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生物学复习题修改后.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01128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进化生物学复习题修改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进化生物学复习题修改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进化生物学复习题修改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进化生物学复习题修改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进化生物学复习题修改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进化生物学复习题修改后.docx

《进化生物学复习题修改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进化生物学复习题修改后.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进化生物学复习题修改后.docx

进化生物学复习题修改后

进化生物学复习题修改后

D

由于群体太小引起的基因频率随机增减甚至丢失的现象

物种

是进化的单位,又是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

是指生命存在的主要形式,体现了生物界统一性中的多样性,连续中的不连续性,不稳定中的相对稳定性

生殖隔离

是指在自然界中生物间彼此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正常可育后代的现象。

生殖隔离机制是指生物防止杂交的生物学上的特性和机理

 

选择性剪接

指从一个基因转录出来的RNA前提,通过不同的剪接方式形成不同的成熟mRNA,产生不同的蛋白质

假基因

是基因组中与某一功能基因的序列高度同源但却没有功能的DNA片段

基因水平转移

指遗传物质在不同物种基因组之间的转移,为水平转移

进化基因组学

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基因组的动态变化和基因的变异,揭示生物类群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规律的学科

分子进化

分子进化即生物进化过程中蛋白质和核酸分子结构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分子钟

是利用已知的分子系统学数据和古生物数据建立的表示分子进化变化量与进化时间之间关系的通用曲线

二、简答题

简述真核细胞起源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1)为生物性分化和有性生殖打下基础。

2)推动生物向多细胞化方向发展。

怎样理解生物界系统发展的规律?

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

进步性、阶段性和多样性。

1、生物进化的进步性:

表现出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趋势。

2、生物进化的阶段性:

神武的进化过程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又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3、生物进化的多样性:

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多样性是不断增加的,特别是每次重大灭绝之后生物多样性增加都很迅速

简述利他行为的生物学意义及其进化机制?

利他行为对行为表达着和行为接受者都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

利他行为在给行为表达者带来眼前不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亲缘选择的好处,即帮助传递自身基因的好处,从而提高了自身的内在适合度。

利他行为给行为接受者所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帮助其提高了适合度(存活能力和繁殖后代的能力)。

进化机制:

亲缘选择和互惠性利他选择。

简述适应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适应在进化中的作用:

①适应与种内进化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它可以导致物种分化,使之产生一些新类型。

②适应必然带来种的繁荣和物种分布范围的扩大,同时又因为环境变化的随机性、不定向性,生物必须及时地对变化了的环境快速适应

 

简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1、物种形成是生物对不同生存环境适应的结果。

生物的不连续性使生物对环境的异质性的适应对策,物种的形成不但表示生物类型的增加,而且它还为新的生物类型提供新的进化起点。

2、物种间的生殖隔离保证了生物类型的稳定性。

物种的存在使生物既保持遗传的相对稳定性,又使进化不致停止,成为进化的基本途径。

3、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物种具有可变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但这只是相对的,一个物种不能永远适应变化着的环境。

当环境变化的速度超出了旧物种的适应能力,旧种的灭绝就会发生,这时新的环境有待新的物种去占领。

4、物种是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

物种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转移和转换的环节,是维持生态系统能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关键。

简述分子系统树建立的方法。

1、获得不同生物同源生物大分子间的差异数据。

(分歧时间长——进化速率相对较慢的生物大分子;分歧时间短——进化快的分子)

2、比较各物种之间同源生物大分子的差异。

(差异:

同源位置上不同(置换),空缺或插入)

3、给出具体的分歧时间。

简述生态系统进化的主要阶段和进化趋势。

(1)生态系统复杂程度逐步提高。

表现在随着进化,物种多样性增加,群落结构复杂程度增高,生态关系复杂化,从而造成生态系统内的生态关系更加复杂,能流、物流的转换层次增多。

(2)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利用效率逐步提高。

随着生态系统内生物的进化,表现在初级生产力和能量转换率不断提高,从而导致生物量对初级生产的比值逐步上升。

(3)生态系统所占的空间逐步扩展,表现在由深海底逐步扩展到浅海、由浅海扩展到陆地及陆上水体和空间。

(4)生态系统内空间逐步被占用,物种占据的小生境由不饱和状态逐步达到饱和状态,表现在种间竞争逐步加剧,物种绝灭速率和新种形成速率提高

遗传变异主要有哪些类型?

遗传:

单基因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连锁遗传、从性遗传、伴性遗传、限性遗传。

(人类遗传课上老师讲的一些东西)

变异:

形态水平的变异:

连续变异和离散变异。

细胞水平的变异:

染色体数量变异和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增减和染色体结构的倒位、易位、缺失、重复等。

生化水平的变异:

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变异。

DNA水平的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会直接导致DNA序列的变异。

(P135-138)

可遗传变异:

基因重组、基因变异和染色体变异。

进化的不平衡规律有哪几种类型?

生物进化是不平衡的,主要表现在生物的生理结构,机能发展的不平衡和生物进化速率的不平衡。

1)生理结构、机能发展的不平衡表现为镶嵌进化。

镶嵌进化是指进化过程中生物体性状的各个部分独自地进行变化。

镶嵌进化是由于生物在身体构造、机能等方面的发展、进化不平衡引起的。

2)生物进化速率的不同,可以分为低速进化、中速进化和高速进化。

简述物种形成的主要方式?

