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打印试题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1622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楼梦打印试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红楼梦打印试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红楼梦打印试题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红楼梦打印试题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红楼梦打印试题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楼梦打印试题一.docx

《红楼梦打印试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梦打印试题一.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红楼梦打印试题一.docx

红楼梦打印试题一

《红楼梦》竞赛题

(一)

一、填空题

1.《红楼梦》以一部专书的形式形成了一门独特的学问,就是      。

2.《红楼梦》被誉为“封建社会的     ”,是一部浓缩的二十四史。

3.曹雪芹在小说中,借“假语村言”,将        。

4.按照周汝昌先生《红楼经历》的编年,到第八十回的时候,贾宝玉已经        岁。

5.《红楼梦》的通行本是一百二十回,一般认为后四十回是        所作。

6.1981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本《红楼梦》是以          为底本的。

7.《红楼梦》中涉及到贾府五代人,即    字辈、“代”字辈、    字辈、“玉”字辈、“草”字辈。

8.《红楼梦》第一回至第      回堪称小说的序幕。

9.《红楼梦》中警幻仙姑所介绍的乳名“兼美”的是        。

10.大观园中,宝玉住怡红院,宝钗住        ,        住缀锦园。

11.        的《红楼梦评论》,第一次将西方美学批评理论引入到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领域。

12.王梦阮和沈瓶庵的认为《红楼梦》写的是清世祖(顺治)与      的爱情故事。

二、单项选择题

1.《题红楼梦诗》二十首的《小引》中说:

“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

”其作者是( )

A永忠    B明义    C敦诚    D敦敏

2.《红楼梦》中的著名开场诗句“一夜北风紧”的作者是()

A林黛玉    B薛宝钗    C王熙凤    D史湘云

3.判词“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指得是(  )

A晴雯    B袭人    C麝月    D小红

4.《红楼梦》脂评本中,被称为脂怡本的是(   )

A甲戌本    B庚辰本    C己卯本    D有正本

5.《妙复轩评石头记》的评者是( )

A王希廉    B张新之    C姚燮    D王瀣

6.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的“飞燕”指的是(   )

A林黛玉    B薛宝钗    C尤三姐    D尤二姐

7.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浪荡子情遣九龙杯”中的“浪荡子”指的是(    )

A贾珍    B柳湘莲    C薛蟠    D贾琏

8.下列作品中,模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是(    )

A《姽婳词》    B《芙蓉女儿诔》    C《葬花词》    D《秋窗风雨夕》

9.第二十三回,林黛玉所听到的戏文“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出自(    )

A《牡丹亭》    B《西厢记》    C《荆钗记》    D《邯郸记》

10.《红楼梦》第十七回到第十八回元妃省亲,点了四出戏,其中“伏元妃之死”的是(    )

A《豪宴》(出自《一捧雪》)    B《仙缘》(出自《邯郸记》)

C《乞巧》(出自《长生殿》)    D《离魂》(出自《牡丹亭》)

11.(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出现的灯谜中,“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其作者是(    )

A贾母    B贾政    C元春    D迎春

12.《红楼梦》中第三回“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描写的是(    )

A林黛玉    B王熙凤    C贾宝玉    D贾探春

13.贾府中的丫环雪雁服侍的主子是(    )

A宝钗    B黛玉  C贾母  D迎春

14.下列红学家中,属于考证派的是(    )

A王国维    B蓝翎    C蔡元培    D俞平伯

15.提出“四大家族”说法的红学著作(红楼梦试论》,其作者是(    )

A佩之    B吴宓    C陈独秀    D陈觉玄

三、名词解释

1.《金陵十二钗》

2.脂评本

3.焦大

4.“辐射”

5.《红楼梦新证》周汝昌

四、简答题

1.小说第一回的《好了歌》与《好了歌注》有何作用?

2.简述元妃省亲描写的意义。

3.简述贾宝玉“弱的天才”的特征。

4.《红楼梦》对传统悲剧的突破表现在哪些方面?

5.谈谈胡适对《红楼梦》研究的贡献。

五、论述题

1.试析薛宝钗的形象。

2.(红楼梦》是怎样借助爱情笔墨掩盖政治描写的?

3.试析(红楼梦》中的真实性与必然性。

(二)

一、选择

(1)“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一语出于《红楼梦》中何人之

口?

