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黄埔军校》大型纪录片有感》.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1914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黄埔军校》大型纪录片有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观《黄埔军校》大型纪录片有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观《黄埔军校》大型纪录片有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观《黄埔军校》大型纪录片有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观《黄埔军校》大型纪录片有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观《黄埔军校》大型纪录片有感》.docx

《《观《黄埔军校》大型纪录片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黄埔军校》大型纪录片有感》.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观《黄埔军校》大型纪录片有感》.docx

《观《黄埔军校》大型纪录片有感》

《观《黄埔军校》大型纪录片有感》

“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斯门”——题记

第一次观看《黄埔军校》,记得是在高中的时候,那时候对这段历史没有很深刻的认识,所以看完后并没有留下什么感想。

然而,大二在形势与政策课上重温这部纪录片的时候,也许是已在医学院校经历了一些东西,我感慨良多。

《黄埔军校》记录片分为三部分共12集,分别是肩负重任、浴血抗战和共襄大业,对于医学生来说,我们的职业生涯也可以如此概括,所以在欣赏每一部分的时候,我都有不同的收获。

肩负重任

“1924年3月6日晚,22岁的湖南青年蒋先云,悄悄来到长沙清水塘二十二号,参加一场秘密考试,考试题目只有一个,试述投考军官学校的志愿……”。

1924年,在国共两党第一次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黄埔军校,它以“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大革命为目的。

影片中,黄埔的学生每天都坚持锻炼,风雨无阻,这是他们迈出作为军人的第一步,黄埔军校里的教育让他们成为国共两党军队的著名将领,响当当的有林彪、关麟征、胡琏、徐向前、陈赓、王耀武、宋希濂、郑洞国、杜聿明、戴安澜等。

黄埔军校的建立,顺应了当时的热血青年勇于担当,敢于肩负责任的潮流,为他们创造了平台。

一批批革命精英在孙中山先生“爱国家,爱百姓”的精神哺育下,经过新型的军事、政治教育,成长为优秀的军人。

xx说过:

“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党的历史使命,是全国人民的历史使命,更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这一历史使命具体到医学生身上就是为14亿人的健康服务,提高居民身体素质,促进居民身心和谐。

对这一使命的正确认识和深刻领悟就是医学生应该具有的医学使命感。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任务是相当艰巨的。

因此,医学生必须牢记自己担负着为14亿人的健康服务这一崇高神圣的使命,医科院校则必须注重培养医学生的医学使命感。

回过头来想,无论我们当初为什么选择了学医,现在都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未来。

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片广阔的医学海洋,身处其中,载着使命的帆船只能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落难者拉上贴着红十字号的“和平方舟”,平安的把他们送到健康的彼岸,那样我们才算真正征服了医学的海洋,完成肩负的重任。

就像孙中山先生的谆谆教诲“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那样,就像周恩来总理热血时的呐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样,就像黄埔军校门口的对联那样“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斯门”那样,肩负起属于时代的使命。

浴血抗战

“他们是一群初出茅庐的学生军,却坚定地踏上了统一广东的征程。

他们没有作战经验,却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

在东征的战场上,年轻的黄埔学生们,逐渐成长为真正的军人“击溃军阀吴佩孚,攻下武昌,占领南昌、九江,歼灭孙传芳……北伐战争打响后,革命势力迅速扩展到长江、黄河流域,不可一世的吴佩孚也哀叹到,他的军队官兵都“不怕死”,想不到黄埔军是“不知死”,连连夺下汀泗桥、贺胜桥。

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挽救中国的危亡,多少英雄豪杰抛头颅、洒热血,从而战死沙场。

战时同患难,共捐躯;死后同一穴,共丰碑。

我想,不仅仅是黄埔军校的训练,使得这些英勇的战士浴血抗战,无惧生死,这更是一种精神寄托,一种精神的指引——挽救祖国的危亡。

作为一名医学生,我们的历史使命,虽然已经不再是抛头颅、洒热血了,我们也没有了浴血抗战,但是,在这个和平与发展的年代,我们肩负的使命是奉献医学、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孜孜不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医生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我国传统医学就认为医学乃仁术。

一个好的医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有一颗仁者之心。

诊治疾病的活动不能纯粹看作一个经济贸易活动,而应看作是在拯救一个生命。

这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正如十八大报告指出的那样:

“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作为医学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严格规范自己,践行医学生的使命,承担起时代赋予医学生的责任,奉献青春,让生命绽放光彩。

共襄大业

在人类军事史上,很少有一个军校像黄埔军校那样,极大地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历史。

孙中山先生在开学典礼上曾致词:

我们开办这个学校,要用里面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创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才能成功。

黄埔有幸埋忠骨,历史无情诛佞臣。

先烈回眸欣笑脸,丹心热血花艳红。

多少黄埔英魂,为挽救国家的危亡,为共襄大业,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依稀在耳,历久弥新。

这位世纪伟人,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大业,而又有多少仁人志士为共襄大业,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旧时代的人们尚且如此,作为一名医学生,更应如此。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们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候,我们曾举起右手庄严宣誓。

《少年中国说》里这样说道: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我们作为国家的新一代接班人,新一代医学生,处在如此和谐的社会环境中,无忧无虑,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给予我们的是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学习好专业知识。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为未来而努力奋斗。

俗语说得好:

“多少年,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追,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新时期的中国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为社会提供更加专业,更加普众,更加和谐的医疗服务。

最后,化用黄埔军校门口的对联来结束这篇冗长的观后感,“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图享乐莫入医门”。

第二篇:

观黄埔军校有感观黄埔学校有感

————谢阿旋

“这是一个晴朗的早晨,鸽哨声伴着起床号音”军政教导队第二次外出游玩,也很感谢学院给予这次难得的机会,同志们兴致勃勃的搭校车到一个伟大的革命遗址——黄埔军校。

驶出校门时,天气格外晴朗,春风送爽,仿佛在热烈的欢迎我们的到黄埔军校一游,然而,因为有些队员会晕车,同志们为了这些队员分散注意力,一路上随着与车辆擦肩而过的呼呼声,热情洋洋地引吭高歌,我的内心不由得为我们的此行此举感到欣慰与自豪,因为我们是一个集体,所以,我们都愿意兑现“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的承诺。

踏入黄埔,望着江面上,凉风习习,波浪层叠,壮观豪迈,正如我们此时此刻的心情,此次向黄埔军校进军,心中百感交集,是激动,是亢奋,是感时伤怀,是深深的怀念,无以言表,只能像水波一样此起彼浮,时而平静,时而喧嚣,。

在导游的指引下,来到一幢幢灿黄灿黄的平房,一旁标匾著着,“孙中山故居”,几个字体发出别样的光线,非常醒目,敬爱的革命先驱孙中山,我们日盼夜盼,终于盼到您了,只可惜“无可奈何花落去”,我们只能与心中崇拜的英雄在记忆的走道上一睹风采。

也罢,孙中山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是永恒不朽,万世彪炳的,我们不应为英雄的光荣牺牲过分遗憾而堕落,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将其光辉岁月用以标榜自己,激励自己,磨练自身,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尽情地体验一下先驱的居所,自觉地在这种别样的气氛熏陶一下,的接近他们,更重要的是能够从他们身上撷取闪烁的英魂,倾注自己底气不足的身躯里,万分的振作起来。

孙中山的故居至今仍保留的很好,崭新,优雅,静逸,传统式的,室内摆设了一些有关他的慈祥相片,动人肺腑,铁骨铮铮的信函,以及当时的军事设备革命尚未成功时,已成为培养军人的重点基地,他们在孙中山形影不离的陪伴与领导下,无怨的,坚强地接受着常人未能体验的艰苦训练,狂风暴雨,严寒酷暑,日月星辰下,他们坚持不懈。

严肃认真,流血不流泪。

今日,我们身穿着军装,以不同的身份在学院的代表们夫人陪伴下,一一见证了这些历史事迹,此时感触很深,当在风雨来袭时,我们一个个撑起雨伞时,哪些是最可爱的人却在风雨的敲击下,身躯得到锤炼,灵魂得到升华。