1.根据形成所需时间以及中间阶段的有无:

渐进的物种形成方式

骤变式物种形成方式

2.根据地理特性:

异地种的形成、邻地种的形成和同地物种的形成

3.根据时间向度:

继承式和分化式物种的形成

4.人工控制条件下的物种形成

 

三、论述题

试述自然选择在微观进化中的作用。

(一)自然选择可理解为随机变异的非随机淘汰与保存,变异提供选择的材料,变异的随机性是选择的前提,选择作用于表型,如果突变不影响表型,不影响适合度,则选择不会发生。

(二)自然选择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的改变也是通过有性生殖的种群来完成的。

也就是说一个个体如果产生了有利于生存的可遗传的变异,那么决定这种变异的基因必然在种群里逐渐扩散,逐渐取代原有基因,才能形成新生物类型

从进化的角度看,转座有什么生物学意义?

转座子元件是植物分子生物学操作和植物基因工程中分离克隆基因和研究基因功能有力的工具其中的一大类—反转录转座子具有分布广、异源转座高和受组织培养诱导激活等优势,因此它的发现和利用又为转座子标签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此外通过对现有转座元件的改造以及转座元件作为载体改造的工具,也将大大加速植物基因和功能序列的分离与研究,如利用转座子元件构建启动子捕捉载体,效率比T-DNA标签高

试述染色体进化的方式和途径。

1.染色体数目进化

1 基本染色体组整倍的增减,形成整倍体。

2 染色体组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减,使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不成基数的完整倍数,导致非整倍体的产生。

2.染色体结构进化

1 缺失

2 重复

3 倒位

4 易位

3.染色体功能进化

随着有性生殖在进化中的出现,在很多生物的性别决定上就产生了染色体功能的分化,即产生了与性别有关的性染色体和与性别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是逐渐从一对原始的同源染色体分化而来。

试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成分在系统中的作用。

1、组成成分:

a、非生物环境b、生物有机体,包括: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各成分作用:

非生物环境:

生命的支持系统:

a、为植物生长和动物活动提供空间;b、生物代谢的介质;c、提供动植物生存的气候条件。

生产者:

通过光合作用,再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中,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太阳能只要生产者才能源源不断地输入生态系统,成为消费者和还原者的主要能源。

消费者:

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形式参与物质与能量代谢,通过各消费者间的相互作推动整个生态系统的进化。

分解者:

营腐生生活,把复杂的动植物有机残体和废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最后分解为无机物质,归还于环境中被生产者重新利用

试述微观进化的意义。

①微观进化的实质是通过突变、选择、迁移和遗传漂变定向地改变基因频率。

可见,微观进化是进化的基础,多种微观进化汇集的结果即表现为宏观进化。

②微观进化小进化是生物体保持连续性所必需的。

生物体必须通过微观进化来适应多变的环境,使物种的基因库更加丰富。

③微观进化是构成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试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有那些特点?

1).适应形成需要条件

①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②变异具有生存价值,具有选择上的优势

③环境的定向变化对生物提供选择压力

2).适应具有普遍性

①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②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保护色

警戒色

拟态

③微生物(抗药性)

3).适应具有相对性

适应是对一定环境条件的适应,而不是对所有环境条件的适应

适应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它不是永久性的。

当适宜的环境变化后,适应就失去了作用。

一旦适应落后于环境变化,当二者的差距太大时,生物就有可能灭绝.

试述生物在形态生理方面的进化规律?

复杂化和简化是形态结构进化的两个方面。

复杂化是形态结构由简单到负责、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方向。

进化的结果是使形态结构越来越复杂、精密,功能也越来越完善,完成特定功能的效率越来越高。

形态结构的另一个进化方向是简化,或叫退化。

它是由结构复杂化向简单化的一种演变过程。

形态结构进化的总趋势:

复杂性的提高和多样性的增长。

在生理功能方面:

功能强化,功能扩大,功能更替。

结构和功能进化具有统一性,进化的结果,使得器官在形态方面达到完成某一功能的最佳状态

举例说明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及其类型?

隔离:

指自然界中生物间彼此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正常可育后代的现象

以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划分,可分为生物学和非生物学隔离

以受精产生合子为指标,可分为合子前隔离和合子后隔离

合子前隔离:

地理隔离(东北虎华南虎)生态(生境)隔离(虱子)季节(时间)隔离机械隔离(兰科唇形科)性别隔离(鲸鱼)

合子后隔离:

配子或配子体隔离杂种不活杂种不育杂种体败育

 

(基地班答案)

作用: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重要条件:

隔离导致遗传物质交流的中断,使群体岐化不断加深,直至新种的形成

类型:

以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划分,可分为生物学和非生物学隔离;以受精产生合子为指标,可分为合子前隔离和合子后隔离

1、合子前隔离

1)地理隔离:

在物种形成中起着促进性状分歧的作用。

分歧的程度与隔离的时间的长短有关,它往往是生殖隔离的先决条件。

2)生态(生境)隔离:

生存在同一地域内的不同生境的群体所发生的隔离。

它只在一定的程度上表现了地理隔离。

3)季节(时间)隔离:

由于种群交配或开花的发生在不同的季节而引起的隔离。

  

4)性别隔离:

在不同物种的雌雄性别间,相互吸引力微弱或缺乏而造成的隔离。

5)机械隔离(形态隔离):

指的是生殖器或者花器在形态上的差异而造成的隔离。

2、合子后隔离

1)配子或配子体隔离:

即一个物种的精子或花粉管不能不能被吸引到达卵或胚珠内,或者它在另一个物种的生殖器内不容易成活所产生的隔离。

对于体外受精来说,也意味着配子彼此不吸引、不亲和产生的隔离。

2)杂种不活:

杂种合子不能成活,或者在适应性上比亲本差。

3)杂种不育:

指F1代杂种虽然能够生存,但不能产生具有正常有功能的性细胞。

4)杂种体败育:

子二代或者回交杂种的全部或者部分不能存活或者适应性低劣,是生殖隔离的最后一道屏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