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9044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1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试题.docx

《高三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生物试题.docx

高三生物试题

高三生物试题

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文实验

(一)课时一

1、豌豆是植物而且是受粉,自然状态一般为纯种

2、豌豆还具有易于区分的、明显。

3、相对性状。

4、显性性状。

5、隐性性状。

6、性状分离。

一.“问题探讨”你同意融合式遗传的观点吗?

二孟德尔选用豌豆、玉米、山柳菊等植物,连续进行了的杂交实验研究,其中最成功的是实验。

孟德尔有哪些优良的品质?

我们能借鉴什么?

三.豌豆1豌豆为什么适合做遗传实验?

2什么是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3用豌豆做杂交实验应该怎样做?

概念性状:

指生物体在形态、结构、生理生化上的特征的总称。

例如:

人头发的形状、头发的颜色、人的血型等。

单位性状:

被区分开的某一方面的特征。

相对性状:

4豌豆有哪些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相关的符号:

①符号:

P-___ ♀-___ ♂-___ ×-___

-___ F1-___  F2-___

杂交:

自交:

豌豆杂交怎样进行?

玉米杂交怎样进行?

四.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孟德尔为什么首先对每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分别进行研究?

2.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的概念

3.为什么说F2中出现3:

1的性状分离比不是偶然的?

4.你能总结一下一对相对性状实验的共性(现象上)吗?

5.请你用图示的方法吧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杂交实验表示出来

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文实验

(一)课时二

学习目标:

(1)认知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内容和实质。

(2)相互交流: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体会孟德尔对杂交实验分离现象解释的假说。

(3)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

科学精神。

完成作业

(1)生物性状是由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存在的。

(3)生物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5)测交是。

(6)分离定律

课堂学习:

一: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归纳孟德尔的假说内容。

2.显性遗传因子隐性遗传因子及表示

3.纯合子杂合子怎样形成的?

4.试用图示表示此杂交过程。

(遗传因子用字母表示性状。

)5.用此图解解释形成3:

1的性状分离比。

6.假如雌雄配子的结合不是随机的,F2中还会出现3:

1的分离比吗?

二:

实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

1.随机抓取10次,请同学们统计结果,是否出现三种遗传因子组合,且遗传因子组合比是否为1∶2∶1?

2.如果连续抓取100次或更多次,情况又会怎样呢?

三: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法测交就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測交试验的预期结果是什么?

孟德尔测交实验结果是什么?

与预期结果相符吗?

如果没有测交实验,孟德尔的解释还能是正确的吗?

写出测交的遗传图解。

四:

假说演绎法

结合孟德尔豌豆高茎和矮茎的实验和测交实验来说明:

观察的现象是问题是假说是

演绎推理是实验是

五:

分离定律

分离的主体是:

分离的时间是:

分离的结果是:

学习目标:

进一步理解分离定律分离定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分离定律在解决试题分析问题能力及知识运用能力

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文实验

(一)课时三

一:

在实践上的应用

(1)指导杂交育种

第一步,按照育种目标,选配亲本进行杂交

第二步,根据性状的表现选择符合需要的杂种类型

第三步,有目的的选育,培育出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基因分离定律告诉我们,如果优良性状是隐性的,可直接在F2中选育;如果优良性状是显性的,则必须从F2代起连续自交,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2)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概率;为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

〖例题〗下面表示某家系中白化病发病情况的图解,问:

(1)Ⅱ1和Ⅱ2的基因型分别是和。

(2)如果Ⅱ1和Ⅱ2夫妇再生育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

(3)Ⅲ2可能的基因型是,它是杂合子的概率是。

二:

分离定律在解决试题的应用。

1表现型与基因型的一般推断

①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正推型)

亲本

子代基因型

子代表现型

AA×AA

AA×Aa

AA×aa

Aa×Aa

Aa×aa

aa×aa

②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逆推型)

方法一:

基因填充法。

先根据亲代表现型写出能确定的基因,如显性性状的基因型可用A_来表示,那么隐性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一种aa,根据子代中一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可推出亲代中未知的基因。

方法二,隐性纯和突破法。

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它往往是逆推过程中的突破口,因为隐性个体是纯合子(aa),因此亲代基因型中必然都有一个a基因,然后再根据亲代的表现型进一步判断。

方法三:

分离比法

2.显隐关系的判断

(1).红花×白花→红花

(2).红花→红花+白花

3:

1

如果1:

3呢?

