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2335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共11题;共54分)

1.《黄鹤楼》选自《________》,崔颢(hào)(约公元704—754年),________代诗人,他才思敏捷,善于写诗,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服。

其作品________、________。

2.《使至塞上》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________”。

3.《钱塘湖春行》本诗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代大诗人,字________,晚年又叫________。

4.《钱塘湖春行》以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______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

第________句和第________句是颔联,________联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5.王维,________代诗人字________,人称“________”,其山水诗成就很高,和________ 并称为“王孟”。

本诗从体裁上看是________诗,从内容上看,文学史上称之为“________”诗。

6.李白,字________,号________,唐朝诗人。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________诗人。

有“________”之美誉,与杜甫并称“________”。

7.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

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

B. 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C. 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D. 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

8.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李白乘船出蜀至荆州时所作,随着眼前景物的变换,诗人自然地描绘出画卷般的景色,乡思旅情,尽在诗中。

B. 颔联炼字精妙。

“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了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汇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C. 颈联描写了一幅空阔辽远的月夜飞天图,想象大胆奇特,有灵动之感,情韵悠长,表达出诗人豪迈的心情和新鲜的感受。

D. 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用拟人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之情,收束全诗,余音袅袅。

9.下列选项对《钱塘湖春行》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 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 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 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10.不属于江南三大名楼的是(   )。

A. 滕王阁                                B. 黄鹤楼                                C. 蓬莱阁                                D. 岳阳楼

11.按要求填空。

(1)王绩《野望》这首诗,是一首________言________诗,请写出这首诗的韵脚:

________。

(2)《野望》中写出山野秋归之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3)《黄鹤楼》写登高所望,人去楼空景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4)《使至塞上》中诗人以景物自比,写出自己飘泊不定的内心感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使至塞上》描绘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5)《渡荆门送别》描摹“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的一联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6)《钱塘湖春行》通过花草描写早春景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共5题;共53分)

1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这首诗的颈联和颔联所写景物有何不同?

(2)这首诗的首联和尾联所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

1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第四联。

1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一联诗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你运用自己的积累,再写出一联表达同样思想感情的诗,并比较它们的异同。

(2)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

B. 颔联写景,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时所见到的壮阔景象。

C. 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江上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此时此刻新鲜、欣喜的感受体验。

D. 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想之情。

1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渐”和“才”二字有着怎样的妙处?

(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两句体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1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使至寨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

(1)补充完整。

(2)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

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________,“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________。

(3)王国维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

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 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

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 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D. 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5)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蓬、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 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 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答案解析部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

1.【答案】全唐诗;唐;激昂豪放;气势宏伟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积累答题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

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2.【答案】王维;摩诘;唐;诗佛

【解析】【分析】背诵默写一定的文学常识。

【点评】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等考点的掌握。

3.【答案】《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唐;乐天;香山居士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积累答题。

【点评】这是一道考查文学常识的题,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基本情况,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背诵、积累。

4.【答案】诗人行踪;早春;喜悦;三;四;颈;对偶

【解析】【分析】这首诗写诗人游览西湖,诗人从孤山寺游到白沙提,游览的地点分别为“孤山寺、贾亭、湖东、白沙堤”,因此本诗是以诗人行踪为线索。

从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等可以看出描写的是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

诗的颔联从动物的角度写早春的西湖的景色,诗的颈联从植物的角度写早春西湖的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

根据对诗歌常识的积累可知,第三、四是颔联,颔联和颈联都要对仗,也即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点评】本题考查梳理古诗线索的能力,理解古诗内容及思想感情的能力以及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

一般古诗的线索有以下几种:

①以时间顺序为线索;②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为线索;③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等。

找线索的方法:

①要注意诗歌标题;②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③要注意诗歌中表示时间或地点的词语等。

理解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要反复阅读古诗,分析诗中的人、景、物,并结合写作背景分析。

解答此题,还须积累有关诗歌的常识。

5.【答案】唐;摩诘;诗佛;孟浩然;五律;边塞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对于名家的作品、字号、流派、诗风都要用清晰的记忆。

