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与特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9189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与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整理《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与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整理《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与特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整理《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与特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整理《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与特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与特点.docx

《整理《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与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与特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与特点.docx

整理《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20年月日

A4打印/可编辑

一、简答题

1、用人单位应当采取哪些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一)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二)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三)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四)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五)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六)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劳动者享有哪些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一)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二)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

(三)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四)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

(五)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六)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

(七)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3、《职业病防治法》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检查是如何规定的?

答:

《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五条规定: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

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4、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主要培训内容是什么?

答:

国家职业病防治法规基本知识,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所从事岗位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防范措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劳动者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与义务等。

5、劳动者在职业健康监护方面享有哪些权利?

答:

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

6、什么是职业健康监护?

答:

以预防为目的,根据劳动者的职业史,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搜集,连续性地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并及时地将健康检查和资料分析结果报告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

7、职业健康监护包括什么内容?

答:

包括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管理。

8、职业健康监护人群的界定原则?

答:

接触需要开展强制性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群;接触需要开展推荐性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群;虽不是直接从事接触需要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但在工作中受到与直接接触人员同样的或几乎同样接触的人群。

9、用人单应当对哪些人员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答:

拟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人员;转岗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岗位的人员;拟从事有特殊健康要求作业的人员。

10、哪些人群应进行在岗期间定期职业健康检查?

答:

长期从事规定的需要开展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应进行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检查。

11、定期健康检查的周期主要依据哪些因素来确定?

答:

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目标疾病的潜伏期,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12、离岗后健康检查时间的长短应考虑以下哪些因素?

答:

有害因素致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劳动者从事该作业的时间长短;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度。

13、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哪些资料?

答:

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职业病诊疗等健康资料。

14、职业健康监护中所指职业史包括哪些内容?

答:

工作起止时间;工作单位、车间(部门)、班组;工种及接触职业病危害;接触时间及防护措施等。

15、《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中要求接触有害化学因素作业人员在岗期间检查的必检项目有哪些?

答:

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血清ALT。

16、接触高温作业工人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职业禁忌症有哪些?

答:

高血压、慢性肾炎、癫痫、全身瘢痕面积≧20%

17、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应遵循医学资料什么原则?

同时应注意什么?

答:

应遵循其保密性和安全性的原则;注意维护资料的完整和准确并及时更新。

18、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接触粉尘的职业禁忌证主要有哪些?

答:

活动性肺结核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间质性肺病、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

19、接触紫外线作业人员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目标疾病是什么?

答:

职业性电光性皮炎、职业性白内障、活动性角膜疾病

20、企业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包括哪些内容?

答: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组织组成、职责;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和年度职业健康监护计划;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的文书,包括委托协议书、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健康检查总结报告和评价报告;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和职业病报告卡;用人单位对职业病患者、患有职业禁忌证者和已出现职业相关健康损害劳动者的处理和安置记录。

21、接触粉尘的工人做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必检项目是什么?

答:

后前位X射线高仟伏胸片或数字化摄影胸片(DR胸片)、心电图、肺功能。

22、接触噪声的工人做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必检项目是什么?

答:

纯音气导听阈测试、心电图

23、用人单位在委托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时,应当如实提供哪些文件、资料?

答:

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其接触人员名册;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评价结果。

24、放射工作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

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照射接触史;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评价处理意见;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疗、医学随访观察等健康资料。

25、放射工作人员所在单位应当承担其职业健康监护方面的哪些费用?

答:

职业健康检查、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鉴定、医疗救治和医学随访观察的费用。

26、劳动者健康出现损害需要进行职业病诊断、鉴定的,用人单位应提供哪些所需资料?

答:

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等资料。

27、为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哪些人群从事危害作业?

答:

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人员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人员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不得安排未成年人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28、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档案中应包含职业健康监护的哪些资料?

答:

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汇总资料,存在职业禁忌证、职业健康损害或者职业病的劳动者处理和安置情况记录。

29、用人单位应根据职业健康检查报告,采取什么处置措施?

答:

对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调离或者暂时脱离原工作岗位;对健康损害可能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劳动者,进行妥善安置;对需要复查的劳动者,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复查和医学观察;对疑似职业病病人,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建议安排其进行医学观察或者职业病诊断;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岗位,改善劳动条件,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

30、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目的是什么?

答:

发现职业禁忌证、建立接触职业病危害人员的基础健康档案。

31、在岗期间定期职业健康检查的目的是什么?

答:

早期发现职业病人或疑似职业病人或劳动者的其他健康改变;及时发现有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动态观察劳动者群体健康变化,评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效果。

32、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目的是什么?

