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检测 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03739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检测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检测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检测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检测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检测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检测 1.docx

《人教版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检测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检测 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检测 1.docx

人教版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检测1

2017届人教版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教材改编题)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将纯合子糯性品种与纯合子非糯性品种杂交得到F1,让F1自交得到F2。

取F2植株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已知非糯性花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花粉遇碘呈橙红色。

在显微镜下统计这两种花粉,非糯性花粉与糯性花粉的比应是

A.1∶1         B.1∶2

C.2∶1D.3∶1

解析 由题干分析知,F2植株的花粉有非糯性和糯性两种,其比值是1∶1,用碘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统计呈蓝黑色和呈橙红色的花粉之比是1∶1。

答案 A

2.(2016·聊城月考)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该方法的基本内容是:

在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证明假说。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不是偶然的”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B.“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C.“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并且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属于孟德尔的假说内容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解析 “F2出现3:

1的性状分离比不是偶然的”是孟德尔根据几组不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A错误;“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是豌豆适于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原因,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B错误;“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属于孟德尔的假说内容,但“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不属于孟德尔的假说内容,C错误;“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D正确。

答案 D

3.(原创题)下图表示孟德尔杂交实验过程操作及理论解释,下列选项描述错误的是

A.图1①和②的操作不能同时进行,②操作后要对雌蕊套袋处理

B.图2揭示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孟德尔假说——演绎的核心内容

C.图3为测交实验遗传图谱

D.图2揭示了减数分裂过程中,伴随同源染色体1、2的分离,等位基因D、d也随之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

解析 图1中,①为去雄,去雄后套袋处理,待雌蕊成熟后再进行②过程;图2中D、d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孟德尔时代尚未有此观点,因而B错误。

答案 B

4.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

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解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杂合子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去,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由此可知,分离定律的直接体现是等位基因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去。

答案 C

5.一匹家系来源不明的雄性黑马与若干匹雌性红马杂交,生出20匹红马和22匹黑马,你认为这两种亲本马的基因型是

A.黑马为显性纯合子,红马为隐性纯合子

B.黑马为杂合子,红马为显性纯合子

C.黑马为隐性纯合子,红马为显性纯合子

D.黑马为杂合子,红马为隐性纯合子

解析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后代均为显性性状,故A、C错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杂交后代也均为显性性状,故B错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显隐性之比为1∶1,故D正确。

答案 D

6.(2016·郑州质检)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是显性,让纯种红果植株和黄果植株杂交得F1,F1再自交产生F2,淘汰F2的黄果番茄,利用F2中的红果番茄自交,则F3中RR、Rr、rr三种基因型的比例是

A.4∶4∶1B.3∶2∶1

C.1∶2∶1D.9∶3∶1

解析 F2中的红果番茄的基因型为1/3RR、2/3Rr,自交后代F3中rr占(2/3)×(1/4)=1/6,Rr占(2/3)×(1/2)=1/3,RR占(1/3)×1+(2/3)×(1/4)=1/2,即RR∶Rr∶rr→3∶2∶1。

答案 B

7.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在F2代中纯合体比例为

A.1/8B.7/8

C.7/16D.9/16

解析 依据分离规律写出杂合体自交3代的遗传图:

如下图。

纯合体包括显性纯合体和隐性纯合体,根据题意,F3中的纯合体有AA和aa两种,按遗传图推知,F3中纯合体的概率为7/16AA+7/16aa=7/8。

杂合体的概率为1/8。

据此,推知杂合体自交n代后的杂合体概率为1/2,纯合体(AA+aa)的概率为1-1/2n。

当n无限大时,纯合体概率接近100%。

这就是自花授粉植物(如豌豆)在自然情况下一般为纯合体的原因。

答案 B

8.一对灰翅昆虫交配产生的91只后代中,有黑翅22只,灰翅45只,白翅24只。

若黑翅与灰翅昆虫交配,则后代中黑翅的比例最有可能是

A.33%         B.50%

C.67%D.100%

解析 根据后代的性状和比例可以分析,昆虫翅色的遗传属于不完全显性遗传,中间性状灰色为杂合子(Aa),黑色性状为纯合子(AA或aa),黑翅与灰翅交配,后代中黑翅的比例为50%。

