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学教学重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10097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科学教学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口腔科学教学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口腔科学教学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口腔科学教学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口腔科学教学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科学教学重点.docx

《口腔科学教学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科学教学重点.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口腔科学教学重点.docx

口腔科学教学重点

口腔科学教学重点

《口腔科学》教学重点

 

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一)了解口腔颌面部的范围及分区。

(二)熟悉口腔前庭、固有口腔的解剖结构。

(三)了解乳牙列、恒牙列及牙位记录。

(四)了解牙齿的解剖及牙体、牙周组织结构。

(五)熟悉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及生理特点。

第六章:

口腔局部麻醉

(一)掌握常用局麻药(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定卡因、布比卡因)及药理特点。

(二)掌握常用局部麻醉方法的适应症和麻醉方法。

(三)掌握局部麻醉并发症的原因、临床表现、处理及预防。

(四)了解的局麻的定义

第七章:

牙拔除术

(一)掌握牙拔除术后的注意事项。

(二)熟悉牙拔除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三)熟悉牙拔除术的常见并发症与防治。

(四)了解常用拔牙器械。

第八章:

口腔颌面部感染

(一)掌握智齿冠周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及治疗。

(二)熟悉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感染来源、临床特点及治疗要点。

(三)熟悉中央性颌骨骨髓炎和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鉴别诊断。

(四)熟悉前面部疖、痛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及治疗。

(五)了解婴幼儿颌骨骨髓炎的感染来源、临床表现及治疗。

第九章:

口腔颌面部损伤

(一)掌握窒息的原因、临床特点和急救原则。

(二)掌握出血的临床特点和急救原则,各种常用的止血方法。

(三)掌握牙损伤类型、特点及治疗原则。

(四)掌握上颌骨骨折的分类。

(五)掌握上下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

(六)熟习口腔颌面部各类软组织损伤的处理特点。

(七)了解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

(八)了解颧骨、颧弓骨折。

第十章:

口腔颌面部肿瘤

(一)掌握口腔颌面部良性和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

(二)掌握囊肿的定义和分类,颌骨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等。

(三)熟悉皮脂腺囊肿、皮样或表皮样囊肿的病理发生、临床表现和治疗万法。

(四)熟悉口腔颌面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的临床表现和冶疗方法。

二、名词解释

1、口腔:

是由牙齿、颌骨、唇、颊、腭、舌、口底、唾液腺等组织器官组成的功能性器官。

口腔位于颌面部区域内。

2、颌面部:

是颜面部中以颌骨为主要骨性支撑的部分,是位于颜面部的中1/3和下1/3区域。

3、局部麻醉:

是指用局部麻醉药物暂时阻断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末梢和纤维的的感觉传导,使该区域疼痛消失的方法。

4、智齿冠周炎:

是指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萌出受阻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

5、疖:

单一毛囊及其附件发生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为疖。

6、痈:

相邻多数毛囊及其附件发生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为痈。

7、挫伤:

是无开放性创口的皮下及深部组织的挤压损伤。

8、晕厥:

是由于一过性的中枢缺血导致突发性、暂时性的意识丧失。

9、感染:

由各种生物性因子在宿主体内繁殖及侵袭,在生物因子与宿主相互作用下,导致机体产生以防御为主的一系列全身及局部组织反应的疾患。

10、颌骨骨髓炎:

是指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颌骨炎症性病变,称为颌骨骨髓炎。

11、浸润麻醉:

将局麻药物注入组织内,作用于神经末梢,使之失去传导痛觉的能力而产生麻醉效果。

12、阻滞麻醉:

将局麻药物注射到神经干或其主要分支附近,以阻断神经末梢传入的刺激,使被阻断的该神经分布区域产生麻醉效果。

 

5、简答题

1、简述牙折的分类及治疗原则。

牙折的分类:

牙折分为冠折、根折和冠根联合折。

治疗原则:

冠折:

1)轻微冠折且无明显刺激症状时,不做特殊处理,可将尖锐处打磨至圆钝;

2)若牙髓有明显刺激症状,并影响牙冠形态和功能是,应进行牙冠修复;

