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所泵房及500m3消防水池土建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101109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电所泵房及500m3消防水池土建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变电所泵房及500m3消防水池土建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变电所泵房及500m3消防水池土建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变电所泵房及500m3消防水池土建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变电所泵房及500m3消防水池土建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变电所泵房及500m3消防水池土建施工方案.docx

《变电所泵房及500m3消防水池土建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电所泵房及500m3消防水池土建施工方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变电所泵房及500m3消防水池土建施工方案.docx

变电所泵房及500m3消防水池土建施工方案

 

变电所、水泵房

编制:

审核:

批准:

贵州贵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17年9月26日

 

变电所、水泵房土建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施工组织机构…………………………………………………………

四、施工准备………………………………………………………………

五、主要施工方法…………………………………………………………

一)、土方工程……………………………………………………………

二)、钢筋工程……………………………………………………………

三)、模板工程……………………………………………………………

四)、砼工程………………………………………………………………

五)、脚手架工程…………………………………………………………

六)、钢结构工程…………………………………………………………

七)、门、窗工程…………………………………………………………

八)、地面工程……………………………………………………………

六、安全技术措施………………………………………………………

七、雨季施工措施………………………………………………………

八、文明施工措施………………………………………………………

 

一、编制依据

1、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套施工图及标准图集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统一标准》GB50300-2001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5、《铝合金窗安装及验收规程》JGJ103-2008

6、《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9-2002

7、《贵州省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全套

8、《建筑工程施工手册》全套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长顺县广顺镇路网工程--南一路隧道变电所项目,本工程为砼框架结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填充,屋面为保温屋面上挂单色瓦条,防水等级为二级,窗均为铝合金窗。

变电所建筑面积231.25㎡,水泵房建筑面积78.02㎡,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合理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6度,框架抗震等级三级。

钢筋砼基础、梁、板、柱采用C30混凝土,水泵房地下室底板及剪力墙为C30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6;钢筋HRB335为一级、HRB400为三级,基础垫层及地面垫层采用C15混凝土。

 

三、施工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

项目副经理

测量员

材料员

技术负责人

工长

专职质检员

专职安全员

 

四、施工准备

1、必须组织技术人员熟悉图纸、规范、标准和设计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深刻领会设计意图,及时进行图纸会审,认真听取设计交底,将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尽可能消除在施工之前,并将发现的技术问题通过图纸会审解决,做好图纸会审记录。

2、工程设专人负责工程质量检查管理,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原材料进场前必须查验产品合格证及材质出厂检验报告,材料进场及时进行二次复试,合格后报监理验收,同时事先按设计要求做好砼的配合比等项工作。

3、每道工序施工之前由专业技术人员对参加施工的职工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并作好记录及签字工作。

4、工程的结构的特点及进度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合理组织足够的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依据施工进度及质量的要求,按种类和数量及时组织进场,并按施工平面布置图的要求布设摆放。

合理规划摆放位置,暂时不用的设备应维修保养好待命。

五、主要施工方法

一)土方工程

因场地未平整,先平整场地至室外标高位置,再逐一开挖各单项工程基坑土石方至设计底标高

1、土方开挖应采用不破坏地基土质状况的施工方法。

如果因采用不当的施工方法或因为其它因素扰动了地质原结构的状态,使土质变软、松、流动,不宜作基础时,这部分软弱土应予清除,回填到符合技术要求和材料要求为止。

2、填方基底的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

填方凡有压实要求的均按设计压实要求填土。

填方基底为软土时,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

施工前应作好施工区域内临时排水系统的总体规划,基坑土方工程完成后,必须进行验槽,验收合格并征得项目监理同意,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3、在土方开挖前,需详细记录地表本来特征,还应对地表及地下排水管、给水管、电缆、通讯线管等标出其详细位置和记录其尺寸。

