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湘市儒溪镇旗杆小区旗杆路技术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10392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湘市儒溪镇旗杆小区旗杆路技术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临湘市儒溪镇旗杆小区旗杆路技术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临湘市儒溪镇旗杆小区旗杆路技术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临湘市儒溪镇旗杆小区旗杆路技术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临湘市儒溪镇旗杆小区旗杆路技术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湘市儒溪镇旗杆小区旗杆路技术标.docx

《临湘市儒溪镇旗杆小区旗杆路技术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湘市儒溪镇旗杆小区旗杆路技术标.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湘市儒溪镇旗杆小区旗杆路技术标.docx

临湘市儒溪镇旗杆小区旗杆路技术标

一、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

临湘市儒溪镇旗杆小区旗杆路及配套雨水、污水管网建设工程二标段

1.2、工程设计概况:

本项目位于临湘市儒溪镇,道路走向由北往南,起点桩号BK0+000,终点桩号BK0+520.371。

道路平面采用规划线形,路幅红线宽度18m。

主要相交道路为集镇4号路、5号路(临鸭公路)、6号路。

道路定位为城市次干道II,路幅宽度18m,设计车速40km/h。

全长520.371米,道路路面通过标线划设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3.0m(人行道)+2.25m(非机动车道)+3.5m(机动车道)+0.5m(中心双黄线)+3.5m(机动车道)+2.25m(非机动车道)+3m(人行道)。

道路标准轴载为:

BZZ-100KN,沥表砼路面设计年限为12年。

结合考虑沿线地形,管线埋设和室外建筑物的控制高程等因素,行车道采用1.5%外横坡,人行道采用2%的向内横坡。

路面结构:

1、路面结构层设计总厚度为65cm;其各层结构分别为:

4.0cm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6.0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1cm厚沥青同步碎石封层+18cm厚5%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18cm厚4%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18cm厚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15cm厚级配碎石垫层

2、人行道路面结构:

6cm厚透水砖+3cm厚中净砂+15cm厚C20透水混凝土;

人行道外侧均为15x15cm的麻石锁边石。

1.3、该工程特点:

该工程周边单位及居民较密集,在施工中要加强与建设方的协调和沟通,遵守相关规章制度,树立公司良好形象。

在施工过程要加强各个施工工序的衔接和施工的人员组织,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二、总体部署

1.2.1、目标体系:

工程质量目标:

确保合格工程。

建设工期目标:

确保在210天竣工交付使用。

安全率目标:

确保安全事故为“0”。

按建设部相关规范性文件以及合同条款与业主提供的技术标准及其他文件对施工现场实施综合管理,实现施工安全达标和文明施工现场的目标。

1.2.2、施工部署:

1.2.2.1、施工组织:

本工程实施项目管理,为确保本工程施工质量和进度,我们将委派有丰富施工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本工程项目经理,抽调有同类工程施工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项目领导班子,作业层集中选择技术过硬、作风顽强的技术骨干,组织专业化作业队伍承担本工程施工作业,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管理班子全权组织施工,对工程项目的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协调及成本进行组织管理,成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使施工过程中处于严格的受控状态。

项目管理机构详见下图:

 

 

1.2.2.2、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

1.2.2.2.1、设备、人员动员周期

我公司如接到中标通知书,将立即进行人员、设备的动员调遣工作,派含有丰富施工经验的项目经理部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驻工地,与业主和监理办接洽的同时,详细勘察了解施工沿线情况,尽快安排落实施工营地,着手水、电、路三通的准备工作,开始料场、拌和场、机械停置场、预制场的修建工作。

同时,按照施工方案中工序的先后,组织相应的机械进入工地,包括测量试验设备、混凝土拌和设备、钢筋木工机具等。

做到“三通一平”,原材料试验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施工机械、人员进场同步进行。

1.2.2.2.2、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

大型机械设备:

装载机、平地机、挖掘机、混凝土拌合设备采用平板车运输至工地。

自卸汽车直接开往施工现场。

其他小型设备采用汽车运输。

人员通过本单位汽车运输。

主要材料如水泥、钢筋等在定点厂家或指定厂家购买,直接送货到场。

片石、砂、碎石等材料指定料场采购,自卸汽车运输至现场。

(三)施工准备

1.3.1、技术准备:

1.3.1.1、组织图纸学习和专业图纸会审,进行设计交底和技术交底。

1.3.1.2、编制分部分项工程及主要分项工程,雨季施工措施。

1.3.1.3、组织施工技术人员,踏勘施工现场,了解场地地貌、工程地质及地下管线设施。

1.3.1.4、提出半成品加工计划及技术资料和各种建筑用材计划,并送业主及监理工程师审批。

1.3.2、现场准备:

1.3.2.1、设置测量控制基准点,对工程进行定位放线,并复测道路中心线放出填方、挖方边线和路边上开口开挖线。

1.3.2.2、配合业主、监理协调各政府部门及沿线居民、单位的关系,及时排除施工中的障碍。

(四)、主要工程施工方法

1.4.1、工程测量

1.4.1.1、技术标准:

水准点闭合差:

±12√Lmm,L为水准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单位为Km。

导线方位角闭合差:

±30√n秒,n为测站数。

直接丈量测站允许偏差:

L/3000

1.4.1.2、测量永久高程点复查,见下表:

选点埋临时高程点桩、编号

复查永久高程点、位置、编号、标高

两次往返测量(即两次闭合水准测量)

不合格

作业计算、整理测量结果

编写复查报告、附测量成果报监理公司

监理建设方现场检查、审定批核

合格

进入下道工序

1.4.1.3、技术措施:

1.4.1.3.1、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导线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在施工范围内建立一套导线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并得到监理和业主的复核认可,作为施工时的依据。

1.4.1.3.2、对经过复核认可的导线和高程控制点采用永久性保护措施,如用混凝土加固等,以保证其使用中的准确性。

对导线点将桩寄出路幅,在施工中,导线点毁坏后及时予以恢复。

1.4.1.3.3、对使用的导线点和高程控制点每个月校核一次,防止由于其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施工误差。

1.4.1.3.4、施工前,对所使用的经纬仪、水准仪、测距仪等进行校核,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1.4.1.3.5、建立测量复核制度,避免错误。

1.4.1.4、路中线放线:

1.4.1.4.1、测量仪器:

全站仪、花杆、钢尺。

1.4.1.4.2、放样方法:

1.4.1.4.2.1、放样要求:

直线段放出施工图横断面桩号位置,在曲线段放出曲线的起点、顶点、终点的横断面桩号位置。

1.4.1.4.2.2、放样方法:

导线控制平面,导线不与公路中线重合,根据导线放出中线,直线段用全站仪测出,并放出曲线上各要素点。

1.4.1.4.2.3、直线上主要控制点的施工图上的起点、终点,曲线段主要控制点有曲线上的各要素点,主要控制点的保护桩不少于2个,用钢尺测出保护桩和控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做好记录,便于恢复控制点。

考虑工程施工时各桩将被破坏,需要仪器将直线段起止点及平曲线要素点引到路幅以外,不易被破坏的地方,设置各个控制桩用砼将桩妥善保护作为今后放线的控制点,土方分层施工完成后,将用各控制点恢复各中桩,定出道路边线。

1.4.1.5、断面复测,工程量计算:

1.4.1.5.1、测量仪器:

经伟仪、水准仪、钢尺、标尺、塔尺、花杆。

1.4.1.5.2、确定断面位置:

在复查的路中线上,在断面桩号位置架经纬仪,放出与路中线垂直的方向,在现场用木桩固定或用两根花杆固定方向。

1.4.1.5.3、利用道路设计软件,用计算机绘出横断面图和土方表、道路边坡表。

1.4.2、路基土石方工程:

1.4.2.1、工艺流程

施工用地放样→清淤清表→路槽开挖→路床整形、粗平→初压→软基处理→路基精平→终压→验收

4.2.2、质量标准:

压实度﹥95%

路床不得有翻浆、弹簧、起皮、波浪等现象。

路床中线高程:

±20mm

平整度:

20mm宽度:

±20mm

横坡:

±20mm,且不大于±0.3%

边坡:

不陡于设计规定

4.2.3、路基工程的工序:

 

表土清理与压实

填方铺筑与压实

挖方平整与压实

路基平整、横坡纵坡调整、压实

路基土石方工程

挖方路堑与边坡

路基排水设施

井背分层回填压实

路基边坡处理

特殊路基处理

1.4.2.3.1、路基工程基本要求:

1.4.2.3.1.1、施工测量和放样:

在开工前按设计要求放样线,并按图纸要求进行放样,包括路基边缘、坡口、坡脚、边坡、护坡道等的具体位置。

1.4.2.3.1.2、土的试验:

在开工前对用于填方的土样,按JTJ051-93标准试验方法,进行天然密实度、含水量、液限、塑性指数或颗粒分析等试验。

用于填方的土样,应测定其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

最终确定路基填土土源,并选定好运输路线。

1.4.2.3.1.3、路基压实:

路基的压实标准以压实度表示,土方路基的压实度以JTJ051-93重型击实试验为准,并分层测定,并按JTJ071-94附录B的规定进行检查和评定,路基填料摊铺后,应尽快地压实到设计规定的压实度值,严格按照每层30cm厚进行分层碾压,并分层取样测定其压实度值。

填土时每30cm一层自下而上分层填筑碾压,每一填土层摊铺平整后再碾压。

压实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施工。

1.4.2.3.1.3.1、为保证设计路基宽度内路基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填方区必须进行加宽超填超压,超填宽度为80cm。

路基碾压完后,按设计边坡削坡,其削坡余土外运或作为后阶段回填土。

1.4.2.3.1.3.2、路堤施工时,如遇雨季,地下水位对施工有影响,则在路堤底部填30-50cm厚的砾石进行底层加固处理,或辅以渗井排水。

1.4.2.3.1.3.3、填土碾压成活。

填土分层施工平整后,压路机自路基边坡向中央进行碾压工作,其行驶速度4km/h,碾轮每次重叠15-20cm碾压。

1.4.2.3.2、路基整型:

路基土方工程完工后检查测量路床面的中心线和标高,以及路基宽度和边坡坡度,随后进行路基整型工作。

1.4.3、表土清理与压实:

1.4.3.1、表土清理压实工艺流程图:

挖除树根、排除地表水

清除表层淤泥、杂草

推土机整平

压路机压实

施工单位自检

填报《质量验收通知书》

合格

进入下道工序

1.4.3.2、表土清理与压实施工技术要求:

1.4.3.2.1、在路基施工范围内,对无树根或有树根的表层土必须挖除,挖除深度由监理工程师现场确定,并将挖出的不带树根的表土转运到经监理工程师同意的贮料堆。

1.4.3.2.2、对含有地表水、淤泥、杂草、垃圾、腐殖土等中基的地基,应进行排除清理,对于软土地基,则要进行特殊处理。

1.4.3.2.3、原地面横坡为1:

1.5—1:

2.5时,应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米,原地面横坡陡于1:

2.5时,应按特殊路基设计进行处理。

1.4.3.2.4、零填方路段,对于土质较差的路段,应将地面挖除一层(厚约30cm),换土填实并进行碾压达到95%的压实度。

1.4.3.3、填方铺筑与压实:

1.4.3.3.1、填方铺筑与压实度工艺流程图

挖方路基利用方

填方、推土机推平

含水量检测(不合格、翻晒)

推土机整平

振动式压路机碾压

质量自检(压实度)

填方路基质量认可

填报《填方质量验收通知单》

1.4.3.3.2、填方铺筑与压实施工技术要求:

1.4.3.3.2.1、确定不同种类填土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在路基填筑施工之前,必须对主要取土场采取代表性土样进行土工试验,用规定方法求得各个土场土样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以便指导路基土的压实施工。

1.4.3.3.2.2、检查控制填土含水量:

由于含水量是影响路基土压实效果的主要因素,故需检测欲填入路基中土的含水量W1,W1接近于WO(最佳含水量)时,填筑碾压的质量才有保证;当W1>WO压实出现“弹簧”现象;当W1比WO小得多时,难以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因此,根据最佳含水量,控制好施工现场的含水量。

路基土方回填处于气温最高季节,回填土方的含水量须严格控制:

土方回填一部份即须碾压,防止水份蒸发;

如果土壤含水量过低,须采用局部排水,以增加土壤含水率进行碾压。

1.4.3.3.2.3、分层填筑、分层碾压:

每层填土厚度大小,也是影响压实效果的重要因素,填土层厚度大时,其深部不能达到压实度要求,摊铺厚度在10-30cm之间压实效果好。

1.4.3.3.2.4、全宽填筑、全宽碾压

填筑路基时,应要求从基底开始在路基全宽度范围内分层向上填土和碾压,尤其应注意路堤边坡部分,必须从下至上予以充分的压实。

1.4.3.3.2.5、加强测试检验

填筑路基时,应分层碾压并分层检查压实度,并要求填土层压实度达到要求后方能允许填筑上一层土,只有分层控制填土的压实度,才能保证全深度范围的路基压实质量。

1.4.4、挖方路基与边坡:

1.4.4.1、挖方路基与边坡的工艺流程图:

1.4.4.2、开挖方式:

 

挖机开挖

弃方调运

边坡修整

标高、几何尺寸检测

填报《挖方路基质量验收通知书》

挖方路基质量认可

1.4.4.2.1、挖方路基与边坡的施工要求:

采用全断面开挖,路堑较深时,可采用分层台阶式开挖,上层在前,下层随后。

拟设防护工程的边坡,当防护工程不能紧跟开挖施工时,应暂时留下一定厚度的保护层,待防护工程施工时再刷坡挖足。

①边坡外均设土边沟,未开发地段路堑坡均设截水沟;②边坡防护方案:

a、铺平石b、砼框格网护坡c、片石铺砌。

1.4.5、路基施工方法:

1.4.5.1、测量放样:

由测量组将准备开挖的路基施工段进行边、中桩定位放线,钉好铁桩,并测出逐桩的桩顶标高,确定开挖界限及深度。

1.4.5.2、在施工过程中,根据路基设计标高严格控制好铲除深度,在事先探明的需保护的管线检查井或浅层构筑物的1米范围内,采用人工拆除,并对其采取保护措施,以确保其完好无损。

若路基内有原管线检查井等影响机械施工,可在征得业主、监理和管线部门的同意下,将面积在1.5m2以下的检查井拆至路基设计标高下20cm,再在施工过程中逐步恢复。

1.4.5.3、路槽开挖:

以边桩作为坡口控制界限,用挖掘机将路幅内的设计路基精加工顶面20cm以上的土或杂物挖除,管线检查井附近采用人工开挖。

1.4.5.4、路基填筑、整形、粗平:

精加工层的填筑用土采用透水性良好砂性土,路基内无障碍并能满足机械施工的地段,根据边桩上的控制标高用推土机对路基平整。

不具备机械施工的地段,将控制桩加密至10m/桩,然后按设计高程,预留5cm的预压高度,挂纵、横、交叉线,进行人工平整施工。

平整压实完毕,派民工在路基两侧抽挖临时0.5×0.3m排水沟。

1.4.5.5、初压:

路基初平完成后,立即用18T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压实程序是先静压2遍,再振压4-5遍。

1.4.5.6、软基处理:

路基施工中,如发现有翻浆、弹簧、起皮、波浪等现象,或以试验压实度、弯沉检测达不到验收标准的软弱地段,立即进行开窗处理,其换填的深度,面积、回填用料的选择,均在取得监理、业主、设计、质监和财政的监督下进行,雨季施工换填一般采用混合砂砾石回填处理。

1.4.5.7、路基精加工(精平):

沿路基下宽边线,恢复已破坏的中、边桩,并将设计路基标高标志于竹制的控制桩上。

推土机整平时,由高的一侧向低的平整,施工员和测量人员跟班作业,推土机经过后控制桩若被土淹埋,即时派专人清理出来,让推土机操作手始终有良好的视线的红布参照,若一旦控制桩破坏,测量人员立即进行恢复。

当平整基本到位后,测量人员必须沿中线按两侧控制桩的布置进行跑桩检测,防止在路基中部出现起供或下凹。

若人工平整,在粗平的基础上对软基处理区域和标高不符合要求的部位进行局部平整,方法同粗平相同。

1.4.5.8、终压:

采用18T的振动压路机,压实程序是先静压一遍,再振压五遍以上。

碾压时应遵循由轻到重,由慢到快,由边到中,轮迹重叠的原则,确保路床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并进行跟踪检测。

1.4.5.9、路基验收:

路基各项工序施工完毕,并经自检各项指标(压实度、弯沉值、横坡、纵坡、标高、宽度等)均符合要求,填报好有关质检表格后,报业主、监理、设计、质监进行工程验收。

1.4.5.10、雨季施工措施:

1.4.5.10.1、雨季施工应适当减小工作面,土方采用随挖、随运、随成型、随压实的方法,尽量当天施工当天成型,妥善安排好现场的排水和交通,切忌在全线大开挖。

路床开挖后若遇雨天,应用彩条布及时覆盖,并安排专人维护、排水疏导,天气转晴立即将彩布条拆走,使路基晾干,以便能尽早恢复施工。

雨后恢复路基施工时,将路基被雨水浸坏的部分表土铲除并回填合格填筑料,再进行平整、压实。

1.4.5.10.2、开挖路基应在两侧路肩或人行道部位每隔适当距离挖出排水沟,以便雨水及时流至路外或流入下水道积水井内。

积水井应事先留出泄水孔,竣工后修复。

1.4.5.10.3、施工地段低洼而又无排水设施,应设临时泵站,用排水沟将雨水按地形汇集到适当地点,用临时水泵将水排到指定点。

1.4.5.10.4、雨季施工应派专人负责气象联系,及时收听气象台天气预报,以供施工参考。

(五)管道、管线工程

1.5.1沟槽土方开挖和垫层施工

1.5.1.1、沟槽开挖前,由技术人员进行测量定位,并提前将详细的施工措施计划、土方平衡计划、开挖顺序、放坡情况和保护、排水措施等报监理工程师,待批准后方能正常进行。

1.5.1.2、沟槽土方开挖采用反铲挖掘机结合人工进行,根据设计图纸定出轴线、开挖线,然后进行土方开挖。

注意土方开挖前要用推土机清除开挖工程区域内的表层杂草、杂物、垃圾等,防止将杂物夹入作为回填的土方中。

开挖的土方堆放于沟槽两侧,结合回填用,杂土、建筑垃圾用自卸汽车外运至指定弃土区。

沟槽开挖时应时刻做好排水、降水措施,在基坑底部全线开挖20㎝×20㎝的临时排水沟,按每一施工段设置一集水井,备水泵排出基坑积水、渗水,保持基坑底面的干燥,保证基础浇筑的基底质量开挖时底部预留保护层20~30cm,在垫层施工前由人工挖除至设计标高,报监理工程师验槽合格后施工下一道工序。

基坑开挖中严禁超挖及扰动基底原状土。

1.5.1.3、沟槽开挖标准:

(1)高程用水准仪测量,允许偏差≤30mm

(2)中线两侧宽度用钢尺量,要不小于设计宽度

(3)边坡以不塌方为原则

(4)沟槽两侧不允许堆土,土应堆在滑裂面以外,且大于沟槽一侧10米。

(5)若遇流沙地带,可先进行井点降水后再进行开挖。

1.5.1.4、垫层铺设标准:

(1)中线两侧宽度不小于设计规定

(2)高程偏差≤15mm

1.5.1.5、管道基础遇到基底的承载能力达不到要求,则管道基础则需铺设道碴垫层或进行级配砂石换填,垫层铺设需分层夯实,适当宽出砼条基宽度,便于以后浇筑立模。

控制道碴大小粒径,保持面层的平整性和一定的强度。

如遇暗浜等不良地基时以沙石垫层换填,砂石填料宜采用级配良好、

质地坚硬的粒料,其颗粒的不均匀系数不能小于10,以中、粗砂为好,掺入20%的碎(卵)石,碎(卵)石要分布均匀,含泥量不应超过5%,不得含有草根、垃圾等有机物,砂石填料应分层夯实,压实度应达到95%。

1.5.2、管基、管座施工

1.5.2.1、模板制安

1.5.2.1.1、立模采用钢模,在使用前对模板面进行清理、涂油,在拼接中扣件联接牢固,防止漏浆及跑模。

模板拼装具体要求:

a、模板的型式应与结构特点和施工方法相适应;

b、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c、保证浇筑后结构物的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符合设计规定,各项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

d、模板表面光洁平整、接缝严密,防止浇筑时产生漏浆现象;

