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顶部的血管和神经解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2318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颅顶部的血管和神经解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颅顶部的血管和神经解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颅顶部的血管和神经解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颅顶部的血管和神经解剖.docx

《颅顶部的血管和神经解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颅顶部的血管和神经解剖.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颅顶部的血管和神经解剖.docx

颅顶部的血管和神经解剖

颅顶部的血管和神经解剖

颅顶部的血管和神经均走行于浅筋膜,大致可分为耳前组和耳后组。

一、颅顶部的血管:

颅顶部的血管有五对,其中耳前组有三对,耳后有二对。

(1)滑车上动、静脉supratrochleara.&v.:

距正中线约2cm。

滑车上动脉是眼动脉的终支之一,与滑车上神经伴行,绕额切迹至前额部。

(2)眶上动、静脉supraorbitala.&v.:

距正中线约2.5cm。

眶上动脉系眼动脉的分支,与眶上神经伴行,在眼眶于上睑提肌和眶上壁之间向前行,至眶上孔(切迹)处绕过眶上缘到达额部。

上述两组动脉和神经的伴行情况:

常是滑车上动脉在滑车上神经的侧,眶上动脉在眶上神经的外侧。

(3)颞浅动、静脉superficialtemporala.&v.:

与耳颞神经伴行,穿出腮腺上缘,跨过颧弓到达颞区。

颞浅动脉为颈外动脉的两大终支之一,起自下颌颈后方,在腮腺深面、耳颞神经前方上行,该动脉的搏动可在耳屏前方触及。

在颧弓上方约2~3cm处颞浅动脉分为额支和顶支。

额支较粗,外径约1.8mm,通常与垂直线呈15~900的前倾角向前上方斜行,至眶外上角或额结节附近向上至颅顶,行程中向后上方发出2~5条额顶支,分布于颅顶,分布的面积约99cm2,这些分支中有一支以上的管径超过1.0cm2(82%)。

顶支的外径约1.7mm,与垂直线约呈300的后倾角,向后上方至顶结节,分支分布于颅顶,分布面积约53cm2。

颞浅动脉位置恒定,管径粗大,且具有较大的扩性,是在颈动脉系统缺血时作颅外动脉吻合的理想供血动脉。

颞浅静脉汇入下颌后静脉。

(4)耳后动、静脉posteriorauriculara.&v.:

耳后动脉细小,在腮腺深面起自颈外动脉,沿二腹肌后腹上缘行向后上方,经耳廓后面上行,分布于耳廓外侧面及后上方的皮肤。

由于该动脉口径细,不适合作颅、外吻合术的供血动脉,但其与颞浅动脉及枕动脉之间的吻合较多,是耳后区代蒂游离皮瓣的轴血管,也是全额瓣的补充血管。

耳后静脉汇入颈外静脉。

(5)枕动、静脉occipitala.&v.:

枕动脉粗大,起自颈外动脉,沿二腹肌后腹下缘向后行,经颞骨乳突的枕动脉沟至项部,最后于上项线处,在枕大神经的外侧穿出斜方肌和深筋膜,分布于枕部皮肤。

枕动脉的外径>1.1mm,体表投影在枕外隆凸下方2~3cm,距中线3~4cm处。

由于枕动脉的位置恒定,主干及分支的管径均较粗大,在椎-基底动脉缺血时,常选用枕动脉与小脑后下动脉进行吻合。

枕动脉与对侧同名动脉、颞浅动脉和耳后动脉的吻合丰富,吻合点的外径有60%以上为0.3~0.6mm,故枕区头皮也可作为游离皮瓣移植的供区。

枕静脉汇入颈外静脉。

枕大神经粗大,为第2颈神经后支的皮支,在距枕外隆凸外侧约2.5cm处穿斜方肌腱膜和深筋膜,然后和枕动脉伴行,行向颅顶,分布于头颅后的大部分皮肤。

枕动脉在枕大神经外侧,两者并有一定的距离。

颅顶部的血管皆自周围部向颅顶呈辐射状走行,所以开颅手术在此处作皮瓣时,皮瓣的蒂应在下方,瓣蒂应是血管和神经的主干所在,以保证皮瓣的营养。

而作一般头皮切口时则应呈放射状,以免损伤血管、神经主干。

颅顶部的动脉有广泛的吻合,不但左右两侧互相吻合,而且颈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也互相联系,所以头皮在发生大块撕裂时也不易坏死。