有可能是什么原因?

(3).红花×白花→红花+白花

能判断并推理出来吗?

如果不能怎样进一步去解决此问题呢?

3.概率计算

例题1.杂合体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已有16株为高茎,第17株还是高茎的可能性是

A、0  B、25%   C、75%  D、100%

例题2,正常人的褐眼(A)对蓝眼(a)为显性,一个蓝眼男子和一个其母是蓝眼的褐眼女子结婚,从理论上分析,他们一蓝眼孩子的概率是,

A、50%B、25%    C、75%  D、12.5%

例题3.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他们的父母均正常但都有一个患白化病的妹妹,问他们出生一个患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多少?

如果第一个孩子患白化病,则第二个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多少?

例题4.小麦无芒对有芒是显性,现有一批杂合无芒小麦品种,欲培育能稳定遗传的无芒品种,应该。

如果用此小麦自交,在F3、F4中无芒的占比例是多少?

如果用此小麦自交,以后每代都把有忙的小麦淘汰掉,则在F3、F4中无芒的占比例是多少?

第2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学案

二、学习过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选用性状:

①豌豆种子的颜色:

_______与绿色。

②豌豆种子的形状:

_______与皱粒。

(2)试验方法:

___________。

(3)过程与现象

 

(4)实验分析

①F1全为黄色圆粒,说明_______对______为显性,_______对______为显性。

②F2中粒色分离比为:

黄色∶绿色=________,粒形的分离比为:

圆粒∶皱粒=________。

表明豌豆的粒色和粒形的遗传都遵循_________。

③F2有四种性状表现,其中_________、绿色圆粒是不同于两亲本的性状的重新组合类型,表明不同性状的组合是自由的、随机的。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遗传因子决定性状

①豌豆的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

②亲本遗传因子组成:

纯种黄色圆粒为___________;纯种绿色皱粒为___________。

(2)F1的遗传因子组成:

亲代形成配子时,YYRR产生一种_______配子,yyrr产生一种_______配子。

亲代产生的两种配子结合后,产生的遗传因子组成(基因型)为________,表现(表现型)为___________。

(3)F1配子的产生

①遗传因子的行为:

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_____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________。

②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4种,YR∶Yr∶___∶yr=____∶____∶____∶____。

(4)F2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性状表现

①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______的。

②F2有______种结合方式,_____种遗传因子组合形式(基因型),______种性状表现。

③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性状表现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

P:

 YYRR(黄圆)×yyrr(绿皱)

配子:

YR      yr

F1     YyRr(黄圆)

F2(填写下表)

配子

YR

Yr

yR

yr

YR

Yr

yR

yr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1)实验方法:

______________。

(2)理论预期①F1(YyRr)产生4种配子,分别是:

YR∶Yr∶yR∶yr=______________。

②隐性纯合子(yyrr)只产生一种配子_____________。

③测交后代有4种类型

黄色圆粒(YyRr)∶黄色皱粒(Yyrr)∶绿色圆粒(yyRr)∶绿色皱粒(yyrr)=___________________。

(3)遗传图解:

(四)自由组合定律:

(1)发生时间:

形成时。

(2)遗传因子的关系: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的。

(3)实质:

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等位基因)彼此,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非等位基因)。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问题引导

1.减数分裂是进行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而细胞。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细胞的。

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发生了哪些变化?

3.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一条来自,叫做。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

4.一对同源染色体=个四分体=条染色体=条染色单体=个DNA分子。

5.

比较项目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场所

细胞质分裂

是否变形

结果

产生个有功能的精子

产生个有功能的卵细胞,个极体退化消失

相同点

染色体都复制次,细胞连续分裂次,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均。

6.联系前面所学孟德尔遗传定律思考,进行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是什么?

7.受精作用中染色体和DNA分子的数目发生了什么变化?

有什么意义?

