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考化学真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2180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5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考化学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广东省中考化学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广东省中考化学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广东省中考化学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广东省中考化学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中考化学真题.docx

《广东省中考化学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中考化学真题.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中考化学真题.docx

广东省中考化学真题

2019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

说明:

1.全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8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

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6.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F-19Na-23 Mg-24 P-31 S-32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下列现象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B)

A.蜡烛燃烧B.酒精挥发C.食物腐败D.塑料降解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

废弃物中,易拉罐属于(A)

A.可回收物B.餐厨垃圾C.有害垃圾D.其它垃圾

3.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B)

A.两个氢分子:

2HB.三个氮原子:

3N

C.一个镁离子:

D.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4.下列常见物质的pH大于7的是(C)

A.食醋B.食盐水C.氨水D.柠檬水

5.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C)

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D)

A.海水B.稀盐酸C.洁净的空气D.冰水混合物

7.硒元素有防癌抗癌作用。

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题7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x的数值为4

B.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

D.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8.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D)

A.金刚石硬度大,可制造钻头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C.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可制作导线

D.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9.化学肥料是农作物的“粮食”,下列关于化学肥料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尿素[CO(NH2)2]属于复合肥料

B.大量施用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C.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用,会降低肥效

D.棉花叶片枯黄,应施用硫酸钾等钾肥

10.电解水实验装置如“题10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电解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实验说明水由H2和O2组成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D.a管收集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1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方法正确的是(D)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MnO2

KCl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B

NaCl

Na2CO3

加入足量稀硫酸,蒸发结晶

C

CO2

CO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D

C

CuO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12.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有利于寻找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

下列对比实验设计与所探究的条件(蒸馏水经煮沸并迅速冷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D)

A.甲和乙:

B.乙和丙:

空气

C.甲和丙:

空气

D.甲和丁:

13.下列实验操作、现象或变化,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或变化

结论

A

取少量井水,加入适量肥皂水,振荡

产生大量浮渣

井水为硬水

B

称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

质量减少

不遵循质量定律

C

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NaOH溶液没有变质

D

将无色气体通入装有CuO粉末的玻璃管一段时间后,加热

黑色固体变红

无色气体一定为H2

14.取一定量打磨后的铝片于某容器中,再逐渐加入稀盐酸,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图错误的是(B)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0分。

请把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5.(3分)“题15图”是某奶制品标签。

请回答:

(1)“钠”指的是_____________(填“单质”或“原子”或“元素)。

(2)蛋白质、脂肪属于______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3)人体每日必须摄入足量的钙,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_________(填字母)和发育不良。

A.大脖子病B.佝偻病

C.贫血D.夜盲症

【答案】

(1)元素。

(2)有机物。

(3)B。

16.(4分)近年比较流行的“自热火锅”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

“自热火锅”主要由料包和发热包(主要成分为生石灰、焙烧硅藻土、活性炭、铁粉、铝粉、碳酸钠等)组成,食用方法如“题16图”所示。

请回答:

(1)发热包发热的一种原理是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

生石灰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焙烧硅藻土、活性炭都有_______的结构,能起到吸附作用。

(3)“自热火锅”的内、外盒由聚丙烯塑料材质制成,随意丢弃会带来_______问题。

聚丙烯塑料属于____________(填字母)。

A.金属材料B.有机合成材料C.复合材料

【答案】

(1)CaO。

(2)疏松多孔。

(3)白色污染;B。

17.(5分)“题17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是;30℃时溶解度最大的是。

(2)80℃时硝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使硝酸钠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

(写一种)。

(3)某硝酸钾固体中混有少量硫酸铈杂质,分离提纯硝酸钾的操作是:

配成高温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

(1)硫酸铈;硝酸钠。

(2)60%;增加硝酸钠固体(或蒸发溶剂或降温)。

(3)冷却结晶

18.(4分)

分别表示氢元素的三种原子,可简写成

制造燃料电池常用

,制造氢弹要用

,请据“题18图”回答:

(1)

三种原子中,数目不等(填“质子”或“中子”或“电子”)。

(2)

反应生成的重水可表示为

写出

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在“题18-2图”的小方框中,把

恰好完全反应的反应物微观粒子补画齐全。

【答案】

(1)中子。

(2)

19.(4分)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请回答:

(1)按“题19图”进行铁丝在

中燃烧的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实验装置存在明显不足,改进措施是。

(2)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的现象,分析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会烧得更旺的原因。

【答案】

(1)

;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或加少量水。

(2)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旺,打开门窗后会有氧气补充进来,促进可燃物燃烧。

三、(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20.(7分)“题20图”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的关系,“→”表示物质之间可以转化,A、B、C、D、E、F、G是初中化学所学物质,分别由H、O、S、Cl、K、Ba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

