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说明文阅读三教师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9531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六年级说明文阅读三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说明文阅读三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说明文阅读三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说明文阅读三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说明文阅读三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六年级说明文阅读三教师版.docx

《小学语文六年级说明文阅读三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六年级说明文阅读三教师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六年级说明文阅读三教师版.docx

小学语文六年级说明文阅读三教师版

 

碳酸饮料对身体的6大危害?

  1.易越喝越渴

  有专家指出,碳酸饮料中含有大量的色素、添加剂、防腐剂等物质,没有一样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这些成分在体内代谢时需要大量的水分,而且可乐含有的咖啡因也有利尿作用,会促进水分排出,所以喝碳酸饮料,就会越喝越觉得渴。

  2.易造成肥胖

  碳酸饮料一般含有约10%左右的糖分,一小瓶热量就达到一二百千卡,经常喝容易使人发胖。

  3.损伤牙齿

  软饮料显然已成为造成龋牙的最重要的饮食来源之一。

软饮料中的酸性物质及有酸性糖类副产品会软化牙釉质,对牙齿龋洞形成起到促进作用。

如果牙釉质软化,再加上不正确刷牙、磨牙等陋习,会导致牙齿损坏。

4.影响消化

  碳酸饮料喝得太多对肠胃非但没有好处,而且还会大大影响消化。

因为大量的二氧化碳在抑制饮料中细菌的同时,对人体内的有益菌也会产生抑制作用,所以消化系统就会受到破坏。

特别是年轻人,一下喝太多,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很容易引起腹胀,影响食欲,甚至造成肠胃功能紊乱,引发胃肠疾病。

  5.导致骨质疏松

  碳酸饮料的成分,尤其是可乐,大部分都含有磷酸。

通常人们都不会在意,但这种磷酸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骨骼,常喝碳酸饮料骨骼健康就会受到威胁。

  大量磷酸的摄入就会影响钙的吸收,引起钙、磷比例失调。

一旦钙缺失,对于处在生长过程中的青少年身体发育损害非常大,缺钙无疑意味着骨骼发育缓慢、骨质疏松,所以有资料显示,经常大量喝碳酸饮料的青少年发生骨折的危险是其他青少年的3倍。

  6.易导致肾结石

  钙是结石的主要成分。

在饮用了过多含咖啡因的碳酸饮料后,小便中的钙含量便大幅度增加,使他们更容易产生结石。

如果服用的咖啡因更多,那么危险就更大。

人体内镁和柠檬酸盐原本是可以帮助人预防肾结石的形成的,可是饮用了含咖啡因的饮料后,将这些也排出体外,使得患结石病的危险大大提高了。

说明文阅读综合练习,掌握说明文考题类型及答题技巧: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练习一:

加拿大有座城市叫满地可。

夏天,对于满地可人来说,可以称得上是没有夜晚的季节。

那里不是真的没有夜晚,而是因为居民们晚上都不能睡觉,这一切都是因为像蝗虫一样多得蚊子造成的。

满地可的蚊子应变能力特别强。

一般的蚊香、驱蚊药水,开始还灵验,可是用了几次,这些蚊子就不害怕了,又成群结队地潜入千家万户,吮吸着人们的血液。

()那些住进高楼大厦的人()躲不掉。

满地可的居民就怕夏天夜晚嗡嗡叫得蚊子,弄得全城的居民夜不成眠,一片哀怨声。

这件事惊动了加拿大的整个科学界。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验,科学家建议在满地可城外的高地上建造一座特异功能电台。

电台开始广播了,节目主持人是位年轻的姑娘。

她说等到电台发出信号,十分钟以内就可以把城里的蚊子赶得一干二净!

为大家提供一个非常安宁的睡眠环境。

不一会儿,电台向全市发出一种轻微、尖细的声音。

人们纷纷躺下,闭上眼睛。

果然,藏在暗处的蚊子如同鬼使神差,不约而同地飞向窗外,越飞越远,最后消失在黑暗中。

这一夜,满地可的居民睡得特别香,“呼噜—呼噜”的鼾声此起彼伏,像一阵阵波涛在轰鸣。

据科学家研究,叮人吸血的都是雌蚊,它们()听到雄蚊的召唤,()马上飞走。

于是,人们通过电台,发出一种与雄蚊飞翔相同的振动声,一下子把千千万万的雄蚊一股脑地骗走了,给当地居民休息和健康带来了无穷的好处。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缩句和扩句。

缩句:

这件事情惊动了加拿大的整个科学界。

扩句:

电台发出声音。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夏天,对满地可人来说,可以称得上是没有夜晚的季节,是因为

(2)满地可的蚊子的特点是

解决蚊子的方法是

(4)这篇文章主要说明了()带给人类的好处。

【参考答案】

1.连  也  只要  就

2.事情惊动科学界。

满地可的电台向全市发出一种轻微、尖细的声音。

3.

