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园林史综合复习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96769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园林史综合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外园林史综合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外园林史综合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外园林史综合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外园林史综合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园林史综合复习题.docx

《中外园林史综合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园林史综合复习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外园林史综合复习题.docx

中外园林史综合复习题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

■名词解释一

1、园林——在一定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园林包括庭院、宅院、公园等。

2、意境——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3、借景——就是将视线所及范围内的美景,组织到园内或景区内,以丰富园林景色,扩大园林空间。

4、大内御苑——建造在皇城或宫城之内,紧贴着宫殿,在皇家园林中相当于私家园林中的“总园”。

5、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家避暑,游憩居住的皇家园林。

6、行宫御苑——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

7、草堂——与别业义同,但相对别业,其规模较小,建筑较素。

8、别业——建置在郊野,供园主人休息或长期居住的地方,相对草堂,其规模较大,建筑华丽。

■名词解释二

1、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囿是周文王的灵囿。

2、苑——秦汉以来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和别墅,供帝王居住、游乐、宴饮的一种园林类型。

又称宫苑。

3、一池三山——以汉代建章宫中太液池、蓬莱、嬴洲、方丈三山为开始,成为中国造园山水格局的典范。

4、台榭——在城内夯筑高数米至十几米的土台若干座,上面建造殿堂屋宇。

可作观景、天文台等之用。

5、台——利用地形或在地面上垒土、筑石成台形,顶部平整,一般在台上建筑屋宇房舍或仅有围栏,供游人登高览胜的构筑物。

■名词解释三

1、驰道——是秦代的交通干线,在秦代的道路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秦朝时期专供帝王行驶车马的道路。

2、阙——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两阙之间有空缺,故名阙或双阙。

也有作记录官爵、功绩和装饰之用的。

■名词解释四

1、花石纲——宋徽宗时运输东南花石船只的编组。

“纲”是宋代水路运输货物的组织,全国各地从水路运往京师的货物都要进行编给,一组谓之——“纲”。

2、花园——以搜集观赏花木为主,面积往往较大。

3、游憩园——供主人休息游憩的和宴会娱乐之用,园景与住宅分开,多筑城郊。

4、宅园——建在城镇中,依附于住宅,作为主—游憩、宴乐、会友、读书的园林,一般紧邻邸宅的后部,呈列宅后园的格局;或者位于邸宅一侧而成跨院。

5、竹林七贤——所谓魏晋风流阮籍、稽康、刘伶、向秀、阮咸、山涛、王戎。

因他们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

6、曲水流觞——大家坐在水渠两旁,宅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彼此相乐。

这就叫作“曲水流觞”。

■名词解释五

1、倪云林——倪瓒,元代着名四大家之一,着有“渔庄秋霁图”

2、计成——明末着名造园家,字无否,号否道人,苏州吴江人,于1634年写成中国最早的和最系统的造园着作《园冶》,被誉为世界造园学的最早的名着,扬州影园是他的设计作品。

3、张涟——明末清初造园艺术家,字南垣。

善绘人像,兼工山水,以山水画意造园叠山;善制盆景,颇负盛名。

4、无心画——园林景色为了使室内外互相渗透用漏窗透为景。

这种手法是清代李渔首创的,他把内墙原来挂山水画的位置开成漏窗,然后在窗外布置竹石小品之类,使是入画。

这样便是真景入画,较之画幅生动百倍,他称无心画,以尺幅窗透取无心画是从暗处明处,窗花有剪影的效果,加以景的特殊为背景,从早到晚窗景图时而变。

5、李渔——字笠翁,钱塘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

李渔是一位兼擅绘画、词曲、小说、戏剧、造园的多才多艺的文人。

着有《闲情偶寄》,又名《一家言》,晚年自筑荠子园。

6、苏我马子——苏我马子极力引进佛教,拜领佛物之后,舍宅为寺,再后来,苏我马子因辅佐圣德太子推行改革有功而得势,崇佛派取得胜利,由此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佛寺、修佛塔、度僧尼、行法会。

