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及检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1454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及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及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及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及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及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及检测.docx

《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及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及检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及检测.docx

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及检测

第六单元重点内容复习整理

26、《三峡》

一、重点字词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自:

从,由。

略无:

毫无。

阙:

通“缺”,空缺。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亭午:

正午。

夜分:

半夜。

曦:

日光,这里指太阳。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至于:

到了。

襄:

上。

沿:

顺流而下。

溯:

逆流而上。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虽:

即使。

奔:

这里指飞奔的马。

御:

驾。

疾:

快。

 

5、素湍绿潭。

湍:

急流的水。

素湍:

白色的急流。

 

6、绝巚:

极高的山峰。

 

7、飞漱其间。

漱:

急流冲荡。

 

8、清荣峻茂: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9、每至晴初霜旦。

至:

到。

霜旦:

下霜的早晨。

 

10、属引凄异。

属(zhǔ)引:

接连不断。

属,动词,连接。

引,延长。

 

二、翻译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

翻译: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素湍绿潭,回清倒。

翻译: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翻译:

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翻译: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翻译:

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翻译:

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翻译:

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三、回答以下问题

1、《三峡》中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三峡》中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

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三峡》中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三峡》中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用原文回答:

(1)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3)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7、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

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8、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i

 

9、把下列句子的划线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辞语。

 

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长江截流工程终于胜利完成,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答案:

斩断长江千里水,锁住三峡无数峰。

 

27《答谢中书书》

 一、重点字词:

【共】一起。

【谈】谈论,欣赏。

【交辉】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歇】消散。

【颓】坠落。

【沉鳞】潜在水中的鱼。

鳞,借代鱼。

【竞跃】争相跳跃。

竞,争着。

【欲界】指人间。

【仙都】指仙境。

【复】再。

【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二、问题探究:

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观察角度:

由仰而俯;景物形象:

由显而微;景物状态:

由静而动;时间交代:

由朝而夕。

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

“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27《记承天寺夜游》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念:

考虑,想到。

遂:

于是。

至:

到。

 

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共同,一起。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只是。

闲人:

清闲的人。

 

4、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5、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交横:

交错,纵横。

盖:

原来是。

 

二、翻译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翻译:

想到身边没有和我一起享受月光的人,于是来到了承天寺。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翻译:

怀民也没有睡,于是我们一起到庭院散步。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

庭院的地面上月光满地,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里面有藻、荇等水草交错,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4、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翻译: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一个地方没有翠绿苍柏?

只是那里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悠闲的人罢了。

 

三、阅读理解

 1、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旷达心境。

 

4、全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5、“何处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

(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喜悦、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显其中。

(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

既有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6、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一句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了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处一个空明澄清,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积水空明”比喻月光。

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

“藻荇交横”比喻月影。

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

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7.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

目的是什么?

 虚景:

清澈的水,水中的植物;实景:

竹柏之影。

衬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恬静、悠闲。

      

 

8.写景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清静、舒适、愉悦。

9.想像一下作者与张怀民散步是什么心情。

 悠闲自得、无忧无虑。

 

28《观潮》

 一、指出加点词的含义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既望:

农历十六  

 

2、.方其远出海门 方:

当……时   

 

3、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倏而:

突然.略:

一点点   

 

4、随波而逝逝:

去,往  

 

5、皆披发文身文:

画着文采  

 

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盛万仞中溯迎:

逆流迎着潮水  

 

7、吞天沃日沃:

用水淋洗  

 

8、如履平地履:

踩。

    

 

9、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干:

岸。

 二、阅读第二自然段后回答问题答案

 1、写参演舰之多的句子是:

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如履平地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

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三、阅读第一自然段后回答(答案)

 

1、解释下列词语

(1)既望  农历十六  

(2)既而  不久

  2、作者对潮水的描写由远而近,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描绘,请用原文回答:

(1)写“形“的句子是:

仅如银线    

(2)写“色”的句子是:

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3)写“声”的句子是:

如雷霆,震撼激射  (4)写“势”的句子是:

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3、作者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诗从侧面对潮水的形象做了补充,同时也与段首“天下之伟观”照应,以此加强了读者对海潮之雄伟壮观的强烈印象,并为下文作铺势。

 

 

29湖心亭看雪

 

一解释词语:

 

1、是日更定是:

这。

定:

完了,结束。

  

