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人物与描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9270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人物与描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人物与描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人物与描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人物与描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人物与描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人物与描写.docx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人物与描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人物与描写.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人物与描写.docx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人物与描写

人物出场可以这样写

内容来源:

《少年闰土》、《小英雄雨来》、《桥》、《曼谷的小象》、《理想的风筝》、

议题:

人物出场可以这样写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基于阅读:

扩大阅读面,在阅读中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基于习作: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2.教材分析

这几篇的人物的出场安排全都是先景物描写,然后是人物,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学习一种人物出场的写法,这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阅读文章,发现写法,继而能发现5篇文章的共同点。

2.了解人物出场的写法可以先写景物再人物,体会这样安排的好处。

3.能够用先写景的方法写人物出场。

评价任务

1.通过《少年闰土》第一段的学习,了解写法。

2.默读4篇文章,发现共同点。

3.通过随堂练笔、展示交流,检测学生对先写景再安排人物出场写法的运用情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学习《少年闰土》人物出场的写法(8’)

活动一:

1.《少年闰土》第一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2.这样安排人物出场有什么好处?

发现《少年闰土》第一段的写法特点(评价任务一)

 

环节二

读文交流,学习方法(19’)

活动一:

默读4篇文章,画出描写人物出场前环境的语句:

(5’)

1.思考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来描写环境的?

2.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1.能发现几篇文章的共同点

2.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评价任务二)

活动二:

交流讨论(14’)

1.这几篇文章是怎样写景物的?

(6)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8’)

环节三

描写景物

完成习作(7’)

活动一:

准备习作(1’)

确定要写的人物,设定合适的环境。

活动二:

自由习作。

要求运用先写景物再人物出场。

(6’)

1.运用先写景物再人物出场的方法写一段话,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2.能够较为客观说出他人文章的优缺点,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

(评价任务三)

附:

板书设计

人物出场

环境顺序修辞

 

<少年闰土>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少年便是闰土。

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将有三十年了;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

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

这祭祀,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重。

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

我家只有一个忙月(我们这里给人做工的分三种:

整年给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长年;按日给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种地,只在过年过节以及收租时候来给一定的人家做工的称忙月),忙不过来,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

  我的父亲允许了;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他是能装弶捉小鸟雀的。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

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么,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

他说:

“这不能。

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什么都有:

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闰土又对我说:

“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

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

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贼吗?

  “不是。

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

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

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

你便捏了胡*,轻轻地走去……”

《小英雄雨来》

                一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

河边有个小村庄。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

12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雨来最喜欢这条紧靠着村边的还乡河。

每到夏天,雨来和铁头、三钻儿,还有许多小朋友,好像一群鱼,在河里钻上钻下,藏猫猫,狗刨,立浮,仰浮。

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沉底,还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

  妈妈不让雨来耍水,怕出危险。

有一天,妈妈见雨来从外面进来,光着身子,浑身被太阳晒得黝黑发亮。

妈妈知道他又去耍水了,把脸一沉,叫他过来,扭身就到炕上抓笤帚。

雨来一看要挨打了,撒腿就往外跑。

  妈妈紧跟着追出来。

雨来一边跑一边回头看。

糟了!

眼看要追上了。

往哪儿跑呢?

铁头正赶着牛从河沿回来,远远地向雨来喊:

“往河沿跑!

往河沿跑!

”雨来听出了话里的意思,转身就朝河沿跑。

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

只听见扑通一声,雨来扎进河里不见了。

妈妈立在河沿上,望着渐渐扩大的水圈直发愣。

  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

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二

  秋天。

  爸爸从集上卖苇席回来,同妈妈商量:

“看见了区上的工作同志,说是孩子们不上学念书不行,起码要上夜校。

叫雨来上夜校吧。

要不,将来闹个睁眼瞎。

  夜校就在三钻儿家的豆腐房里。

房子很破。

教夜课的是东庄学堂里的女老师,穿着青布裤褂,胖胖的,剪着短发。

女老师走到黑板前面,屋里嗡嗡嗡嗡说话声音立刻停止了,只听见哗啦哗啦翻课本的声音。

雨来从口袋里掏出课本,这是用土纸油印的,软鼓囊囊的。

雨来怕揉坏了,向妈妈要了一块红布,包了个书皮,上面用铅笔歪歪斜斜地写了“雨来”两个字。

雨来把书放在腿上,翻开书。

  女老师斜着身子,用手指点着黑板上的字,念着: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三

  有一天,雨来从夜校回到家,躺在炕上,背诵当天晚上学会的课文。

可是背不到一半,他就睡着了。

  不知什么时候,门吱扭响了一声。

雨来睁开眼,看见闪进一个黑影。

妈妈划了根火柴,点着灯,一看,原来是爸爸出外卖席子回来了。

他肩上披着子弹袋,腰里插着手榴弹,背上还背着一根长长的步枪。

爸爸怎么忽然这样打扮起来了呢?

