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汇总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0381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汇总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汇总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汇总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汇总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汇总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汇总doc.docx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汇总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汇总doc.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汇总doc.docx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汇总doc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汇总1>一年级数学上册《数一数》教学反思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在幼儿园大多已接触1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的小朋友会指物数数,结合他们已有的数学经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生数数的方法,并会按一定的顺序数数;难点是让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开学第一节课同学们对新的校园环境比较好奇,结合这一特点,我用“校园图”(课件)导入,让他们先看看图上都有哪些自己感兴趣的人和物?

而不急于给出数数的任务,待小朋友们一一说出校园图里的人和物后,再给出数数的任务,此时小朋友会说:

“有1面红旗”、“有7只鸟”、“有4个垃圾桶”等等,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地发问:

“同学们真聪明,数得很好,图上那么多东西,哪些数了?

哪些没数呢?

你们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既不多数也不少数?

”学生会说:

“数了的用手盖住”,“数一个做一个记号”、“编号”,还有的学生说:

“从上面数,再数下面的”这些想法都很好,教师都应及时给予表扬,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教师问“红旗有几面啊?

”,“单杠有几个?

”……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事物个数。

数完图中的数,我让学生数数自己身上或同学身上的数,再数教室里的数,比如“电扇几台?

”、“电灯几盏?

”等。

课后我布置学生口头作业,回家数数家里的东西,几口人?

吃饭的时候数数几个菜碗?

几个饭碗?

几把椅子?

等等。

让学生知道数学无处不在,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比一比教学反思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深入开展,我有幸能够站在此次改革的第一线,感受到了数学教学的无穷魅力和无限生机。

新的理念、新的标准、新的教材,带来了面貌一新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倡导的先进理念正在影响着教师的行为,并使教师的教学实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新的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的设置上都重视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基础。

只有用新的理念分析新教材,理解新教材,才能真正体会编者的意图。

作为我们一线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创造地运用教材资源,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新课程指出,课程是生活的课程,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生成、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师生共同完成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与发展的动态的生成过程。

不能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学习者是自己课程的主体,教师要善于在日常教学中挖掘学生的课程资源,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本着这一认识,我在日常的教学中善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进行大胆处理,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

实践证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下面以三节课为例向老师们介绍一下我的教学片断和反思。

教学片断一:

这节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中“比高矮”导入的教学片断。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两年前在美国发生的一件大事吗?

《学生踊跃发言〉老师出示图片:

美国纽约世贸大厦。

提问:

看看这幢大楼,把它和周围的楼房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感叹:

它真高〉

师:

这栋大楼有110层,曾经是美国纽约最高的楼。

但是由于恐怖分子的袭击,它已被夷为平地。

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都感到很气愤。

设想一下,假如你以前曾经有机会站在这座楼上往下看,会有什么感觉?

生:

1、会很怕。

2、我会腿发软。

3>那么高,我会觉得像要掉下去一样。

师:

那你平时站在我们的教学楼2楼或3楼的走廊上往下看,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吗?

生:

不会。

师:

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生:

因为世贸大厦比我们的教学楼高的多。

师:

对,世贸大厦比我们的教学楼高的多,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楼比世贸大厦

怎么样?

(矮〉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与高矮有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

高矮)反思:

教材原本是用一个生活场景一“两个小朋友比高矮来引出课题。

图中高矮关系并不明显,所以我大胆舍弃原主题图而结合事实,选择了“9.11事件”中的“世贸大厦”图片。

选择这一题材的依据:

一是这幅图中世贸大厦像个擎天巨人一般在密集的楼群中一峰突起,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好高啊”,直奔主题;二是“9.11事件”轰动世界,可以说是人人皆知,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对各种媒体中的相关报道也并不陌生。

事实证明,学生对这件事的熟知程度及关注程度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

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教学片断二:

在教学“10的认识”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

小朋友们,你们在哪儿见到过10?

生仁在商店卖衣服的牌子上。

(标价牌上〉生2:

在大桥旁边的牌子上。

(限制载重的牌子〉生3:

在钟上。

生4:

在钞票上。

师(拿出10元纸币〉:

是这种钞票吗?

(生点头〉

教师出示10个1元硬币。

师:

10个1元硬币也可以用1张10元纸币代替。

师:

刚才计数器上拨了9粒珠子,现在只需怎么拨就能拨满10粒?

生:

只需再拨上一粒。

(动手拨珠〉

师:

请同学们在数学书上从第1页起数出10页纸,摸摸看有多厚?