请回答:

(1)A和E的化学式分别为和。

(2)D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此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3)A~G物质间,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⑴

;BaO

,复分解反应

21.(8分)某合金主要成分为Zn、Fe、Cu及这三种金属的少量氧化物,利用该合金制成的机械零件废弃物制取高纯度ZnO,其部分工艺流程如“题21图”所示。

请回答:

已知:

Zn(OH)2溶于强碱形成可溶性盐。

(1)滤渣Ⅰ中一定有。

(2)加酸溶解废弃物时,需要通风并远离火源,其原因是。

此过程中Zn还能起到除铜作用,除铜的化学方程式为,此反应属(填基本反应类型)。

(3)调节pH可用NaOH,但不能过量,其原因是。

(4)焙烧Zn(OH)2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⑴Cu

⑵防止生成的氢气与空气混合不纯,遇明火发生爆炸;

;置换反应

⑶防止

溶于过量NaOH溶液,造成损耗

四、(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3分)

22.(12分)根据“题22图”实验装置,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

(2)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夹紧止水夹,,则气密性良好。

(3)用H2O2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用装置F和另一仪器(除导管外)收集并测量O2体积,另一仪器名称为,在F中气体应从导管(填“b”或“c”)端通入。

(5)实验室里,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甲烷。

①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填字母)。

用装置E收集甲烷,利用了甲烷

的物理性质;用装置C而不用装置D收集甲烷,原因是。

②设计实验证明CH4中含有氢元素:

检验其纯度后,。

【答案】⑴长颈漏斗

⑵往长颈漏斗中注水至形成一段水柱,放置一段时间后,如果水柱液面不下降

⑶A;

⑷量筒;c

⑸①B;难溶于水;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

②用尖嘴导管导出气体并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若烧杯内壁有水雾,证明甲烷中有氢元素

23.(11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一瓶CO2,验满后,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发现没有变浑浊。

兴趣小组对这个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澄清石灰水为什么没有变浑浊?

【查阅资料】

(1)CO2过量时,CaCO3沉淀会转化为可溶于水的Ca(HCO3)2。

(2)AgCl不溶于稀硝酸。

【提出猜想】Ⅰ.石灰水已完全变质Ⅱ.Ⅲ.CO2中混有HCl

【实验方案】兴趣小组用原药品继续制取CO2,并进行探究,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

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加入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Ⅰ不成立。

(2)

将少量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猜想Ⅱ不成立。

(3)

将气体通入盛有溶液的试管中,再加稀硝酸。

猜想Ⅲ成立。

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结论】制取的CO2气体中混入了HCl,所以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交流讨论】若要收集到纯净、干燥的CO2,需将混合气体依次通入饱和NaHCO3溶液和。

【拓展思考】回忆课本中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后,同学们尝试用排水法收集一瓶CO2,倒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

你认为该实验成功的原因是(写一点)。

【答案】【提出猜想】Ⅱ.二氧化碳过量

【实验方案】

1

不产生白色沉淀

2

;有白色沉淀生成,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

【交流讨论】浓硫酸

【拓展思考】氯化氢气体易溶于水

五、(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24.(4分)“题24图”为某牙膏的部分标签,活性成分单氟磷酸钠的化学式为Na2PO3F(相对分子质量为144),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F属于(填“微量”或“常量”)元素。

(2)Na2PO3F中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若牙膏中其它成分不含氟,则每支这种牙膏中,含Na2PO3F的质量为g(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答案】

(1)微量

(2)23:

24。

(3)2.1。

25.(10分)Mg(OH)2具有广泛的应用,常用菱镁矿制备。

研究人员向一定质量的菱镁矿粉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溶解后除杂、过滤,得到只含Mg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为确定混合溶液中镁的含量,取4份混合溶液各100g,向每份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4%NaOH溶液,得到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NaOH溶液质量/g

10.0

20.0

30.0

40.0

Mg(OH)2溶液质量/g

0.232

0.522

0.580

0.580

(1)实验(填实验编号)中硫酸镁完全反应。

(2)计算100g混合溶液中含MgSO4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分析实验数据,在“题25图”中,画出加入4%NaOH溶液质量0~30.0g过程中,产生Mg(OH)2沉淀质量对应的变化图,并标注必要的数值。

【答案】

(1)

(2)设100g混合溶液中,

的质量为x.