7、小堀远洲——江户时代品茶人,着名建筑家,造园家。

■名词解释六

1、悬空园——公元前7世纪,依附在巴比伦城墙之上,为世界7大奇观之一,该园由金字塔型数层露台所组成,露台由厚墙支撑,此露台并非全由墙体构成,其外部是拱廊,内有大小不等房屋、洞室、浴室等,其四周堆土成丘,种植大小各种树木,层层叠叠,整体外观像森林覆盖的小山耸立在巴比伦平原中央,如高悬于天空中一样。

2、迷阵——是绿篱划隔的回文狭路,使进入的游人寻路曲折摸索,有时误入死胡同,易进难出,以为戏乐。

3、ha-ha墙——隐垣名Ha-Ha,本布利吉曼所发明意即游者到此不得跨越,因被阻止而大笑两声。

4、勒.诺特尔——路易十四时期的宫廷造园家,后世称他为“宫廷造园家之王”。

他所造的勒.诺特尔庭园样式是法国文艺复兴时代造园样式的精华。

代表园林作品有凡尔赛园林、孚.勒.维贡府邸。

5、奥姆斯特德——奥姆斯特德继承了道宁的事业,非常推崇英国式或称风景式造园。

出现了“landscapearchitect”来取代“landscapegardener”一词。

于1854年建造了中央公园等。

6、圣林——以埃及的神苑进而到神庙境内的林木即圣林。

7、枯山水——日本禅宗园林的具体形式之一,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在园林中没有水的情况下,通过石的组合和沙达到模拟水的感觉(也有用植物代沙的,如植物枯山水),其中石象征海岛,沙象征海水。

着名的代表是西芳寺庭院、天龙寺庭院,均为禅师梦窗国师设计造。

8、茶庭——是布置在茶室前封闭的小院或青苔铺地,以布石(飞石)带路,布置石组、绿树、石灯笼、洗手钵等,创造“和,敬,清,寂”的精神环境,以摒弃杂食,专心享受具有禅宗意境的饮茶情趣。

9、台地园——选址在山坡,园基是两层狭长的台地,下层中间是水池,上层西端是主体建筑,栽有许多树木。

台地园林是意大利园林特征之一,它有层次感、立体感,有利于俯视,容易形成气势。

■简答题一

1、主流园林类型?

答:

1)皇家园林:

皇室、苑、宫苑、苑囿、御苑等;

2)私家园林:

园亭、园地、池宫、山池、别业、山庄等;

3)寺观园林:

佛寺、道观。

2、分别试述江南、岭南、北方园林的特点?

答:

明秀典雅、稳重雄厚、畅朗轻盈

江南园林的特点?

北方园林的特点?

岭南园林的特点?

■简答题二

1、举例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园林的特征?

答:

2、寺观园林的组成?

答:

3、寺观园林的选址及类型?

答:

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造园思想背景?

答:

■简答题三

1、列出李格非《洛阳名园记》中所提及的园林,并说明宋时期私家园林的特点?

答:

分为三类:

花园类;宅园类;(别业类)游憩园。

?

特点:

①除依附于邸宅的宅园外,单独建置游憩园占大多数。

?

②洛阳的私家园林都以栽植花木着称;有大片树林而成名:

林景,如竹林等。

?

③所记诸园都没有谈到用石堆叠假山:

足以见当时仍以土山为主。

?

④园内建筑形象丰富,但数量不多,布局疏朗。

2、简述南宋与北宋的绘画特征,并举例说明?

答:

3、宋时期的绘画是如何影响着此时期的造园?

答:

■简答题四

1、汉代私家园林的形成?

答:

2、秦汉时期上林苑有什么不同?

答:

汉上林苑在武帝时大加扩展,范围远较秦苑为大。

应该说汉武帝以前的上林苑也就是秦代的上林苑。

秦代的上林苑与周代的园林一样,也是以自然风光为主,人工建筑物很少,尽量保持自然美和各种野趣情调,使人有来自自然,回归自然之美的享受。

所以说秦代的上林苑是一种多功能园林,煞费苦心集游憩、居位、朝会、娱乐、狩猎、通神求仙、生产导训等此外还有陵墓。

西汉的上林苑是苑中有苑,形成独立的小景观。

上林苑是一个大的园林区,再依据地形、水源,设置独具风格的小景区,构成园中之园。

不难看出,汉代巧用地形,充分发挥各种自然条件的优势,造成园中之园。

《三辅黄图》说,“汉上林苑,即秦之旧苑也”,证明汉上林苑是秦上林苑的延续。

3、“一池三山”如何在此朝代园林中体现的?

