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民乐一中届高三上学期诊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9452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民乐一中届高三上学期诊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甘肃省民乐一中届高三上学期诊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甘肃省民乐一中届高三上学期诊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甘肃省民乐一中届高三上学期诊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甘肃省民乐一中届高三上学期诊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民乐一中届高三上学期诊断考试语文试题.docx

《甘肃省民乐一中届高三上学期诊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民乐一中届高三上学期诊断考试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民乐一中届高三上学期诊断考试语文试题.docx

甘肃省民乐一中届高三上学期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民乐一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十月诊断考试

语文试卷

命题:

刘希国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汉画像对世俗生活的痴迷程度是令人吃惊的。

它所记述的那些生活资料丰富、详细、准确、全面,以至于它对当时人们生活娱乐、工业制作、出仕做官、拜谒觐见和狩猎战斗等内容的记述可以作为严肃而严谨的学术研究资料而进入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史研究,并起到文字资料所不可替代的形象作用。

显然,汉代人在创作这些图像资料时并未将之作为幻想材料加以处理,而是采取了“彻底的写实主义”态度。

正是这些逼真、准确、精细的世俗生活内容的渗透建构了汉画像的精神世界,后者又反过来加强了人们对世俗生活乐趣的认同和建构。

②“人间生活的乐趣”是汉画像审美意识内容的核心主题,而且这一主题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一直在影响着华夏民族对自我生活和生命存在的认识,并反映在他们的墓葬中。

如山东沂南出土的汉画像石生动、翔实而全面地记录了一对墓主人夫妇进食时的热闹繁忙景象。

作为整个墓葬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幅画像所记录的正是当时士人阶层的自我世俗生活场景,它几乎构成了汉画像表现内容的基本主题之一。

由此,这块画像石所表现的内容亦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墓葬的设计者似乎要将自己现世的生活完全带入死后世界;换言之,在他的思想观念中,死后的世界实际上是现世世俗生活的延续。

于是,汉代人墓葬里的图像世界就具有了延续世俗生活的意义和作用,日常生活由此被无限延展而获得永恒性。

通过对各种文献和资料的考查,我们可以发现,在有汉一代,人们一直在倾其所有、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将自我的世俗生活延续下去,并使之永恒化。

这构成了汉代艺术尤其是汉画像艺术的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主题。

③山东沂南出土的这块汉画像石仅展现了汉代人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更多的同类图像资料证明,他们不仅将自己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以图像的方式保存下来,而且还将生活中所能使用到的几乎所有物品均以模型或实物的方式一同埋入墓葬。

显然,这种方式在两汉时期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规范性和强制性的习俗。

除了对日常世俗生活的极端迷恋外,没有任何原因能解释汉代人这种几乎是用尽一切心思来制造死者日常生活用具的行为。

在汉代人看来,自我日常世俗生活中曾经存在的事与物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它甚至就是一种神圣的记忆和召唤。

④林巳奈夫将汉代人的这种做法归结为生者担心死者的鬼魂因在黄泉世界中生活不好而来到世间作祟,“设计这样的措施是为了阻止魂魄在身体一旦被埋葬之后便离开其中”,“所有想法设法要死者的灵魂能够心满意足地住在坟墓中”。

即使类似的观点有同一时期的图像标题和文字记载作为证据,而且这种心理至今在中国各民族的习俗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留存,但这不足以完整解释汉代人的上述行为。

因为坟墓的建造者不仅是墓主本人(此前或当时的礼仪还规定皇帝即位一年后即要开始建造自己的陵墓),而且大多数是死者的亲友或子孙,他们有朝一日同样要走进坟墓,能给他们死后生活带来安定感、安全感的同样是他们世俗生活中的各种所有和价值观念。

而且,对于死者来说,贸然进入生者的领域就像生者无意间进入死者的领域一样,并不是充满乐趣的事情,而更多地是受到伤害。

⑤与此相关的一个重要的表征,是以往在祭祀等仪式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器具逐渐被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具所取代。

器具用途的变迁反映出人们关注问题的变迁,日常生活因素参与建构了人们的仪式活动,并在此过程中世俗化。

在这种经济形态基础上所形成的这样一个自给自足而相对封闭的世俗生活和情感世界是其他生活乐趣所不能取代的。

(节选自王怀义《汉画像中的日常生活的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间生活的乐趣”是汉画像审美意识内容的核心主题,它一直在影响着华夏民族对自我生活和生命存在的认识,并反映在他们的墓葬中。