同理,头皮因损伤而出血时,应作环形压迫止血。

颅顶部的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在皮下形成静脉网。

此外,头部还存有导静脉构成的颅外静脉与颅硬脑膜静脉窦之间的交通。

导静脉有:

①顶导静脉parietalemissaryv.穿过颅顶中点后方矢状线两侧的顶骨孔,连接颞浅静脉与上矢状窦;②乳突导静脉mastoidemissaryv.穿过乳突孔,连接耳后静脉、枕静脉与乙状窦;③髁导静脉condylaremissaryv.穿过髁管,连接枕下静脉丛与窦汇;有时还由单一的枕导静脉穿过枕外隆凸,连接枕静脉与窦汇。

导静脉无瓣膜,静脉血流方向一般是流向颅外,但在一定情况下也可逆流入颅,故颅、外的感染可直接相互蔓延;头皮微小的损伤,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有时也可引起严重的颅感染,例如静脉窦血栓和脑膜炎。

二、颅顶部的神经:

颅顶部的神经有十对,耳前组有五对,耳后组有五对(其中有一对运动神经和四对感觉神经)。

1.耳前组:

(1)滑车上神经supratrochlearn.:

为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所发出的额神经的一条终支,在距中线2.0mm处经眶上缘上行,分布于近中线处的皮肤。

(2)眶上神经supraorbitaln.:

为额神经的另一终支,经眶上切迹到达前额和颅顶,直至人字缝处的皮肤,还发出小支支配额窦区。

滑车上神经和眶上神经都是眼神经的分支,所以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在眶上缘的、中1/3处多有明显压痛。

(3)颧颞神经zygomaticotemporalbranchn.:

细小,在眶发自上颌神经的颧支,穿过颧骨额突后方的颞筋膜,分布于颞区前部的皮肤。

(4)面神经颞支temporalbranchesoffacialn.:

经腮腺的前上方走出,发出小支至额肌、耳上肌、耳前肌及眼轮匝肌上部,并有吻合支与三叉神经的颧颞神经相连。

(5)耳颞神经auriculotemporaln.:

是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的分支,于颞下窝发出后,在腮腺上端穿出,紧靠耳廓前方上行,分布于耳廓上部、外耳道、鼓膜前部及颞区和头侧部的皮肤,可在耳轮脚前方进行局部神经阻滞麻醉。

2.耳后组:

(1)耳后神经posteriorauricularn.:

是面神经刚出茎乳孔后立即发出的小支,紧靠耳根后面弯曲上行,分布于枕肌、耳后肌及耳上肌的一部分。

(2)耳大神经greatauricularn.:

来自第2、3颈神经,分布于耳廓后面、耳廓下份前后面和腮腺表面的皮肤。

(3)枕小神经lesseroccipitaln.:

来自第2、3颈神经,属于颈丛的分支,分布于颈上部、耳廓后面及邻近的颅顶皮肤。

(4)枕大神经greateroccipitaln.:

粗大,为第2颈神经后支的皮支,在距枕外隆凸外侧约2.5cm处穿出斜方肌和深筋膜,分布于头后部的大部分皮肤。

封闭枕大神经可于枕外隆凸下方一横指处,向外侧约2.5cm处进行。

(5)第三枕神经thirdoccipitaln.:

细小,是第3颈神经后支的皮支,穿斜方肌,分布于项上部和枕外隆凸附近的皮肤。

颅顶部的神经均走行于浅筋膜,彼此间相互吻合,分布区互相重叠,故局麻阻滞一支神经常得不到满意的效果,需要在多处注射麻醉药,将神经阻滞的围扩大。

同时要注意局麻时必须将麻醉药注入浅筋膜,由于皮下组织有粗大的纤维束,所以注射时会感到阻力较大。

若误入帽状腱膜下间隙则达不到麻醉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