答:

4、秦汉时期园林的特点?

答:

1)不具备古典园林全部类型,皇家园林气势恢宏

2)汉代建筑技术求形、求奇。

3)私家园林初见倪端,小范围内参观

4)造园功能受神仙思想影响,由建筑空间转换为自然空间。

5)写实的东西较多。

5、元代四大家?

答:

6、试述《园冶》的内容?

答:

《园冶》全面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研究中国古代园林的重要着作。

《园冶》内容由兴造论和园说两篇组成。

园说下分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十部分。

全书共三卷,附图235幅,其中卷二是装折中的栏杆图式。

7、中法园林比较

答:

法国园林是规则式园林,它按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而控制园林全局,它的特点式:

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

突出彼此协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的一面,甚至能把后者转化为前者,从而在园林总体上使得建筑美与自然美融糅起来,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境界――天人和一的境界。

8、中意园林比较

答:

意大利园林为台地园。

视坡度的长短将露台相应地设计成数层,整体上呈现出显着的建筑式外观。

从平面特征看,各层露台间连以阶梯,建筑物也被用作了望台;但有时候建筑也常被置于露台下方;从平面特征来看,意大利园林采用了严格的规则对称的格局,庭园的细部通过轴线来对称地统一布置,常绿树木为主色调。

■简答题五

1、讲述隋西苑的布局特点?

答:

2、举例说明唐代皇家园林的特点?

答:

3、举例说明唐代私家园林的特点?

答:

4、总结唐代影响造园理论思想的来源与背景?

答:

5、三山五园?

答:

三山五园:

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圆明园,畅春园

江南四大名石:

苏州留园冠云峰、杭州西湖皱云、上海豫园玉玲珑、苏州瑞云峰

6、造园三大系统?

答:

东方系统,西亚体系,欧洲体系。

7、英国风景园与中国风景园有什么不同?

答:

英国园林与中国园林同为风景园园林。

二者都以大自然作为创作的本源。

但前者是理性的、客观的写实,侧重于再现大自然风景的具体实感,审美感情则蕴含于被再现的物象的总体之中;后者为感性的、主观的写意,侧重于表现主体对物象的审美感受和因之而引起的审美感情。

英国园林之创作,原原本本地把大自然的构景要素经过艺术的组合、相应于用地的大小儿呈现在人们眼前。

中国园林的创作则是通过对大自然及其构景要素的典型化、抽象化而传达给人们以自然生态的信息,它不受地段的限制,能小中见大,也可大中见小。

■简答题六

1、试述清代皇家园林的特点?

答:

清代皇家园林的建设规模和艺术造诣都达到了后期历史上的高峰境地。

大型的离宫御苑在继承上代传统和康熙新风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和创新。

1)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

每个小景区,景点均自成单元各具不同的景观主题和建筑形象。

它们既是大园林的有机组成部分,又相对独立而自成完整小园林的格局。

圆明园就是典型的例子,大范围的平地造园以及小团体集中的规划布局是圆明园造园特点;园中之园的布置形式是圆明园的独特形式。

2)突出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

清代皇家园林建筑逐渐趋于多样化,务求其构图美得以协调、亲和于园林山水风景之间的组合。

避暑山庄的园林造景、根据地形,充分加以利用,在山区内布置大量风景点,使广大的山野具有多变的景观,名风景点都尽量利用自然美景,少加人工造景,建筑物只是为景点而设。

3)全面引进江南技艺。

避暑山庄的狮子林乃是再现苏州狮子林的造景主题的两个变体。

在保持北方建筑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大量使用游廊、水廊、拱桥等江南常见的园林建筑形式。

4)复杂多样的象征寓意。

圆明园整体象征古代所理解的世界范围,从而间接地表达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寓意;而避暑山庄连同其外围的环园建筑布局,则作为多民族封建答帝国――天朝的象征。

2、试述清代私家园林的特点?

答:

3、绘制四大名园的平面图,并且说出其布局特点?

答:

4、江南四大名园?

答:

拙政园、留园、寄畅园、豫园

5、中国四大名园?

答:

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

6、苏州四大名园?

答:

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7、分别试述江南、岭南、北方园林的特点?