答案 B

9.已知绵羊角的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基因型

HH

Hh

hh

公羊的表现型

有角

有角

无角

母羊的表现型

有角

无角

无角

A.若双亲无角,则子代全部无角

B.若双亲有角,则子代全部有角

C.若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1

D.绵羊角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解析 绵羊角的性状遗传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无角双亲可能是Hh的母羊和hh的公羊,其后代中1/2的基因型为Hh,如果是公羊,则表现为有角;有角的双亲可能是HH的母羊和Hh的公羊,其后代中基因型为Hh的母羊表现为无角;若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HH、Hh、hh的比例为1∶2∶1,HH的表现有角,hh的表现无角,Hh的公羊有角,母羊无角,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1。

答案 C

10.某种两性花的植物,可以通过自花传粉或异花传粉繁殖后代。

在25℃的条件下,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都开红花,基因型为aa的植株开白花,但在30℃的条件下,各种基因型的植株均开白花。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同温度条件下同一植株花色不同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的性状

B.若要探究一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是在25℃条件下进行杂交实验

C.在25℃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红花植株

D.在30℃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在25℃条件下生长可能会出现红花植株

解析 在25℃条件下,基因型所决定的表现型能够真实地得到反映,因此,要探究一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需要在25℃条件下进行实验,但杂交实验操作复杂、工作量大,最简单的方法是进行自交。

答案 B

11.(2014·海南高考)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纯合子×抗病纯合子,或感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

解析 判断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方法有:

①定义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个体进行正反交,子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对应的为隐性性状;②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间杂交,子代出现不同于亲代的性状,该子代的性状为隐性,亲代为显性。

答案 B

12.(2015·南昌模拟)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

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①紫花×紫花→403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 ③紫花×白花→399紫花 ④紫花×白花→198紫花+202白花

A.②和③        B.③和④

C.①和③D.①和②

解析 根据杂交实验②,子代紫花与白花比例为3∶1,判断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杂交实验③紫花与白花亲本杂交,后代全为紫花,由概念判断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

答案 A

13.(原创改编题)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籽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却无甜玉米籽粒。

原因是

A.甜是显性性状B.非甜是显性性状

C.显性的相对性D.环境引起的变异

解析 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就能进行相互传粉、授粉。

非甜玉米上结的籽粒都是非甜的,非甜玉米的胚珠有两种受精的可能:

一是自花传粉,得到的纯合非甜玉米籽粒;二是异花传粉,得到杂合的非甜籽粒。

由此可确定非甜对甜是显性。

甜玉米果穗上结的籽粉有甜的,也有非甜的。

甜玉米植物上胚珠的受精也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自花授粉,得到的是纯合的甜玉米;另一种是异花传粉授粉,即非甜的花粉传给甜玉米,得到的是杂合的籽粒,表现型为非甜。

由此也可以确定非甜对甜是显性。

显性的相对性和环境引起的变异这2个选项是不符合题意的。

答案 B

14.某种群中,AA的个体占25%,Aa的个体占50%,aa的个体占25%。

若种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且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子代中AA∶Aa∶aa是

A.3∶2∶3B.4∶4∶1

C.1∶1∶0D.1∶2∶0

解析 由于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因此种群中雌雄自由交配的个体中,AA个体占1/3,Aa个体占2/3。

个体间自由交配的方式如下表所示:

♂    

1/3AA

2/3Aa

1/3AA

2/3Aa

子代中AA个体所占比例=1/3×1/3+1/3×2/3×1/2+1/3×2/3×1/2+2/3×2/3×1/4=4/9,aa个体所占比例=2/3×2/3×1/4=1/9,Aa个体所占比例=1-1/9-4/9=4/9,故子代中AA∶Aa∶aa=4∶4∶1。

答案 B

15.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中出现的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1︰2︰1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及孟德尔实验采用的方法,识记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解释(假说)及演绎的含义。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是假说的内容,A错误;由F2中出现的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这是假说的内容,B错误;演绎是根据假设内容推测测交实验的结果,即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C正确;演绎是根据假设内容推测测交实验的结果,而不是推测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例,D错误。

答案 C

16.(2015·海淀区模拟)紫茉莉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紫茉莉种群中控制花色性状的基因型有3种类型,即RR、Rr、rr,它们对应的花色分别为红色、粉色、白色。

让红花紫茉莉与白花紫茉莉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

下列关于F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F2的表现型有3种,比例为1∶2∶1

B.F2中红花植株占1/4

C.F2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

D.亲本红花紫茉莉的基因型为RR和Rr

解析 亲本红花紫茉莉和白花紫茉莉的基因型分别为RR、rr,则F1的基因型为Rr;Rr⊗,1RR(红花)∶2Rr(粉花)∶1rr(白花)。

答案 D

17.请根据如下小鼠毛色(由基因F、f控制)遗传的杂交实验,推测胚胎致死(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基因型为

①黑色×黑色→黑色 ②黄色×黄色→2黄色∶1黑色 ③黄色×黑色→1黄色∶1黑色

A.FF         B.Ff

C.ffD.不能确定

解析 由②可以判断小鼠的毛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且亲本为杂合子(Ff),理论上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黑色=3∶1,结合亲本基因型可以判断,后代出现黄色∶黑色=2∶1的原因是基因型为FF的胚胎死亡。

答案 A

18.(2015·广州调研)某二倍体植物的叶表面无蜡粉和有蜡粉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E、e控制),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如下三组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编组

亲本组合

F1的表现型及比例

甲组

无蜡粉植株(♀)×有蜡粉植株(♂)

无蜡粉∶有蜡粉=1∶1

乙组

无蜡粉植株(♂)×有蜡粉植株(♀)

无蜡粉∶有蜡粉=1∶1

丙组

有蜡粉植株自交

无蜡粉∶有蜡粉=1∶3

A.实验结果表明有蜡粉是显性性状

B.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内

C.三组亲本中有蜡粉植株的基因型都是Ee

D.丙组的F1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1/4

解析 由丙组结果可判断有蜡粉是显性性状,A正确;由甲组和乙组正反交结果相同,可判断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内,B正确;丙组的F1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1/2,D错误。

答案 D

19.(2016·菏泽模拟)调查某豌豆种群中一对相对性状(甲、乙性状)的频率,发现甲性状占50%,其余均为乙性状。

若分别取足够多数量的甲、乙两种性状的个体分别自交,发现50%乙性状的子代表现出甲性状,而甲性状的子代未发现乙性状。

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甲性状相对于乙性状为隐性

B.采用样方法调查这两种性状所占比例,即可推断基因型比例

C.乙性状个体子代中出现甲性状是性状分离现象

D.该种群杂合子占25%,且甲性状的基因频率高于乙性状的基因频率

解析 乙性状个体自交的子代出现甲性状,即出现性状分离,而甲性状个体自交的子代未发现乙性状,判断乙性状为显性性状,甲性状为隐性性状,故A、C正确;乙性状为显性性状,可能为纯合子或杂合子,基因型不能确定,B错误;由于乙性状为显性性状,50%乙性状的自交后代出现甲性状,说明乙性状中杂合子占50%,又因为甲、乙两种性状各占50%,故杂合子占25%,甲性状的基因频率高于乙性状的基因频率,故D正确。

