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9422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2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孙、泊、愁、寺、榆、畔”字,认识多音字“更”,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知道诗句的意思。

2.在读中感悟《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中描绘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4.初步了解诗词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古代经典诗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会写“孙、泊、愁、寺、榆、畔”字,认识多音字“更”,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知道诗句的意思。

2.在读中感悟《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中描绘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2.初步了解诗词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古代经典诗词的方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写“孙”字。

(重点)

2.在读中感悟《山居秋暝》这首诗描绘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重点)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激发对秋天的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写“孙”字。

(重点)

2.在读中感悟《山居秋暝》这首诗描绘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重点)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激发对秋天的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难点)

三、比赛读课文(第一次“先学后教”)

第一场比赛:

比谁课文字音读得正确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

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理解词语。

5.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

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孙:

左窄右宽。

“子”的横撇要短,第二笔稍带弧度,横变为一提。

第二场比赛:

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1、指导朗读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阅读方法解密:

认识动静结合的方法

(1)概念:

动静结合,就是构成画面的事物有的是动态的,有的是静态的,二者有机地结合在同一个画面和情境之中。

(2)作用:

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互映衬,使描写对象更加生动形象,能更好地突出其特点。

(3)运用: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把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

四.学习生字(第二次“先学后教”)

第三场比赛:

比谁理解诗意。

1.词语释义

空山喧浣女随意歇王孙

2.诗意:

山上刚刚下过一场雨,晚上天气凉爽带来了秋意。

松林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清清的泉水从河床的石头上流过。

洗衣物的女子归来,竹林里笑语喧哗,渔船顺流而下,搅动了一片片莲叶。

任凭春天的花凋谢,我自己却要居住在这风光秀丽的山中。

3.课文主旨

《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绮丽风光和山中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四、作业

背诵并会默写《山居秋暝》

五、板书设计

山居秋暝

向往:

安静纯朴的生活

厌恶:

污浊的官场

六.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写“泊、愁、寺”3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知道诗句的意思。

2.通过诗句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并学会乐观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板书课题。

1.《枫桥夜泊》作者:

张继

2.助读资料:

(1)走进作者:

张继,字懿孙,汉族,襄州(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

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主要作品:

《枫桥夜泊》。

(2)写作背景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写“泊、愁、寺”3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知道诗句的意思。

2.通过诗句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并学会乐观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难点)

三、比赛生字(第一次“先学后教”)

第一场比赛:

比谁课文字音读得正确,写得规范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

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

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泊:

“氵”的两点小,一提要长。

“白”的横折在转折时要顿笔。

愁:

“禾”首撇短平,横稍向上斜,“火”要写紧凑,注意“心”三点的位置。

寺:

“土”要扁,下横长。

“寸”竖钩的竖与“土”的竖分两笔写。

第二场比赛:

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1、朗读指导

朗读时,要注意诗句中的停顿!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第三场比赛:

比谁理解诗意。

1.解题

枫桥夜泊意思是作者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

2.词语释义

乌啼:

乌鸦啼叫。

霜满天:

天地间布满寒霜。

江枫:

江边的枫树。

渔火:

捕鱼的灯火。

对:

相对。

愁眠:

忧愁而无法入睡。

3、感悟诗意

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

夜半时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钟声,悠悠然飘荡到了客船。

4、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五、板书设计

 

六.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诗的3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更”。

能字正腔圆、深情地朗读,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板书课题。

我们这节课来学习《长相思》一词。

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诗的3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更”。

能字正腔圆、深情地朗读,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难点)

比赛读课文(第一次“先学后教”)

第一场比赛:

比谁课文字音读得正确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

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读准字音。

yúpàngēngguō

榆畔更聒

第二场比赛:

比谁写得正确规范。

1.请同学们,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榆畔

2.随文识字:

(1)学生交流怎么记这个生字。

(字的读音、结构、部首、组词、笔顺、造句等)

(2)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3)教师指导书写汉字。

第三场比赛:

比谁理解诗意。

1.词语释义

榆关:

山海关。

程:

路程。

千帐:

在这里是虚数。

指很多帐篷。

乡心:

指思乡之心。

故园:

故乡。

一:

连续不断。

更:

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整夜风雪交加。

2、感悟诗意

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3、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长相思》描写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的状态,全词于写景叙事之中,表达了浓烈的羁旅怀乡之情。

四、板书设计

 

五.教后反思:

 

24四季之美

教学目标

1.认识“旷、怡、凛、冽、逸”5个生字,会写“黎、晕、漆”等9个字,会写“黎明、红晕、漆黑”等词语。

2、.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出示课题:

四季之美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难点)

三、比赛读课文(第一次“先学后教”)

第一场比赛:

比谁课文字音读得正确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

kuàngyílǐnlièyì

旷怡凛冽逸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开展读字游戏:

开火车读

第二场比赛:

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读得真是既正确又流畅。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

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学习生字(第二次“先学后教”)

第三场比赛:

比谁会写字,写得既正确又规范。

生字书写

出示生字:

黎、晕、漆、幕、愈、旷、怡、逸、免

1.记生字:

开动脑筋记生字。

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2.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黎、晕、漆、幕、愈、旷、怡、逸、免”。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

(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课件出示)提出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五、当堂检测

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2.了解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抓住关键句段,联系上下文,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2.了解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抓住关键句段,联系上下文,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读课文思考问题

(一)先学

学习第1-2自然段

1.同桌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思考:

A.作者眼中四季最美的时间是在什么时候?