答:

确定其在停止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时的健康状况。

33、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

用人单位应依法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规定妥善保存;劳动者或其委托代理人有权查阅其个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用人单位不得拒绝或提供虚假档案材料;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如是、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职业健康档案应有专人管理,应保证档案的保密性。

34、什么情况下应实施应急职业健康检查?

答:

当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从事可能产生职业性传染病作业的劳动者在疫情流行期或近期密切接触传染源者。

35、职业病概念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36、简要阐述工作场所中空气监测的类型。

答:

(1)评价监测,适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和现状评价;

(2)日常监测,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进行的日常的定期监测;

(3)监督监测,适用于职业卫生监督部门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时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的监测;

(4)监测事故性监测,适用于对工作场所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进行的紧急采样监测。

37、采样前的现场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答:

(1)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生产的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纯度、杂质及其理化性质等;

(2)工作流程包括原料投入方式、生产工艺、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的完好程度等;

(3)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包括劳动者数、在工作地点停留时间、工作方式、接触有害物质的程度、频度及持续时间等;

(4)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等;

(5)工作地点的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卫生防护设施及其使用情况、个人防护设施及使用状况等。

38、简述采样点的选择原则?

答:

(1)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

(2)在不影响劳动者工作的情况下,采样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空气收集器应尽量接近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

(3)在评价工作场所防护设备或措施的防护效果时,应根据设备的情况选定采样点,在工作地点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进行采样;

(4)采样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向,应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

39、简述采样对象的选定原则?

答:

(1)要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检测的目的和要求,选择采样对象;

(2)在工作过程中,凡接触和可能接触有害物质的劳动者都列为采样对象范围;

(3)采样对象中必须包括不同工作岗位的、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其余的采样对象应随机选择。

40、简述采样时段的选择原则。

答:

(1)采样必须在正常工作状态和环境下进行,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

(2)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随季节发生变化的工作场所,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季节选择为重点采样季节;

(3)在工作周内,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选择为重点采样日;

(4)在工作日内,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选择为重点采样时段。

41、工业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环节和形式是什么?

答:

工业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环节为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品、成品、副产品、夹杂物或废弃物,有时也可来自热分解产物。

以固态、液态、气态或气溶胶的形式存在于生产环境中。

42、简述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种类及应用

答:

(1)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包括: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最高容许浓度(MAC)三类;

(2)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是评价工作场所环境卫生状况和劳动者接触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主体性限值;

(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是与TWA相配套的短时间职业接触限值,可视为对PC-TWA的补充,只用于短时间接触较高浓度后可导致刺激、窒息、中枢神经系统等极性作用及其慢性不可逆性组织损伤的化学物质;

(4)最高容许浓度(MAC)主要针对具有明显刺激、窒息、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可导致严重急性损害的化学物质。

43、《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规定的10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别是什么?

答:

分别是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类、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其它职业病危害因素等。

44、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有哪几种?

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答案: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有:

(1)直接采集法,如注射器采样法、置换采样法、真空采样法等;

(2)浓缩采集法,如溶液吸收法、固体吸附法、滤纸或滤料阻留法等;

(3)直接采集法适用于被测物浓度较高,或分析方法较灵敏,直接测定就能满足要求的样品。

浓缩采集法用于空气中被测物浓度较低或所用分析方法不能直接测定其含量。

45、请简述对大型和小型气泡型吸收管如何进行气密性检查。

答案:

分别在大型气泡吸收管和小型气泡吸收管中装入约5mL和2mL水,将内管进气口封闭,外管出气口与空气采样器连接,当以1L/min流量抽气时,吸收管内不应冒气泡,空气采样器的流量计不应有流量指示。

46、液体吸收法的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案:

(1).根据待测物理化性质及其在空气中存在状态,正确使用吸收管和吸收液;

(2).要正确和准确使用采样流量;

(3).采样时间要准确适当,使用易挥发的吸收液在高气温下采样时,采样时间不能长;

(4).吸收液用量要准确,采样过程中若有损失,采样后要及时补充到原来的用量;

(5).吸收管与空气采样器的连接要正确,防止倒流,损害采样泵;

(6).采样前后要密闭进出气口,直立放置,防止吸收管破碎;

(7).采样后测定前,要用管内吸收液洗涤吸收管的进气管内壁3~4次,混匀后供测定;

(8).有的吸收液需避光保存,应注意使用条件和要求,保证吸收液的有效性。

47、理想的滤料需要具备哪些特点?

答:

理想的滤料需要具备:

(1)机械强度好;

(2)理化性质稳定;(3)通气阻力低;(4)采样效率高;(5)空白值低;(6)处理容易等特点。

48、简述滤料采样法中微孔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纸、过氯乙烯滤膜的应用?