对将来可能引起争议的地段,必要时可进行拍照记录,这些资料将做为将来恢复的依据。

还需进一步向物主调查、询问有关细节,将记录交给项目监理。

以上调查数据随开挖工作进行,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补充更新。

4、试挖掘,项目监理可能因为想发现现有的地下设施或其它理由而要求试挖掘,试挖掘一般采用人工方式。

通过试挖,将提出一份从每个试验所获得的数据的草图或报告让项目监理审核,它将确定土地表面的类型、情况和地下深度及其它相关信息,在报告或草图被提出并经项目监理同意之前,挖掘的地方不能被填埋。

5、边坡开挖,应沿等高线自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

在边坡下部设有挡土墙及排水沟时,应在边坡修完后,立即处理台阶的反向排水坡和进行挡土墙及排水沟砌筑,以保证坡面不被冲刷及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

来不及修筑时,应采取临时排水措施。

构、建筑物基坑(槽)沟的开挖,应有排水措施,防止地面水流入坑、沟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土被破坏。

6、采用机械开挖基坑(槽)时,为使不破坏基底土的结构,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30cm用人工清理。

施工前必须做好地面排水工作,相邻基坑(槽)和沟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并应及时作好基础,以防止对基土的扰动。

基坑(槽)的开挖过程中,应土质情况、地下水位和标高等的变化经常检查,作好原始记录及绘出断面图。

如发现基底土质与设计不符合时,需经有关人员研究处理,并作出隐蔽工程记录。

由于施工场地较小,并且施工工期短,故开挖出的泥土需全部转运出场地,待回填时再转运回来。

7、土方施工机械的选择,土方施工工程中,除对小型基坑(槽)少量零星土方采用人工开挖外,较大量土方一般均采用机械开挖。

土方施工机械的选择反铲挖掘机(1.2m3)。

8、填土和压实,处理地表土层,清除填土、基底上的树墩、主根及坑穴中的积水、淤泥和杂物等,在房屋和构筑物地面下的填方或厚度小于0.5m的填方,应清除基底上的草皮、垃圾和耕植软弱土层。

当填方基底为耕植土或松土时,应将基底充分夯实或碾压密实。

在水田、沟渠或池塘上填方,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排水疏干,挖除淤泥或抛填块石、砂、砾、矿渣等方法进行处理。

填土区如遇有地下水或滞水时,必须设置排水措施,以保证正常施工。

9、根据现场情况,土层为黄粘土,遇水容易融化塌方,经项目部研究确定开挖放坡系数按1:

0.5,开挖工作面每边预留450mm进行开挖;水泵房基坑较深,地下室为剪力墙,为满足模板施工工作面,每边工作面为1000mm。

10、因现场地狭小有限,开挖处的基坑土石方现场转运60m后挖机装车外运10公里卸至专业倒土场,不得到处任意卸土

11、土方回填在附近500m内开挖,装车运输至工地进行基坑及房芯回填、夯实。

二)钢筋工程

1、钢筋进场后应按不同等级,规格,型号和数量分别挂牌堆放,并标明使用部位,堆放时下面要放垫木,离自然地面200mm高。

2、钢筋进场应具有出厂合格证书,并按材料抽样方案的要求进行二次复试。

3、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

4、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弯曲调整值和弯钩增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弯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内周长+箍筋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5、钢筋弯曲调整值

钢筋弯曲角度

30度

45度

60度

90度

135度

钢筋弯曲调整值

0.35d

0.5d

0.85d

2d

2.5d

6、半圆弯钩增加长度

钢筋直径(mm)

≤6

8-10

12-18

20-28

32-36

一个弯钩长度(mm)

40

6d

5.5d

5d

4.5d

7、箍筋调整值

箍筋量度方法

箍筋直径(mm)

4—5

6

8

10-12

量外包尺寸

40

50

60

70

量内皮尺寸

80

100

120

150-170

8、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符合以下要求。

项目

允许偏差(mm)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10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10