答案 B

20.人们发现在灰色银狐中有一种变种,在灰色背景上出现白色的斑点,十分漂亮,称白斑银狐。

让白斑银狐自由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白斑银狐∶灰色银狐=2∶1。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银狐体色有白斑对无白斑为显性

B.可以利用测交的方法获得纯种白斑银狐

C.控制白斑的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

D.白斑性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答案 B

21.如果猫的尾形中弯曲对正常为显性,现有两只尾形弯曲的猫交配,下列对后代中尾形及其数量的判断正确的是

A.如果后代中有尾形正常的猫,则尾形正常的猫在后代中的比例可能大于50%

B.如果后代中有尾形正常的猫,则尾形正常的猫在后代中的比例最多不超过25%

C.如果后代中有尾形正常的猫,则尾形正常的猫在后代中的比例最多不超过50%

D.如果后代中有尾形正常的猫,则尾形正常的猫在后代中的比例最多不超过75%

解析 弯曲对正常为显性,两只尾形弯曲的猫交配,如果后代有尾形正常的猫,说明亲本均为杂合子,所以后代中可能有尾形正常的猫,也可能有尾形弯曲的猫,理论比为弯曲∶正常=3∶1,但题中只是两只交配,子代数量比较少,故后代也有可能均是尾形正常的猫或尾形弯曲的猫。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22.(7分)玉米的常态叶与皱叶是一对相对性状。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计划以自然种植多年后收获的一批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的种子为材料,通过实验判断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1)甲同学的思路是随机选取等量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种子各若干粒,分别单独隔离种植,观察子一代性状∶若子一代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为________性状;若子一代未发生性状分离,则需要__________

(2)乙同学的思路是随机选取等量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种子各若干粒,种植,杂交,观察子代性状,请帮助预测实验结果及得出相应结论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甲同学是利用自交方法判断显隐性,即设置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性状为显性;若子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为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子,可再设置杂交实验判断,杂交后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乙同学利用杂交实验判断显隐性,若杂交后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若杂交后代同时表现两种性状,则不能判断显隐性性状。

答案 

(1)显性 分别从子代中各取出等量若干玉米种子,种植,杂交,观察其后代叶片性状,表现出的叶形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叶形为隐性性状

(2)若后代只表现一种叶形,该叶形为显性性状,另一种为隐性性状;若后代既有常态叶又有皱叶,则不能作出显隐性判断。

23.(2015·北京)(15分)野生型果蝇的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而一只突变果蝇S的腹部却生出长刚毛,研究者对果蝇S的突变进行了系列研究。

用这两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见图。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________________性状,其中长刚毛是________________性性状。

图中①、②基因型(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结果显示:

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有________________种。

③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在实验2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果蝇③和果蝇S基因型的差异,解释导致前者胸部无刚毛、后者胸部有刚毛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

(4)检测发现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相对分子质量比野生型的小,推测相关基因发生的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

(5)实验2中出现的胸部无刚毛的性状不是由F1新发生突变的基因控制的。

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

虽然胸部无刚毛是一个新出现的性状,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不是一个新突变的基因。

解析 

(1)根据实验2可判断,长刚毛是显性性状。

实验1的杂交后代中显、隐性比例为1:

1,且与性别无关,结合实验1亲本表现型得出实验1亲本杂交组合为测交(Aa×aa)。

(2)实验2中,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有2种,一种是腹部长刚毛、胸部短刚毛。

基因型为Aa。

另一种是腹部长刚毛、胸部无刚毛,由上述分析可知实验2的亲本基因型均为Aa,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从而可知后代中A_

为腹部有长刚毛,其中1/3胸部无刚毛,则图中③的基因型为AA,占全部后代中的1/4。

(3)果蝇③腹部长刚毛,胸部无刚毛的原因可能是A基因的纯合抑制胸部长出刚毛,只有一个A基因时无此效应。

(4)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相对分子质量比野生型的小,这说明基因突变类型为碱基对的缺失。