二、点拨归纳

1.减数分裂的概念

范围

进行的生物

时期

产生细胞时

特点

染色体复制,细胞连续分裂。

结果

染色体数目

2.精子的形成过程

(1)细胞名称的变化

(2)染色体的变化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

②减数第二次分裂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开,并移向。

(3)变化结果:

经过减数分裂和变形形成。

3.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细胞名称的变化

(2)染色体的变化:

与精子形成过程相同。

(3)变化结果:

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只形成一个,三个都退化消失。

例2A、B两图分别表示某种高等动物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据图回答:

(1)A图表示分裂期。

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的子细胞是。

(2)B图表示减数第次分裂。

(3)A图中能形成个四分体,DNA分子个。

(4)A图的分离和自由组合是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4.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

比较项目

相同点

不同点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产生部位

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染色体复制

⑤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1个初级精母细胞

1个卵原细胞

1个初级卵母细胞

↙↘

1个极体

(小的)

减数第二次分裂

②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变

2个次级精母细胞

1个次级卵1个极体

母细胞↓

↓不均等

↙↘分裂

是否变形

分裂结果

得到四个子细胞,并且染色体数目减半

4个精子

5.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DNA和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的比较

6.配子种类(只考虑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不考虑交换)

(1)可能产生精子的种类:

1个精原细胞

(2)实际产生精子的种类:

(n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两个精子是相同的)

1个雄性个体(n对同源染色体)产生精子的种类:

(1)可能产生卵细胞的种类:

1个卵原细胞

(2)实际产生卵细胞的种类:

(n对同源染色体)(1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

1个雌性个体(n对同源染色体)产生卵细胞的种类:

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三、自学质疑:

1、基因在染色体上是谁提出的?

2、为什么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他推论的依据是什么?

3、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进行推论,萨顿的推论的方法是什么?

摩尔根的推理方法与谁相同?

4、通过图2—8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5、通过图2—9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6、试说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7、用什么方法可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8、谁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和基因在染色体上成线性排列?

写出遗传图解?

(杂交和测交)

DNA的复制导学案

学习过程:

细胞在增殖的同时遗传物质也从亲代传递到了子代,生物体的主要遗传物质———DNA是如何保持前后代的一致?

一、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

沃森、克里克提出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假说:

复制方式为

假说的具体内容为:

DNA分子复制时,DNA分子的将解开,互补的之间的将断裂,解开的两条单链作为复制的,游离的依据原则,通过形成,结合到上。

这样,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所以,这种复制方式被称为。

二、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选学)

1.要分析DNA是全保留还是半保留的,就要区分亲代与子代的DNA。

1958年,科学家以____为实验材料,运用,设计了实验。

2.设计思路:

能把复制的单链和原来的链做上标记,然后观察它在新DNA中出现的情况。

3.实验过程

同位素:

、___,标记NH4Cl培养液培养大肠杆菌

方法:

培养基类型

结果

在试管中位置

亲代

子一代

子二代

 

分析:

①离心处理后,为什么子一代DNA只有杂合链带?

②子二代DNA出现了轻链带和杂合链带,说明了什么?

结论:

上述实验证明,在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

这种复制方式是:

_____。

三、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1.什么是DNA的复制(DNA复制的概念)?

2.特点: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板:

___________________

条件:

原料:

_________________

能量:

__________________

酶:

___________________

场所:

_____________

过程:

___________

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说明基因与DNA关系的实例

资料分析

1、大肠杆菌的DNA与基因。

分析DNA与基因在数量上存在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蛰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与转基因技术。

分析基因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基因组计划(HGP计划):

分析①NA上的所有碱基都参与构成基因吗?

______________

②人体体细胞有____条染色体,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只测定其中的____条。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鼠体内的HMGIC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

分析说明基因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

通过以上实例分析可知:

每个染色体含有____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有______个基因,每个基因都是特定的DNA片段,有着特定的_____________,这说明DNA必然蕴含了大量的_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的排列顺序。

1.基因的化学组成:

基因的基本单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基因的_____________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例如:

白花基因有特定的______________排列顺序,这样特定的排列顺序就代表白花的遗传信息。

上一代传给下一代的是____________而不是白花的本身,在下一代就可以将白花遗传信息表达为白花。

2.基因不同的实质:

不同的基因,______________排列顺序不同,但是每个基因都有___________的排列顺序

3.基因的位置:

___________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每个________含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________上呈直线排列。