3)若牙髓已暴露,应进行牙髓或根管治疗后,进行牙冠修复。

根折:

1)近颈部根折,应进行根管治疗后进行桩冠修复。

2)根中部折断,应进行牙的拔除。

3)根尖1/3折断,应在进行根管治疗的同时,进行松动牙的结扎固定。

冠根联合折:

冠根联合斜折者,如有条件,可进行牙髓或根管治疗后,进行金属全冠修复。

2、简述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1)位置显露:

口腔颌面部位置外露,容易容易遭受外伤;患病后,容易早期发现。

2)血供丰富:

口腔颌面部抗感染能力强,伤口修复能力强,愈合快;受伤后出血多,由于组织比较疏松,伤后组织肿胀明显。

3)解剖结构复杂,重要结构多,伤后容易发生面瘫、麻木、涎腺瘘等并发症。

4)自然皮肤皮纹:

手术切口应沿皮纹设计,术后创口愈合的疤痕相对不明显。

5)颌面部疾病影响形象和功能:

疾病导致颜面部畸形(颜值),并可能导致功能障碍(开口障碍等)。

6)疾病容易波及相邻区域:

可能导致颅脑、咽喉、眼部等区域病变。

3、简述良性肿瘤的治疗原则。

常以外科治疗为主,如为临界瘤(交界性肿瘤),应切除肿瘤周围部分正常组织。

切除组织做冷冻切片检查,如有恶变,则应扩大切除范围,按照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

4、简述口腔颌面部的主要生理功能有那些?

1)消化功能。

2)感觉和味觉功能。

3)发音功能。

4)呼吸功能。

5)构建千差万别的面部特征和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

5、简述拔牙术后的注意事项。

1)拔牙创压迫止血用纱布卷30分钟后取出。

2)拔牙后24小时内不要刷牙或漱口,以预防出血,次日可刷牙,但不要伤及创口。

3)拔牙后2小时可进食软食,食物不可过热,并避免用拔牙侧咀嚼。

4)拔牙后勿用舌舔伤口,更不能反复吸吮,以保护拔牙创内血凝块。

5)拔牙当日有少量血液渗出,唾液中带有血丝,属正常现象。

若拔牙后出现明显出血,应及时就诊。

6)麻醉作用消失后,创口可感到疼痛,属正常现象。

若术后2-3天出现疼痛并逐步加重,有继发感染的可能,应及时就诊。

6、简述口腔局部麻醉药物分类及常用麻醉药物。

口腔局部麻醉药物分为两类:

酯类及酰胺类。

常用酯类药物有:

普鲁卡因、丁卡因。

常用酰胺类药物有:

利多卡因、布比卡因、阿替卡因。

7、简述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途径

1)牙源性途径;病原菌通过病变牙、牙周组织进入体内发生感染。

2)腺源性途径:

面颈部淋巴结既可继发于口腔、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炎症改

变;淋巴结感染又可以穿过淋巴结被膜向周围扩散,引起筋膜间隙的蜂窝织炎。

3)损伤源性途径:

继发于损伤后发生的感染。

4)血源性途径:

机体其它部位的化脓性病灶通过血液循环引起的颌面部化脓性病变。

5)医源性途径:

医务人员在医疗操作中未严格遵守无菌技术规则造成的继发性感染。

8、简述常用止血方法

常用止血方法有:

指压止血、包扎止血、填塞止血、结扎止血、药物止血。

9、简述口腔颌面部脓肿切开引流的手术要点。

1)切口位置应在脓腔的低位,以达到体位自然引流的目的。

  

2)切口尽量隐蔽,一般应首选口内切口,口外切口应与皮纹方向一致。

3)保护好重要的解剖结构(神经、血管、导管)。

4)切口一般仅切至皮下或黏膜下即可,以血管钳直达脓腔而后钝性分离扩大创口,以免在不同组织层次中形成多处腔隙或通道,以减少感染扩散,保证引流通畅。

5)手术操作应准确、轻柔,尤其是在颜面部危险三角区,严禁挤压,以防刚热扩散。

6)切口处应放置引流条,在防止引流口封闭的同时,增强引流效果。

10、简述拔牙的基本步骤。

1)分离牙龈。

2)挺松病牙。

3)安放牙钳。

4)拔除病牙。

5)拔除牙的检查及拔牙创的处理。

6)牙拔除后的术后医嘱。

6、问答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1、试述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