当我们舒适的在课室里接受老师的辅导时,我们又在抱怨什么呢。

与他们常年累月的煎熬相比,我们这一年军事化军训又何足挂齿。

转眼中午已到,临行时沉重的心唤醒了我的思考,我应该为我们今天的收获而喜悦。

还是为这一代人的幸福成长而感动。

不可置疑,我们必须自觉发扬黄埔精神,长江后浪推前浪,踏上归途,我们举目向黄埔军校望去,这片视线里。

充满了希望的光辉。

第三篇:

观黄埔军校有感参观黄埔军校有感

今年7月2日,集团公司组织了全集团的党员及预备党员参观了位于广州黄埔区的“黄埔军校”旧址。

设在广州长洲岛的黄埔军校,是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当时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军事政治学校。

孙中山亲任校总理,蒋中正、廖仲恺分别校长、党代表。

在开学典礼上,孙中山先生对全体师生演讲中说。

中国革命13年,只得到一个空名,是完全失败了。

原因就是我们的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

“要用这个学校的学生作根本,为建立革命军做准备,学校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开办这所军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军校以培养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形成了以“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卫民、不怕牺牲”为核心的黄埔精神,锻就出一批新型的军事人才和一支新型的革命军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举行的北伐战争中取得了伟大胜利;在后来的第二次国共合作进行的抗日战争中,黄埔军校培养出来的将领,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1988年,国务院公布黄埔军校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是全国、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我仔细参观了设在馆内的《黄埔军校史迹展》、《黄埔群英》等多个展室。

大家通过参观,缅怀了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革命

历程,大家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同时,这也是我们集团公司所有党员首次一起参加党组织的生活,意义特别深远。

我们热情高涨地听了导游的讲解,参观学习了革命先辈们的奋斗事迹,更加坚定了我要做一名优秀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决心。

历史已成为了过去,但军校却将这段历史永远的保留下来,军校的革命的精神已成为了激励后人奋发向上的动力。

当前,我们还处在经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方面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一段距离,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繁荣稳定的社会环境,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认认真真读书向上,踏踏实实地工作,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第四篇:

参观黄埔军校有感参观黄埔军校有感

7月5日的上午,我们来到了黄埔军校,感受一下那种历史的气息,和革命先烈们的那种舍身为国的精神。

黄埔军校,校名为“陆军军官学校”,因坐落在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而被称为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

1924年,国共两党首次联手,国民革命风起云涌,由于当时急需要各方面的人才。

向来非常重视教育的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即国立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前者即是今天的中山大学。

而黄埔军校,以“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

黄埔军校的建立,为国民党培养了大批军事将才。

从这里走出了一批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的军事名将,有徐向前、陈庚,林彪、叶剑英、聂荣臻、许光达、陶铸、巾帼英雄赵一曼等,连周恩来当时也是在黄埔军校里面任教。

在军校门口的正中央,有一块牌匾上写着“陆军军官学校”,门的两旁则写着孙中山的两句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站在黄埔军校的前面,给我的感觉是是朴素而严肃。

它没有城楼高厦,只有一些陈旧的建筑和少许补修之后较现代的楼房建筑:

矮房,屋瓦,狭窄的道路等;没有给人花园式的赏心悦目,却只有古树,古建筑的典雅和肃穆。

但就是在这样简单的地方,革命前辈们过着艰苦奋斗的生活,身肩救国救民的使命,编写并改变着历史。

走在展厅中,看着上面的图片资料和一些以前军校学员门用过的物品,一种历史的沉重的气息扑面而来。

听着导游小姐的讲解,我们可以想象得出当时黄埔军校的情景。

一群心怀救国救民的伟大目标的学院,挤在这个小学堂里,一丝不苟地学习各种军事和文化知识。

竖起耳朵,目不转睛地盯着前面,生怕错过一个字,一个词。

而在训练场上,夏天留着热汗,冬天抵受着严寒,但意志一直没有动摇过,仍然坚定地训练着。

心怀远大志向,才能风雨无阻地前行。

正如我们所看的“认识职场”培训视频中所讲的一样。

我们要正确的目标,才能在事业人生中坚定地前行。

乌龟能赛跑赢了兔子,就是因为它找准了目标。

其实道理应用到每个领域都是一样适用的。

走出展厅,顺着漆木扶梯走上二楼。

这里重现的是军校师生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不管是老师的办公室、会议室还是餐厅、学生宿舍,摆设都十分朴素简洁。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学生宿舍,宿舍中满是大通铺硬板床,每间容纳五六十名学生,基本上最大的两间,一间就是一个学生的连队。