  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这就是说,基因是DNA的片段,但必须具有遗传效应。

有的DNA片段属间隔区段,没有控制性状的作用,这样的DNA片段就不是基因。

  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有特定的DNA片段,蕴含特定的遗传信息,可以切除,可以拼接到其他生物的DNA上,从而获得某种性状的表达。

例如:

把牛的胰岛素基因拼接到大肠杆菌的DNA上,大肠杆菌可以生产胰岛素。

  总结:

____________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_____________,构成DNA分子多样性,而碱基的__________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DNA上分布着多个________,_______是有遗传效应的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一复习DNA与RNA的区别

种类

脱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

组成

成分

五碳糖

磷酸

磷酸

碱基

组成单位

结构

规则的螺旋结构

一般是链

分布

主要在细胞核

主要在细胞质

知识点二RNA的种类:

、、

看完课本可总结如下:

种类

信使RNA(mRNA)

转运RNA(tRNA)

核糖体RNA(rRNA)

特点

带有从DNA链上转录下来的遗传信息

一端能与氨基酸结合,另一端有三个碱基与mRNA的碱基互补配对

核糖体的组成物质

功能

在翻译中起模板作用

识别密码子,转运特定氨基酸的载体

与核糖体一起构成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结构

单链结构

类似于三叶草的叶形

单链结构

知识点三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一.遗传信息的转录:

1.概念:

指RNA是在中,以为模板合成的。

这一过程叫转录。

2.过程:

详见书上63页图解,分4步

第一步:

DNA双链解开,DNA双链的碱基得以暴露。

第二步:

随机地与DNA链上的碱基碰撞,当核糖核苷酸与DNA的互补时,两者以结合。

第三步:

新结合的核糖核苷酸连接到正在合成的分子上。

第四步:

合成的从DNA链上释放。

而后,DNA双链恢复。

二.遗传信息的翻译:

1.概念:

游离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为模板合成具有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翻译。

2.★密码子(也叫遗传密码):

指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碱基。

请仔细看课本65页表4-1得出以下结论

1.种类:

共64种;起始密码子2种,编码氨基酸;普通密码子59种;终止密码有3种,不编码氨基酸,只是终止信号。

2.对应关系:

1决定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共有61种

2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几种密码子决定

3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

3.特点:

1简并性:

一种氨基酸可以有多种密码子

②通用性:

全生物界共用这一套密码子表

★看课本66页反密码子:

指与mRNA分子中密码子相互配对的tRNA上的3个碱基。

1.种类:

共61种

2.对应关系:

①反密码子与61种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对应

2一种转运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3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几种转运RNA运输

★特别注意遗传信息:

是指DNA上特定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

遗传性状:

生物体表现出来的各种形态、结构和生理等方面的特征,

主要由蛋白质体现。

3.过程:

详见课本66页图4--6,分4步

第1步:

进入细胞质,与结合。

携带甲硫氨酸的,通过与碱基AUG互补配对,进入位点1

第2步:

携带组氨酸的tRNA以同样的方式进入位点2

第3步:

甲硫氨酸通过与组氨酸形成而转移到占据位点2的tRNA上。

第4步:

核糖体读取下一个密码子,原占据位点1的tRNA离开核糖体,占据位点2的tRNA进入位点1,一个新的携带氨基酸的tRNA进入位点2,继续的合成。

重复步骤2、3、4,直至核糖体读取到mRNA的,合成才告终结。

二、课堂互动

1.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

【自学评价】

(1)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其发展史

1957年,__________提出中心法则:

遗传信息可以从_________流向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也可以从___________流向_________,进而流向__________,即遗传信息的________和________。

1965年,科学家在________________里发现了一种__________酶,能对______________。

1970年,科学家在致癌的__________中发现_____________,它能以________为模板合成________。

1982年,科学家发现疯牛病是由一种结构异常的_______在脑细胞内大量______引起的。

(2)用图解表示中心法则

DNA(基因)RNA蛋白质(性状)

一、关于变异:

1.变异的概念:

生物的变异是指生物亲、子代间或子代各个体间存在性状差异的现象。

2.变异的类型:

(教材95页)

①不可遗传的变异:

仅仅是由于的影响,没有引起的改变的变异。

②可遗传的变异:

由于内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

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三种。

二、基因突变:

1.概念:

D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