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分析报告.docx
《县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分析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县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分析报告
xx县2010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分析报告
一、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
1.总体情况
围绕xx县委政府“质量兴县”发展战略,加强对食品、建材、农资等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
共抽查了10类43家企业的10种产品,平均抽查合格率为90.5%,平均实物质量抽查合格率为95.3%。
抽查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抽查企业总数的0%、10%和90%,产品质量抽样合格率分别为0%、100%和90.5%,实物质量抽查合格率为0%、100%和95.3%。
监督抽查产品抽查合格率比去年同期降低2个百分点,实物质量抽查合格率比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产品质量整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
附表: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统计表
地区
抽查
企业数
(家)
合格
企业数
(家)
不合格
企业数
(家)
抽查
产品数
(种)
实物
质量
合格数
(种)
实物
质量
不合格数
(种)
抽样不合格企业的比例
(%)
麦盖
提县
2、重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
食品、建材、农资等重点产品抽查合格率是98%、90%、99%,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2%,15%、10%,产品抽样合格率提高幅度较大,食品、农资,建材产品合格率明显下降。
呈现了下降趋势。
3、专项整治产品监督抽查情况。
在列入专项整治的几类产品中,抽样合格率较高的有白酒,达到100%合格率;抽样合格率较低的有烧结普通砖,合格率是90%。
4、监督抽查结果集中反映出以下情况:
1、企业规模小,企业质量意识、员工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
我县企业中多系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其质量意识、法制观念不强。
员工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只有少数几家企业,一般企业员工仅具有初级技术职称,有的企业甚至没有取得技术职称的员工。
个私企业的负责人、生产操作工等多是从农民或小商贩改行而来,文化水平低,人员整体素质低下。
有少数的企业经营者态度不端正,法制观念淡薄,采取了“不顾质量的低价竞争”甚至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质量低劣的产品不但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而且容易引发区域性的产品质量问题,有损我县声誉。
特别是随着企业经营的规模日趋扩大,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如我县食品生产企业大量散布在城乡结合部,且多以家庭式、作坊式生产为主,其生产设备、设施简陋,卫生状况较差,绝大多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无检验检测设备,从业人员无相应的资质证件,同时大部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高,在同行业排序中知名度不高。
2、质量管理体系制度有待完善。
我县企业中除少数企业对质量管理比较重视外,大部分企业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质量责任不落实,就目前我县已经通过ISO9000族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能够按照体系正常运转的也不多。
部分企业自身无检验设备和能力,为了节约开支,只接受质监部门的定期检验和监督检验,对出厂的每批次产品没有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法》的要求做好产品出厂检验工作,企业在检验人员、设备的资源配置上不够,企业人员在强制检验的意识上有待进一步加强。
3、我县产品的整体状况是简易产品多。
食品加工占的份量大,科技含量低;就地产销多,异地经销少;生产设备简陋,能耗高,效率低,有的甚至是淘汰设备,有的企业无相应规章制度,也无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对生产进行管理也是流于形式,没有检测手段和相应的控制手段,仅靠质监部门对产品进行定期监督检验,根本达不到保障产品质量提高的目的。
4、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取证率低。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无证产品查处工作的开展,特别是一些小作坊食品加工企业如酱醋、饮用水等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未取证,具有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5、小作坊监管难度大。
农村食品小作坊无证加工现象(如小磨坊坊)还存在,限定区域销售在严格监管上还存在较大难度。
对小作坊的监管,做到既要考虑就业生计的大问题,又要抓好存在的安全隐患,难度较大。
6、争名创优意识不强,名牌产品所占的比例不高。
目前,我县没有中国名牌产品和自治区名牌企业,上规模、有档次的企业比例少。
企业业主和社会各界对名牌战略的认识不到位,形成了争名创优企业不着急,质监部门干着急的尴尬局面。
5、近期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1、建立产品质量分析报告制度。
今后要紧紧围绕xx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这个大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质量、安全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全面提高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及时将我县的产品质量状况和监督工作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为政府制定发展规划,进行宏观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2、进一步加大服务力度。
积极帮助企业加强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鼓励企业采用ISO9000族标准及其它国际通行的先进管理标准,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健全质量体系。
同时,严格监督企业实施。