(1)居民们晚上都不睡觉,这一切都是因为像蝗虫一样多得蚊子造成的。

(2)多、应变能力强、都是雌蚊。

(3)电台向全市发出一种轻微、尖细的声音,这是因为人们通过电台,发出一种与雄蚊飞翔相同的振动声,一下子把千千万万的雌蚊一股脑儿地骗走了。

4.电波

练习二:

.万物生长也要靠月亮

“万物生长靠太阳”,这是不可以否认的事实。

的确,没有太阳的光和热,地球上得万物就难以生存。

然而今年来科学家发现,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也不亚于太阳。

太阳系形成,月球受到地球的吸引而成为它的卫星,当月球靠近地球时,地球上呃海洋会出现潮汐,并产生巨大的摩擦力,使地球升温,导致地心(ronghua),地心的(yanjiang)出现滚动,其结果是产生了磁场。

这个磁场对地球形成了一个“保护盾”,使地球上的生物幼苗全部杀死。

由此可以说,月球是地球上芸芸众生的保护神。

不仅如此,一些科学家还认为,月球还悄悄地促进万物生长。

在月照下,植物显得更精神。

向日葵、玉米等高杆植物似乎更喜欢月光。

月光变化对植物播种也有影响,萝卜、西红柿、芹菜、白菜等适宜在上弦月播种;茄子、洋葱、韭菜、南瓜等适宜在新月时播种。

同时科学家还发现,人与月球的关系更是十分密切,人体约有80%是液体,月球引力也能像引起海洋潮汐那样对人体液体发生作用,造成人的生物高潮和低潮。

满月的时候,生物潮处于高峰,这时人的电位差比较大,容易激动,也容易出事。

精神病多在月夜发作,犯罪、(yiyu)和心脏病等得发生也与此有关,但创造性、思维性劳动在满月时也往往更有效。

1.根据注音写词语。

(ronghua)(yanjiang)(yiyu)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月球的重要性?

说明文的语言:

1.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典型试题:

限制性词语可否删除及其作用。

如:

更、大约、估计、常常、估计、大约、也许等

如: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分析:

“几乎”是接近的意思,准确说明我国石拱桥分布很广,但不是到处都有。

去掉后,意思就太绝对了,不符合事实,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题格式:

表态、解词+准确说明了谁的什么特点(或什么事理),如果去掉会怎么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乔木。

”“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能。

“部分”一词是从范围上加以限制,指的是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都能生长红树林,删去不符合实际,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练习三:

麋鹿

麋鹿是中国特有的物种,但它的正式英文学名却以外国人的姓氏命名;它曾在中国生活了数百万年,20世纪初竟在故土绝迹;20世纪80年代,它又远涉重洋,重返故乡。

麋鹿曲折的命运,使它成为世人关注的对象。

麋鹿别名四不像,体长约200厘米,体重100~200千克。

因其头似马、角似鹿、尾似驴、蹄似牛,俗称四不像。

18世纪我国野生麋鹿种群已经灭绝,仅在北京南苑养着专供皇家狩猎的鹿群,后被八国联军洗劫一空,盗运国外。

1985年,在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努力下,英国政府决定,伦敦5家动物园向中国无偿提供麋鹿,麋鹿重新回到它的野生祖先最后栖息的沿海滩涂。

现在,中国已在北京、江苏省大丰市、湖北省石首市、河南省原阳县等地实施麋鹿散养计划,目前已形成种群。

就拿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来说,该区目前已有麋鹿648头,有效种群已达到50个。

这个保护区已形成了世界第一家麋鹿基因库,麋鹿的遗传基因已不会再流失。

多数麋鹿专家认为,麋鹿绝迹的重要原因是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大量猎捕,造成了麋鹿种群灾难性的减少。

同时,各地许多沼泽或近海低洼荒地被开垦成为农田,使只适于在沼泽地带栖息的麋鹿没有了容身之所,成为平原地区最早的生态灾难的牺牲者。

1.第一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中得“故乡”一词具体是指

2.概括本文第4、5段的主要内容。

3.造成麋鹿绝迹的原因有哪些?