【点评】熟记作家作品集相关情况。

6.【答案】太白;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仙;李杜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积累可知: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点评】这是一个填空题,题目比较容易,考查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这些知识在平时的学习中应积累下来。

7.【答案】B

【解析】【分析】激动兴奋的心情错误。

这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飘泊无定之感。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8.【答案】C

【解析】【分析】C项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点评】了解诗歌中景物描写的特色。

9.【答案】C

【解析】【分析】本诗描写的是西湖早春的景色,因此诗人看到的不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因此C错误。

ABD正确。

【点评】本题是从诗的意境、内容、感情、语言方面进行赏析的,是一个选择题,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答题时要在理解本诗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判断各个选项的赏析是否正确。

10.【答案】C

【解析】【分析】江南三大名楼为:

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积累。

11.【答案】

(1)五;律;依、晖、归、薇

(2)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题材理解能力。

《野望》是首五言律诗,此诗押“ui”韵,韵脚是“依、晖、归、薇”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属于理解性的默写。

根据题干要求,正确答案是: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属于理解性的默写。

根据题干要求,正确答案是: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4)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性默写。

《使至塞上》开篇两句写景,以此衬托自己的内心感受:

征蓬出汉塞,归雁落胡天。

末两句是千古名句,描绘塞外奇美壮丽的景象: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能力。

“月下飞天镜”对应的是水中映月图;“云生结海楼”对应的是天边云霞图。

(6)本题考查的是诗歌鉴赏对内容的理解能力。

正确答案: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基本常识,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韵脚也较为明显,对考生来说难度不大,容易辨析和回答。

(2)考生要在平时注意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掌握,认真审视提示,根据提示来作答,注意不要混淆了诗句,张冠李戴。

(3)考生要在平时注意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掌握,做此题时注意认真审视提示,不要混淆了诗句,书写要正确,不写错别字。

(4)考生要准确掌握诗歌的内容,根据提示写出对于的诗句,注意书写规范正确。

(5)考生在做此题时要充分的理解诗句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概括能力,需要考生在平时多月的,多归纳。

(6)本题难度不大,只要考生在平时注意理解,注意积累,完成此题不是难事。

二、诗歌鉴赏

12.【答案】

(1)颔联写的是全景、远景、静景、自然之景,颈联写的是特景、近景、动景、人文之景。

(2)首尾两联所抒情感的相同点是都有一种惆怅、孤独、矛盾彷徨之感;不同在于首联是面对自然感到渺茫、无所依靠,尾联是在不相知的人面前,感到心事无处诉说,通过用典,抒情更深化了一层。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诗歌鉴赏的能力。

颔联描绘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的景象。

是作者站在东皋欣赏到的全景、远景,是一幅静态的自然之美;颈联:

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会猎物。

这是诗人描绘的近景、特景,是诗人感受到的动态的人文之景。

(2)本题考查的是诗歌鉴赏作者情感的能力。

首尾两联互相呼应,体现惆怅、哀愁。

但首联写诗人借自然的萧瑟而感到渺茫、无依无靠;尾联则是体现诗人在陌生人面前无处述说心事而感到孤独,抒情更深化一层。

【点评】

(1)考生对诗歌内容要有准确的理解,将颔联和颈联进行对照,明晰两者的不同点。

(2)考生要注意对诗句进行辨析,仔细对照诗句,归纳相同点,在找出不同点。

13.【答案】

(1)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

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

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2)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奔涌的大河,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

眼前的“树木”“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念也就油然而生。

尾联情景水乳交融,那长江的浩浩烟波,形象地代表了诗人无边的乡愁,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的是诗歌鉴赏的词语运用能力。

炼字是诗歌鉴赏考查高频考点。

本诗是诗人远离家乡,登上黄鹤楼而作,抒发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第一个“空”意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同时也传达诗人登上黄鹤楼感受到的一种孤独;第二个“空”可垃圾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2)本题考查的诗句的赏析能力。