A、小红B、黛玉C、探春D、晴雯

(2)“盛筵必散”一语出于《红楼梦》中何人之口?

A、探春B、秦可卿C、小红D、妙玉

(3)贾政不喜欢宝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A、入塾B、抓周C、挨打D、魇魔法

(4)贾政等人在大观园游的第一处庭院“有凤来仪”是后来的什么地方?

A、怡红院B、蘅芜院C、缀锦阁D、潇湘馆

(5)“投鼠忌器宝玉瞒赃”中“投鼠忌器”一语指的是什么?

A、追究五儿连累芳官B、查到赵姨娘伤害探春C、维护柳妈得罪司棋

D、查办彩云带出贾环

(6)《红楼梦》中凤姐讲“聋子放炮仗”的笑话是在什么节日?

A、除夕B、中秋C、端午D、元宵

(7)《红楼梦》中涉及的外国地名中哪一个是虚拟的?

A、暹罗B、海西福朗思牙C、茜香D、波斯

(8)《红楼梦》的官职中哪个是清代实有之职?

A、永兴节度史B、五城兵马司C、金陵省体仁院总裁D、大明宫掌宫内相

(9)《红楼梦》中最早说“乌眼鸡”一词的是谁?

A、小红B、凤姐C、晴雯D、探春

(10)除宝玉挨打外,书中还描写了贾府中谁也挨过父亲的责打?

A、贾琏B、贾蓉C、贾兰D、贾瑞

二、简答

1、简述薛宝钗与林黛玉的性格差异。

2、简述“木石前盟”的故事。

3、《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贾宝玉的取名和抓周,请简述这两件事,并说明它的作用。

4、请简述《红楼梦》贾雨村夤缘复旧职的过程。

5、下列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三段判词,暗指《红楼梦》中三个女子的命运。

请依次指出这三个女子是谁,并分别简述其身世与命运。

①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②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③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6、简述“宝黛初会”的情节内容。

7、《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刘姥姥有这么一段话:

“我们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呢。

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哩!

”刘姥姥的这段话是对谁说的?

为何说这话?

请简叙事情的经过。

8、简述“凤姐弄权”故事。

9、简述元妃省亲故事。

10、《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是一个著名的情节,请简述书中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的故事。

11、“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和“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是《红楼梦》中的精彩片断,请你分别对这两个片断做简要叙述。

12、《红楼梦》曾在第23回和第27回先后两次描写到林黛玉葬花。

黛玉葬花有什么寓意?

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

13、“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吟诗是谁?

这几句诗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性格?

14、简述“宝玉挨打”的故事。

15、“宝玉挨打”之后,同是前来探望宝玉的宝钗和黛玉,言行情态各不相同,请你对此作简要叙述。

16、简述“海棠诗社”创建情景。

17、简述宴席上凤姐作弄刘姥姥时众人的不同笑态。

 

(三)

一、选择题

1.《红楼梦》的异名下列哪两个不是?

()()

A.《石头记》B.《风月宝鉴》C.《太虚幻境》D.《金玉良缘》E.《金陵十二钗》

2.找出分析有误的两项:

()()

A.贾府中的奴仆颇具叛逆性格的两个人是晴雯和小红。

B.第三十九回,李纨道:

“凤丫头就是楚霸王,也得这两只膀子好举千斤鼎。

她不是这丫头,就得这么周到了?

”这丫头指的是平儿。

C.红楼梦》是写男女私情的。

《红楼梦》以前的才子佳人小说,也是描写男女私情的,所以它们本质上是一样的。

D.《红楼梦》善于描写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写的都是作者观察得到的客观的人物。

E.第三十九回,贾母笑道:

“凤丫头别拿他取笑儿。

他是乡屯里的人,老实,那里搁的住你打趣他。

”“他”指的是赖大家的。

3.对《红楼梦》一书评说有误的两项是:

()()

A.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不但在国内家喻户晓,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举世公认的文学名著。

B.《红楼梦》的初名叫《石头记》,它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时,就受到人们的喜爱。

《红楼梦》问世以后,人们争相阅读它,谈论它。

同时,《红楼梦》也受到封建官僚和封建卫道者的推崇,把它作为教育孩子的教材。

除此外,《红楼梦》还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后来被称之为“红学”。

C.《红楼梦》小说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书中人物众多,事件纷繁。

为了展现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曹雪芹构建了一种精致细密包容广大的布局方式,即网状结构方式。