B.通过山东沂南出土的汉画像可知,将自我的世俗生活延续下去,并使之永恒化构成了汉代艺术尤其是汉画像艺术的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主题。

C.因为汉画像记述的生活资料丰富、详细、准确、全面,所以它可以作为严肃而严谨的学术研究资料而进人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史研究。

D.世俗生活内容的渗透建构了汉画像的精神世界,而汉画像又反过来加强了人们对世俗生活乐趣的认同和建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墓葬的设计者认为死后的世界是现世世俗生活的延续,所以汉代人墓葬里的图像世界就具有了延续世俗生活的意义和作用。

B.在整个汉代,人们为了将自我的世俗生活延续下去,并使之永恒化,利用了很多种的手段和途径。

C.除了将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以图像的方式保存下来外,汉代人还将生活中所能使用到的几乎所有物品均以模型或实物的方式一同埋入墓葬。

D.山东沂南出土的汉画像记录的是当时士人阶层的自我世俗生活场景,此类场景构成了汉画像表现内容的基本主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代人几乎是用尽一切心思来制造死者的日常生活用具,是因为他们对日常世俗生活的极端迷恋。

B.林巳奈夫将汉代人的这种做法归结为生者担心死者的鬼魂因在黄泉世界中生活不好而来到世间作祟,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C.直到汉代,日常生活用具才出现在祭祀等仪式活动中,且逐渐取代以往占有重要地位的器具,这反映出人们关注问题的变迁。

D.在汉代人看来,自我日常世俗生活中曾经存在的事与物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它甚至就是一种神圣的记忆和召唤。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

少从其从祖烨、知仁游,从祖受学朱熹,至范益著。

嘉定元年举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

绍定三年,主管户部架阁文字。

六年,迁大理司直。

改秘书郎,寻拜监察御史。

奏:

“曩者权臣所用台谏,必其私人,约言已坚,而后出命。

其所弹击,悉承风旨,是以纪纲荡然,风俗大坏。

陛下亲政,首用洪咨夔、王遂,痛矫宿弊,斥去奸邪。

”理宗深然之。

嘉熙二年,差知宁国府。

明年至郡,适大旱,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

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

两淮饥民渡江者多剽掠,其首张世显尤勇悍,拥众三千余人至城外。

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

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

淳祐二年,擢同签书枢密院事。

范既入都堂,凡行事有得失,除授有是非,悉抗言无隐情。

丞相史嵩之外示宽容,内实忌之。

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

以李鸣复参知政事,范不屑与鸣复共政,去之。

帝遣中使召回,且敕诸城门不得出范。

太学诸生亦上书留范而斥鸣复,并斥嵩之。

嵩之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论范及鸣复,范遂行。

会嵩之遭丧谋起复不果.于是拜范右丞相,范以逊游似,不许,遂力疾入觐。

帝亲书“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

广忠益”赐之。

时孟珙权重兵久居上流,朝廷素疑其难制,至是以书来贺。

范复之曰:

“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

若以术相笼架,非范所屑为也。

”珙大感服。

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范命维扬、鄂渚二帅各调兵东西来应,卒以捷闻。

范计功行赏,莫不曲当,军士皆悦。

未几,卒,赠少傅,谥清献。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必其私人私人:

自私的人

B.明年至郡明年:

第二年

C.除授有是非除授:

授予官职

D.范计功行赏,奠不曲当曲当:

完全恰当

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B.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C.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D.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范从小随堂祖父游历,进入仕途,一路升迁至监察御史,他尽忠进谏,提议整顿纲纪,理宗很认同。

B.杜范任职宁国府知府时,积储粮食,使府库丰盈,用来替下等户交公粮;任职同签书枢密院事时,针砭时弊,毫无隐瞒。

C.杜范不愿与李鸣复共事,提出辞职,皇帝不准,甚至不让他出城。

后丞相史嵩之谋求起用复官没有成功,杜范就任右丞相。

D.两淮地区灾民的首领张世显拥众扰城,杜范将其分化瓦解,一方面宽宥抚慰灾民使其归乡,一方面处分张世显,用计擒获斩之。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题5分,共10分)

(1)陛下亲政,首用洪咨夔、王遂,痛矫宿弊,斥去奸邪。

”理宗深然之。

译文:

(2)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初晴游沧浪亭

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①沧浪亭:

苏州园林之一。

②连明:

直至天明。

③娇云:

彩云,云的美称。

弄:

吴越方言,“作”的意思。

阴晴:

时阴时晴。

④帘虚:

帘内无人。

日薄:

日色暗淡。

8.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5分)

9.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6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除写陡峭的山崖外,还以“,________”两句从声色方面写滔滔的江流。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

“,。

(3)《逍遥游》中表明列子虽然能御风而行,可是还有局限的句子是“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一(4)题。

(25分)

承认自己是“神经病”的章太炎

光绪二十九年(1903),上海大同书局出版了一本名为《革命军》的小册子,作者为年仅十八岁的青年邹容,书前并有章太炎作序。

由于此书宣扬反清思想,向来鼓吹反清革命的《苏报》特地刊文介绍,并获得广大回响。

然而对清政府来说,此举不啻叛国行为,于是派员前往逮捕邹、章二人。

据章太炎于坐牢期满出狱、东渡日本后所撰的《邹容传》记述,当时他正在整理学社事务,且“志在流血”,所以不肯离去,坐等巡捕前来捉拿。

而邹容原本已从后门逃跑,躲在一英国传教士住所,但听说章太炎被捕下狱,立刻到衙门自首。

后来,这对忘年之交以平民的身份与清政府在上海租界法庭当庭对质,痛斥朝廷的腐败。

虽然清政府想以“毁谤朝廷”“大逆不道”“图谋不轨”的罪名将他们凌迟处死,但在强大舆论的压力与租界当局的干预下,只得分别判处邹、章二人两年及三年徒刑。

审讯结束后,章太炎与邹容被送回牢房,不想沿路观者如堵,章太炎见状,即高声吟道:

“风吹枷锁满城香,都市争看员外郎。

”回到牢里,他还与邹容互吟诗相赠。

不久,邹容因无法适应狱中恶劣的环境而病逝,章太炎则刑满出狱,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袁世凯窃取大总统宝座后,曾聘章为总统府高等顾问。

章太炎看出袁有称帝野心,拟效方孝孺故事,执丧杖,穿麻衣,痛哭于国门,以哀共和之将亡,为同人所劝阻。

然而“章疯子”的名声,由此传开。

章太炎就是这样喜欢特立独行,当听到有人说他是“疯子”和“神经病”时,他非但不以为忤,还赞成对方的说法,自认是神经病,且希望他的同志、朋友,都能带点神经病。

他在东京加入同盟会时,曾有过一段演讲:

“大凡非常的议论;不是神经病的人断不能想,就能想亦不能说,遇着艰难困苦的时候,不是神经病的人断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

所以古来有大学问成大事业的,必得有神经病,才能做到。

为这缘故,兄弟承认自己有神经病,也愿诸位同志人人个个都有一两分神经病。

近来传说某某有神经病,某某也有神经病,兄弟看来,不怕有神经病,只怕富贵利禄当面出现的时候,那神经病立刻好了,这才要不得呢!

章太炎被袁世凯幽禁于北京龙泉寺时,因愤怒而绝食以示抗议。

由于正逢隆冬,滴水成冰,绝食两天后,他又冷又饥,躺在床上已奄奄一息。

门人朱逖先、吴承仕、钱玄同等闻讯,纷纷跑去劝他进食,但从早到晚,不管大家怎么劝说,章太炎都摇头不理会。

就在无计可施时,吴承仕突然灵光一闪,问:

“您比祢衡如何?

”章太炎两眼一瞪,哼声道:

“祢正平(祢衡)怎么比得上我?

”吴承仕于是告诉他,刘表欲杀祢衡,但自己不想背罪名,所以将弥衡送到黄祖那里,让他下手当恶人;如今袁世凯比刘表更厉害,因为他不需利用黄祖那样的人,就可让先生(指章太炎)自己把自己杀了。

龙泉寺软禁中的章太炎一听,赶紧从床上翻身坐起,斥道:

“这是什么话!

”众门人见状趁机苦劝,并拿出荷包蛋等章太炎爱吃的食物,终于让他恢复了饮食。

胡适所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中国最早使用新式标点符号的书籍。

书出来后,胡适特地送一本给章太炎,并在封面里写上“太炎先生指谬”,署名“胡适敬赠”。

其中“太炎”和“胡适”二词右边都加条黑线,表示是“人名”。

然而,章太炎不懂新式标点符号的应用,所以看到自己名字旁的黑线,即骂说:

“何物胡适!

敢在我名上胡抹乱画!

”继而发现“胡适”两字旁边也画一黑线,这才笑说:

“他名字边也有线。

就彼此抵消了。

章太炎晚年居住上海时,离家五十公尺之外,即找不到路回来。

偏偏他又记不得自家地址,只能沿途问人,其问法是:

“我家在哪里?