应根据肿瘤的组织来源、生长部位、分化程度、发展速度、临床分期、患者的机体状况等因素,全面研究后再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1)肿瘤的组织来源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

淋巴造血来源的肿瘤对放射和化学药物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且常为多发性并有广泛转移,宜采用放射、化学药物和中医药治疗;骨肉瘤、纤维肉瘤、肌肉瘤、恶性黑色素瘤、神经系统的肿瘤一般对放射不敏感,应以手术治疗为主,并结合术后化学药物的辅助治疗;鳞状细胞癌及基底细胞癌,对放射线中度敏感,应视具体情况,采用手术、放射、化学药物治疗,或使用综合治疗。

2)分化程度不同,治疗方法不同。

一般细胞分化程度较好的肿瘤,对放射线不敏感,宜采用手术治疗;分化程度较差或未分化的肿瘤,对放射线较敏感,应采用放射与化学药物治疗;

3)肿瘤生长部位,影响治疗方法的选择。

生长于颌面部深部或颅底的肿瘤,手术较困难,术后也易给患者带来严重功能障碍,可考虑先行放射或化学药物治疗,有条件时再行手术治疗;一般位于表面部位肿瘤、颌骨肿瘤多采用手术治疗。

2、试述上颌骨骨折的分类

1)LeFortⅠ型骨折:

又称为低位或水平骨折。

典型的骨折线从梨状孔外下缘,经根尖下,过颧牙槽嵴,至上颌结节上方,水平向后延伸至两侧上颌骨翼上颌缝附近。

两侧骨折线可以不在一个平面上。

来自前方的暴力,可使腭中缝裂开。

2)LeFortⅡ型骨折:

又称为中位或锥形骨折。

骨折线经过鼻骨、泪骨、眶底、颧颌缝区达上颌骨翼上颌缝处。

3)LeFortⅢ型骨折:

又称为高位或颅面分离骨折。

骨折线经过鼻骨、泪骨、眶内、下、外壁,颧额缝、颧颞缝,向下后止于上颌骨翼上颌缝,造成完全的颅面分离。

 

3、试述疖痈的定义及常见并发症。

疖:

单一毛囊及其附件所发生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为疖。

痈:

相邻多数毛囊及其附件同时发生急性化脓性炎症称为痈。

常见并发症如下:

1)面静脉炎及面静脉血栓。

2)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3)脑膜炎、脑脓肿。

4)菌血症、脓毒血症。

4、试述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

1)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组织再生能力和抗感染能力很强。

伤后出血较多,容易形成血肿。

组织肿胀出现早且明显。

2)口腔颌面部腔、窦多,腔窦内常存在一定数量的病原菌,易导致创口的感染。

故清创时,应设法尽早关闭与腔窦相通的创口,减少感染机会。

3)颌骨骨折移位时,易导致咬合关系的紊乱,致使咀嚼功能障碍。

咬合关系的紊乱,是诊断颌骨骨折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治疗颌骨骨折时,应以恢复正常咬合关系为重要标准。

颌骨上有牙,牙常作为固定颌骨骨折的基础。

外伤时,折断或脱位的牙,可能成为“二次弹片”,加大周围组织损伤和感染的机会。

4)口腔是消化道的入口,伤后影响进食、创口感染机会较多。

5)口腔颌面部是呼吸道的上端,颌面部损伤易发生呼吸道的机械性阻塞。

6)颜面部状况是容颜美观的重要因素。

处理颌面部损伤时要尽量保留组织、精确对位缝合、减少畸形。

7)颌面部有较多的重要结构,如:

腮腺、面神经、三叉神经等,要保护和及时修复这些重要结构。

8)颌面部紧邻颅脑,颌面部创伤易伴发颅脑损伤,要注意鉴别和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