 

2、余拏(ráo)一小船拏,通桡,撑船。

 

 

3、雾凇沆砀:

冰花一片弥漫。

雾凇:

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

白气弥漫的样子。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得:

哪能。

更:

还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

酒杯  

 

6、客此客:

客居。

  7、上下一白。

一白:

全白。

 

二、翻译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翻译:

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翻译:

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上下下都是一片白。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

别说相公痴,更有跟相公一样痴的人。

 

三、内容理解:

 

1、文中描写雪后西湖全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营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

 

2、文中描写西湖近景的句子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其中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与旷远莽苍的大自然进行对比。

3、最后用舟子的话作结,有何意义?

 结尾引用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个“痴”字,似贬实褒,对作者到湖心亭看雪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和赞赏,不仅如此,还包括了对作者的品味、人格的肯定和赞赏。

 

 

 

第六单元复习检测

班级:

姓名

26、《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这篇文章选自《》,作者是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

2.在文中横线上应补写出的句子是:

3、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略无阙处重岩叠嶂不见曦月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飞漱其间属引凄异

4.解释下面加着重号的句子。

略无阙处重岩叠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绝巘多生怪柏林寒涧肃

飞漱其间哀转久绝晴初霜旦属引凄异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④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⑤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⑥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⑦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⑧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描写三峡群山连绵不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侧面烘托山高峡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③用对比烘托表明夏水之急的句子是________

④总括三峡春冬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描写高猿声音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7.作者抓住三峡的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先写山,突出的特点;后写水,突出的不同景象。

8.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

答:

9.本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

而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

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10.“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句话写出了水流的特点。

唐朝大诗人从白帝城到江陵顺流而下时,他在诗中写过类似的句子是:

11.本文最后收笔落在渔人的歌唱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试谈谈你的理解。

12.有人认为修筑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破坏了三峡举世闻名的自然风光,比大于利。

请谈谈你的看法。

(50字左右)

                                     

                                     

27、《短文两篇》

一、为下列字注音

颓(   ) 鳞(   ) 遂(   ) 荇(   )

二、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

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三、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

1.两岸石壁,五色(   ):

________________

2.晓雾将(   ):

________________

3.(   )竞跃:

________________

4.未复有能(   )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_

四、读短文,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遂至承天寺:

______。

②积水空明:

_______。

③盖竹柏影也:

________。

④但少闲人:

________。

2.“庭下如积水空明”是一个比喻句,从前后文来看,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是________。

3.文中写“竹柏影”,实际上是从侧面描写________。

4.本文的语言有何显著特征?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上文共分三层:

第一层,记事,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写景,写了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

抒情,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

7.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8.“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9.翻译下列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0.“怀民亦未寝”中“寝”的读音是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中有这个字,就作这个意思讲。

11.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读短文,回答问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晓雾将歇(    )⑵沉鳞竞跃(   )⑶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具体谈谈本文写景的妙处。

                                                                    4、“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测测你的鉴赏力,请从学过的古诗文中选出一句你认为写出了山川之美的语句,并注明作者。

5.总领全文的语句是:

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全文。

28、观潮

一、给下列字注音

艨艟()履()倏()僦()

二、解释句中加粗词语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2.方其远出海门:

3.溯迎而上:

4.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三、解释下列句中相同的词语

四、翻译下列句子

1.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2.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

五、第一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

六、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海潮进行描写?

七、第二段文字主要写               这一场面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          ”的静景上,这是运用了              写法,这种写法有           作用。

七.第一段描写突出了“弄潮儿”的            、          、          等特征。

“                            ”一句是对弄潮儿本领最高妙的称颂和赞叹。

29、湖心亭看雪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6—20题。

  

   【甲】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说笠翁,独钓寒江雪。

【乙】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惊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6、请找出下列各组加点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是日更定莫衷一是

  B、更有痴似相公者更深夜色半人家

  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且焉置土石

  17、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8、【乙】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答:

  

  19、

(1)从【甲】诗“独钓寒江雪”和【乙】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试问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

  答:

  

  

(2)《爱莲说》中也有含“独”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请写出一句。

  答:

   20、以上诗文都描写雪景和人物的活动,但描写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

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用烘托的手法,景为人设,描画出一个独钓江雪的渔翁形象。

  B、【乙】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

  C、【甲】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之感。

D、【乙】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