D.曹雪芹是塑造人物的高手,在《红楼梦》中,有姓名称谓的七百多个人物,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

另外,由于曹雪芹对诗词、金石、书画、医学、建筑、烹调、印染等各门学问都十分精通,所以在描写贵族家庭的饮食起居,园林建筑,家具器皿,服饰摆设,车轿排场,都真实而细腻。

E.《红楼梦》的诗词韵文,不仅艺术成就很高,更主要的大都符合人物的身分、思想气质和性格特点。

如同是咏柳絮,林黛玉表现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雄心”,薛宝钗表现出飘泊亦如人命薄,空遣绻,说风流的悲哀。

4.有关探春改革,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A.探春有眼光,有魄力,但庶出的地位,暂摄家政的身份,决定了她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

B.探春拿赵姨娘开刀,是她不认生身之母为母女关系,投王夫人所好的最好例证。

C.探春是改革家,她可以为贾府每年省下几百两银子,但这个封建家庭的衰亡是必然的,她无法挽救。

D.探春打了邢夫人的心腹王善保家的,却得到了凤姐的微妙的赞许,可见,“反抄”不过是凤姐事先设计好的把戏而已。

E.理家的这段经历,使探春对贾府的家政痼疾了解得更深,以致“抄检大观园”时,她发展成为“看之重、言之痛、怒之深、虚之远、慷慨陈词、声泪俱下”的“反抄英雄”。

二简答题

1.曹雪芹的身世和他创作《红楼梦》有什么关系?

2.《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怎么出现的?

真的是偶于鼓担上得来的吗?

3.简述黛玉的两次葬花的起因。

4.简述宝玉挨打始末。

5.简述“宝玉挨打”事件中你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

6.“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这几句诗出自哪部名著的哪首诗?

吟诗是谁?

这几句诗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性格?

7.简析晴雯在抄检大观园时表现的性格特征。

8.简述《红楼梦》中某一个人物出场的情景。

9.简述《红楼梦》中一个关于林黛玉的故事。

10.选取《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作简要的人物介绍。

11.在抄检大观园事件中,园中主人主要写了谁?

丫鬟又主要写了谁?

作者重点设计了哪些人的反应?

这样设计有何作用?

(四)

1、填空:

A、呜咽起来B、用帕拭泪C、哭个不住D、掩面涕泣E、大哭起来F、满面泪痕

①贾母把黛玉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

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黛玉也()。

②再次说黛玉之母如何病时,贾母又伤感起来,搂了黛玉在怀,又()

③王熙凤:

“┅┅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说着,便()

④宝玉()泣道:

“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2、根据人物身份、性格等,断定填空:

A、林黛玉B、贾宝玉C、王夫人D、史湘云

┅┅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呦;()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

3、下面几个句子是对人物肖像的描写,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

②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

③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④两弯似蹙非蹙绢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A、探春、惜春、李纨、王熙凤B、迎春、探春、王熙凤、林黛玉

C、迎春、林黛玉、王熙凤、李纨D、探春、李纨、林黛玉、王熙凤

4、美人亦有不同之处,看到下面描写,应如何归类:

①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②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③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④两弯似蹙非蹙绢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⑤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⑥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请。

⑦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答----------------------------

5、宝黛初见段,这“-----惊----笑”表达的含义可用下面哪一句诗概括()

A、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B、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D、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6、下面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的四首,请根据课文提供的信息与你自己掌握的有关知识,判断一下各首诗暗示的是哪个人物:

其一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

其二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

其三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

其四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

其五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

()

二、判断题

1.《红楼梦》围绕着宝黛爱情故事的主线,还写到了家庭宴会、人际关系、官府交往、婚丧嫁娶、三教九流等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这一点来说,《红楼梦》可以看作中国18世纪的一部社会百科全书。

()

2.《红楼梦》的版本有两个系统:

一是仅流传八十回的脂评抄本系统;一是程伟元、高鹗整理补缀的一百二十回印本系统。

《红楼梦》的别名除“石头记”外,还有“情僧录”“风月宝鉴”“情海孽缘”“金陵十二钗”等。

()