”被问到的人,常当他是疯子。

某次,他从南京返回上海,由于家人记错班次,没接到他,他只好雇一辆马车,并告诉车夫说:

“到我家里。

”车夫无法,只好在街上穷兜,转了半天才被家人寻获。

此外,章太炎也不会用钱,只知一张钞票可用一次。

所以他叫佣人买烟一包,给五元大洋;儿子想买大衣,他给五元大洋;后来要在苏州盖房子,他也只拨了五元大洋。

(选自《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有改动)

相关链接:

①民国成立后,章太炎自日本返国,担任孙中山的总统府枢密顾问。

宋教仁遇刺后,因参与讨袁活动而被袁世凯禁锢。

]924年脱离国民党,并在苏州设立“章氏国学讲习会”,从此以讲习为业。

“九一八事变”后,积极赞助抗日运动。

后病逝于苏州。

(《承认自己是“神经病”的章太炎》)

②在《革命军》中,邹容开宗明义的提出,要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的皇权,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并为这个国家定名“中华共和国”。

(《历史上的今天》)

③《革命军》被誉为中国近代的《人权宣言》。

孙中山赞誉它“为排满最激烈之言论”,“能大动人心,他日必收好果”的作品。

当时《苏报》主笔章士钊著文说:

《革命军》“诚今日国民教育之一教科书也”。

可见其宣传鼓动力量之巨大。

(《历史上的今天》)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苏报案”中,章太炎因为志在流血,所以才坐等巡捕前来捉拿;而邹容到衙门自首,是因为听说章太炎已被捕入狱。

B.章太炎在审讯结束后回牢房的路上,见围观的群众很多,于是高声吟诵诗句,这样做是因为他想唤醒民众反清的意识。

C.章太炎对别人称自己为神经病非但不以为忤,还自认就是神经病,是因为他认为只有特立独行的人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成就大学问、大事业。

D.章太炎性格开通,并不固执己见。

听到劝说有理便停止绝食,看到书中胡适的名字旁也有黑线便怒气平息,就体现了这一点。

E.邹容在他的《革命军》中提出要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的皇权,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得到了包括章太炎在内的许多革命志士的积极响应。

(2)本文是章太炎先生的传记,但文章开头为什么却写了邹容之事?

请结合全部材料作简要分析。

(6分)

(3)你认为作品中章太炎的哪些革命行为可能让人们觉得他是“神经病”?

(6分)

(4)当章太炎听说别人称他为神经病时,他并不以为忤,并自认是神经病。

请你结合对“神经病”内涵的分析,谈谈你对章太炎的这种态度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新闻发布会上,他讲话仅用了八分钟,简洁明了,新闻性、针对性强,没有一句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

B.9月8日,平顶山特大矿难发生后,一些死难矿工家属面对记者表达了自己的黍离之悲和对一些煤矿领导的愤慨。

C.在13届罗马世界游泳锦标赛上,张琳在男子800米自由泳决赛中夺得中国男游历史上第一个男子世界冠军,当人们问他有何感想时,他竟然出言无状,脸憋得通红,只是说:

“感谢我的教练,感谢所有支持帮助过我的人。

”D.进入8月,沪指连续四周下跌,很多被套股民备受煎熬,想尽快弥补巨额亏损,因此一度消失的非法“代客理财”又东山再起。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脑活动绘图”计划将历时10年,耗资约30亿美元,其目的旨在探索人类大脑的工作机制,为脑活动绘制全图。

B.学习方法是否有效往往因人而异,但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和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却是每个想取得学业成功的学生必须具备的。

C.频繁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不仅让一个个家庭支离破碎,而且让多名无辜孩子的生命离我们远去,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成为当前安全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

D.长期的睡眠不足,会使人体的生物钟功能失调,正常的生活节奏变得紊乱,从而促人早衰和引发某些疾病。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鉴于自然科学“双刃剑”的性质,使得我们不得不考虑:

人类基因组计划在给人类的带来好处的同时,会不会因信息被滥用或错用而产生严重后果。

B.2014年第一季度,部分省市将实行“单独二孩”政策,夫妻双方只需一方户口所在地实施该政策,就可申请再生育。

C.《爸爸去哪儿》开播后迅速成为收视“黑马”,这源于对传统家庭文化中存在的“父亲角色失位”现象重新审视的结果。

D.针对重庆电梯摔童事件,他在《京华时报》上发表的《“女童摔打男孩”是谁训练的恶》一文,批评的人很多。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梦”为探索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道路开辟了更加光明的前景。