答:

微孔滤膜:

适宜于采集金属性气溶胶;

超细玻璃纤维滤纸:

多用于有机气溶胶采集;

过氯乙烯滤膜:

常用于粉尘及其分散度的测定。

49、分光光度法中,显色反应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答:

显色反应的选择原则是:

1.选择生成的有色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较大的显色反应;

2.显色剂在测定波长处无吸收;

3.反应生成的有色物质的组成要恒定,化学性质稳定。

50、简述氮氧化物采样的注意事项?

答:

①吸收液必须临用前稀释,减少冰醋酸挥发造成酸度改变。

②吸收液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应避免日光直接照射。

③采样时流量调节应由低到高(冰醋酸发泡);全程流量波动不得大于5%。

④吸收管和采样器之间,必须连接缓冲瓶。

⑤现场温度高,采样吸收液挥发后,测定时要补足体积。

⑥采样必须带采样空白。

⑦氧化管不用时应50%RH恒湿保存(反之氧化效率下降,过湿可致二氧化氮吸附),变绿时(3价)立即更换。

⑧串联采样避免管路接错,并做好记录。

⑨平行采样进气口要靠近,计时必须同步。

⑩吸收管采样前后必须密闭,吸收液呈现淡红色时中止采样。

51、简述呼吸性粉尘的概念

答:

所采集的空气粉尘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微米以下,而且空气动力学直径在5微米的粉尘采集效率为50%,此粉尘为呼吸性粉尘。

52、何谓粉尘的分散度?

其卫生学意义是什么?

答:

粉尘的分散度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粒径大小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表示。

粒子分散度愈高,悬浮于空气中的时间愈长,沉降速度愈慢,被人体吸入的机会就愈多;并且越易参与理化反应,对人体的危害愈大。

当尘粒数相同,质量不同时,质量愈高,病变愈重。

53、简述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答:

(1)分离效能高。

(2)选择性高。

(3)样品用量少。

(4)灵敏度高。

(5)应用范围广。

(6)分析操作简便、分析快速。

54、使用硅胶管采集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样本时应注意哪些要求?

答:

①生产作业场所湿度较大时,应缩短采样时间或连接干燥管。

②采样时吸附管进气口要求朝上垂直放置。

③有毒物质浓度高或有共存物质吸附的作业场所采样,要避免采样管穿透。

可采用低流量或大容量采样管。

④运输、保存过程中应避免污染。

55、与化学因素相比,生产环境中的物理性有害因素都有哪些特点?

答:

⑴生产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在自然界中均有存在。

⑵每一种物理因素都有特定的物理参数。

⑶物理因素大都有明确的来源,当产生物理因素的装置停止工作后,其因素就会消失。

⑷作业场所中物理因素的强度一般不是均匀分布的,多以装置为中心,向四周传播。

⑸噪声、微波等物理因素可有连续性和脉冲性两者存在状态,在制定卫生标准的时候需要分别加以制定。

⑹在许多情况下,物理因素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物理参数不呈直线相关关系。

56、简述噪声测量的关键点。

答:

测点选择;测量位置与高度;传声器的朝向;防风与防声反射;声级计的校正;结果的纪录。

57、简述噪声检测时对测点选择要求。

答:

(1)工作场所声场分布均匀(测量范围内A声级差别﹤3dB(A)),选择3个测点,取平均值;

(2)工作场所声场分布不均匀时,应将其划分若干声级区,同一声级区内声级差﹤3dB(A)。

每个区域内,选择2个测点,取平均值;

(3)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在流动范围内,对工作地点分别进行测量,计算等效声级。

58、简述WBGT指数概念

答:

WBGT指数亦称湿球黑球指数,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数,单位为℃,WBGT是由黑球、自然湿球、干球三个部分温度组成,综合考虑空气温度、风速、空气湿度及辐射热四个因素。

59、简述WBGT指数的测点数量选择要点

答:

(1)工作场所无生产性热源,选择3个测点,取平均值;存在生产性热源,选择3~5个测点,取平均值。

(2)工作场所被隔离为不同热环境或通风环境,每个区域内设置2个测点。

取平均值。

60、简述WBGT指数的测点位置选择要点

答:

(1)测量应包括作业温度最高和通风最差的作业岗位和操作工人的高温接触情况。

(2)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在流动范围内,相对固定工作地点分别进行测量,计算时间加权WBGT指数。

(3)测量高度:

立姿作业为1.5m;坐姿作业为1.1m。

作业人员实际受热不均匀时,应分别测量头部、腹部和踝部。

立姿作业为1.7、1.1和0.1m处;坐姿作业为1.1、0.6和0.1m。

61、简述工频电场测量记录应包含哪些内容?