当时,学生进校的时候虽然不用缴纳学费,但是由于军校的经费非常的紧张,每一位学生只能发两床薄薄的毛毯、一套军服和一双草鞋,不能换洗。

在当时,生活条件十分的艰苦,试想一下,在冬天只盖一张薄薄的毛毯是什么样的感觉。

把这个放到我们的工作中。

或许我们公司给予我们的没有某些公司那么好,能提供的条件没他们那么的优越,但是公司的条件相比于其他大部分的公司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我们要学会满足。

在以前条件这么差,黄埔军校的学院都能忍受,并且成为一位位伟大的军事人才。

我们现在的条件这么好,反而做得比以前的前辈先烈们还差。

然而,事实上却是这样。

所以我们要懂得奋发。

另外,在黄埔军校的历史中,有一位伟人不能忽略。

就是当时的国民党财政部长,黄埔军校的党代表廖仲恺先生。

在许多人的认识中,想起黄埔军校,就是想起孙中山先生,很少人会想起廖仲恺先生。

在当时,廖仲恺先生对黄埔军校的创建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廖仲恺先生一直都为黄埔军校筹措资金,甚至把自己女儿的嫁妆钱都挪用了。

军校的运作,没有了钱是不行的。

所以说,廖仲恺先生是黄埔军校的关键人物。

再次放到我们的工作中来谈。

公司的工作人员很多,大部分都是干着一些不起眼的事情,人们不了解他。

但是正因为有了这些可爱的员工的参与,公司的运作才能顺利进行。

每一个人的工作都是重要的。

工作无轻重。

游完黄埔军校,感受良多。

每个人想要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个人努力必不可少。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公司的成功贡献一分力量。

第五篇:

观纪录片有感观纪录片《南京大屠杀》有感

一说到南京大屠杀,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心生愤慨,而这也是很正常的,因为面对那样一个事实,一个发生在我们自己的同胞身上,自己的民族历史上,自己的祖国热土上的铁铮铮的事实,我们不可能麻木漠视。

当然,我也不可能例外,而最近看的纪录片《南京大屠杀实证》,更是加深了我的这种愤慨,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那样一页让人悲愤,让人心痛的历史。

而再联想到最近名古屋市长否定南京大屠杀史实的可耻言论,联系起当年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的可耻行径,更是让我不由的心生痛恨,锥心刺骨的痛恨。

现在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段悲痛的历史吧。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谷寿夫等分子的指挥下,对手无寸铁的南京民众进行了长达六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

在后来发表的《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写到:

“日本兵就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侮辱这个城市”,他们“单独或者二三人为一个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强奸,抢掠,放火”,终至大街小巷尸体横陈,“江河流水为之赤”。

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

日军集体大屠杀28起,19万人,零散屠杀858起,15万人。

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六周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

我想,面对这样一段惨痛的历史,我们不能不感叹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现如今,无论日本有些人士怎样矢口否认,也无论我们中国人对这段历史有多么的咬牙切齿,我们都必须认识到这是我们中国历史最沉重的伤痛,也是我们整个人类历史最沉重的伤痛。

无论多么的不想面对,但在铁证面前我们不能不用客观的眼观去正视它,去接受它,只有尊重历史才能更好地认识历史,只有坦然的接受历史才能更好地创造未来而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

特别的,对于我们当代的中国青年,我们该如何去认识和接受这段历史更是至关重要的。

我想,对于大家来说,南京大屠杀中日军烧杀淫掠的诸多细节大家也不可能不清楚的。

我们过多的强调细节往往让我们难以看到这段历史的真正面目而只是纠结在那些碎片化的片段里。

在我看来,我们至少可以从中得出三个教训。

首先,这是对我们中国的教训。

我们把中国近代史看成是中国的苦难史,这一点当然毫无疑问。

旧中国作为这段惨痛历史的受害者,出于感情,我们自然会认为这是我们中国历史的苦难。

然而,我们自认苦难并不应该是关键,关键是我们要认识到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段苦难。

正如我们穷人可以认为自己弱势,但更重要的是认识到自己为什么会弱势,然后才能让自己有所改变。

人如此,国亦然。

这段历史教训我们,国家强大才有国人的尊严。

历史教科书曾经给我们总结过:

落后就要挨打。

是的,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要想让中华民族真正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必须要有实在强大的国力支撑,否则,“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也只是一种对历史的怀念,而说中国怎么受人欺负也只是自怨自艾罢了。

现如今,面对美国在亚太的咄咄气势以及诸多邻邦的蠢蠢欲动,我们更应该警醒自己,一定要让自己的国家更强大我们才能真正的保护我们自己的利益,得到我们

应有的利益。

想起当下有些网民说的,“面对中国这样的现实,如果日本人还来中国我就给太君们带路去”。

这是多么的愚蠢和幼稚,可笑又可怕的言论啊。

有些人只局限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而无视整个国家的存在。

没有了这个国家的完整,我们的一切梦想都无处寄托。

而且,在现今,爱国主义竟然还受到嘲弄。

北京日报批判的好:

“要骂中国,怎么骂都没关系;要骂美国,骂西方,那一点都不行,这种逢中必反的谬种显然是对国家民族的背逆。

有些人迷恋‘普世价值’,要当‘世界公民’,却忘了首先自己是个中国人,他们崇洋媚外,干一些数典忘祖的勾当。

”或许批判的有些过,但并没有完全的背离事实和道理。

对于这个国家,无论怎样,你都应该认识到,只有他的强大才有我们中国人在世界的尊严。

试想,要是当年的中国上下团结,国富民强,日寇的铁蹄又岂敢在我神州大地肆意践踏,日寇的屠刀又岂敢操着屠刀对我炎黄子孙肆意砍杀。

这段历史也教训我们,我们要时刻警惕战争。

战争总是可怕的,它颠覆人性,颠覆人道,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最大障碍。

联系最近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利战争,虽说是局部战争,但都是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可怕。

它警示着我们,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霸权主义正在蠢蠢欲动。

看当年,南京大屠杀只是当年战争中的一部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

这是一组多么可怕的数据啊。

在所有的战争中,侵略方都试图通过美化自己来为自己的侵略行径正名。

比如美国,从朝鲜战争到南斯拉夫战争,到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及利战争,无不是打着正义的旗号而干着非人性的勾当。

丘吉尔曾经说过,“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

”是的,在国与国的较量中,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只要有利益的冲突,就会有战争的可能。

而有了战争,我们谁还能肯定当年南京大屠杀的情景不会再现,即使不会再现,我们又该到哪里去获得应有的人道救助。

古人警惕,忘战必危。

我们中国人从来不喜欢战争,但我们要时刻警惕战争。

只有时刻准备着,时刻警醒着,我们才能够防止再次遭受战争的蹂躏。

这段历史还教训我们,和平与发展应该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最求。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铁证如山,战争带给南京的伤痛实难弥合,带给中国的伤痛实难弥合。

战争下生命贱于蝼蚁,死亡变成常态,战争践踏人性的本善,背弃文明世界的几乎所有道义,摧毁我们苦心经营的文明成果,一切的存在与灭亡都只在强权者的一声命令里。

在所有经历过战争的国家里,只要他还相信历史,谁会看不到战争带来的恐怖呢。

因此,在这样的共识下,和平与发展理所当然的应该成为我们全世界全人类的共同追求。

只有我们大家都去认识到战争的罪恶,我们才能更好地相信和平与发展的可贵。

想起我们胡总书记提出的一个“包容性”理念,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具有智慧的理念。

他表示,这个世界容得下中美共同发展。

是的,在如今中国崛起的时候,我们两个大国都应该相信,也只能是相信这个世界有足够的空间来让中美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狭隘的零和博弈变成“1+1>2”的共赢。

而且,我们还应该相信,这个世界还容得下所有热爱和平的国家的共同发展,如果世界上能达成这样一个极富卓识远见的共识,那我们当今全球背景下的诸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南京大屠杀是一段历史,是一段无论是我们中国人还是日本人还是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的人民都应该正视的历史。

只有正视这段历史,我们才能从这段惨痛的历史中汲取教训,才能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才能更好的创造未来。

虽然日本国内对这段历史尚存争论,但那些不尊重历史的声音终究不可能成为时代的主流吧。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