答:

■论述题一

1、你是如何看待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P13

答: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要目的在于求得一个概括,精炼,典型而不失其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

以自然山水为创作主题思想的园林,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能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其他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

以群体取胜,以散点透视而造,建筑木构为主。

3.诗画的情趣。

中国古典园林通常借鉴文学的章法,绘画的创作来进行园林设计创作。

4.意境的涵蕴。

藉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于咫尺之间,在山水,花木,建筑所构成的物境中把主题表现出来。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要目的在于求得一个概括、精炼、典型而不失其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

(自然风景代称)

以自然山水为创作主题思想的园林,始于魏晋,盛行唐宋,成熟于明代至清代达高峰。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

叠石(叠山:

园林内使用天然石块堆筑为石山的这种特殊技艺,江南地区称“掇山”)

理水园林中“一勺则江湖万里”

园林植物“拟人化”少量树木的艺术概括表现植被气象万千。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能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其他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

特点:

以群体取胜,以散点透视而造,建筑木构为主

如《园冶》:

“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回时之烂漫。

利用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通透、流动的可能性,把建筑物的小空间和自然界的大空间沟通起来。

3、诗画的情趣

借鉴文学的章法,绘画的创作来进行园林设计创作。

诗情:

不仅是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形象表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而且还在于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使得规划设计颇多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

钱泳的说:

“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方称佳构。

画意:

“以画入园,因画成景”的传统。

4、意境的涵蕴

“意境”是中国美学思想所独具的一个范畴,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境”和“境界”,自魏晋至唐是佛经中普遍词汇

佛教中“境界”和“境界”就是唯心佛性论把一切都归结于自心的理境界。

意:

主观的理念、感情

→综合→意境

境:

客观的生活、景物

王国维《人间词语》“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意境的表达方式:

(1)藉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是山水风景缩够摹拟于咫尺之间。

“一拳则太华干寻,一勺则江湖万重”→移情联想。

(2)预先设定一个主题,然后借助广泛山水、花木、建筑所构成的物境把这个主题表达出来。

(3)在园林建成之根据现成物境的特征拟出“文字”的“点题”。

2、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对中国传统园林的影响?

P30

答:

3、以艮岳为例试述宋代皇家园林的特点?

答:

建园的主要是以山水之景而“放怀适情,游心赏玩”。

建筑物均为游赏性的,设有朝会、仪典式居住的建筑,园林的东半部以山为主,西半部以水主,大体上成“左山右水”的格局,山体从北、东、南三面包围着水体。

筑有万岁山;置石千姿百态,且单块“特置”;植物配置运用多种方式:

孤植、丛植、混交,大量成片栽植等;理水则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主部形态;园内“亭堂楼涫,不可弹纪”,几乎包罗了主部建筑形式。

总之,宋代皇家园林的规模小于唐代,也没有斋官御苑。

但在规划上则更精恋细致,比前几个时代少皇家气派,接近私园。

4、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造园特点?

答:

1)园林的规模由大入小,造景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创作方法由写实趋于写实与写意的结合。

2)园林形式多元化,建筑斗拱、粱架的完备。

3)山水画的理论和表现技巧对园林创作的布局、构图、手法等起一定的作用。

4)山水为主题的造园风格形成。

5、以范仲淹的《居园池》解释隋代花园的布局特点?

答:

6、日本园林的特点总结?

答:

1)除及少数宫殿庭园外,都是不对称的自然形式。

虽有筑山与平庭和“真”、“行”、“草”不同精度的差别,但都是表现海、山、瀑布、溪流等自然景观,用意正在于创造寓身自然的意境,唤起宁静脱俗的心理状态。

2)多数庭园运用缩景技巧。

对主要造景树木进行自然式修剪造型,体量小而姿态古雅,在不大的空间内可配置较多的植物。

山石一般不堆叠。

3)置石与理水常遵循一定的法式,依据不同庭园大小和地形灵活运用。

因此造园普及。

4)园内一般不种草花。

每处造景以绿篱、篱垣或墙垣围绕或作背景。

地被植物除草皮外,常用苔藓或小竹。

5)十分重视园路的铺石、步石、汀步、桥、栏杆、滴水沟、石灯笼、洗手钵等园林设施和装饰物的造型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