师: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0页,举起来给老师看看。

师:

看来大家都已经认识了10,下面请同学们来交流交流自己带来的“10〃。

生仁我带来了10根小棒。

生2:

我带来了10支水彩笔。

生3:

我带来了10个硬币。

生4:

我带来了10张彩色纸。

生5:

我问我爸借来了10支香烟。

(指半包香烟)

生6:

我的直尺上就有10。

师:

真的吗?

其他同学也请拿出直尺找找看。

反思:

教材虽然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

教学的可用之〃材〃,除“教材〃以外,其实还有周围的环境资源以及学生自身的课程资源。

我这样设计就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改组、包装,通过唤起学生已有的认数经验,将教学内容更好地融入学生熟悉、鲜活的生活内容。

更有利于发挥学生自身的课程资源优势,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教学片断三:

“用数学”是一年级上册107页的内容。

教科书上呈现的是灰兔、白兔的情境图,让学生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的问题。

我在备课时,感觉这一课的资源信息比较单一,留给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空间不足。

我认为学生在前面已经多次接触过“用数学”的问题,他们对这样的内容已经不陌生了,已经具备了根据画面提出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把教材提供的这组“小兔子”信息作为练习内容。

而在学习新知中,我结合学生实际和分组教学的特点又增添了6种小动物,并配有6幅背景图。

教学中,以“小客人来作客”的形式让学生自己从信封中请出小动物,并把他们贴到背景中,这样不仅留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的机会,而且能出现多种资源信息。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小组贴的画面,提出数学问题,并写在图得下面。

这样就出现了6幅图文并茂的画面,接着让每个小组选择一幅画面,通过小组讨论,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

最后以“小马图”为例,让学生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一共有多少匹马?

”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按群来分,可以按颜色来分,还可以按大小来分。

实践证明,这种形式深深的吸引低年级的学生,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这种设计还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小动物的可爱,从而很自然的实现了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教学目标。

学生感到有趣、熟悉、自然,对数学的亲切感.兴趣感也自然产生了。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在课改这片教与学的新天地里,收获最大的是学生,而提高最快的是老师。

同时我更加深深的感悟到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

最为一名课改浪潮中的青年教师,我会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加强学习,勇于探索,做一名课改尖兵。

2.《位置》教学反思

通过对《认识位置》的教学,我对本节课的思考主要有以下几点:

木节是在让学生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用上下、左右、前后三对相对的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能在实际生活中止确辨认和运用。

本节从生活经验出发,素材有童趣,游戏穿插其中,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活动,重视亲身体验。

教材利用学生熟悉的游戏和身边常遇到的一些现象,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学习有关方位的初步知识。

一、本节课努力的方向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清塑的加以辨认上下、前后,但不少同学对左右往往不太容易分清。

本节课首先是分辨自己的右手和左手,通过不停的强调“要发言的请举右手”,“写字的手是右手”既是对学生的常规教育,也让学生记住自己的右手。

接着以“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面”“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面”为例,让学牛看图说说其他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加深学生对右边的印象。

学生辨别左右的时候,大多数都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左手、右手,才能作岀判断,这是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征的表现。

为了能让学生加深记忆,我请班上的儿位学生分别指出自己的左手边的同学是谁、右手边的同学是谁。

这样不但加深了印彖,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使学生能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来。

二、本节课需要提高的地方

对与本节课我虽然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也预设了很多环节,但是还是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首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学习过程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过程,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

在课堂上我也努力去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但我始终有种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感觉,没有充分放手。

其次,对细节的处理上欠妥,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习,老师的语言不可以有随意性,同样对每一个小环节的处理上也是不容一点马虎,要正确的处理知识。

例如在本课的教学中,当我在讲解文具丿占内容时,讲解不够详细,练习不够到位,未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左右,从而,在左右的认识上还有些欠妥。

一节课下来,感觉教学目标已基木完成,但是在一些细节性问题的处理上还欠妥当,有时学生说不来的情况下,自己很着急,险些替他们说出来,而对如何引导到正确的地方来做到很不够。

今后,我将朝这个方向继续努力。

最后,记住,表达语言是多样的,学生喜欢怎样说就怎样说,只要求表达正确完整即可,不要求用统一模式的语言,让学生充分发挥,展示自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关键。

三、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今后我将更加仔细的研读新课标,从新课标的角度严格要求自己,在课堂上和学生增加更多的互动,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备课环节中加入更多自己的思考,和方法,尽快形成自己灵活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上,注入更多情感,注意语咅语调,和学生一起快乐的学习数学,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学牛回答问题过程中,灵活处理,加强引导,让学生顺着课堂的思路方向去思考。