4.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请举例说明其中的两种。

【参考答案】

1.中国

2.第4自然段:

当前,中国多处已实施麋鹿散养计划

第5自然段:

简介麋鹿绝迹的原因。

3.

(1)历史上各朝代的大量猎捕

(2)麋鹿的容身之所被开垦为农田。

4.列数字举例子

练习三:

说明文的语言--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典型试题:

限制性词语可否删除及其作用。

如:

更、大约、估计、常常、估计、大约、也许等

如: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分析:

“几乎”是接近的意思,准确说明我国石拱桥分布很广,但不是到处都有。

去掉后,意思就太绝对了,不符合事实,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题格式:

表态、解词+准确说明了谁的什么特点(或什么事理),如果去掉会怎么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乔木。

”“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能。

“部分”一词是从范围上加以限制,指的是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都能生长红树林,删去不符合实际,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练习一:

太空行走更完美

“翟志刚的出舱过程堪称完美。

”骆剑评价。

他说,从画面上来看,翟志刚的每个步骤都按照既定计划完成,无论是操作搭扣还是取物件,都可以看出航天员的手指相当灵活,回舱时就像是“做体操”,说明训练很充分,准备很到位。

但是40多年前的太空行走并不如此“太平”。

从公开披露的资料来看,前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出舱时险象环生,美国航天员怀特也遇到了麻烦。

列昂诺夫在出舱后,航天服整个隆起,像皮球一样膨胀起来。

以至于列昂诺夫摸不到系在胸前的相机快门,不能拍摄飞船的照片。

在返回飞船时,他违反了程序,头部先进入气闸舱。

转身去关外舱门时,身体被卡住。

危急关头,列昂诺夫的体温上升了1.8℃,几乎中暑。

最后,通过手动降低航天服的压力,才得以回到飞船,当时航天服里满是汗水,甚至走动时都有汗水的晃动声。

而美国人怀特虽然觉得双子星g4c航天服很舒服,甚至认为“出舱活动期间比飞行的任何时候都舒服”,但是回来关舱门却耗费了他整整5分钟,这段时间的消耗超出了系在他胸前的通风控制舱的冷却能力,头盔面罩上像下过雨,汗水流到了他眼睛里。

由于舱门太难关闭,他没能按计划扔掉出舱设备。

毫无疑问,我国研制的航天服“飞天”经受住了太空的考验。

在整个出仓活动中,供氧、供电、空气流通、话音支持等一切功能都能成功实现,从直播中,可以清晰地听到翟志刚从宇宙发向地面的声音。

骆剑评价,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已经掌握了舱外航天服的技术,也说明在航天服的研制方面,中国与俄罗斯合作得完美无缺。

1.为什么说翟志刚的“太空行走更完美”?

请根据选文内容来概括说明。

2.选文第2,3自然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请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深刻的做具体分析。

3.选文中两次引用“骆剑评价”的形式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要两次引用他的评价?

4.请简要分析选文中两个加点句子在表达上的妙处。

5.选文中第一自然段加线的词语能删去吗?

为什么?

【参考答案】

1.翟志刚的每个步骤都按既定计划完成,各项操作中手指灵活,回舱时就像是“做体操”。

2.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作者把翟志刚的太空行走与前苏联、美国航天员太空行走作比较,通过前苏联航天员隆起、身体被舱门卡住,美国航天员关舱门整整韩飞了5分钟来突出翟志刚太空行走的完美。

3.一次是直接引用,一次是间接引用。

引用专家的评价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显得真实可靠。

4.“回舱时就像是‘做体操’”形象风趣地说明了回舱步骤的完美,动作的灵活熟练。

“航天服整个隆起,像皮球一样膨胀起来”同样风趣幽默地说明了前苏联航天员出舱时险象环生的情景,显得真实生动。

5.不能。

关联词强调了动作的灵活、出舱过程的完美。

练习二:

二氧化碳

提起二氧化碳,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它是呼吸器官排出的废气。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就会导致动物生命的死亡:

把一只小白鼠放入一只充满二氧化碳的瓶子里,不到几分钟,这只小白鼠就会一命呜呼,人如果进入这种环境中,情况也会如此。

  但是你可知道:

地球上要是没有二氧化碳,那地球上现有众多生物就不可能存在!