那个时候什么景物最美?

B. 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这句话描写了什么?

有何特点?

后教

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这句话描写了什么?

有何特点?

这句话描写了春天的黎明;通过“泛、染、飘”这三个动词写出了春天黎明的天空中色彩的变化,不仅展现了一种动态美,给人以美好的想象,而且体现出了时间的推移,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第二次先学后教学习第(3——4自然段)

(一)先学

学习第3-4自然段

1.同桌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思考:

A第3自然段,描写了哪些画面?

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带给人怎样的感受?

B.归鸦为什么用点点?

大雁为什么用成群结队?

虫鸣为什么用听?

(二)后教

归鸦为什么用点点?

大雁为什么用成群结队?

虫鸣为什么用听?

乌鸦数量不多,且分布散乱,所以用点点,这是视觉描写。

大雁南飞,成群结队,这样写比较真实可感。

这是视觉描写。

夜幕降临后,看不到虫子,但是可以听到叫声,这是听觉描写,这样写符合常理。

四、课文主旨

本文主要描写了每个季节最美的时候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当堂检测

一、读一读,选一选。

A.动态描写B.静态描写

1.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

2.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3.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

六.板书

春天----黎明(颜色的变化)

夏天----夜晚(萤火虫的动态)

四季之美秋天---黄昏(鸟儿们的动态)时间顺序

冬天-----早晨(落雪—闲适)

八.教后反思

 

23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会认“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榕”等11个生字,会写“竹竿、白茫茫、规律”等词语。

2.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

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里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朗读课文,理解内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板书课题。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鸟的天堂。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内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三、比赛读课文(第一次“先学后教”)

第一场比赛:

比谁课文字音读得正确

1、听录音,听清字音,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2、自己练习读,还有不认识的字举手问老师。

3、朗读比赛,比谁读得字音准,句子流利,声音响亮。

首先,我们来听录音,要求听清字音,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1、生听录音

同学们听得很认真,现在,自己赶紧试读一遍,有不认识的字举手问老师

准备马上比赛读课文,好吗?

2、生自由练读

下面开始比赛,比谁能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比谁听得认真能给他纠正。

3、指名轮流读课文

(一人一两句,以后进生为主,尽量让多点人发言,大量暴露问题。

4、有错及时纠正,师适时板书、引导。

5、齐读板书拼读一遍读两遍

6、去掉音节找刚读错的人再次读。

第二场比赛:

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找谁呢?

都想呢!

这样吧:

我们小组赛读吧?

7、小组赛读。

小组一段

哎呀!

一组比一组读得好,还想读吗?

老师评价

文章读得真是既正确又流利。

四.学习生字(第二次“先学后教”)

第三场比赛:

比谁会写字,写得既正确又规范。

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

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桨:

上边点、提在竖的左边,不交叉;下边“木”要扁,撇和捺要舒展。

纠:

左右宽窄相当,右边竖提要小,最后一竖要长。

梢:

“木”字窄长,肖字上边稍宽,捺变点左点要小、右撇稍长。

抛:

“九”的竖撇稍短,横折弯钩的横要短,弯要大、用笔稍重,钩要轻。

五、当堂检测

一、读拼音,写词语。

他拨动chuánjiǎng(),在这狭窄的róngshù()的缝隙中小心翼翼地往前走着。

二、写出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

()2.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

3.树上变得热闹起来。

()

六、作业

1.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

七.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作者描写的画面。

激发学生对鸟类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板书课题白鹭)

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作者描写的画面。

激发学生对鸟类的热爱。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读课文思考问题

(一)先学

1、学习1-4自然段

作者用哪些词,写出了我们出游的时间?

哪些词写出了水面很静?

第3自然段中,哪一个动词,写出了我们的心情?

后教

(1)“吃过晚饭”、“热气已退”、“太阳落下山坡”表示夏日的傍晚,也就是“我们”出游的时间。

“自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

”这是讲水面很安静,没有风和过往的船只。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说明四周幽静,没有一点声响,只有木桨拍打水面的声音。

(2)“跳”既表明船与岸有距离,又显出我们的兴奋之情。

2、第二次先学后教学习5-9自然段

(一)先学

说一说,本文主要描写了大榕树的什么特点?

课文里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

课文哪些地方是写榕树的美的?