在课后练习的处理上,增加互动,可以给孩子提供适当的变式训练,让孩

子有更多自由发挥和思考的空间。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据我课前了解,我班的40多名学生都已经学会了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也会根据具体情境正确地选择加减法(熟练程度有差异),但是对“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得数'5'是怎么来的”之类的问题讲不出所以然。

“1〜5的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材安排了5课吋,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加法,减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减法,练习三。

刚入学的孩子上课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

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

我利用坐火车旅游形式,将练习题串在一起,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

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

在练习屮,通过用手指表示得数,将式子列在自己的纸板上,小组交流,抢答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得到需要的数学知识。

习题的内容上选择有生活味的、学生熟悉的情景,可大大提高他们的兴趣。

比如点点人数,看看动物园,数数小蜜蜂,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注意,去思考,从而让学生亲近数学,喜欢数学,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人教课标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因为孩子们在幼儿园学过数数,相对来说知识比较简单。

但是刚入学的孩子上课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

1、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

我利用坐火车旅游形式,将练习题串在一起,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

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

2、学生直观地看出了每种事物的数量后,我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对图中隐藏的5种动物这个数量进行了再次挖掘。

个人认为,像文中这个孩子的想法在课中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她想到了其他同学都没能找到的答案。

也许在大人眼里,这是个再简单不过的内容,可是对于刚上小学的6岁孩子来说,能从不同的角度找出数量是5的,已经很了不起了,所以也得到了我毫不吝啬的夸奖。

一节课就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如何把握好每一分钟,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更精练,优化问题的设计是我现在所要学习的。

课前备好每一节课,将每一句问题设计好,反复地进行推敲,才能够在课堂当中很好的运用,学生的学习也会更轻松,课堂的教学效率会慢慢提高。

4、《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

"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探究式学习作为学习的一种基木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实践着。

下面我就结合一年级〃认识物体和图形〃这--课谈谈自己对于探究式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多种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充满疑问的情境,点燃学生的"发现〃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的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借助牛活创设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等都是很好的素材,数学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从而激发其探究的兴趣。

为此,我在“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中,在生活中选取了许多学生熟悉物体。

如,弹力球、乒乓球、魔方、牙膏盒等等各种形状的,把它们放在一起,让学生们两人一组互相猜一猜。

这样一来,既充分抓住了学牛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牛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当他们确实看到物体吋,我便又一次利用儿童好玩好动的天性,说:

〃看一看,摸一摸,你会发现什么?

〃这样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参与操作的热情,从而达到了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的目的。

二、开放教学环境,营造探究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

〃教学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

因此,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

数学是一门探索模式的学科,它的任务之一就是探索现实牛活中的各种规律。

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容,讲究教学策略,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目标,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研讨,在学生中形成研究风气。

如,在教学完〃物体的形状特征〃后,我让学生在桌子上随意拿一些物体,在桌子上推一推、滚一滚,问"你能发现什么?

这样,通过实际操作,小组讨论非常活跃,在学牛中形成了研究风气。

最后学牛自主得出结论、增加了学牛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阳光评价,体验探究乐趣

课程标准指出:

“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岀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牛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因此,在学牛的探索过程中,为了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应及|]寸给与评价,使师生情感相通,心灵相碰撞。

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纯洁得像一张口纸,在他们幼小的心灵屮老师的地位是崇高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情绪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上“认识物体和形状〃的这节课时,不论学生回答得是否令我满意,我都给学生一句勉励的话,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在整节课中我的表扬是多角度的。

女口,回答问题棒的,小组合作好的,动手能力强的……这样不仅对受表扬者是一种促进,更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碰撞。

布鲁纳曾经说过: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

实践也证明,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引导者、组织者、鼓励者,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促进学生在自主参与中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

让学生知道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归纳和总结,是一门有着无限美丽Z处的学科•今后我一定会取长补短,力争做到更好。

5、分类教学反思

本节课难点是观察儿童能否独立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教师提岀分类依据。

依照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牛的认知规律,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设计了本节课: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物。

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

教材是外在的,教师只有把教材加工成学生可以感受到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才变得生动有味。

因此,师者在教材提供的素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扩大了取材的范围,增加了学生熟悉的水果、生活用品、文具等,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思考空间。

同时,以超市经理猴宝宝请大家帮忙整理入手,激起学生争当柜台主管,并帮助猴宝宝整理的愿望,整理后让学生说,你是怎么整理的?