,。

,,,。

事实证明,实现“中国梦”也是世界的重大“利好”。

①也是中国人民开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历程

②近年来,中国在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④成就“中国梦”,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

⑤是中华民族的“人间正道”

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康庄大道

A.②③⑥①④⑤B.②④⑥①⑤③C.④①②⑤⑥③D.④①⑥③⑤②

16.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句子,字数不超过30字。

(3分)

一位禅学大师有一个老是爱抱怨的弟子。

一天,大师派弟子去集市买一袋盐。

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他抓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然后喝一口。

“味道如何?

”大师问道。

“咸得发苦。

”弟子皱着眉头答道。

随后,大师又带着弟子来到湖边,吩咐他把剩下的盐撒进湖里,然后说道:

“再尝尝湖水。

”弟子弯腰捧起湖水尝了尝。

大师问道:

“什么味道?

”“纯净甜美。

”弟子答道。

“尝到咸味了吗?

”大师又问。

“没有。

”弟子答道。

大师点了点头,微笑着对弟子说道:

“。

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

”弟子点头,若有所思。

17.民乐一中一间高三的教室里,四壁各贴着一个字,分别是:

“竞”、“静”、“净”、“敬”。

请你给这四个字重新排序;然后说明理由,要求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不少于80字。

(5分)

(1)排序:

(2)理由:

五、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猎手追捕一只鹿,需要跨过一条结冰的河流,但他不知道冰面能否承受他的重量,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在冰面上爬行。

当他爬到一半时,他的想像力开始空前活跃起来,他似乎听到冰面裂开的声音,他的心在惊恐紧张中怦怦地跳个不停。

于是猎手趴在冰面上瑟瑟发抖,进退两难。

就在这时,猎手看到,一个农夫驾着一辆满载货物的马车,正悠然地驶过冰面。

当农夫看到匍匐在冰面上、满脸惊恐的猎手时,以为遇到了一个受到惊吓的疯子。

要求:

全面理解材料,在材料涵盖的范围内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整洁,不少于800字。

民乐一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十月诊断考试

语文试卷答题卡

温馨提示:

考生一定将选择题答案按原有题号对应填涂到机读卡内,否则不计分。

7.

(1)

(5分)

(2)

(5分)8.

(5分)

9.

(6分)

10.(每空1分,共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实用类文本(25分)

(1)()()(5分)

(2)

(6分)

(3)

(6分)

(4)

(8分)

16.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句子,字数不超过30字。

(3分)

答:

17.

(1)(2分)

(2)

(3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猎手追捕一只鹿,需要跨过一条结冰的河流,但他不知道冰面能否承受他的重量,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在冰面上爬行。

当他爬到一半时,他的想像力开始空前活跃起来,他似乎听到冰面裂开的声音,他的心在惊恐紧张中怦怦地跳个不停。

于是猎手趴在冰面上瑟瑟发抖,进退两难。

就在这时,猎手看到,一个农夫驾着一辆满载货物的马车,正悠然地驶过冰面。

当农夫看到匍匐在冰面上、满脸惊恐的猎手时,以为遇到了一个受到惊吓的疯子。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在材料涵盖的范围内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民乐一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十月诊断考试

语文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B(原文第②段倒数第三行,“通过对各种文献和资料的考查”可看出,“通过山东沂南出土的汉画像可知”错误。

2.D(原文第②段是“它几乎构成了汉画像表现内容的基本主题之一”。

3.C(根据原文推断不出“直到汉代,日常生活用具才出现在祭祀等仪式活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A(“私人”是“亲信”的意思,古今异义)

5.B(原文断句:

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6.D(“杜范将其分化瓦解”,无据;“‘一方面……一方面’不当。

由原文中的‘‘俾勿扰以俟处分"可知,杜范是要求他们不要骚扰,等待安置,因张世显有攻城想法,杜范才用计抓住并杀了他,在张世显被处死后方抚慰灾民使其回乡。

7.

(1)(5分)陛下亲自处理政事后,首先用洪咨夔、王遂,彻底地矫正原有的弊病,斥退奸邪的人。

”理宗认为他的话很对(理宗十分肯定了这些话)。

(译出大意2分。

宿:

原有的。

奸邪:

形容词名用,奸邪的人。

然:

以之为然,认为他的话对。

三处各1分)

(2)(5分)杜范派人犒劳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