  二氧化碳是空气的一种组成成分,它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组成的。

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生命的时候,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非常高,而动物所需要氧气的含量却微乎其微,后来,在生命的发源地----海洋中出现了植物,绿色的生命。

它们吸收了水、二氧化碳,在阳光的照射下进行光合作用,于是,大气中氧气的含量逐渐提高,而二氧化碳的含量却慢慢减少,随着岁月的消逝,地球上陆续出现了一些动物,最后出现了人。

动物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吸收水和二氧化碳,在光合作用下不断的排出氧气。

于是,大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就基本上稳定不变了。

可以设想一下,大气中要是不存在二氧化碳,那么,地球上便不会出现绿色的生命,也不能进行了光合作用,因而也就不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动物,更不会有人类今天这样发达的社会。

  在今天的人类社会中,二氧化碳还能为我们做许多事。

  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也比较稳定,把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瓶子放在桌子上,瓶口向上,不加盖子,里面的二氧化碳也不会逃掉。

因此,用二氧化碳和一些灭火剂所制成的泡沫灭火机,成了人们灭火时的有效工具。

二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当它从灭火机中喷射出来,就迅速覆盖在火的上面,隔绝了火与大气中氧气的联系。

火得不到氧气的助燃,最终只有熄灭了。

  用机器把二氧化碳制成晶体----“干冰”,用飞机把它撒在干旱地区上空的云层里,可以吸收周围的水分,达到人工降雨的目的,消除旱情。

  夏天,清凉可口的饮料----汽水、汽酒中,也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当人们喝汽水、汽酒的时候,二氧化碳就从人体里跑了出来,并带走大量的热量,达到清凉去署的目的。

  总之,别看二氧化碳无色、无味、无形,但它却和我们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人们的不断发现、利用,二氧化碳将能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1.第一自然段“此“指的是。

本段采用了的说明方法来说明人们对二氧化碳作为废弃的看法。

2.人们为什么总把二氧化碳当做“废气”?

3.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作用,“但是”一词将文章转入到要说明的正题上,否定了人们对“废气”的认识。

4.第三自然段主要说明了二氧化碳与之间的密切关系。

绿色植物和二氧化碳进行

时放出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如此循环,保持了。

5.二氧化碳在人类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请简要回答。

6.找出文章中的中心句。

7.二氧化碳是空气的一种成分,它的特点是:

【教学参考】

关于科普类文章的阅读试题,以说明为主,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介绍有关自然科学的知识,在阅读此类文章时首先要注意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了事物哪些方面的内容,按照怎样的结构、顺序来表达的。

其次要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三,对于其他阅读内容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的综合阅读能力去完成。

【参考答案】

1.像小白鼠一样死掉;举例子。

2.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导致动物或人的死亡。

3.过渡;片面。

4.人类;光合作用;生态平衡。

5.灭火、人工降雨、做饮料等。

6.文末一句。

7.无色、无味、无形。

 

练习三:

中国的水贫穷到什么地步呢?

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

全球现有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80个水源不足,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

预计到2025年,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缺水人口将达到28亿~33亿。

世界银行的官员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

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

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之一。

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

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

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

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专家们警告:

“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

美国民间有影响的智囊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

“由于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

”中国的黄河在过去的10多年年年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

流经中国一些人口稠密集地区的淮河去年也断流了90天。

根据卫星拍摄的照片,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

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

其中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为全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13,连一些干旱的阿拉伯都不如。

1.短文分为三个自然段,主要是写中国的水资源贫穷,而第二自然段是写全球水资源的现状,它跟本文的主题关系大吗,作者为什么写这个自然段?