从而引导归纳出数学知识一一分类。

二、力图体现分类在现实牛活中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

我们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善于在教学中挖掘各种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老师希望学生学完后,能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吋,有意识地在整节课中去渗透分类的意义,在课末提出让学生收拾自己的学习、生活用具,并和学生一起帮猴宝宝整理了木来很凌乱的房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怎么样收拾自己的小房间以及收拾好后的愉悦感和成功感。

三、以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学生不是一张口纸,即使一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和知识的积累。

特别是分类这一内容,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接触过。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吸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习,而是创设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

把学生分成合作小组,让学生把猴宝宝的动物伙伴分组做游戏,并鼓励学生在组内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即选取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和尝试。

《一起来分类》这节课教学结束后,我感觉还是比较成功的,反思本节课的

教学,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做的比较好,总结出来,为以后积累经验。

1、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管是本节课的超市导入,还是让学生自己动手给书本进行分类,以及让学生讨论不同的分类方法。

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学生的发言也是木节课的一个亮点。

通过整理书木体会分类的好处这个环节,学生的回答也是各有千秋,有的学生还提到学会整理能让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保证,还有的学生说到整理好我们的房间能够让我们交到更多的朋友。

由此看来,学生的想象力是特别丰富的。

他们的回答也让课堂更加的鲜活起来。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课堂上可以看出小组缺乏合作能力,学牛分组学习的能力较差,分组学习的组织不够规范,而且不少学生还存在不愿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见解、想法的行为,导致小组成员各自为阵,无法充分发挥小组的集体智慧。

我想在今后的教学屮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每个小组设置共同的学习目标。

使每个小组的共同目标成为一种“利益共同体”,也就是说,只有在小组取得成功的前提下,组内的每个学牛才能获得成功。

这种做法可以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荣辱与共”的集体主义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的成员,就会把知识和技能教给组内的其他成员,做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2.有组织地开展“小老师”活动。

把命名“小老师”作为对学生鼓励性的评价。

凡是对某一知识接受得快,某一方面能力较强的学生,均可命名为“小老师”,让他去教小组内别的同学。

“小老师”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学中适当地引入竞争机制,谁在某一方面学得快、学得好,谁就有资格当小老师。

并注意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中差生也有当小老师的机会。

在争当小老师的过程中培养学牛团结互助的精神,同时也促进每一个学牛自身的进步。

总之,这节课有优点,也有不足之处。

这对我今后的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本节课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精心设计,学生不光学到了知识,其动手能力、交流合作技巧也势必得到发展。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1.对于大括号的作用的很好体现。

在引入大括号时我用课件演示出大括号,让大家体会大括号表示把两个或几个物体合起来,让学生用手势来演示,再让学生来说说你觉得大括号有什么作用,突出大括号的作用,体会大括号的意义。

2.在对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对比中,我逐个出示,练习,再让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组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发现其中的不同,再通过他们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加,什么情况下用减,教师这时做一个总结,这样教学效果较好。

3.数学来源于牛活,数学应用于生活。

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一组生活中表示数量是8和9的数据,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活动,亲身感受到了8、9的基数和序数含义,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学生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已经掌握了数数的一般方法。

因此,在教学主题图时我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找出数量是8、9的物体,并说明数量是8的物体用数字8来表示,数量是9的物体用数字9来表示,学生不仅初步了解了数字8、9的形成过程,而切培养了学生有序观察的能力。

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大小,已经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在比较7、8、9的大小时,我没有讲怎样进

行比较,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直接用“&驻;、<”表示他们之间的数量

关系,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11-20各数的认识,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学前班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这是重点也是难点。

本节课,我导入了卡通人物小叮当是小朋友们喜欢的卡通角色,让他们更好的接受,更好的投入到上课的气氛中来。

在导入时,我展示小叮当去买鸡蛋,希望通过10个一盒鸡蛋的例子让学生初步接触一个10是十个一的概念,在这里我将10个一盒鸡蛋打开可能不是很好,如果将10个鸡蛋放入盒里关起来可能效果好点。

接下来是新授的部分,我让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比较每个小朋友的不同数法,突出10根是1捆的概念。

这里小朋友们数的还不错,可是我没有让学生将10根捆成一捆全部展示出来,导致在后面数12根小棒时,很多学生还是一个一个的数,没有很好的接受新课。

同时,也是我的处理不当,没有很好的强调木节课的重点内容很难点,总是一带而过,上课显得很急躁。

在巩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