e、制作简易、装拆方便、经济耐用。

1.5.2.1.2、模板支撑用钢管打入地面,有足够的强度,并保持一直线,确保模板稳定,尺寸须经反复复核、校对,在浇筑过程中经常检查模板的移动程度。

在模板沿线设立高程控制点,确定砼浇筑高程。

严格掌握脱模时间,控制砼强度达到一定标准后方可拆除,拆除时不得硬敲损坏边角。

1.5.2.2、砼浇筑

1.5.2.2.1、配合比选定

砼除按设计要求满足抗压和耐久性外,也应满足施工和易性的要求。

在选用配合比时必须考虑采用适当的措施,合理降低水泥用量。

配合比必须通过试验确定。

砼的水灰比应以骨料在饱和状态下的砼单位用水量对单位胶凝材料用量的比值为准,单位用水计入外加剂溶液的重量,单位胶凝材料用量以每立方米砼中水泥与混合料重量的总量。

水灰比应根据不同部位结构对砼性能的要求,由试验确定。

粗骨料级配及砂率的选用,应考虑骨料砼的平衡、砼和易性及最小单位用水量的要求,进行综合分析确定。

砼的坍落度应根据结构部位的性质、含筋率、砼运输及浇筑方式和气候条件等决定,并尽可能采用小的坍落度。

施工时应根据配合比、水灰比设计,将选用的各项指标及试验成果提交监理审批。

在施工实施过程中不论何种原因引起配合比设计改变时,仍需重新向监理提交上述文件。

1.5.2.2.2、砼拌和、运输

施工前,必须结合工程的砼配合比情况,检验拌和设备的性能。

如发现不适应时,则应适当调整砼配合比,直到更换设备。

在整个砼生产运行过程中,拌和设备同样要经常检查,包括拌和物的均匀性、适宜性时间、衡器的准确性、机器及叶片的磨损程度等。

必须严格按试验确定的砼配料单进行配料,严禁擅自更改。

入机拌和量不应超过厂家规定的拌和机容量的10%。

水泥、混合料和骨料均应以重时计,水与外加剂溶液可按重量折算成体积。

砼拌和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保持骨料含水率稳定。

砂的含水率控制在6%以内。

掺用混合材时,可以湿掺,也可以干掺,但必须保持掺和均匀。

使用外加剂时,应将外加剂溶液均匀地配入拌和用水中。

生产的砼必须拌合均匀,砼搅拌的最短时间应要求,拌合机搅拌前,首先清洗拌和机,搅拌第一盘时,要考虑到筒壁上的砂浆损失,石子用量可按配合比适当减少。

1.5.2.2.3、砼运输

砼拟采用手推车运输。

砼的运输设备及运输能力,应与拌和、浇筑能力、仓面具体情况相适应,并控制一定的距离,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并减少转运次数,使砼运输过程中砼不致发生分离、漏浆、严惩泌水和过多降低坍落度现象。

砼入仓时,应防止离析,最大骨料粒径150㎜的四级配混凝土自由下落的垂直落距不应大于1.5m,骨料粒径小于80㎜的三级配混凝土其垂直落距不应大于2m,否则将采用串筒、溜管等缓降设备。

1.5.2.2.4、砼浇筑:

在气候条件不适宜时,不进行砼施工。

所有砼施工均在旱地上进行。

砼在浇筑过程中,直到硬化之前不在其表面经受流水作用。

在浇筑前,应详细检查仓面清理、模板和有关其它浇筑准备工作等是否按设计图纸和有关规范的规定执行,并作好记录,然后通报监理工程师检查,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开始浇筑工作。

砼分层浇筑作业时,应按监理同意的厚度、次序、方向,分层进行,不合格的砼严禁入仓。

拌制好的砼不得重新拌和。

凡已变硬而不能保证正常浇筑作业的砼必须清除废弃。

浇筑砼时,严禁在仓内加水。

如发现混凝土和易性较差,及时采取加强振捣等措施,以保证质量。

砼浇筑应保持连续性,如因故中止且超过允许间隔时间则应按施工缝处理。

在浇筑分层的上层混凝土层前,对砼接触面进行冲毛或凿毛处理,冲洗干净,其浇筑空间一般较狭窄,施工中采用适当增加砼塌落度、减少骨料粒径、适当延长振动时间等措施。

允许间隔时间(自加水拌和时起,到覆盖上层砼时为止)应通过试验确定,两邻块浇筑时间间歇不

得小于72小时。

振捣砼应快插慢拔按一定的顺序和间距插点,振捣点在25—30㎝左右,呈梅花型均匀地进行,为防止漏振和重振,棒头应垂直插入,插入下层砼5cm左右,以加强层间结合,每点振捣至砼面停止下沉,表面泛浆且不再冒气泡即可。

振捣时应不碰模板,以免引起位移、变形和漏浆,

并尽量避开雨天浇筑(每个部位做好砼试块待抗压检测)。

浇入仓面的砼应随浇随平仓,不得堆积、不得采用振捣器平仓。

仓内若有粗骨料堆迭时,应均匀地分布于砂浆较多处,不得用水泥砂浆覆盖,以免造成内部蜂窝。

浇筑过程中,应及时清除粘附在模板表面的灰浆。

砼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排队泌水,并抹平砼面,待定浆后,再一次性抹平。

1.5.2.2.5、砼的养护

砼浇筑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