12058

x0.58g

x=1.2g

答:

100g混合溶液中含

的质量为1.2g

高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有乘马传递信息的记载。

嘉峪关广场有一座“驿使”雕塑,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

材料二:

“云”通讯是用户利用智能客户端,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新型通讯方式。

把文件存储在“云”上,可以访问和共享。

材料三:

2018年4月,习总书记指出:

我国网信领域工作者要要坚持不懈去探索,努力突破技术,守护网络安全,不断开创网信工作新局面。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信息恒传,佳期可待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有乘马传递信息的记载。

嘉峪关广场有一座“驿使”雕塑,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

春秋迭代间,人类通讯也已走过万水千山,并仍向前演进着。

掩卷沉思:

信息恒传,佳期可待!

从前慢,车马、邮递都慢。

但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驿使传信”已是沟通方式的伟大发明。

在动荡年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驿使传递”缩小空间与时间的距离,将千万里外的心与情感拉近。

也正是古代的驿使,传战地实况、传捷报、传家信等,将信息与彼此相连,推动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延续与成长。

两面神亚努斯,一面朝向过去,一面朝向未来。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电报、电话、网络等应运而生。

而今,“云”通讯更是已经成为新时代主要的通讯方式。

“云上的交流”彻底突破时空的界限,将人类文明的存储与共享推向“无限”。

把文件存储在“云”上,利用智能客户端,通过网络,可以访问和共享。

揆诸现实,谁人不是沐浴在网络信息交流的恩泽之中?

群体规模的扩大与技术更新更是推动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孤星变成满天星,信息的充盈在极大程度上便利了人类生活,衣食住行,学习、生产,似乎都已离不开“信息传递、数据支撑”了。

正因此,网络安全才显得尤为重要。

但,悉心思忖:

当人们需求愈发旺盛,信息愈发膨胀时,快速发展通讯是否已偏离原始轨道,甚至反噬人类自身呢?

君不见IS组织利用网信制造全球恐慌,诱人歧途?

君不见大量群众隐私被泄露,利益链条下是既得利益者的血盆大口?

由此可见,凡事皆为双刃剑。

在享受信息传递、交流与分享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守护好网络安全,控制好网络发展力度与方向是人类的共同使命。

而更深入的思考是:

人类自身是否能处理好信息安全的问题?

索尔仁尼琴,这位被誉为“俄国的良心”的作家曾表露:

“与其被一些纷杂无用的信息侵扰,不如享受好充实好自己的生活。

”南开大学的熊培云教授也曾为人类提出“第六大自由”﹣﹣免于信息侵扰的自由﹣﹣敲响警示之音。

在这个物质力裹挟信息不断膨胀的现实语境下,如何利用好信息、传递好信息,已成为时代的命题。

正因此,网信领域工作者要要坚持不懈去探索,努力突破技术,守护网络安全。

现如今,更复杂更谲诡的网络问题等待人类去探索突破。

唯有开创更优质的网信局面,让科技服务于人类文明,才有可能迎来真正澎湃可期的未来!

“彼处即此处,往昔即此刻”,佳期值得你我翘首以待。

【解析】【详解】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

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

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

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并思考,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材料一主要阐释了古代信息传播方式为驿使乘马传递;材料二是对当代“云”通讯的简介,表明当今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为网络。

两则材料为考生呈现出从古至今信息交流、信息传递的重要性以及使用方式的巨变情况。

材料三是习总书记对当下网信事业的肯定和对网信工作的总体要求。

本题为多则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需抓住三则材料间的内在关系进行立意。

综合三则材料可知,写作的侧重点应放在网信工作者在当下的信息时代应该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上。

如考生可站在“坚持不懈去探索”“努力突破技术”“守护网络安全”这些角度去谈信息巨变时代对“网信事业”的思考。

考生要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行文,三则材料共同强调通讯工作的重要性。

第三则材料“我国网信领域工作者要坚持不懈去探索,努力突破技术,守护网络安全,不断开创网信工作新局面”,这是对网信工作者的要求和期待。

在信息化时代,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网信工作者应提高应对信息化挑战的能力。

材料对网信事业的发展是持肯定态度的,考生在立意时,要对“网信事业”的重要性持肯定态度。

参考立意:

责无旁贷,创网信新局;青年当努力创新,维护网络安全;争当网信事业的接班人;为网信新局尽一己之力;网信工作者当忧以网信,乐以网信等。

行文结构:

如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引出论点“我们责无旁贷,努力创造网信的新局”。

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联系过去与当下阐述网信领域的发展,既展现了发展带来的便利,也观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体现出一定的思辨性;互联网改变生活,互联网改变中国,我们必须认识到位,行动到位;我们应在创新网络发展、维护网络安全、净化网络空间、团结网络人士等方面发挥作用。