颈联写诗人在黄鹤楼所见之景,由眼前的大河、树木、芳草,而引发强烈的思乡;尾联情景交融,浩浩烟波形象的代表诗人无边的乡愁。

【点评】

(1)本题考查的是诗歌中的炼字,对于字词的表达内容和效果,考生要领会诗人的情感,在平时学习时要熟知答题模式。

(2)考生要读懂要求,既要说出两联所描绘之景,同时要说出景色所蕴含的情感。

14.【答案】

(1)思乡之情。

表达同样感情的一联诗如: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相同点:

都是表达思念家乡的情感。

不同点:

《静夜思》直抒胸臆,表达思乡;《渡荆门送别》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恋恋不舍,含蓄抒发思乡之情。

(2)A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作者的思想情感。

本诗是诗人第一次出川所作,因此在诗中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同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歌有《静夜思》,相同的都是思乡。

不同在于本诗表达情感含蓄,不说再见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恋恋不舍。

而《静》诗则直接抒情,表达思乡。

(2)本题是对诗歌理解判断能力的考查。

本诗并非送别诗,所以A项中“交代送别的时间”说法错误。

【点评】

(1)考查诗人情感可从字里行间、作者写作背景来理解,考生在平时要注意积累相关的探讨方法。

(2)考生做此类题,要注意读题仔细,不可马虎,注意甄别,同时要对诗歌有准确的理解。

15.【答案】

(1)这里用“渐”和“才”二字准确地描绘出了早春时节花草初萌的生长态势,“渐”有一种动态变化感,“才”有一种怜爱之情。

(2)体现出诗人游春时欢快、喜悦、依依不舍的心情。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炼字是诗词鉴赏的高频考点,本诗是诗人春游西湖所作,表达诗人的欢快、喜悦。

诗句中的“渐”意为渐渐,有一种动态变化之感;“才”有刚刚之意。

二字准确第描绘早春时节花草刚刚萌芽的生长态势。

(2)本题考查对作者的情感感悟。

本诗体现诗人游春时的欢快、喜悦和不舍。

【点评】

(1)对字词的赏析考生要从词语的词性、在句子中描绘的内容等方面来进行赏析。

(2)本诗作者的情感鲜明,文字中已经体现明显,考生应该能准确作答。

16.【答案】

(1)征蓬出汉塞|大漠孤烟直|萧关逢候骑

(2)出使;飘飞的蓬草

(3)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

(4)B

(5)D

【解析】【分析】

(1)根据平时积累答题即可,注意“蓬、萧、候”的书写。

(2)这几个词语都是《使至塞上》里面的,先理解句意,再结合句意解释词语意思。

注意“征蓬”的解释。

(3)反复阅读这两句诗可知,第三联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分析这几个意象,“大漠”无边无际,目之所及都是黄沙,给人以辽阔的感觉,而辽阔的沙漠里,一缕孤烟袅袅升起,在大漠这个背景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孤单、寂寞,因此表现了孤寂的情感。

(4)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这样的画面并不是静谧而温馨的,而是凄凉、伤感的。

“大雁”的意象历来是寄托乡思的。

故B错误。

ACD正确。

(5)这首诗并不是哀婉消沉的,而是慷慨悲壮的、豁达的。

故D错误。

ABC正确。

【点评】

(1)本题考查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及默写能力。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古诗文名篇名句,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默写时还要注意字形的书写一定要正确、规范、整洁。

(2)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

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3)本题考查把握古诗意象、意境及思想感情的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象的含义,如: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等等。

诗的意象,也就是诗中所描写的蕴含作者感情的景物,因此本题第一问只需把这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提取出来即可。

诗的意象提取出来后,要仔细揣摩各个意象,必要时要把这些意象联系起来,体会诗的意境和意象所蕴含的感情。

(4)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及意境的能力。

理解诗歌内容,首先要抓住诗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

而理解诗歌意境则需要分析揣摩诗句中的意象,须把各个意象单独分析后再综合起来考虑这些意象给人的总体的感觉,也即意境。

(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古诗语言的能力。

古诗语言的鉴赏,可以从多方面入手:

①从浓厚的表达情感的词、句或表达感情地事物入手;②从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景物入手;③紧扣诗眼入手;④从意象入手;⑤从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入手等。

本题重点是从意象及重点词句入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