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马原部分的历年真题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0410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马原部分的历年真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完整版马原部分的历年真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完整版马原部分的历年真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完整版马原部分的历年真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完整版马原部分的历年真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马原部分的历年真题汇总.docx

《完整版马原部分的历年真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马原部分的历年真题汇总.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马原部分的历年真题汇总.docx

完整版马原部分的历年真题汇总

历年真题练习

第一部分唯物论

一、单选

1.右边这张照片(图略)反映出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盖融化,致使北极熊无处可去的场景,颇具震撼力。

它给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发出的警示是(2010.3)

A.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

B.生态失衡已成为自然界自身周期演化不可逆转的趋势

C.自然地理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

D.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人类反思自身活动的重要前提

2.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2009.1)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2008.1)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4.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

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2008.2)

A.客观性B.有限性C.相对性D.一维性

5.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

“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

”这位企业家回答说:

“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2008.3)

A.普遍有效性B.客观规律性C.主体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

6.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2006.1)

  A.变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7.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2005.1)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8.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2003.1)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9.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

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2003.2)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人的实践活动              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二、多选

1.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删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作了修改。

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条的解释是:

“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的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年版又删去“为维护其统治而设”。

再如1971年版在解释了“雉”就是“野鸡”之后,紧跟着说“肉可以吃,羽毛可以做装饰品”,1992、1998年版也一样,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

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着时代前进的印记,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2010.17)

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

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

2.右边这幅漫画对于我们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警示意义在于(2008.17)

A.人类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将受到自然界的报复

B.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来自于不当的人类实践方式

C.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对立的

D.人类依附于自然是摆脱自身困境的根本出路

3.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

这表明(2007.17)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本质“原型”

第二部分辩证法

一、单选

1.有这样一道数学题:

“90%×90%×90%×90%×90%=?

”其答案是约59%、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2012.1)

A.肯定中包含否定    B.量变引起质变   

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  

2.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对此,他解释道:

“每支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单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

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

每断一次,必然多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

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

”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2011.1)

A.注重量的积累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

C.坚持适度原则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3.有一则箴言:

“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

”“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2010.2)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有其因必有其果

4.“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2007.1)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5.“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2007.2)

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B.对人是否有利

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

二、多选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估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2012.17)

A.新生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是新出现的事物

B.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C.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D.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2.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

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

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2007.18)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3.2006年7月12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88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了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记录。

科林·杰克逊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的记录时,没有一丝沮丧:

“我一点也不失望。

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

”他说:

“记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

”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2007.19)

A.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B.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C.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

D.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

4.马克思指出:

“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

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这表明(2006.18)

  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B.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

  C.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D.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

5.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

这表明(2005.16)

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6.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

“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

”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有(2004.17)

A.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

B.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C.利己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D.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

E.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7.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

这里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2003.16)

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B.对立面的同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D.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同一

E.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

第三部分认识论

一、单选

1.恩格斯说:

“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做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C.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  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2.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

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2009.2)

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

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绝对性所预设的

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 

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3.“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2006.2)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4.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

”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2006.3)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5.“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

”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2005.2)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

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6.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2005.3)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7.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2004.3)

A.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

B.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

C.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

D.人的价值表现了人的能力的大小

8.人的视觉感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米)到780nm,称为可见光谱。

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的颜色,一般来说,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色,510nm为绿色,470nm为蓝色,400nm为紫色。

这种现象表明(2003.3)

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

B.人的感觉所具有的生理阀限是人认识能力的界限

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

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

二、多选

1.1971年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获得了“世界最佳设计”奖,设计师格罗培斯却说:

“其实那不是我的设计”,原因是在迪斯尼乐园主体工程完工后,格罗培斯格暂停修筑乐园里的道路,并在空地上洒上草种。

五个月后,乐园里绿草茵茵,草地上被游客踏出了不少宽窄不一定的小路,格罗培斯根据这些行人踏出来的小路铺设了人行道,成了“优雅自然、简洁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格罗培斯的设计智慧对我们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启示是(2011.1)

A.要从生活实践中获取灵感B.要尊重群众的实际需求

C.不要对自然事物做任何改变D.要对事物本来面目做直观反映

2.华罗庚生前曾说:

“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人类共同的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

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这段话对我们如何实现人的个人价值的教益是(2009.20)

A.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

B.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

C.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归宿

D.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

3.近一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

在危机面前,人们应该积极主动应对,化“危”为“机”。

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是(2009.17)

A.信心比黄金更重要B.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C.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 D.事不避难,知难不难

4.邓小平说:

“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

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

”这对我们实现思想理论创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它要求我们(2009.18)

A.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B.打破一切理论的约束

C.关注生活实践的需要  D.尊重人民群众的诉求

5.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

“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

”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2008.18)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D.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

6.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体现这种一致性的公式有(2008.19)

A.个别——一般——个别B.实践——认识——实践

C.群众——领导——群众D.团结——批评——团结

7.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的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其基本环节有(2006.17)

A.区分实践活动的主体与客体

B.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C.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手段作用于客体

  D.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调节

8.深圳青年歌手丛飞在8年时间内,捐资上百万元资助很多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而自己却身患癌症,负债17万元。

有人这样评价他:

“丛飞能够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快乐。

”丛飞的行为表明(2006.20)

  A.人的价值不包含个人的价值选择和目标设计等主观方面

  B.人的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

  C.人的价值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

  D.社会价值的实现总是以个人价值的牺牲为代价

第四部分历史观

一、单选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2011.2)

A.社会形态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生产方式

2.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一些国家销量大增。

列宁曾说,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

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2009.3)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

3.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

“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司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2009.4)

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  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

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自由理性的外化

4.列宁说:

“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

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无耻之徒。

”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有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2007.4)

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

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

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5.“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段话说明(2006.4)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等活动

  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

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6.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2004.1)

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

7.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2004.2)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8.生产的社会条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2003.4)

A.政治法律制度     B.生产关系     

C.历史文化传统      D.伦理道德规范

二、多选

1.2011年4月,耶鲁大学出版了《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书中列举了当前西方社会10个典型的歪曲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其中一种观点认为:

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艺术、宗教,政治、法律、道德等都被简单地视为经济的反映,对人类历史错综复杂的本质视而不见,而试图建立一种非黑即白的单一历史观,上述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思想的严重歪曲,其表现为

A.把社会历史发展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歪曲为单一因素决定论

B.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歪曲为机械的单向作用

C.把经济作为社会的“基础”所具有的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歪曲为唯一决定作用

D.把意识形态对社会历史始终具有的积极能动作用歪曲为消极被动作用

2.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

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

由此证明(2010.18)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C.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3.“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义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这段话表明科学技术是(2009.19)

A.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B.历史变革中的唯一决定性力量

C.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D.一切社会变革中的自主性力量

4.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的交往活动日益普遍和深化。

交往作为人类特有的活动和存在方式,对社会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2008.20)

A.交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交往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改善

C.交往是科学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D.交往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5.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2007.20)

A.具体的、现实的人B.广大的人民群众

C.作为个体的个人D.社会全体成员

6.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2003.17)

A.人人创造历史B.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D.人们总是在既定条件下创造历史

E.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

政治经济学

一、单选

1.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    B.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D.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2.2011年9月以来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海圣教育抗议活动中,示威者打出“我们是99%”的标语,向极富阶层表示不满、漫画所显示的美国社会财富占有的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制度下

A.劳资冲突的集中表现       B.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

C.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D.虚拟资本泡沫化的恶果

3.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

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2011.3)

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4.邓小平指出: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列宁新经济政策关于社会主义的思路之所以“比较好”,是因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