(5)果蝇③胸部无刚毛是一个新性状,但由于数量较多,占全部后代的1/4,说明该性状的出现不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A基因的纯合导致的。

答案 

(1)相对 显 Aa、aa

(2)两 AA 1/4

(3)两个A基因抑制胸部长出刚毛,只有一个A基因时无此效应

(4)核苷酸数量减少/缺失

(5)新的突变基因经过个体繁殖后传递到下一代中不可能出现比例高达25%的该基因纯合子

 

24.(13分)某学校生物小组在一块较为封闭的低洼地里发现了一些野生植株,这些植株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茎秆有绿茎和紫茎两种,且绿茎个体纯合致死。

同学们分两组对该植物的花色、茎色进行遗传方式的探究。

请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第一组:

取90对亲本进行实验

第二组:

取绿茎和紫茎的植株各1株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交配组合

F1表现型

A:

30对亲本

红花×红花

36红花∶1白花

D:

绿茎×紫茎

绿茎∶紫茎=1∶1

B:

30对亲本

红花×白花

5红花∶1白花

E:

紫茎自交

全为紫茎

C:

30对亲本

白花×白花

全为白花

F:

绿茎自交

由于虫害,植株死亡

(1)从第一组花色遗传的结果来看,花色隐性性状为________________,最可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组。

(2)若任取B组的一株亲本红花植株使其自交,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是_________。

(3)由B组可以判定,该种群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约为__________。

(4)从第二组茎色遗传的结果来看,隐性性状为__________,判断依据的是________________组。

(5)如果F组正常生长繁殖的话,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是__________。

(6)A、B两组杂交后代没有出现3:

1或1:

1的分离比,其原因是_______

解析 

(1)由A组双亲红花,而后代有白花,则白花为隐性性状。

(2)B组的一株亲本红花植株(AA或Aa)使其自交,后代出现的情况是全为红花或红花:

白花=3∶1。

(3)B组中的白花个体为隐性纯合子,F1中5红花∶1白花代表了亲代中的所有红花亲本所含显隐性基因的比为显性基因:

隐性基因=5∶1,设显性基因为A,则有AA∶Aa=2∶1。

(4)D组:

绿茎×紫茎,后代绿茎:

紫茎=1∶1,而E组紫茎自交全为紫茎,绿茎个体纯合致死,则紫茎为隐性性状。

(5)据(4)分析可知,绿茎为杂合体,自交后代绿茎:

紫茎=3∶1。

(6)红花个体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因此,后代不会出现3∶1或1∶1的分离比。

答案 

(1)白色 A 

(2)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 (3)2∶1 (4)紫茎 D组和E (5)绿茎:

紫茎=3∶1 (6)红花个体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因此,后代不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25.(11分)(2016·衡水中学调研)小鼠的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由位于17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群控制,科学家利用基因群组成为aa的A品系小鼠和基因群组成为bb的B品系小鼠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并获得了X品系小鼠。

请据此图回答(注:

不考虑MHC基因群内各基因通过染色体交叉互换进行基因重组):

(1)小鼠MHC的遗传________________(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F1的基因群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表明,器官移植时受体是否对供体器官发生免疫排斥,只取决于两者的MHC是否完全相同。

从F2、F3……至F20中选出ab小鼠的方法是:

将杂交后代小鼠的皮肤移植到A品系小鼠身上,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21中X品系小鼠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的X品系小鼠的遗传物质除了MHC基因群外,其他与________________品系小鼠的基本一致。

若将X品系小鼠的皮肤移植到________________品系小鼠时会发生免疫排斥。

(4)已知小鼠对M、N抗原免疫应答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品系小鼠对M应答,对N不应答;B品系小鼠对M不应答,对N应答;F1对M、N均应答。

①F21小鼠的表现型有________________种。

②若X品系小鼠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能确定小鼠针对M、N抗原免疫应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