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8990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5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

课题

6北京的春节

备课时间

3.6

课型

讲读课

授课时间

课程标准

阅读叙事性文章,体会基本表达方法

学情分析

课文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重点引导学生读出年味。

 

知识与技能:

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重点难点

1、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2、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歌曲《恭喜》;关于童谣的课件;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2、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3、品读课文,感受年味

 

4、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品读“除夕”

 

品读“元宵”

 

五、总结全文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

说说理由。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

(播放动漫童谣: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1.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

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2.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3.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师示例引导:

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

  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

 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

(除夕和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

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

4.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

                  

师:

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

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

   

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

 

 

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引导学生品味过年“爆竹”、“开心”“香甜”等年味。

 

品读体会年味

 

品读元宵节的热闹

 

领悟表达特点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课后小记

课题

7* 藏戏

备课时间

3.6

课型

自读课

授课时间

课程标准

学情分析

学生对藏戏并不了解,要引导学生认真品读,掌握藏戏的特色。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重点、难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课前准备

查询藏戏的由来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谈语导入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品读课文,了解藏戏

 

四、拓展延伸

 

1、师: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仅有丰富……你知道的地方戏曲曲种有哪些?

2、展示资料,了解藏戏

1、读通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想一想藏戏是怎么形成的

3、和同学交流藏戏的艺术特色

4、指名交流藏戏艺术特色

1、默读课文,找出作者概括藏戏艺术特色的语句

2、指名反馈,指导感情朗读

3、引导学生结合上面的语句以导游的身份为大家介绍藏戏的哪一特色最感兴趣?

生交流藏戏的其他知识

师:

藏戏历史悠久,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

 

了解知识,激发阅读兴趣

 

初步感知藏戏的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7、藏戏

          藏面具表演

悠久历史     不用舞台

(故事传奇)  程式固定

           唱腔、动作丰富

          演三五天毫不稀奇

课后小记

 

课题

8* 各具特色的民居

备课时间

3.7

课型

自读课

授课时间

课程标准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引导学生注意说明方法。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重点、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探究说明方法

 

4、感悟写法

 

1、师:

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祖国戏剧的艺术魅力,其实除了戏剧,中国的民居也是很有特色的,现在请同学们欣赏这几幅民居图(屏幕出示)

2、有谁认识其中的民居,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吗?

1、自由读文,找出你觉得值得积累的词语或句子

2、利用工具书理解本课词语

3、思考:

客家民居和傣家民居各有什么特点?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位置

作用

材料

结构

文化内涵

1、体会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各自特点,小组对比读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2、指名反馈说说自己感兴趣的地方

3、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各自的特点,并说异同

你们知道作者是怎样把这两处民居的特点介绍清楚的?

你发现这些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它有什么效果?

 

了解知识,激发阅读兴趣,为学习课文打基础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品读课文,探究说明方法

 

培养表达能力

 

学习介绍建筑物的方法

板书设计

8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世界民居奇葩

课后小记

课题

9和田的维吾尔

备课时间

3.9

课型

自读课

授课时间

课程标准

学情分析

学生对少数民族了解的太少,应学习课文后多拓展一些内容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交流,在自读、感情朗读、品读等形式多样的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维吾尔人的特点以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美好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课前准备

准备

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品读感悟

 

四、拓展延伸

 

1、请大家欣赏《我们新疆好地方》

2、师:

知道我们今天要去哪里吗?

(新疆)对,今天我们要走进新疆的和田,走进和田的维吾尔族(板书课题)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1)做到正确,流利,多读几遍

(2)画出最能概述维吾尔人特点的语句

2、检查自学情况

1、刚才自读中你们都画了哪些最能概述维吾尔人特点的语句?

2、根据上面句子的内容,填一填

(      )的维吾尔

(      )的维吾尔

(      )的维吾尔

3、再读,朗读中加深理解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其他想像作者所描绘的景象

(2)指名反馈,你听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你读出了什么

(4)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维吾尔人的其它特点

交流你对维吾尔族还了解哪些?

播放歌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初读课文,了解维吾尔族人特点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品读维吾尔族人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板书设计

9、和田的维吾尔

豪气乐观(豁达乐观)

酷爱土地

爱美

能歌善舞

课后小记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二

备课时间

3.10

课型

综合性学习、写作

授课时间

 

知识与技能: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过程与方法:

指导选材、明确要求、指导构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

重点、难点

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回顾课文,激发兴趣

 

2、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

 

三、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导入新课

 

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展示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

  1.小组内交流

 

(1)交流内容:

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

(如,节日习俗:

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

 

(2)交流要求:

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

  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1.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

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

 

(1)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

 

(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评选最佳发言人:

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口齿清晰,态度大方,解答耐心细致;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运用本组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

  4.引导大家总结:

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

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

建议同学们课下浏览“国家文化网--民风民俗”和“央视国际网--国家地理-民风民俗”,去领略更多的民族风情。

 

  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

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

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定写自己所想要介绍的民风民俗。

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或者是在口语交际课中听到的。

  1.你最想介绍的哪种民风民俗?