箍筋内净尺寸

±10

9、各种类型钢筋半成品,按规格、型号、品种堆放整齐,挂好标志牌,堆放场地做好遮盖,防止雨淋日晒。

10、钢筋绑扎安装之前,先核对成品钢筋的品种、规格、等级、数量、形状和尺寸等是否与配料单和料牌相符。

11、钢筋的交叉点都应扎牢。

设备基础钢筋设计为上下层网片式,为保证两层钢筋间距及保护层厚度,下层钢筋用事先制作的40mm同标号砂浆垫块垫起,上层钢筋用18#铁丝吊上脚手架上,吊点设置为梅花形布置,相邻间距为1000mm。

12、板的钢筋网,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钢筋不位移。

13、梁与柱的箍筋应与受力钢筋保持垂直;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放置。

梁的箍筋弯钩应尽量放在受压处。

14、安装钢筋时,配置的钢筋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骨架不得有变形,松脱和开焊。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绑扎钢筋网

长、宽

±10

钢尺检查

网眼尺寸

±20

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绑扎钢筋骨架

±10

钢尺检查

宽、高

±5

钢尺检查

受力钢筋

间距

±10

钢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最大值

排距

±5

钢尺检查

保护层厚度

基础

±10

钢尺检查

柱、梁

±5

钢尺检查

板、墙、壳

±3

钢尺检查

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20

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钢筋弯起点位置

20

钢尺检查

预埋件

中心线位置

5

钢尺检查

水平高差

+3,0

钢尺和塞尺检查

15、固定在钢筋上的预埋件不得有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为防止砼成型后埋件钢板面与砼面不平,在埋件钢板与模板之间设置钢筋支杆(如下图)。

16、本工程柱内竖向钢筋连接,采用电渣压力焊,施工要点为:

1)电渣压力焊是利用电流通过渣池产生的电阻热将钢筋端部熔化,然后施加压力使钢筋焊合。

2)焊接钢筋时,用焊接夹具分别钳固上下的待焊接的钢筋,中心线要一致。

3)待钢筋熔化达到一定程序后,在切断焊接电源的同时,迅速进行顶压。

持续6秒钟,方可松开操作杆,以免接头偏斜或接合不良。

4)焊前应检查电路,观察肥市波动情况,如电源的电压降大于5%,则不宜进行焊接。

5)焊接接头焊包均匀,不得有裂纹,钢筋表面无明显烧伤等缺陷。

6)接头处的钢筋轴线偏移不得超过0.1d,同时不得大于2mm。

三)模板工程

1、主体框架结构,施工中柱、梁、板的模板均采用胶合木模板,φ48mm×3.5mm钢管支撑、50mm×100mm木方、φ12对拉螺栓组成支撑体系。

2、竖向模板和支架的支承部分必须坐落在地面混凝土垫层上,并应加设垫板厚50mm,通长设置,使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

3、模板在安装过程中应多检查,注意垂直度,中心线,标高及各部位的尺寸;保证结构部分的几何尺寸和相邻位置的正确。

4、现浇钢筋砼梁,当跨度大于或等于4m时,模板应起拱,起拱高宜为全跨长的3/1000。

5、框架柱最大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模板根据柱截面尺寸进行配制,配模时采取大面压小面,柱与梁接口处,采取柱模开槽,梁底及侧模与槽边相接,拼缝严密,并用木枋压紧,柱模加固采用钢管抱箍,每500mm一道,示意图见下图所示:

6、梁底模、侧模、板模的配置要考虑压边顺序,一般为梁侧模压梁底模,板模压梁侧模。

7、为了防止模板接头处漏浆,采用双面泡沫胶条密封模板接头,贴胶条时一定要与模板内侧平齐,以保证混凝土外观质量。

梁板模板支设方法如下图所示:

8、模板支撑系统计算式:

最大梁截面为0.25*0.7m,支撑采用ф48*3.5钢脚手管,纵横设置间距为800-400mm。

每米砼荷载:

0.25×0.7×1×2.5=0.6t=6KN

钢脚手管:

30m*3.84kg/m=1.15KN

模板:

1.9㎡×0.03KN/㎡=0.6kN

木方:

0.04×0.06×20m×4KM/m3=2KN9.75KN/11.6*4.5=3.78KN

活动荷载(泵送力及人员):

15KN

N=0.8×0.8×8=5.12+3.78+15=23.9KN

验算公式N/φA

A-面积ф48*3.5A=456mm2回转半径i=14.7mm

φ-稳定系数

f-强度215N/mm2

长细比:

λ=1.0H/i=1×2.0×103/14.7=136

λfy/235=136

查表φ=0.361

N/φA

经验算模板支撑承载力及稳定性符合要求。

四)砼工程

1、商砼进行前质量检验

①本工程框架结构采用商品砼,砼供应商必须具有相应资质。

②砼进场前做开盘鉴定,按照开盘鉴定要求厂家提供砼配比,原材料合格证及试验报告,同时核对搅拌现场配合比所用材料及配比。

③商砼进场后随时抽查砼的坍落度,严格控制砼坍落度。

、商砼采用臂架泵输送至模板内

2、混凝土浇筑方案

①浇筑前应对模板浇水湿润,柱模板的清扫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

②混凝土浇筑的一般要求

(1)、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如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导管、溜槽或在模板侧面开门子洞。

(2)、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

一般分层高度为插入式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大不超过500mm,平板振动器的分层厚度为200mm。

(3)、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0∽400mm)。

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面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4)、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

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问应尽量缩短。

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问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有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初凝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小时应按施工缝处理。

(5)、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上初凝前修整完毕。

③柱混凝土浇筑

(1)、柱浇筑前,或新浇混凝土与下层混凝土结合处,应在底面上均匀浇筑50mm厚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

砂浆应用铁铲入模,不应用料斗直接倒入模内。

(2)、柱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500mm左右,根据泵送砼每分钟出灰量,严格控制每根柱的浇筑高度。

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循环推进,连续进行。

④梁,板混凝土浇筑

(1)、梁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推进,先将梁分层浇筑成阶梯,如有板位置时应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

(2)、板浇筑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动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

注意不断用移动标志或插杆检查以控制混凝土板厚度。

振捣完毕,用刮尺或搓板抹平表面。

(3)、在浇筑与柱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浇筑完毕后停歇1~1.5小时,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

⑤混凝土施工缝的位置宜留在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框架柱应根据柱的浇筑次数留水平施工缝。

施工缝处理:

(1)待已浇筑砼的最低强度大于1.2Mpa时方可进行施工缝处理。

(2)首先将水泥浆膜,松动石子、软弱砼层以及钢筋上的油污、旧

浆等彻底清除,用水冲刷干净,但不得积水。

(3)新浇筑砼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成为整体,加强保湿养。

⑥砼的养护

(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小时以内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

(2)、混凝土浇水养护日期,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

土不得小于14天。

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之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施工振动。

柱、梁侧模带模养护3天以上,拆模后,用塑料布包住,确保立面结构表面保持湿润状态。

(3)、现浇板采用土工布(450g/m2)覆盖养护,每日浇水次数应能

保持混凝土处于足够的润湿状态。

五)脚手架工程

本工程结构脚手架采用综合脚手架及室内满堂脚手架。

1)选用材料

外脚手架搭设选用Ф48×3.5规格钢管,采用直角扣件,旋转扣件,对接扣件连接。

用于立杆、大横杆和斜杆的钢管长度以6—9m为好。

有裂缝的钢管严禁使用。

有脆裂、变形、滑丝的扣件禁止使用。

2)构造要求

立杆纵距1.4m,横距1.0m,大横杆步距1.8m,里侧立杆距结构边缘距离为35cm,以保证一定的操作活动空间。

上、下两根大横杆之间设一道护身栏杆。

上、下横杆的接长位置应错开布置在不同的立杆纵距中,以减少立杆偏心受载,与相近立杆的距离不大于纵距的三分之一。

扫地杆通长设置在距外架底部20cm处。

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

p≤fg

式中p----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p=N/A;

