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02008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设计.docx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设计.docx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共10课时)

第一课时:

1-5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1~5基数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初步学会写数字和建立数感。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谈话:

观察第14、15页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数一数有几个?

2.跟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同时教师到各组共同交流并指导。

3.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汇报情况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二、反馈实践

1.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

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2.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3.同桌之间考一考。

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

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

(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

出示点子图,请学生给它们5个排排队。

四、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1)小组交流。

(2)汇报。

2.猜数游戏。

提问:

这个数比2大,可能是几?

这个数比4小,可能是几?

这个数比3大而且比5小,可能是几?

只有这一种可能吗?

3.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同伴说说分别用了几个学具。

小组活动。

五、学习写数:

1.这些数你会写吗,谁愿意上来写一写?

2.你认为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3.师示范,生学写。

六、小结:

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板书设计:

12345

第二课时:

第几和写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的内容,第22页第7题、第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的认、读、写5以内的数。

2.会用5以内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

教学重点:

能工整的书写5以内的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安排:

一.进一步练习数的书写。

1.今天,我要请小朋友来做小医生。

(出示写错的数字)看看这些病号的问题出在哪里?

2.学生回答。

3.还会有人成为小病号吗?

4.独立书写1-5各数。

5.小组内交流、检查。

6.展示优秀的作业。

二.教学第几。

1.出示4,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分别用各种方式表示。

2.数字除了可以表示几个外,还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吗?

还可以表示第几个。

你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吗?

3.课本第18页在第几页后面啊?

18页上的填空你能填吗?

反馈

4.如果第一个阿姨票买好了,那么小明排第几呢?

5.P18做一做第2题

先填空,再说一说如果从右数会怎么样,最后同桌合作说一说。

三.学生活动

1.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

(请5名学生按顺序排好)

2.从左数,你来说

3.从右数呢?

4.小组内合作说一说。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些什么?

五.巩固练习:

1.P22第7题。

师可在黑板上画5个圈,放图片,让学生说。

2.P22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优秀作业,介绍想法。

六.课后练习:

练习书写1-5各数。

板书设计:

12345

第三课时:

比大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7页的内容,第21页第5题、第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

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

2、5、3、1、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

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

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

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

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

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

(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问:

1.图上有哪些水果?

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

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

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

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

(板书:

“=”),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

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

(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

(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

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

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1.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

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

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

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

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几和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19页内容、20页的做一做,练习二第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互相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让自己得出各数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

纸带、5个红花片、学具棒、卡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4的组成

1老师这儿有4个红花片,你能分一分,有几种分法?

2学生讨论,动作摆一摆。

3反馈情况。

444

312213

4读一读,集体读,个别读。

5游戏,猜一猜。

共有3个园片,左手有2个,右手有几个?

共有4个园片,左手有2个,右手有几个?

共有3个园片,左手有1个,右手有几个?

……

先由老师和学生做游戏,再由同桌互做。

得出332

122111

2.5的组成

1小朋友都有5根小棒,你能把5根分成2部分吗?

2学生独立操作。

3小组交流,把组内意见记录下来。

4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5全班讨论得出:

5555

14233241

读一读。

二、巩固发展:

1.20页做一做第一题

老师出示卡片5,同桌合作各拿出圆片或数字卡片使两人拿出的合并起来是5。

比一比哪一桌得出的最多。

2.找朋友24

43

12

31

学会如何找朋友,合并起来是5的,用直线连起来。

2.对口令游戏

我说3,我说2,3和2组成5

我说2,我说3,2和3组成5

我说3,我说1,3和1组成4

……

3.填数

545453

()32()1()1()2()()1

4.填表

314

11

6.独立完成练习二第8题

三、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学到了那些本领?

