B、文化多样性差异的原因: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C、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又具有自己的个性。

D、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4、遵循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5、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传播的途径(3个)和手段

1、文化传播的途径:

商业贸易、人类迁移、教育是重要途径。

2、现代文化传播手段:

大众传媒。

(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6、传统建筑:

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7、传统文艺:

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8、传统文化的特点:

传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9、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0、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11、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4个)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科学技术、思想运动、教育。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重要角色。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12、文化创新的途径

A、立足于社会实践(根本途径)。

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树立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D、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E、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独特性、地域性、民族性)

2、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3、中华民族精神核心、基本内涵

民族精神的内涵: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4、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如何)

A、原因:

[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必要性]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B、措施:

(1)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充分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2)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4)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5)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2、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3、发展先进文化抵制落后腐朽文化

4、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5、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5点)

a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要培育“四有”公民。

c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d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e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6、文化发展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必要性: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7、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A、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

B、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C、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D、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E、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

8、如何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1)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2)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教育。

(3)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9、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和要求

(1)必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

(2)要求: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哲学生活背诵纲要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的能动作用

原理:

(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能动的改造世界。

(2)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3)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4)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

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3、规律的知识

【原理】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

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原理:

(1)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方法论:

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

1、实践的特征

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3、真理的知识

(1)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2)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4、认识的知识

(1)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