多方面、多渠道收集最齐全、最新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供有需要的企业查询。
帮助企业制定满足市场需求、具有竞争能力的企业内控标准。
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质量损失率和质量成本分析,通过质量损失率和质量成本的统计、核算、分析,促使企业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减少质量损失,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改进产品结构,增加经济效益。
3、进一步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
积极引导企业树立名牌战略意识,以科技为先导,加大争创名牌产品的工作力度,积极培育名牌产品,进一步推动名牌战略的实施,从而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提升名牌产品在工业产品中的占有率,加强对实施名牌发展战略的指导,做好名牌产品的培育工作。
积极鼓励我县的企业特别是农业产品参与名牌产品评选活动,对名牌产品的标识及产品的合法权益,应重点加以保护,与企业建立联手打假制度,努力维护企业创名牌的积极性。
对获得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给予相应的政策性优惠和奖金奖励。
4、进一步加大对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
一是进一步完善生产加工企业长效监管机制。
强化生产加工企业业主质量意识,健全xx生产加工企业质量档案;二是进一步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生产许可证制度和强制性产品认证等制度;三是加大依法惩处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力度,加大对专业市场、重点地区及其他监管死角的检查力度,坚决反对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
5、坚持监管的重点和工作重心下移,切实加强对农村和小城镇的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督检查。
从抽查的情况来看,家庭作坊式、不具备保证产品质量条件和不具备检验能力的生产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
充分考虑农村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对每一个生产加工企业从生产销售方式、生产加工能力、供应对象和区域、保证质量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监督、引导生产加工企业遵守国家相关的规定,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整体水平;结合国家质检总局开展的“百千万”专项整治活动和小作坊小加工厂监管意见加强对食品、建材等重点产品的监管;利用“质量月”大力宣传质量方针、目标与措施,在企业内部大力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和树立“产品质量第一”观念。
6、不断总结经验,推行科学管理方法,提高产品质量管理水平。
企业要结合自身和企业实际,推行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立全面、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
在企业内部大力倡导“重质量、守规则、讲诚信”的经营风尚,促进企业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诚信经营得到有效加强,市场秩序更加有序。
二、执法打假情况
1、总体情况
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立案查处案件12起,现场处罚案件0起,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8万元。
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50%。
附表:
2010年度执法打假情况统计表
地区
立案查处
现场查处
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
xx市
12
0
2、专项整治、重点产品执法打假情况统计。
2010年,重点整治的城乡结合部得到整治,创建了1个优质产品生产基地。
2010年,食品、日用消费品等产品执法打假活动,建材、农资、絮用纤维制品等重点产品专项整治分别出动执法人员220人次,立案查处案件1起,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8万余元,挽回经济损失8万元。
附表:
重点产品专项整治情况统计
产品
出动执法人员
立案查处
查获假冒伪劣货值
1食品
20
0
0
2日用消费品
50
0
0
3建材
50
0
0
4农资
100
1
8万
合计
220
1
8万
三、企业管理体系认证情况。
总体情况:
截至2010年底,xx县共有各类管理体系认证有效证书0张,比上季度增长/降低0%;
附表:
各领域管理体系认证情况
认证领域
标准类型/认证规范
有效证书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GB/T19001-2000/ISO9001:
2000
电讯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TL9000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ISO13485
汽车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TS16949汽车行业实施ISO9001特殊要求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GB/T24001-2004/ISO14001:
200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GB/T28001-2001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
GB/T19022-2003/ISO10012:
2003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ISO27001
软件过程及能力成熟度评估
SJ/T11234或SJ/T11235
合计
四、食品质量安全状况
1、总体情况。
2010年,xx县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状况良好,未发生任何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2、食品生产加工主体安全保障条件和能力情况。
食品企业基本上都建立了检验机构,企业质量检验人员数平均一个企业2名。
原料进厂质量把关情况:
大部分企业不具备原料质量检验能力,且大部分企业均无委托社会检验机构开展此项工作,但原材料进厂前一般都向供货方索要相关证明。
成品出厂质量把关情况:
所有企业完全具备成品出厂检验能力并开展此项工作;不具备成品出厂检验能力的企业均能委托社会检验机构承检。
充分反映出企业在成品出厂质量检验方面比较重视,基本能按照有关法律、标准的要求开展出厂产品质量把关工作。
存在的问题就是在原料质量检验控制能力方面存在缺陷,需进一步完善。