  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课上听到的和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2.回忆本组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3.回忆口语交际课中评为“最佳发言人”的同学采取了哪些方法来介绍民风民俗的。

  4.说说你能借鉴的一些写法。

三、指导学生习作 

  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一、评改作文

  1.自读,认真修改。

  2.小组内听读,结合口语交际课上介绍过的,说说在作文上有什么进步,并提出修改建议。

二、全班评议

 1.各组推荐或同学自荐交流欣赏优秀习作。

  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是否突出民俗特点,是否清楚具体等,来进行表达上的评议。

并提出修改建议。

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对习作进行修改完善。

三、形成作品集

  1.请小组同学或自己的好朋友为自己的习作写一写评语。

  2.将全班学生的习作装订成集,编成一本民俗作品集,共同商议起个醒目的题目。

 

复习巩固课文内容

 

小组交流,集思广益,为展示做准备

 

交流民风民俗,互相学习,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激发习作兴趣

 

指导作文

 

培养学生互相修改作文,合作学习的能力

 

课题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备课时间

3.15

课型

讲读课

授课时间

课程标准

阅读叙事性文章,体会基本表达方法

学情分析

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回忆父亲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被审,被害的经过,从而表达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不惜献身的嵩高品质,也使我们认识到当时反动军阀狠残暴的本质。

学生对这些并不熟悉,需要课前学生收集资料,教师多讲。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体会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重点

难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课前准备

收集关于李大钊的故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激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品读课文

 

品读李大钊言行的句子

 

4、探究文章首尾特点

 

五、拓展交流

 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位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出示:

李大钊的画像。

下面让我们随着课文回到十六年前,看看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的英雄事迹。

1、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

(简要地复述课文以及简介作品背景。

板书:

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知道课文是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事,请浏览一遍课文,找出相应的三部分。

1、默读课文,从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言行中划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

2、小组互学:

你读了这些句子体会到什么?

在小组里交流。

【举例点拨:

  被捕前:

  (出示句子)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

“……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

”板:

坚决地说

  (“轻易”看出李大钊的地位——当时他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重要”联系上下文——他要联系各成员开展革命地下党工作,为避免党组织被破坏,还要经常处理大量的书籍与文件。

他完全明白形式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板:

忠于革命)

  导读:

李大钊这种坚守革命岗位的态度应该怎样读?

(练读)

  被捕时:

  (出示句子)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板:

不慌不忙

  (“不慌不忙”看出李大钊处变不惊、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板:

视死如归)

  导读:

谁能把李大钊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读出来?

  被捕后:

  (出示句子)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板:

瞅了瞅没说

  (“瞅了瞅”看出李大钊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板:

坚贞不屈)为什么会这样呢?

(联系上下文)

  导读:

对,这就是他对革命事业坚决的信心,坚定的信念。

你能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试一试。

 1、认真读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三段,思考: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

分小组讨论分析  

2、汇报交流,老师进行点拨。

(这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

3、进一步深化:

课文里还有不少地方是前后照应的,你能举些例子,并说说体会吗?

  把你收集到的革命烈士、革命老前辈的故事在小组里交流。

各小组选一名同学全班交流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分清结构。

 

抓住重点语句,品读李大钊的品质,体会思想感情。

 

体会首尾呼应的写法

 

拓展阅读积累。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

坚决地说    忠于革命

  被捕时:

不慌不忙    视死如归

 被捕后:

瞅了瞅 没说  坚贞不屈

课后小记

课题

11* 灯光

备课时间

3.10

课型

阅读课

授课时间

课程标准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学情分析

学生对倒叙的写法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还要继续学习。

 

知识与技能:

1.读读记记“战地、围歼、茂密、突击、歼灭、注视、漆黑、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重点难点

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谈话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同学交流,读写结合

 

四、领悟表达,课外拓展

同学们你们在哪见过灯光?

在灯光下你有何感受?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

①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②“多好啊!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

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动笔画一画有关语句,可在相关地方做简单批注。

1.围绕自学内容,同学间交流自己读文章感受。

(可从内容上交流,也可从表达方法交流)读好郝副营长的话。

2.课件出示:

郝副营长和我的对话,同学自读、指读,体会此时对“多好啊!

”这句话理解。

3.教师依据学生汇报,重点引导学生,注意课堂动态生成。

“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三次,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画一画读一读有关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4.此时此刻你想对郝副营长或同学们说点什么呢?

赶快拿起笔把它记录在课文插图旁。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好书推荐:

我们课下可阅读王愿坚短篇小说《七根火柴》《粮食的故事》。

激发学习兴趣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片段练习

 

总结倒叙和首尾呼应的特点

板书

设计

看(灯)首

事物

听尾

11*灯光联想往事互

(倒叙)

事物想(战友)应

课后小记

课题

12为人民服务

备课时间

3.15

课型

讲读课

授课时间

 

课程标准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学情分析

学习本文,能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是让学生感受议论文表达方式的好材料。

 

知识与技能:

1、读读记记“剥削、兴旺、解救、哀思、乱蓬蓬、炊事员、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

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讨论课文围绕主要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并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研词析句,领悟语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重点难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2、学习毛主席论述方法,体会感受毛主席语言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严密,感受主席语言独特魅力。

课前准备

设计课件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简介背景。

 

2、学生质疑,教师析疑,释疑。

三、学生自读课文,理清层次。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整体入手,明确中心

 

二、分层讲读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同学们,《为人民服务》(板题)这篇课文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