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09512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举例:

人靠声振带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解释:

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5、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6、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7、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8、声速:

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9、回声:

听见回声的条件:

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听见回声的最小距离为17m);回声的利用:

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人耳的构成:

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听到声音正常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3、耳聋的分类:

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

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例子:

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

(注:

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

应用:

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

(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

三、声音的三个特征

1、音调:

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2、超声波和次声波:

人耳感受声音频率有一个范围:

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应用:

次声波有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产生次声波;超声波有猫狗等动物听觉、B超等。

3、响度:

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

减小声音的发散。

4、音色:

由物体本身决定。

应用: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可以看西瓜熟没、瓷碗的好坏等。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

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

4、减弱噪声的方法: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音的利用

1、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制作声纳等等)

2、传递能量(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声;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可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

第二章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1、光源:

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分类:

人造光源(如电灯、点燃的火把、油灯、燃烧的蜡烛等)自然光源(太阳、水母、萤火虫、恒星)

说明:

光源指的是自身能发光的物体,不包括反射光的情况。

如月亮是靠反射太阳的光、自行车的尾灯、公路上的交通标志牌及放电影时的银幕的光等。

2、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说明:

如果介质不均匀,即使在同一种介质中,光的传播路线也会发生弯曲。

如地球周围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太阳光进入大气层后,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弯曲,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它了。

3、光线:

光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形象、直观的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方便研究光学现象而假设虚构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4、常见关于光直线传播的现象:

①激光准直②影子的形成: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④小孔成像:

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

光是宇宙中最快的使者,在真空中的速度C=3×108m/s=3×105km/s。

说明:

光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规律总结:

光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二、光的反射定律:

1、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概念:

入射点(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入射光线(射向反射面的光线)、反射光线(从反射面反射出去的光线)、法线(经过入射点所做的反射面的垂线)、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拓展:

A.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时,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即三线合一。

此时,入射角、反射角均为0度。

B.光路可逆原理

误区警示:

反射角和入射角的逻辑关系:

因为先有入射光线,然后才有反射光线;所以,在光的反射定律中,我们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大小相等。

④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2、平面镜成像原理:

光的反射定理。

3、实像和虚像:

实像:

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

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4、平面镜成像的作图问题一般分为两类:

①已知平面镜、物体和像的三者中的两者的位置关系,求剩余一项的位置。

此种类型的问题,我们可以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作图

②求可见范围,此种类型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作图。

规律总结:

作图的方法有两种:

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规律,具体用哪种方法,要根据题目的要求。

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图,先要确定像的位置;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先要画出法线。

5、分类:

⑴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

反射面 平滑。

应用:

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

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

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四、光的折射现象

1、定义:

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光线的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一部分光线返回原来的介质,发生反射现象,另一部分进入另一种介质中发生折射现象。

因此光的折射现象就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①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②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度。

③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应用:

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海市蜃楼

4光的折射定律与光的反射定律的异同:

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折射定律

不同点

1

介质方面

反射学线和入射光线在同种介质中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不同介质中(或同种不均匀介质中)

2

角度方面

反射角始终等于对应的入射角

折射角与对应的入射角一般不相等

相同点

1

三线共面

反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对应的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

分居于法线两侧

反射光线、折射光线都与对应的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测

3

两角关系

反射角和折射角都随对应的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

4

可逆性

光的反射光路和折射光路都是可逆的

 

 

 

 

 

误区警示:

因为先有入射光线、入射角决定折射光线、折射角,所以在叙述折射规律时,应注意两者的因果关系,先说折射光线(折射角),后说入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的大小随入射角的大小改变而改变。

五、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现象:

当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时,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

说明:

①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复色光②不同的单色光偏折的程度不同,红光最小,紫光最大。

2、物体的颜色:

①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的其它颜色的光消失,只能留下红色,说明其它色光都被红玻璃吸收了,只能让经光通过。

如果放置一块蓝玻璃,则白屏上呈现蓝色。

②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不到彩色光带,只有被红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如果把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只有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

规律总结:

如果物体是不透明的,黑色的物体会吸收所有色光,白色物体会反射所有色光,其他颜色的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

六、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

①定义:

在光谱的红光以外的部分叫做红外线

②特性:

A. 热作用强。

一切物体都在不断的发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多,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吸收红外线。

B. 穿透能力强:

可穿透云雾。

③作用:

加热物品、红外遥感技术、遥控装置

2、紫外线

①定义:

光谱中紫外光以外的部分叫紫外线

②特性

A. 化学作用强:

能使相机底片感光,能促进人体内维生素的吸收

B. 生理作用强:

能杀死微生物,可用来杀菌、荧光作用强:

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用来验钞,进行防伪等。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1、常见的透镜

2、透镜的基本概念

主光轴:

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

(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名称

又名

实物

形状

光学

符号

性质

凸透镜

会聚透镜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

发散透镜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1、透镜的一些基本规律

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放、缩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

照相机、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