3、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质量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企业对发展质量效益型经济的认识不足,在建立质量成本核算与质量损失的科学统计与改进方面,相当多的企业尚未开展,部分国营企业的思想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致使年年亏损,产品积压。
2.企业从事质量工作的人员素质不高,基础管理人员的培训不够充分,尤其是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符合现代化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员缺乏。
企业虽然有一定的质量意识,但不够全面。
3.企业在建立质量体系过程中,对标准化、计量、检测等技术管理往往侧重于制度建设,忽视了制度落实中的资金投入、设备配备和人员培训等资源的配置,部分企业在原料质量控制方面管理不完善,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对质量管理方法应用的科学性研究不够,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有效性差距较大。
4、近期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改进企业质量工作的几点建议和措施
一是加强对质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政策倾斜和引导。
建议县委、县人民政府建立政府质量奖制度,对质量效益卓着的企业、对技术创新名列前茅的企业,对获得新疆名牌、本地名牌的企业在法律范围内对资金、税收、行政收费方面予以政策优惠和奖励,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加产品品种。
二是加大对企业质量人员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培训工作的有效性。
积极以引导骨干企业的质量人员素质提高,积极发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技术资源优势,培训一批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富有工作经验的质量管理骨干。
三是进一步强化标准化和计量检测管理工作。
继续加强对企业执行标准化、计量法律法规情况监督力度的同时,加大对企业技术服务的力度,积极引导企业逐步完善对标准化、计量、检测等基础工作的资源配置工作,严格执行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加强和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技术检测服务工作,帮促企业提高和完善产品质量监测能力。
四是进一步加大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力度,规范执法行为。
坚持政务公开,杜绝不合理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加强对质量效益型生产企业的支持和扶持力度,为企业创名牌走质量效益型道路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特种设备安全情况
1、总体情况
2010年度,全县在用特种设备49台(锅炉22台,容器2台,电梯7台,起重机械4台,场车12台,游乐设施2台),气瓶0.6万余支
2、专项整治情况。
一是开展的车用气瓶专项整治活动。
首先规范加气站的充装行为。
通过为期2周蹲点式检查,加气站的充装活动进行了跟踪指导,对未按规定进行充装前检查的进行给予指出。
于此同时对前来加气而未办理车用气瓶使用者的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宣贯,进一步明确使用环节的责任意识。
二是开展起重机械专项整治。
首先对县域内3家固定式起重机械使用单位进行了现场检查,经检查一家设备停用另两家设备均定期检验,且相关首先不全,对此我局立即下达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责令其设备停止使用。
三是继续深入开展气瓶专项整治工作。
今年我局继续开展了液化气钢瓶整治活动,重点对气瓶充装及液化气销售行为进行了监督检查。
截止目前共查处违规充装行为2起,查获非法换气黑窝点4处,扣押报废气瓶150余只;其中立案案件4起,现已全部结案。
3、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落实企业责任不够,无证设备以及带病设备继续使用的情况仍然存在;
二是有些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安全投入少,设备不能按期检验,增加了特种设备的潜在危险性;
三部分企业的锅炉依然存在非法使用、及无证操作等现象;
四是落实企业自查工作力度不大
4、近期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继续加大对特种设备安全相关法律规的宣传,深化使用单位主体责任;
二加强特种设备隐患排查和执法监察的力度,消除使用环节中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
三加强对使用单位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培训力度。
六、用户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投诉情况
1、总体情况
2010年度,共受理用户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申诉13件,涉及金额9万元。
经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积极协调,共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约8元。
受理企业和消费者咨询服务16件次,受理申诉13件,成为执法打假案源的举报8件。
申诉受理总量较去年同期增加/减少了89%。
2、质量申诉的热点产品是农资、特种设备、计量器具,占全部申诉数量的100%左右,排在前5位产品的主要质量问题分别是农资。
七、标准化情况。
总体情况:
2010年,已批准发布地方标准9项,备案的企业标准3项。
农业、食品、环境保护、安全等方面的标准制定情况,分别占制定标准总数的××%、××%、××%和××%。
基础(检测方法标准)标准制定情况。
八、计量情况。
企业计量水平状况:
xx县没有获得计量检测体系认证证书的企业数量、定量包装商品计量保证能力合格确认(C标志)企业数和产品规格数、计量合格确认企业。
计量保障能力状况:
社会公用计量标准6项,标准物质总数6,与上年相比较的减少了2项;没有设立社会公正计量行(站)数,与上年相比较没有变化;没有获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企业数,与上年相比较没有变化。
商品计量监督抽查状况:
2010年度,抽查与百姓生活和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5种定量包装商品制造企业5家,50余批次,净含量合格率为99.1%;抽查流通企业20家,43批次,净含量合格率为98%,比上年上升1个百分点。
对不合格企业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小麦粉生产企业中有部分不合格,主要原因是未能很好地控制水分散失,加上今年天气一直比较干燥,造成部分企业不合格;流通企业中合格率稍低的是小型企业,主要是计量控制不科学、不准确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