把今天学的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板书设计:

第六课时:

加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例题及做一做,第27页练习三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5个圆片、5根小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出示数字,读数。

   3按顺序填数:

( )3 ( )5。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用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

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鹤放到一块儿。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

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

(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2学习加法算式

   

(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1和2。

   

(2)教师说明:

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

用数字几表示?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3。

   (4)教师进一步说明:

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板书:

加法)

    (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1+2=3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2)(再指纸鹤图)问:

这幅图还可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

   ①有2只蓝纸鹤,有1只红纸鹤,合起来是3只纸鹤,2+1=3。

   ②有2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合起来是3个小朋友,2+1=3。

   ③有2个男同学,1个女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2+1=3。

   ④有1个女同学,2个男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1+2=3。

   ……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

   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2)做一做的右图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3)独立操作,边摆边说。

   ①教师说明要求:

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②学生操作。

   ③汇报交流

   4+1、1+4、3+2、2+3、1+3、3+1……

   2看图,体验加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第23页,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3看算式摆一摆。

   投影出示练习三的第2题,学生边摆边口述。

进一步加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引导学生通过看算式,摆小棒,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

 四、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七课时:

减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例题及做一做,第27页练习三第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差和减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减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5个圆片、5根小棒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数的组成,拍手游戏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1)过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

3名同学在一起,桌子上有3只纸鹤,1名同学把1只纸鹤拿走了,桌子上剩下2只纸鹤放在一块儿。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

3名同学中走掉1名同学,3只纸鹤拿走1只纸鹤就是从3里面去掉1,求还剩几的意思。

(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去掉)

2.学习减法算式

(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3和1。

(2)教师说明:

从3里面去掉一个,用减法计算就要从3里面减去l个,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去掉1是多少?

用数字几表示?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2。

(4)教师进一步说明:

从3里面减去l个,用减法计算。

(板书:

减法)

(5)读减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3-1=2来表示的减法事例。

4.看图,体验减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25页,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减法算式表示,请学生表述减法含义。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动手操作,体验减法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

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③说明图中表示去掉的方法。

(虚线、划线)

(2)做一做的右图(2、3)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3)独立操作,边摆边说

①教师说明要求:

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减法算式。

②学生操作。

③汇报交流

5-15-25-35-4(5-55-0)

你们是怎么想出得数?

看图摆一摆数出来的、用数的组成想5可以分成1和几……

2.独立完成26页做一做,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看算式摆一摆。

投影出示练习三的第6题,学生边摆边口述。

进一步加强对减法含义的理解。

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减法算式表示。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何收获,学会了什么?

有了那些体验?

板书设计:

第八课时:

练习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练习三。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熟练进行1-5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

13张口算卡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1.复习加法的含义。

出示P27第1题第一幅图。

你知道图上说了什么吗?

(2个小朋友在玩球,又来了1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谁能列出算式呢?

2+1=3

你为什么用加法来表示呢?

出示第二幅图。

这副图你能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吗?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说给大家听?

2.复习减法的含义。

出示P27第5题第一幅图。

你知道图上说了什么吗?

(原来有3只小羊,后来有2只小羊回家了,还有几只小羊?

谁能列出算式呢?

3-2=1

你为什么用减法来表示呢?

出示第二幅图。

这副图你能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吗?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说给大家听?

3.P27-284、8两题。

小组合作说一说各图的意思,并列式计算。

全班汇报。

二.复习加.减法的计算。

1.出示1+3=5-2=

哪位小朋友会做啊?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3和7题,任选一题加法和一题减法说给组内成员听,各组派一个代表上台说一题。

3.第10题,比一比谁做得快。

4.开小火车做口算卡片。

三.游戏:

1.教师出示一张卡片,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进行表演。

2.一半学生发一张卡片,上面写了一个算式,告诉他们这是一张车票,黑板上有5辆车,要对号上车。

其余学生做评委。

然后交换。

四.小结:

通过游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九课时:

0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准确体验0认识0,掌握0的写法。

2.通过直尺图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的顺序。

3.使学生初次感知0的含义,正确地理解。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0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学具盒、直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1.出示小猴正准备吃盘子里的2个桃子的投影片。

投影片上有一只猴子,一个盘子放了两个桃子。

(板书:

2)

小猴正准备干什么?