找出体现大榕树动态美的句子。

作者对这棵大榕树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

(二)后教

作者对这棵大榕树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你从哪些句子里体会出来的?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赞美了生长茂盛的大榕树,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三、第三次先学后教。

学习10-14自然段 

(一)先学

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把作者描写树上变得热闹了、鸟的大小、颜色、动作的句子画一画。

第12自然段,用了“起初”“后来”“便”“起来”表示时间顺序的词,用这几个词写一段话。

朗读第14自然段。

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二)后教

这里的鸟有什么特点?

找出相关的语句。

多、欢热闹景象

对鸟儿们的描写主要采用了哪种描写?

找出相关语句。

动态描写

朗读第14自然段。

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的确,确实,果真。

因为这里既有适合鸟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又有人类对鸟的保护,所以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离开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四、文章小结

通过学习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并积累课文第八自然段。

2.说说你对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见或建议。

六、当堂检测

 

七板书

八教后反思

24月迹 

教学目标

1.会认“袅、嫦”等8个生字,掌握“累”这个多音字。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划分文章的段落。

3.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4.感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今天这篇文章也写了孩子眼中的月。

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吧。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袅、嫦”等8个生字,掌握“累”这个多音字。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划分文章的段落。

3.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4.感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三、比赛读课文(第一次“先学后教”)

第一场比赛:

比谁课文字音读得正确。

1、听录音,听清字音,听准情感。

(扫除生字)

2、自己练习读,还有不认识的字举手问老师。

3、朗读比赛,指名读,比谁读得字音准,句子流利,声音响亮。

4、有错及时纠正,师适时板书、引导,充分发挥兵交兵。

5、齐读刚才出错的地方,每个字三遍。

四、第二场比赛:

整体感知课文。

 

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1~2)写中秋夜晚,“我们”盼望月亮的到来。

第二部分(3~23)写“我们”到院子里观月议月、到河中寻月的过程。

第三部分(24)写“我们”在沙滩寻找月亮,并发表感慨。

五、第三场比赛:

研读课文

(1)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

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镜中:

白道、半圆、满盈、亏、空镜【高兴、失望】

院内:

玉玉的、银银的、大、圆、有桂树、有嫦娥【奇妙】

河边:

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

眼中:

每个人的眼睛里都有月亮【惊奇】

沙滩:

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满足】

(2)这些孩子们的心理变化过程说明了什么呢?

渴望了解外界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孩子们争强好胜的心理;纯洁的童心。

(3)在文中,奶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奶奶是一个童心未泯,对生活充满爱心的一个人。

她了解、爱护并有意发展孩子的童心童真。

引导孩子们发现、感悟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

 

(4)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

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它有轨迹。

(5)月亮在课文中象征着什么?

月亮象征着一切美好的事物,是我们心中的理想。

“月迹”是人们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曲折而漫长的。

作者含蓄地告诉我们:

对于美好的事物,只要努力去追寻,就能得到它。

(6)概括课文的主旨。

本文记叙了一家的几个孩子在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从中体会到奇妙、美好的情趣,表现了孩子们奇特敏锐的想象。

作者借此表达了一种要培养孩子发现美、追求美的高尚的情趣。

六、课堂小结(谈收获)

七、当堂训练

八、作业

课下观察夜晚的月亮,请你以小短文的形式展示一下,写出月亮的美的特点

九、板书:

 

十、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是怎样把景物写得生动有趣的。

2.尝试用所学的景物描写的方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

3.学习根据需求设计简单的海报。

4.积累古诗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经过几天的学习,今天我们来到了语文园地,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

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交流平台

1.朗读“交流平台”中的阅读提示,想想作者是如何让我们感到榕树蓬勃的生命力,如何把月亮写得活泼又有趣的?

月亮像个淘气的孩子,顺着竹帘格往上爬,竟然跑到穿衣镜里去了。

作者把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

2.理解动态和静态描写。

景物描写分静态和动态两种。

(1)静态描写:

指像画家画静物写生似地描写对象(景物或人物)在静止中的状态,静态描写应注意不要过于细致,以免使读者感到呆板、冗长而影响可读性。

描写范围包括:

景物或人物整体的样子、位置、颜色、形状、细部的变化……

如:

翠鸟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静态描写,讲翠鸟十分的专心。

(2)动态描写:

指描写对象(景物或人物)在运动中的状态。

描写范围包括:

活动中的人们、阳光的变化、水流、云朵、风中的叶子……

如:

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动态描写,讲翠鸟是如何的迅速。

(3)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对文章有什么好处?

静动对比,使描写的对象更形象,更生动,容易吸引人。

(二)词句段运用

元旦快到了,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个海报吧。

要有打动人的宣传语,还可以配上好看的图画,看看谁制作的海报吸引人。

1.什么是海报?

海报又称招贴画,通常贴在墙上或挂在商店的橱窗里,以其醒目的画面引起路人的注意,达到宣传的作用。

2.海报的构成要素:

宣传标语、画面配图、海报背景。

3.设计海报的要点:

①明确主题:

元旦联欢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