N----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

A----基础底面面积;

fg----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kc----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对碎石土、砂土、回填土应取0.4,对粘土应取0.5;对岩石、砼应取1.0。

3)搭设和拆除

搭设

3.1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两步

3.2每搭完一步脚手架后,应校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垂直度。

3.3底座安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3.3.1底座、垫板均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

3.3.2垫板宜采用长度不小于2跨、厚度不小于500mm的木垫板,也可采用槽钢。

3.4立杆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3.4.1严禁将外径48mm与51mm的钢管混合使用;

3.4.2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它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立杆的对接扣件不得在同一高度内,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接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2)搭接长度不应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3.4.3开始搭设立杆时,应每隔6跨设置一根抛撑,直至连墙件安装稳固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

3.4.4当搭至有连墙件的构造点时,在搭设完该处的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后,应立即设置连墙件;

3.4.5立杆顶端宜高出女儿墙上皮1m,高出檐口上皮1.5m。

3.5纵向水平杆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3.5.1纵向水平杆宜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3跨;

3.5.2纵向水平杆接长宜用对接扣件,也可采用搭接。

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各接头至最近主接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

2)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3)纵向水平杆应作为横向水平杆的支座,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

3.5.3在封闭型脚手架的同一步中,纵向水平杆应四周交圈,用直角扣件与内外角部立杆固定。

3.6横向水平杆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3.6.1主接点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主接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3.6.2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

3.6.3双排脚手架横向水平杆的靠墙一端至装饰面的距离不应大于100MM。

3.7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也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3.8连墙件、剪刀撑、横向斜撑等的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3.8.1连墙件的强度、稳定性和连接强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J18)、《钢结构设计规范》(GB1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等的规定。

3.8.2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

Nl=Nlw+N0

式中Nl----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KN);

Nlw----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

Nlw=1.4*ωkAW

N0----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产生的轴向力,双排脚手架取5KN。

----每个连墙件的覆盖面积内脚手架外侧面的迎风面积。

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应小于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RC。

RC=8KN,满足要求。

3.8.3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斜杆与地面倾角宜在45º-60º,且应满足表三

剪刀撑与地面倾角

45º

50º

60º

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最多根数

7

6

5

3.8.4高度在24M以下的脚手架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中间各道剪刀撑之间的净距不应大于15M。

高度在24M以上的脚手架应在外侧整个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剪刀撑;

3.8.5剪刀撑、横向斜撑应随立杆、纵向和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各底层斜杆下端均必须支承在垫块或垫板上。

3.9扣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3.9.1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相同;

3.9.2螺栓拧紧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

3.9.3在主节点处固定纵向和横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斜撑等用的直角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150MM;

3.9.4对接扣件的开口应朝上或朝内。

3.10作业层、斜道的栏杆和挡板的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3.10.1栏杆和挡板均应搭设在外立杆的内侧;

3.10.2上栏杆的上皮高度应为1.2M;

3.10.3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80MM;

3.10.4中栏杆应居中设置。

3.11脚手板的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3.11.1脚手板应满铺、离开墙面120-150MM;

3.11.2脚手板的探头应用直径3.2MM的镀锌钢丝固定在支承杆件上;

3.11.3在拐角、斜道平台口处的脚手板,应与横向水平杆可靠连接,防止滑动;

3.11.4自顶层作业层的脚手板往下计,宜每隔12M满铺一层脚手板。

拆除

4.1拆除脚手架前的准确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4.1.1应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构造要求;

4.1.2应根据检查结果补充完善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拆除顺序和措施,经监理批准后方可实施;

4.1.3应清除脚手架上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4.2拆除脚手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