最后可以写自己的做法或期待,如为我国弯道超越,早日实现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的转便的中国梦,尽点微薄之力。

【素材】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信息化手段可以更好地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

“信息技术”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信息技术已经普遍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查找资料、了解新闻、网上购物、娱乐及远程教育等等,使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更加丰富多彩。

信息技术的应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使我们的生活更加轻松、更加舒适。

信息技术不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影响,还在科学技术方面应用广泛,如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现实中可能出现的状况,便于验证各种科学的假设,以微电子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带动了空间开发、新能源开发、生物工程等等一批尖端技术的发展,天文工作者将通过太空望远镜、人造卫星等收集的太空信息存入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分析数据并描绘出星球模型,模拟其活动状态,使得千年难得一见的天文现象得以再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网信新局,首要前提,确保安全。

惟安惟全,谨防慎守。

居安思危,守住底线,方可不败。

科技的发展缩短了人与人之间距离,所以就有了“地球村”的说法。

以前飘洋过海是多么辛酸的事,因为距离的遥远,使人们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在见上一面。

可现在,不仅有电话手机之类可以随时报告行踪,还有电脑、网络、视频可以随时传递图象,你就是多跟头发少跟头发,远在大洋彼岸的家人也马上能知道。

这些都是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我们应该感激那些致力于科学研究、致力于改善人类生活水平的人们。

他们是伟大的,是可敬的。

当今世界,从没有任何事物像互联网这样,辐射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影响程度之深无可比拟,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管理、社会治理、人民生活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思想的高度决定发展的高度,观念的先进性影响着未来的可塑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网信领域的成果体现,必须长期坚持贯彻、不断丰富发展。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

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

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

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

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

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

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高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今年春节,顾氏家族成员从各地回到老宅,欢度新年,共享天伦之乐。

大太爷爷一家四代同堂,都住在老宅。

大太爷爷早年以画像为业,儿子开照相馆,孙子经营影楼,曾孙女开发了一款美图软件,在网上爆红。

二太爷爷参加过抗日战争,儿子是大庆油田的技术员,孙女改革开放之初到深圳创业,曾孙正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

三太爷爷年青时到旧金山打拼,儿子在当地开了个小超市,孙子娶了个当地的姑娘,曾孙Peter今年18岁,中文名字叫顾念祖,第一次随父亲到中国探亲祭祖。

顾念祖把大太爷爷手绘的祖辈画像和家族历次团聚的照片传到网上,这些照片有黑白的、有彩色的,诉说着家族的故事。

他留言说这次聚会给了他许多温暖和感动,他对顾家的家族观念充满好奇。

顾氏家族是无数中国家族的缩影。

每个人都在谱写家族的历史,每个家族的历史都折射着时代的变迁、国家的发展。

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回应顾念祖的留言,帮助他理解中国的家族文化。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亲爱的顾念祖朋友:

你好!

今年春节,你跟着家人从美国旧金山来到中国,回到太爷爷的故乡,欢度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

你见到了你的大太爷爷一家人,见到了二太爷爷一家人。

包括你一家人,几十个人在一起过节,吃吃喝喝,嬉笑玩耍,非常开心快乐。

这就是红红火火的中国年,这就是热热闹闹的中国年。

念祖,你把大太爷爷手绘的祖辈画像和家族历次团聚的照片传到网上,留言说这次聚会给了你许多温暖和感动。

作为一个在美国出生的华裔人,从你的太爷爷算起,你算是第四代了。

你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但你的根在中国,你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液。

与其说你对顾家的家族观念充满好奇,不如说你对中国人的家族观念充满好奇。

中国人有很强的家族文化,这从中国人的姓氏里就可以看出来。

中国人的“姓氏”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姓”和“氏”又不完全等同。

搞清这个问题,需要追溯到遥远的部落社会和氏族社会。

传说中的夏商周时代,就是中国人姓氏大爆发的时代。

同一个姓氏同文同种,即通常所说的家族。

古人生产力低下,征服大自然的能力不强,在那个茹毛饮血充满丛林法则的时代,一个人要生存下来,实在是不容易。

因此,抱团生存就是必须的了。

如何抱团,那当然就是家族抱团了。

中国人很重视家族。

古代的基层政权,只管到县一级。

再往下,林林总总的事情,往往都是家族出面解决。

俗话说“家法大于王法”,就是这个道理。

从某种角度说,中国人的家族,就是一个小社会。

中国人很重视宗族宗派,虽说现代化的国家管理从一定程度上摧毁了宗族宗派,但中国人依然家族观念很重。

中国人把“国”称为“国家”,这个“家”,指的就是家族,指的就是家庭。

顾念祖,从你的中文名字就可以看出,你家也有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