  爸爸对妈妈说:

“鬼子又‘扫荡’了,民兵都到区上集合,要一两个月才能回来。

”雨来问爸爸说:

“爸爸,远不远?

”爸爸把手伸进被里,摸着雨来光溜溜的脊背,说:

“这哪儿有准呢?

说远就远,说近就近。

”爸爸又转过脸对妈妈说:

“明天你到东庄他姥姥家去一趟,告诉他舅舅,就说区上说的,叫他赶快把村里的民兵带到区上去集合。

”妈妈问:

“区上在哪儿?

”爸爸装了一袋烟,吧嗒吧嗒抽着,说:

“叫他们在河北一带村里打听。

  雨来还想说什么,可是门哐啷响了一下,就听见爸爸走出去的脚步声。

不大一会儿,什么也听不见了,只从街上传来一两声狗叫。

  第二天,吃过早饭,妈妈就到东庄去,临走说晚上才能回来。

过了晌午,雨来吃了点剩饭,因为看家,不能到外面去,就趴在炕上念他那红布包着的识字课本。

  忽然听见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把屋子震得好像摇晃起来,窗户纸哗啦哗啦响。

  雨来一骨碌下了炕,把书塞在怀里就往外跑,刚要迈门槛,进来一个人,雨来正撞在这个人的怀里。

他抬头一看,是李大叔。

李大叔是区上的交通员,常在雨来家落脚。

  随后听见日本鬼子唔哩哇啦地叫。

李大叔忙把墙角那盛着一半糠皮的缸搬开。

雨来两眼楞住了,“咦!

这是什么时候挖的洞呢?

”李大叔跳进洞里,说:

“把缸搬回原地方。

你就快到别的院里去,对谁也不许说。

  12岁的雨来使尽气力,才把缸挪回到原地。

  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

他撒腿就往后院跑,背后咔啦一声枪栓响,有人大声叫道:

“站住!

”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

只听见子弹向他头上嗖嗖地飞来。

可是后院没有门,把雨来急出一身冷汗。

靠墙有一棵桃树,雨来抱着树就往上爬。

鬼子已经追到树底下,伸手抓住雨来的脚,往下一拉,雨来就摔在地下。

鬼子把他两只胳膊向背后一拧,捆绑起来,推推搡搡回到屋里。

                四

  鬼子把前后院都翻遍了。

  屋子里遭了劫难,连枕头都给刺刀挑破了。

炕沿上坐着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用中国话问雨来说:

“小孩,问你话,不许撒谎!

”他突然望着雨来的胸脯,张着嘴,眼睛睁得圆圆的。

  雨来低头一看,原来刚才一阵子挣扎,识字课本从怀里露出来了。

鬼子一把抓在手里,翻着看了看,问他:

“谁给你的?

”雨来说:

“捡来的!

  鬼子露出满口金牙,做了个鬼脸,温和地对雨来说:

“不要害怕!

小孩,皇军是爱护的!

”说着,就叫人给他松绑。

  雨来把手放下来,觉得胳膊发麻发痛,扁鼻子军官用手摸着雨来的脑袋,说:

“这本书谁给你的,没有关系,我不问了。

别的话要统统告诉我!

刚才有个人跑进来,看见没有?

”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

“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把书扔在地上,伸手望皮包里掏。

雨来心里想:

“掏什么呢?

找刀子?

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眼睛的!

”只见他掏出来的却是一把雪白的糖块。

  扁鼻子军官把糖往雨来手里一塞,说:

“吃!

你吃!

你得说出来,他在什么地方?

”他又伸出那个戴金戒指的手指,说:

“这个,金的,也给你!

  雨来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

  旁边一个鬼子嗖地抽出刀来,瞪着眼睛要向雨来头上劈。

扁鼻子军官摇摇头。

两个人唧唧咕咕说了一阵。

那鬼子向雨来横着脖子翻白眼,使劲把刀放回鞘里。

  扁鼻子军官压住肚里的火气,用手轻轻地拍着雨来的肩膀,说:

“我最喜欢小孩。

那个人,你看见没有?

说呀!

  雨来摇摇头,说:

“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

啊!

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雨来疼得直咧嘴。

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

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

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

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

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

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

“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

“枪毙,枪毙!

拉出去,拉出去!

                五

  太阳已经落下去。

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

老人们含着泪,说:

  “雨来是个好孩子!

死得可惜!

  “有志不在年高。

  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

                六

  交通员李大叔在地洞里等了好久,不见雨来来搬缸,就往另一个出口走。

他试探着推开洞口的石板,扒开苇叶,院子里空空的,一个人影也没有,四处也不见动静。

忽然听见街上有人吆喝:

“豆腐啦!