3.《红楼梦》中,薛宝钗具有浓厚的封建意识,她一有机会就要劝贾宝玉学些应酬世务,讲些仕途经济,使宝玉越发反感;由于她在贾母、王夫人等人身上下功夫,最后达到了和宝玉结婚的目的,但她却没有得到爱情的幸福,做了封建主义的牺牲品。

()

4.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塑造的非常成功的形象,她贪婪、凶狠、狡诈,“毒设相思局”中她设计害死试图调戏她的贾瑞;她还假意笼络尤二姐,最后借刀杀人。

在这个人身上,寄予了作者对她的谴责之意。

()

5.“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

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

()

6.《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一回中,人物出场的安排和描写很有讲究。

有的只见其形、不闻其声,如李纨和三春姐妹;有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如王熙凤;有的未闻其声,先写其人,如贾宝玉。

()

7.《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金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

其中薛宝钗佩戴的是金锁,史湘云佩戴的是玉麒麟。

()

8.“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末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因而得到了贾府上下的称赞。

这就是《红楼梦》中被贾母夸赞为“稳重和平”的薛宝钗。

()

9.《红楼梦》中贾雨村一上任就审理薛蟠为争买英莲而打死冯渊的案件。

他要拿人判案时,手下的门子为制止他呈给他“护身符”,上面写道: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

10.林黛玉从傻大姐儿那儿得知“宝二爷娶宝姑娘的事情”,并且是“老太太和太太二奶奶商量”了的,回潇湘馆门口便吐出血来,几天后,正是宝玉娶宝钗的时辰,黛玉气绝。

黛玉临死时只有李纨、探春,丫鬟紫鹃、雪雁在场,甚是凄凉。

()

三、简答

《红楼梦》是女性的悲剧,也是女性的颂歌,在贾府这个污浊的环境中,从诗社相关情节的描写便可窥见红楼女性高雅的审美追求和美好的心灵世界,简述“海棠社”或“菊花社”的主要情节。

(五)

一、判断题

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19世纪上半叶末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

()

2.清代小说家曹雪芹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日趋衰亡的趋势和必然命运。

()

3.在《红楼梦》中,除了主要人物外,作者还塑造了众多具有独特、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

如温顺世故的袭人,出世孤高的妙玉,怯懦的迎春,忍辱吞声的尤二姐,敢于反抗的尤三姐和晴雯,以及泼辣能干的探春等。

()

4.《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一回中中林黛玉所见“温柔沉默,观之可亲”、“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的三姐妹分别是探春、迎春、惜春。

()

5.《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一个和贾宝玉志同道合的封建叛逆者的形象。

在她身上,一定程度地体现了封建社会里妇女的不幸命运,反映了她们勇于反抗和对自由爱情的热烈追求。

但她性格中有着贵族小姐的矜持和脆弱。

()

6.《红楼梦》中,林黛玉刚进贾府时,贾母问她读了什么何书,她回答“刚只念了《四书》”,而当宝玉问她同样的问题时,她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

这前后的不一致,说明见面时黛玉对宝玉有所戒备。

()

7.《红楼梦》“十二丫头”指的是晴雯、麝月、袭人、鸳鸯、雪雁、紫鹃、金钏、司棋等。

她们个性鲜明,其中,最卑躬屈膝的是袭人,最有反抗性格的是晴雯,性格最刚烈的是金钏。

()

8.脂砚斋评点《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有“总借黛玉一双俊眼中传来”之语,言其借林黛玉之眼品评各色人等:

对王熙凤赞美其干练,讽刺其虚伪;对贾宝玉则欲扬先抑并以《西江月》词似褒实贬。

()

9.《红楼梦》中,宝玉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

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是因为贵族男人一进仕途就费尽心机去争名夺利,品格堕落;而闺中少女和社会隔绝,保持着纯洁的天性,这也是宝玉厌男喜女的基本根据。

()

10.《红楼梦》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

这种悲剧,有封建婚姻制度的悲剧,有封建道德礼教的悲剧,有封建婢妾制度的悲剧,有赤裸裸的封建暴力凌辱女性的悲剧等。

()

二、简答

《红楼梦》中,贾府大老爷贾赦想收丫鬟为小妾,不想那丫鬟却说:

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莫说“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

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抹死了,也不能从命!