(小猴正准备吃桃子。

2.出示小猴吃了一个桃子的投影片。

图上小猴吃了几个桃子?

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小猴吃了1个桃子,盘子里还剩1个桃子。

(板书:

1)

3.出示小猴吃桃的第三幅影片。

小猴又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小猴又吃了1个桃子,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了。

(有的学生会说吃了0个桃子。

教师小结:

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我们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

(板书:

0)这个数字读作“0”,“0”表示没有。

“0”和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0”的用法和含义。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0这个数字,比如:

妈妈买了5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0个。

小华有了3支铅笔,用了3支,还剩0支。

您们一定还会说出许多这样的例子。

现在我们分小组讨论,看谁说得最好。

讨论后,指明4~5人说说。

二、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

1.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小直尺。

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你们对0有了初步的认识。

0可以表示没有。

0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请大家拿出你的小直尺。

看一看,0在什么位置?

在这里还可以表示什么?

2.出示直尺放大图。

请大家看放大直尺图,0在这里表示一段也没有。

它还可以表示起点。

表示量东西从这里开始。

这个0应排在谁的前面?

为什么排在1的前面?

(因为0是起点。

指名数直尺上的数:

从0~5。

齐读:

0~5,5~0。

三、教学0的书写

教师边范写边说:

写0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收笔都要相连,成椭圆行。

(学生书空写0三遍,注意笔顺。

学生在书上练习格描写0。

四、有关0的加、减法。

1.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

“我们已经知道了0是一个数,所以它也像其他数一样可以进行计算。

下面我们就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小猴看见盘里有2个桃,他吃了一个,还剩几个?

算式是:

2-1

吃2个呢?

算式是:

2-2=得几?

为什么?

看小鸟图列式计算。

为什么?

练习4-4=2-2=5-5=1-1=

你有什么发现?

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得0。

2.一个数加0。

出示青蛙图。

看图你知道了些什么?

一共有几只青蛙?

你怎么知道的?

算式是:

4+0=得几?

为什么?

练习2+0=3+0=5+0=

从以上算式你知道了什么?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想一想0+4、0+3、0+5等于几?

从这几道题中可以看出什么?

(0加上一个数,还得那个数。

想一想0+0等于几?

(3)一个数减去0。

想一想5-0等于几?

(……)

5-0就是从5个东西里面去掉0个,也就是一个也没有去掉,所以还是5。

板书:

5-0=5

4-0、3-0、2-0、l-0等于几?

为什么?

0-0等于几?

五、小结

我们这节课认识了数字0,知道了什么东西也没有就用0表示,0还可以表示起点。

我们还学会了0的写法,要注意,写0的时候,要从上到下,从左向右,写得要圆滑,不能有棱角。

最后我们学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知道了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也得原数。

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得0。

六、课后小记:

0的书写是一个难点,教学是要示范指导,学生有的写得很生硬,有的象画圈。

第十课时:

练习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页练习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0的意义及有关0的运算。

2.对学生渗透函数思想的教育。

教学重点:

0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渗透函数思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复习0的意义。

出示一盘放了5支比的盘子,问:

你能用哪个数字来表示?

拿掉2支后,问:

你能用哪个数字来表示?

拿完之后,你能用哪个数字来表示?

为什么用0来表示?

0除了表示没有之外,还有什么含义?

还能表示起点。

2.排序。

每人拿出0-5五张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1除了表示一个物体之外,还能表示什么?

完成P31第7题。

4.P30第4题。

你能介绍一下这两幅图的意思吗?

根据3+0=3和0+3=3你有什么发现?

5.现在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数字写得最漂亮,等一下拿上来展示给大家看。

6.P31第6题口算。

二.提高练习。

1.P30第5题。

独立完成,问:

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可以小组内讨论一下。

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一下。

2.P30第3题。

独立完成,同桌互相说一说有什么规律。

3.P31第8题。

谁能介绍这幅图得意思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

4.P31思考题。

谁来做聪明的小猴呢?

三.小结:

你今天又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