卖豆腐啦!

”这是芦花村的暗号,李大叔知道敌人已经走远了。

  可是雨来怎么还不见呢?

他跑到街上,看见许多人往河沿跑,一打听,才知道雨来被鬼子打死在河里了!

  李大叔脑袋轰的一声,眼泪就流下来了。

他一股劲儿地跟着人们向河沿跑。

  到了河沿,别说尸首,连一滴血也没看见。

  大家呆呆地在河沿上立着。

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

虫子在草窝里叫着。

不知谁说:

“也许鬼子把雨来扔在河里,冲走了!

”大家就顺着河岸向下找。

突然铁头叫起来:

“啊!

雨来!

雨来!

  在芦苇丛里,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

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扒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

“鬼子走了?

  “啊!

”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

雨来没有死!

  原来枪响以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

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可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桥》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疯狂奔出来,势不可挡。

  工地惊醒了。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

不知是谁惊叫了一声。

100多号人拼命地向南跑。

可是,两尺多高的洪水已经开始在路面上跳舞,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木桥前,在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才老汉。

才能涨消瘦的脸上流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才老汉沙哑地()道:

“桥窄,排成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来。

”人群中有人不满地叫起来:

“党员也是人。

”有人跟着嚷道:

“这可不是拍电影!

”老汉()说:

“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有人再喊,100多人很快排成队伍,依次从老汉身边跑上木桥。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慊手从队伍里拖出一个小伙子()道你他妈的还是个党员吗你最后一个走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小伙子狠狠地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一边。

队伍秩序井然。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终于,只剩下他和那小伙子。

  这时,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小伙子意来推老汉:

“你先走。

”老汉()道:

“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塌了,小伙子被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但是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人们望着白茫茫的世界,惊呆了。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到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子。

<曼谷的小象>

 在曼谷近郊,绿油油的禾田和点缀着淡紫色野花的草地,一直延伸到海边。

  清晨,我们乘坐的汽车在高低不平的公路上颠簸。

昨晚的热带阵雨,使坑坑洼洼的公路变得泥泞不堪。

汽车东摇西摆,忽然一歪,轮子陷进泥坑,走不动了。

  司机下车察看,叹了口气,对我们说:

“我到前边找几个人来帮忙。

  正在这时候,从橘红色的晨雾中飘来一阵悦耳的铜铃声。

啊,是一头小象,后面跟着一位泰国妇女。

她30岁左右,穿着绣花上衣,白地红花的裙子。

走到车前,她冲我们微微一笑,露出整齐的牙齿。

司机跟她打招呼,叫她阿玲。

  阿玲绕着汽车走了一圈。

她沉思了片刻,拍拍小象的鼻子,用脸贴贴它的扇子似的大耳朵,指了指陷进泥坑的轮子。

  聪明的小象走到坑边,用它那十分有力的长鼻子东一掀,西一撬,很快就把汽车从泥坑中拉出来了。

  奇迹,真是奇迹!

小象的绝技真令人佩服。

司机紧紧握住阿玲的手,一再表示感谢。

阿玲抽回了手,笑眯眯地摇了摇头,又走近小象,轻轻摸着它那长鼻子,指了指车身上的污泥。

小象转身走进金色的雾中,一会儿甩着长鼻子,潇洒地回来了,它伸直鼻子,冲着车身喷起了水,把污泥冲得干干净净,车身焕然一新。

  啊,多么乖巧的小象!

我心中暗暗赞叹。

  我们再次向阿玲致谢。

阿玲摆摆手,笑眯眯地用红润的脸蛋紧帖着小象的大耳朵。

缓缓地走进已变得紫微微的晨雾里。

<理想的风筝>

  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

连翘[qiáo]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吹奏着生命之歌。

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每逢这时候,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

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

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盖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圆木拐杖支撑着。

这条腿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

只是有一次,他在讲课的时候讲到女娲造人的传说,笑着对我们说:

“……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

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

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

”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枝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

他的课讲得极好。

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

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激昂,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gěngyè),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

后来,我考入了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他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

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立在教室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

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亲切、大声地说:

“好!

好!

”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

“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

”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给学生一次启发。

这时候,他比被提问的学生还要紧张。

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

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人们的心头。

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他的风筝各式各样:

有简单的“豆腐块儿”,有长达丈余的蜈蚣(wúgōng),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

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

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举着风筝。

他喊声:

“起!

”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piān)翩起舞,扶摇直上。

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

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看风筝的同学们说笑。

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

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还喊着:

“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

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了他生命的力量。

  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

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

  已经近三十年没见到他了。

然而他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

他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

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