答:

测量日期、测量时间、气象条件(温度、相对湿度)、测量地点(单位、厂矿名称、车间和具体测量位置)、设备型号和参数、测量仪器型号、测量数据、测量人员等。

62、什么是设备的期间核查?

答:

期间核查不是一般的功能检查,更不是缩短检定校准周期,其目的是在两次校准/检定期间,防止由于变化而使用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设备。

63、何谓样品的标识系统?

其意义何在?

答:

样品标识是在检测过程中识别和记录样品的惟一标记,是样品管理的关键环节,必不可少。

一是区分物类,避免温淆,尤其是同一类物品的混淆;二是表明检测/校准状态,确定已检、未检、在检、留样;三是表明样品的细分,保证分样、子样、附件的一致;四是保证样品传递过程中不发生混淆。

其意义是:

保证样品的惟一性和可追溯性。

确保样品及所涉及的记录和文件中不发生任何混淆。

64、采样过程中误差的来源有哪些?

答:

(1)所用仪器的误差;

(2)采样操作误差;

(3)采样方法不当导致的误差;

(4)共存物的干扰;

(5)气象因素造成的误差。

65、简述样品运输和保存的质量保证

答:

1)在样品的运输和保存过程中,要防止样品的因泄露、挥发、吸附、化学反应、腐败变质等作用造成的损失;

2)要防止样品的污染,不能与装有待测物的容器存放在一起运输和保存;

3)样品不能在高温和日光下运输和保存;

4)需要冷藏的样品应尽快放入所需温度的冷藏设备中;

5)密封和保存样品的材料不能与待测物质发生物理或化学作用,也不能释放出带测物和干扰物而影响测定结果;

6)样品运输和保存的期限不能超过《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中规定的稳定时间。

66、简述空气样品采集的质量控制要素

答:

1)采样点和采样对象的选择

2)采样时机的选择

3)采样频率

4)采样时间

5)采样效率

6)采样过程中的误差

7)现场样品空白

67、简述选择类比工程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

1.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原辅材料;

2.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生产设备;

3.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生产工艺;

4.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生产规模。

68、简述局部排风系统的主要构成?

答:

风管、风机、空气净化设备、局部排风罩

69、简述选择和设计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技术措施的优先顺序?

答:

(1)以无毒代替有毒,低毒代替高毒,优先采用无危害或危害性较小的工艺和物料;

(2)改良生产工艺与作业方法,减少有害物的泄漏和扩散;

(3)尽量采用生产过程密闭化、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装置;

(4)采用自动监测、报警装置和连锁保护、安全排放等装置,实现自动控制、遥控或隔离操作;

(5)根据生产工艺和粉尘、毒物特性,采取防尘防毒通风措施控制其扩散。

70、简述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

答:

(1)工程概况

(2)拟使用的原料、辅料的名称及用量,产品、中间产品名称及产量。

(3)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

(4)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

(5)建筑卫生学。

71、简述水泥厂生产系统及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答:

水泥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制备生产系统、生料制备生产系统、熟料烧成生产系统、水泥制成生产系统、水泥包装生产系统和辅助生产系统。

1)原料制备生产系统:

(粉尘、石灰石粉尘、噪声)

2)生料制备生产系统:

(粉尘、噪声)

3)熟料烧成生产系统:

(矽尘、煤尘、噪声、高温、热辐射、CO、CO2、NO、NO2)

4)水泥制成生产系统:

(水泥尘、矽尘、煤尘、石膏粉尘、高温、热辐射、噪声、CO、CO2、NO、NO2、SO2、H2S、全身振动)

5)水泥包装生产系统:

(水泥粉尘、噪声、全身振动)

72、加强职业卫生培训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答:

增强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水平和劳动者自我防护能力。

督促用人单位自觉履行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职业安全健康。

73、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主要培训内容是什么?

答:

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职业病危害防治基础知识,结合行业特点的职业卫生管理要求和措施等。

74、山西省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中重点任务有哪些?

答:

1)粉尘危害专项治理行动;2)尘肺病患者救治救助行动;3)职业健康监管执法行动;4)用人单位主体责任落实行动;5)防治技术能力提升行动。

75、山西省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中粉尘危害专项治理行动的行动目标是什么?

答:

摸清用人单位粉尘危害基本情况:

煤矿、非煤矿山、冶金、建材等尘肺病易发高发行业专项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76、山西省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中尘肺病患者救治救助行动的行动目标是什么?

答:

摸清报告职业性尘肺病患者的健康状况:

尘肺病患者的工伤保险保障和救治救助水平明显提高。

77、山西省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中用人单位主体责任落实行动的行动目标是什么?

答:

用人单位尘肺病防治主体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尘肺病防治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整理丨尼克

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