2.第三自然段使用最多的是哪种说明方法?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2010年3月云南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

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参考答案】

1.第二自然段和全文的联系大,因为这一自然段写出了水资源的缺少与宝贵,并不只是中国缺少水资源,全世界都面临这个问题。

2.列数字。

科学准确具体地写出了中国水资源的贫穷,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我想到水石生命的源泉,我们要节约用水。

我想对小朋友说:

请节约用水,不要让地球上最后一滴谁成为我们的眼泪。

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

A、准确;

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准确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

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

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规范性的答题格式如下:

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 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B、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

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

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

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是一篇生动地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

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答题的规范性格式如下:

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说明语段的作用。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两个:

(1)、结构、内容作用:

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 。

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练习一:

神奇的纳米技术    

纳米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

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便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 米这样的尺 为研究对象的前沿学科,这就是纳米科技。

纳米科技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 示了一个可见的原子、分子世界,它的最终目标是直接以原子和分子来构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

    

从90年代初起,纳米科技得到迅速发展,新名词、新概念不断涌现,像纳米电子学、纳米材 料学、纳米机械学、纳米生物学等等。

科学家预言,纳米时代的到来不会很久,它在未来的 应用将远远超过计算机工业,并成为未来信息时代的核心。

正如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说 的那样,纳米将会带来一次技术革命,从而将引起21世纪又一次产业革命。

   

科学家为我们勾勒了一幅若干年后的蓝图:

纳米电子学将使量子元件代替微电子器件,巨型 计算机能装入口袋里;通过纳米化,易碎的陶瓷可以变成韧性的,成为一中重要材料;世界 上还将出现1微米以下的机器甚至机器人;纳米技术还给药物的传输提供新的方式和途径, 对基因进行定点等。

   

 以微电子技术为代表的微米科技,曾经并且正在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比微米更深入微观 世界的纳米将使人类进一步掌握物质的规律,掌握改造微观世界的武器。

 

目前,纳米技术广泛应用于光学、医药、半导体、信息通讯,一年的营业额已经达到500亿 美元。

有预测说,到2010年,纳米技术的市场容量将达14400亿美元。

于细微处见神奇,知 微见著的纳米科技将彻底改变目前的产业结构,并且孕育着巨大的商机。

1.纳米是一个单位,纳米技术是在这样一个前提下诞生的。

2.第一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除了说明纳米科技的最终目标外,同时还揭示了纳米科技的一个重要特点,

3.具体突出纳米科技神奇的是第自然段。

4.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是

5.第五自然段中得对比,旨在说明

6.“于细微处见神奇,见微知著的纳米科技将彻底改变目前的产业结构,并且孕育着巨大的商机”一句中得“将”能否省略?

为什么?

7.下面是围绕本文内容产生的一些理解,正确的是和

A.纳米科技的飞速发展终将突破未来信息时代,从而在21世纪实现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得又一次产业革命。

B.纳米科技比微米科技更先进。

C.纳米科技在当今广泛应用,其市场营业额高达500亿美元。

这说明纳米科技时代已经到来。

D.今天得真理在纳米科技大显身手的未来也许会沦落为谬论,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解放的大脑,随时准备迎接新的事物,接受新观念。

【参考答案】

1.长度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

2.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示了一个可见的原子、分子世界。

3.3

4.科学家为我们勾勒来一幅若干年后的蓝图

5.纳米技术将彻底改变目前的产业结构,孕育着巨大的商机。

6.不能,因为去掉“将”,成为现在,不符合原文的意思。

7.AC

练习二:

世博会英国馆堪称标志性建筑,它的设计是一个没有屋顶的开放式公园。

展区核心“种子圣殿”由约六万余根纤细的透明亚克力触须组成,向各个方向伸展,随风摇曳,放佛一朵美丽的蒲公英绽放。

白天的时候,每根长达7.5米的触须会像光纤那样传导光线来提供内部照明,从而会使整个展馆散发出璀璨迷人的光影。

进入“种子圣殿”之后,参观真会发现每一根亚克力杆里面都含有不同种类、形态各异的种子。

它们可能是一颗松果、一粒咖啡豆,也可能是你叫不上名字的种子……这些种子来自英国皇家植物园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的“千年种子银行”项目。

昆明植物研究所精心挑选了890多种植物的种子,这些植物种类繁多,有观赏植物、药用植物、粮食作物、水果蔬菜、油料作物等,植物大部分来自中国,包括中国特有的珍稀植物,如珙桐、银杏等。

1.这两段文字采用了、、的说明方法。

2.写出下面句子中引号的作用。

展区核心“种子圣殿”由约6万根纤细的亚克力触须组成,向外伸展,随风摇曳,放佛一朵美丽的蒲公英绽放。

表示引用的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