这丫鬟是谁?

请简述事情的经过。

(六)

一、判断题

1.《红楼梦》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巨大的,这首先体现在典型形象的塑造上。

《三国演义》写的多是英雄人物,这些人物的斗争故事本身就具有激动人心的力量。

《红楼梦》探索到人物灵魂的深处,描写不同人物的精神面貌,塑造出不同的典型。

()

2《红楼梦》贾府姐妹中,贾赦的女儿元春、迎春,贾政的女儿探春,贾敬的女儿惜春为贾府“四春”。

孤独的元春、懦弱的迎春、精明的探春、孤僻的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

3.林黛玉是曹雪芹《红楼梦》中的倾心塑造的人物。

她和宝玉两情相悦,又不免吵吵闹闹;她才华横溢,又多愁善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便是出自她的《葬花词》。

4.《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后,林黛玉“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

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的一席话,表达了对宝玉的无比的爱怜与真切的关心。

()

5.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中心人物。

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庭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这不合传统礼教。

()

6.《红楼梦》中写荣国府为了迎接元妃省亲,修建了豪华的大观园,里面楼台亭阁、山水花鸟,样样都有。

后来贾府姐妹及宝玉住在园中,宝玉住的是“怡红院”,黛玉住的是“潇湘馆”,宝钗住的是“蘅芜院”。

()

7.《红楼梦》中有很多诗词,其中,“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出自林黛玉之手,“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出自薛宝钗之手,“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出自王熙凤之手。

()

8.《红楼梦》中的尤三姐虽素行不端,但却刚烈有加,发誓说非柳湘莲不嫁。

后贾琏外出,路遇柳湘莲,言尤三姐之意。

柳湘莲欣然允诺。

柳回京后与宝玉闲谈,知尤三姐是贾珍妻妹,就生出毁约的意思来,尤三姐听说这事,自刎而亡。

()

9.《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都创作了出色的咏“柳絮”的词章,展现了他们的文学才华和性格特征。

如“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就是出自于林黛玉之手。

()

10.《红楼梦》里的金陵十二钗中,最有才华的是黛玉,最有管理才能的是探春,最泼辣狠毒是王熙凤,绘制大观园图的是元春,错嫁中山狼的是迎春,符合封建礼教规范的淑女是薜宝釵,带发修行的是妙玉。

()

二、简答

请简述《红楼梦》中晴雯病补雀金裘的情节。

(七)

一、判断题

1.《红楼梦》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从繁荣走向衰败的故事。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婚姻悲剧,是这个故事的中心。

在中国,《红楼梦》被评价为剖析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

2.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的文学巨著《红楼梦》,把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推向了巅峰。

其以其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深刻的思想认识,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品。

()

3.《红楼梦》中荣国府里的最高统治者是贾母,管理日常事务的是王熙凤。

王熙凤在贾母面前百般奉承,背后却干尽了贪脏揽财的勾当,可谓名副其实的“凤辣子”。

但她“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

4.在《红楼梦》里,大观园成立了一个诗社——怡红社,其成员有稻香老农(李纨)、蕉下客(探春)、潇湘妃子(黛玉)、蘅芜君(宝钗)、怡红公子(宝玉)、菱洲(迎春)、藕榭(惜春)。

()

5.《红楼梦》中,贾宝玉否定封建主义社会秩序,但思想上并没有达到否定君权和族权亦即封建主义统治权的高度,他无法与封建主义统治彻底决裂。

因而他的出路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最后只能到虚无缥缈的超现实世界中去。

()

6.《红楼梦》中有不少预示命运的判词。

其中“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说的是黛玉和宝钗;“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说的是迎春;“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说的是探春;“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说的是史湘云。

()

7.《红楼梦》中黛玉夜访怡红院,叩门时袭人正生气,说宝玉吩咐的不给开门。

黛玉哭了半夜,次日她见了宝玉也不理睬,后来独自一人在幽僻处葬花吟诗,宝玉作了“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的倾诉,才化解了这一场误会。

()

8.《红楼梦》中多取谐音寓以特殊的含义,或讽刺,或感叹。

如人名“甄(真)士隐”、“贾(假)雨(语)村”、秦可卿(情可亲)等;在太虚幻境警幻仙姑让宝玉喝的茶是“千红一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